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学生主体性激发策略

2017-04-15 05:00林文惠福清市教育局福建福清35030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物理过程课堂

林文惠(福清市教育局,福建福清350300)

初中物理教学学生主体性激发策略

林文惠
(福清市教育局,福建福清350300)

初中物理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树立“双主”教育观,提高学生是教学中“主体”的意识;要紧紧围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条主线来设计实施教学,确保教师心中始终“有学生”;要有“博爱”之心;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法;要培养学生问题质疑意识。在平凡教学实施过程中有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创新的开始。

教学实践;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学习的主体性

教学实践过程中倘若没有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就不会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和独立思考,更不用谈创新了。对初中物理教育者来说落实创新教育最基础和根本的实践就是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去激发学习者学习的主体性,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思考。

一、正确理解“双主教育观”,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一)“学生为主体”的关键是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这是被全体教育者共同接受的“双主教育观”。这里的主体笔者认为至少包括两层含意:一从教学双方地位来说,学生是主体,“一切为了学生而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需要来教学,一切离开学生的教学再精彩也是毫无意义的;二从学习主动性来说,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学习知识技能时不是靠被动接收,而是通过自身主动来获取,即承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由于目前学校教育也一样存在功利性,“主体”的第二层含意往往被教师有意或无意忽略。因此树立正确的“双主”教育观的关键是承认并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从这方面来说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角”更为准确。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求学生要积极思考、动手,善于交流、讨论、相互合作,不仅要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还要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养成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观察、探究实验、积极思考、动手、交流、体验等等,不难看出这些所有主体都是指学生,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

(二)教师为主导的核心应该是“引导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应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驾驭”作用,而非“主宰”。按笔者理解“双主”教育观更突出的是教学中角色问题,教师最多只是“导演”,而学生才是“明星”,导演的权力再大也替代不了“明星”的效应。一堂课就是一部电影,这部电影要如何导、导向哪里?这就是教师要做的工作。“教可以无定法”,但不管教师如何教,“导”的目标是一致的,即要始终围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条主线来设计落实教学工作。教学是将知识、经验、方法、能力等传授传给学生的过程,作为教师来讲传授过程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自己去获取。因为学生的所有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都得靠他(她)自己去习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就决定成与败,教师如果没能引导并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就不会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进取性,“自己去获取”就是一句空话。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无视学生的感受,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主动性得不到激发,长此以往,学生就连“自主”的能力都慢慢散失了,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独创精神和创新能力。

多年的物理教学都发现一种怪现象:那就是刚学物理时孩子都会试着去做好物理作业,过了几个月后一些孩子开始去抄作业,再过一到两个学期部分孩子干脆就不做作业了。反思当前的教学,并非教师懈怠,也不是孩子越大越笨,关键问题是孩子离物理越来越远了。开始时由于自发的兴趣,所以就主动“靠近”物理、“靠近”物理老师,后来随着老师只讲物理,不再关注学生对物理的“情感体验”,孩子就慢慢失去学习物理的热情,渐渐地开始远离物理,当起初对物理一点点的好奇淡然无存时,孩子与物理就无缘了。孩子离物理越来越远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坚守“自始至终要把引导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一主线。随着教学的推进,教学内容和任务越来越多越繁重,许多教师就越来越没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就这样先是远离物理教师,再接下来就更与物理无缘了……孩子怎么学知识、学了多少、掌握如何只能靠学生自己,他人无法替代。教师时刻要清醒牢记:正因为教学内容多、任务重更要重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呵护和激发。

二、想方设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

(一)以爱激情:用教师的关爱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亲其师、信其道”。课堂因为有了老师的“爱”,学生才有激情,课堂因为有了孩子参与才精彩,课堂才会“焕发出生命活力”,学习才会有乐趣,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才能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职业道德无论是六条也好八条也罢,依个人看师德无需复杂,核心只有一个,即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就足矣。对一线教师而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最主要一个体现就是对学生的“关爱”。这种爱不仅仅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忠诚,更是教育者对学生这个生命体的敬重和呵护,这里的爱是师生地位、人格平等的体现,这里的爱是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信赖和包容,这种爱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珍贵的阳光和雨露。以爱施教,学生的学习才会无拘无束,才能主动、愉快、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缺乏关爱的激发是煽动,缺失爱心的引导是“洗脑”。失去“教师关爱”的教育是残酷的,一切“激发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就成了对生命体的摧残!

物理老师都有这样的同感:由于物理学科有它的特殊性,所以女生在学习物理时遇到的难度总体来看比男生大得多,但女生相对较用功,对情感体验比男生敏感,在情感上只要老师给予一定的关注,哪怕是见面顺便问一句“今天的课你听懂了吗?如果有困难回到书上看一看,再不行下节记得问我”,只要老师一直这样坚持下去,相信奇迹会出现。这种奇迹的力量不是来自老师,而是来自学生自己,老师只是通过关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二)善于用问题来引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问题设计是教师所有智慧的集中体现,有什么样的问题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问题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激情,有什么样问题就有什么样的课堂精彩,没有问题的课堂如同一潭死水,不会有活力,更不会有激情,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就是一句空话。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往往注重教学生如何回答问题,往往以没有问题作为圆满结束。很少有意识去激发学生如何质疑,如何去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很少特意留下一些“悬念”伏笔。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善于学习,善于模仿,却不善于提问,于是学生迷信书本,迷信权威,依赖老师提问题,自己不动脑去提问题或不敢提问题,造成学习主体性中最珍贵的质疑态度和精神缺失。

