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娥
摘 要 数学中的审美美育,就是在数学教学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活动中应极力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各种美学因素,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美的存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得到美的熏陶,充分感受到数学中的美。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美学因素 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8-0051-01
數学的美不同于自然和艺术美,数学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抽象的美,数学教师只有极力发掘数学教材中蕴含的美学因素,利用审美化的教学手段,才能让学生感知、欣赏和理解数学中的美,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那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才能进行审美教育呢?现从以下方面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让学生感悟美
数学是潜在美很强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美学因素:艺术、一是数学中的字符美,从0—9、加、减、乘、除、大于号、小于号、括号等符号可以在小学低年级进行字符的教育,吸引儿童爱数学。二是数学中的构图美,如几何图形中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球、圆柱、圆锥等的认识和画法都是美的因素,这不仅能吸引学生的直观美感,而且能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三是数学内容中的对称美,数学中的对称美反映了自然界的和谐美,教学就是让学生追求这种美,以引起学习兴趣。四是数学中的和谐美,数量的和谐,空间的和谐。如加、减、乘、除的运算意义和法则,构成一个整体之间的相依、相反关系,从这些内容中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和谐美与结构美。还有数学教材中的严谨美及神秘美都无不体现出数学的魅力。因此我们只要细心挖掘和捕捉就会发现小学数学中丰富的美的因素。
小学生天生活泼,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把他们好动的特点迁移到学习上,那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我就在课堂上设计让他们在学习时常常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操作活动,拼摆出美丽的图案: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时,课堂上我安排了用三角形拼出美丽图案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发挥了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品摆出了许多美丽的图案(如:大公鸡、小船、房屋等等),使学生在“玩乐”学习中感觉到了数学活动的有趣,进一步感受了三角形和其他图像的关系,也享受了创作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悟数学的美。
二、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体验美
情境创设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数学内容,可让学生进行情景表演。数学源于生活,必须融于一定的生活情境之中。课堂表演就是要创设一定的生活环境,给孩子一份自由发展、自由发挥的天地,使学生通过虚拟情景表演创造出行为美、语言美。小学生的表演欲望是很强烈的,不管是低年级的孩子还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都乐于参与、乐于交际。喜欢在各种情景中再现学习内容,把书本上的知识用到生活中来。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认识人民币”一课中,我就让学生扮演顾客和营业员表演一番,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争先恐后的举手要求参加。我让他们分组,每组都有不同商品的价格,每个同学都配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活动开始后,教室里买卖声不断就像在生活中一样。在教学中经常创设这样优美的教学情境把抽象是我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把学生带入新奇的境界之中,学生由奇而生趣,由趣而生惑,心生疑惑,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数学的美。
三、用艺术化的语言让学生享受美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艺术化就是要注意批评语言的幽默化。批评的幽默化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提醒他上课要认真听讲,真是一举两得,避免了学生的抵抗情绪的产生,有时刚过完节假日,学生上课不专心,课堂纪律不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唤起学生注意力,以达到婉转批评,促其改正缺点的目的。例如,在有学生讲话时,可说“今天同学们真专心啊,看哪,一小组保持得最好。”若发现有学生打瞌睡,则问她:“你梦见自己到数学王国了吗?那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如此一来,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老师既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学生又不会反感,可谓是两全其美。
(责任编辑 刘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