(福安市第二中学,福建 福安 355000)
工业革命的教学内容梳理与史实逻辑构建
刘建希
(福安市第二中学,福建 福安 355000)
文章主要通过“蒸汽机”和“世界市场”这两个主题对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工业革命这一块知识进行梳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其一,蒸汽机与工业革命的动力及能源变迁;其二,蒸汽机与工业革命的影响;其三,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其四,工业革命的背景。笔者试图通过这四个部分的梳理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的史实逻辑,并进一步认识到科技的进步和体制的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蒸汽机;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史实逻辑
在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中,我们通常会遇到这么一个问题:有时一节课可讲的知识点太多,而课堂时间有限,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地讲解。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梳理,抓住重点、处理好难点的史实逻辑关系。
本课的标题是“蒸汽的力量”,这里的“力量”表面上是指机器所需的动力,而深层次上来讲则是指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而“蒸汽”则主要是指18世纪80年代英国瓦特发明的改良式蒸汽机。最初的机器生产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并将其运用于纺织业的生产,英国工业革命序幕随之拉开,即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纺织业。珍妮机的运用虽然使得纺织效率大为提高,但主要仍是采用人力生产。18世纪70年代阿克莱特开始设立水力纺纱厂,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工厂制度随之确立。至此,工业革命经历了从人力到水力,仍未彻底地解决动力问题。直至18世纪80年代瓦特改良式蒸汽机的问世,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才得以真正解决。工业生产动力变化的背后伴随着能源运用的变迁。工业革命之初珍妮机出现时使用人力,接着到水力、风力这些自然能源,虽然自然能源较人力、畜力而言更具优势,但是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且供应不稳定;瓦特改良式蒸汽机的运用,最终煤成为了工业革命主要能源。值得一提的是,瓦特改良式蒸汽机使用之初,煤并未普及。根据史料显示:英国是在19世纪30年代之后才大规模使用煤。这是因为:一方面,这一时期随着传统的木材燃料供应日趋紧张,蒸汽机的大规模使用对燃料需求巨大;另一方面,煤是一种自身价格低廉,但运输成本高昂的能源,18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普及,使得煤在工业生产中大规模地运用成为可能。
这一部分知识梳理,主要在解释工业革命的含义的基础上,以工业革命动力的变迁为线索,从中还原出工业革命的进程和不同时期的技术发明,并且还可以依据动力的改进,引导学生认识能源的变迁。技术的创新和运用、动力的改进、能源的变迁是工业革命过程中的三大重要因素。
瓦特改良式蒸汽机带来的动力在工业革命过程中的运用之所以这么的重要,是因为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的几项重大变革均与蒸汽机的运用有着重大的联系:其一,蒸汽机的运用使得工业机器生产过程中的动力问题得以解决,生产效率大为提高,社会财富大量增加,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其二,蒸汽动力取代水力,使得人类在选择工厂地址的时候可以摆脱河流、峡谷的限制。工厂得以集中,规模随之扩大,促进了人类城市化的进程。其三,蒸汽机运用于交通领域,促进了火车、汽船等新式交通工具的产生,连接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有利于促进世界市场的扩大。其四,蒸汽机的使用带动了材料工业、机器制造业、煤炭业等一系列行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工业化进程,带来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其五,由于蒸汽机的运用和推广,煤炭作为重要能源被大规模地使用,给人类环境带来污染和破坏。
如果只是按背景、过程、影响这种常用的历史教学步骤直接讲工业革命的影响,学生则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工业革命会产生这些影响。为了梳理这一史实逻辑,通过蒸汽动力的运用,再逐条分析其带来的变革,则可以把工业革命的影响如何产生这一史实逻辑补充上。这也呼应了教材为什么采用“蒸汽的力量”为标题,而不是直接采用“工业革命”,学生通过工业革命的影响自然会认识到瓦特改良式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的最重要的发明。
首先,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各工业国为什么会主观上对世界市场产生需求?这一问题可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其一,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财富大量增加。各工业国在解决了过去生产不足这一问题的同时,面对着大量的工业产品,又遇到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原有的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各工业国家迫切地希望在海外进行商品输出,开拓海外市场。其二,随着工业革命在多个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扩展,国家之间行业的分工、生产的互补性促使各国之间需要进行贸易往来。
其次,虽然工业革命带来了交通工具的重大变革,如火车、汽船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世界的经济贸易的往来,但是这一时期尚未开始工业化的亚、非、拉诸国并不是主动愿意加入这个世界市场的。所以说此时西方列强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也是其殖民扩张的过程。
再次,从世界市场扩大的方式来看,性质上同样都是殖民扩展,这一时期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展与新航路开辟早期的殖民扩展方式发生了变化。早期的殖民扩张伴随着直接的暴力掠夺和血腥的征服,工业革命之后各工业国的殖民扩张转变为对外开拓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力图对外商品输出。世界市场从早期的无序走向工业革命后的有序状态。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
这一部分从以上三个细节说明世界市场和工业革命之间的史实逻辑。一是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带来两个条件:即主观的需求和客观的交通工具。二是在此两条件推动下,以殖民扩张的方式进一步拓展世界市场。三是世界市场秩序随之变化,从早期的无序走向此时的有序。之所以需要提及这种秩序变化,一方面是为了衔接之前的世界市场无序,以及教材此后全球化世界经济秩序的继续变化,另一方面可以起到衔接下一专题经济危机自由主义的破产。
从工业革命不难看出科技的进步对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社会体制创新的重要性。以明清时期的中国为例,当时的宋应星曾编写了《天工开物》一书,在生产技术领域取得重要成就,但是其研究成果根本就没有得到当时中国士大夫的重视,甚至被列入不入流书籍。而英国的出现了这一系列技术发明却导致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变革。这与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有关。其一,就必要性而言,此时的英国广大的国内外市场对工业品需求量巨大,手工工场难以满足这一市场需求;其二,就可能性而言,英国在政治上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并具备了工业发展的几个要素,如:资本、市场、劳动力等。
一般的历史教学步骤都是先学背景,之后才到过程、结果影响。但是这一方式有时则造成史实之间的逻辑的缺失,教学变成知识点的堆积,效果不理想。之所以把背景放在最后,是为了形成中西方对比,学生更能理解英国之所以能引领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行,与其具体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最后让学生在情感价值观上感受到:科技的进步、体制的创新是社会前进的动力。
[1]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2][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第五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马克垚.世界文明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文献标识码:A
1673-9884(2017)02-0108-02
2017-01-11
刘建希,男,福安市第二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