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首先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和问“问题”,因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教师要通过问题的设计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来改善学生学习状况,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因此,教师要围绕教学主题设计学生有感同身受、有共同话题的、有切身体验或有话要说且能回答又能展示自我的一些问题。其次教师要有意识给学生留些问题。一是要给学生一些事实上的思考空间;二是要鼓励学生敢于开口提问,引导学生善于提问;三是要能抓住有价值的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学习;四是要培养学生对一切要有质疑的习惯,质疑一切不是否定一切而是要力图改进一切。五是要善于发现学生问题中的闪光点,不求完美但求新意。六是要处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不要成为学生问题的裁判者,而应成为学生问题的“补台”者。哪怕学生问题是错误的,但教师尽量不要做出对与错的评判,而应责无旁贷帮助学生“补台”,把错误问题最大限度引上“正道”。

初中物理学科研究的是自然和生活中一些现象,是看得见,体验得到的一门学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身边一些现象密切相关,这就为物理教学的问题设计和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体验、不同的生活环境对问题的思考可能有不同的结果,这就是物理学科教学中最精彩之处。问题教学法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物理教学中最有效一种教学方法。

(三)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有参与就有主体性

要“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就必须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没有学生积极参与就谈不上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组织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是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最重要表现。所谓教学就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向多元目标学习实践的过程,学习活动中,如果没有学生自觉积极的参与,教师的教是不能成功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要不断探索,要为学生“量身打造”教学方法,要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处处为学生的参与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情感体验有“共振”,教学内容有“共鸣”;通过亲自动脑、动口、动手来加深主体体验;激励学生参与思考,积极表达,来收获每一节课堂中的成功喜悦。在课堂上,如果只限于讲得清楚,忽视学生的参与,就难以启发学生的思维,难以形成学生技能。因为,学生只能静听教师的叙述思维过程,学生思考的机会不多,既使当时听清楚了,事后也不会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善于讲课不如善于激发学生,做为学生认真听讲不如善于思考,教学不只是在传授,贵在师生互动,贵在学生参与,贵在学生在课堂中收获的宝贵的情感体验。

这里的参与可以是参与动手、参与思考、参与问题设计、参与问题解决、参与共同的体验……总之,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生成全过程。物理学科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的全面参与过程,问题的提出、猜想、实验验证的设计、现象的观察、仪器的使用、现象数据的记录、对结果的处理和分析、交流与讨论、结论的归纳等等,任何环节都需要学生全面深入不由自主地参与,教师要善于利用物理学科这独特的优势,创造条件克服困难,设计方案,努力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来体验教学中的喜怒哀乐,收获每一份成功喜悦,共同承担每一次失败的悲伤,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最终要离开学校,只有具备自学能力才能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要具备自学能力就要指导培养学生获得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过程,表面上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课本已有的间接经验知识,集中快捷高效的掌握人类长期积累的成功经验——即文字知识;其实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文字知识过程中慢慢形成的独具个性的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即能力知识。现代教育中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满足于学到什么,而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国际社会对教育要求的共识——学会学习。教师教得再好,无论传授了多少遍“学习方法”,实践证明是徒劳的,这毕竟是老师自己的方法,没有一个孩子能理解,这是由于学生无论从经历、生活环境还是从生命体和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来说都千差万别,所以个人学习方法的形成也一定独具个性的,这种方法只能自己去摸索,如同“想学游泳只有一个办法:自己下水去”的道理一样。形成学习方法得靠学生自己,但指导学习方法方面老师应有所作为。

之所以许多学生物理学科学不好,甚至害怕这门学科,主要是因为对物理概念理解不深刻或不全面,造成这种原因是学生对生活、身边的自然现象认识肤浅,经历不多,表面现象盖过本质问题,所以教师要通过教学、作业、练习训练等来弥补学生这种“认识”上的不足。因此在学生学法指导上应向学生提出四位一体学习法(一听,二读,三练,四归纳):第一,要认真听教师讲课(深化认识);第二,要根据自身经历结合教师讲授和课本文字、公式或图表咬文嚼字去领会(推敲);第三,通过作业、练习、测试等训练来深化理解拓宽认识;第四,是训练中遇到问题时再返回到第二步再领会再归纳……对学生来讲每次返回都是明显的进步。这种指导和要求只有通过学生不断实践、反复、消化才能建立起学生自己的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只有教师不断指导、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才有可能尽早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有可能学会自我学习,知识自我生成,自我发展,最终实现教学的终极目标——“教是为了不教”。

随着教育成为社会热点,人才成为“民族的希望”,各种教育理论也趋炎附势、铺天盖地;形形色色的教研、课改、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比武等也在全国各个学校轰轰烈烈开展;各级各类的教学业务培训层出不穷,从笔者近30年初中教学来看,殊途同归,所有种种目标只有一个:如何让学生更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无论是从外在的学习状态,学习习惯,还是内在的学习心理,学习情绪,学习动机来看,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习者学习的主体性是一切的根本。学习者学习主体性一旦缺失,所有教学改革和美好愿望都将成为对孩子成长过程的无尽“折腾”!“创新教育”也只不过是一句口号。因此,作为教育者无论从创新教育这一“政治任务”来讲还是从学生生命体成长角度来说,教师们要深刻地意识到,一切教育都应从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开始,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育者所有教育智慧都集中体现在“如何有效激发学生主体性”上。

[1]王峥嵘.新课程(教师版)[J].2006(12).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0-124.

[3]周长欣.教学的最终目标——教会学生学习[J].教书育人,2003(3).

[4]汪莹.素质教育实践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16-326.

[5]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1:314-340.

(责任编辑:詹国荣)

猜你喜欢
物理过程课堂
只因是物理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处处留心皆物理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