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转型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2017-04-14 02:00冯涛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民俗传统

冯涛

教育转型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冯涛

高等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束缚,对于母语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革新应从课堂组织、写作练习、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入手,全面探索提升大学生汉语言应用水平与人文素养的可行性途径。

大学语文 课堂展示 写作 人文素养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学校教育的不同阶段对应着不同的知识目标体系。语文教学工作者应严格遵循教育规律,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接受特点和语言基础,及时调整教育理念,革新教学模式,否则将会陷入语文教学模式僵化,学生语言水平停滞不前的教育困境。高等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束缚,对于母语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大学语文教学模式革新应从课堂组织、写作练习、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入手,全面探索提升大学生汉语言应用水平与人文素养的可行性途径,以达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目标要求。

组建学习团队参与课堂展示

高等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具有宽松的学习环境,教育指向由过去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但是传统授课模式依然在沿用,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学生在课堂处于被动地位,极大地遏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大学语文教育应创新性的改革课堂授课模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对于刚入校的大学生来说,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模式的适应需要一个过渡期,同时还存在知识体系衔接的问题,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帮助学生顺利过渡。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团队,每个团队人数不超过 5人,由教师分派不同任务,指导学生课后合理分工,在资料搜集、团队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解决方案,最终在课堂上展示。教师依据学习团队的表现进行综合打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测评的重要依据。教师在学习任务的设计上要把握合适的度,太难太易均不合适,通常安排学生去梳理与课堂授课有关的文史背景资料,温习过去所学的相关知识,完成课堂授课背景介绍等任务。例如,针对语录体散文集《论语》的课堂授课,教师可以指定两个学习团队分别承担了解孔子生平及文化影响力和温习过去所学《论语》语录两项任务,随后在课堂展示成果,此方法加强了团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引领其他同学深入了解孔子其人,为大学阶段《论语》的解读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课堂展示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模式,学习团队在承接任务后必须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才可以达到目标,团队成员之间必须有效沟通、合理分工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课堂展示任务的承接与实施不仅锻炼了团队成员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资料分析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

在阅读的基础上开展写作练习

语文教育的成果最终体现为学生的汉语言应用水平及人文素养,在语文教育的高等教育阶段,学习重心已不再是字、词、句的基础学习,学生应以优秀的文学作品为主要载体,形成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整体上去把握文学文本的文体特征及艺术蕴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扩展阅读面,为学生课后阅读列出必读的书目,在尊重学生阅读审美感受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在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应指导学生尝试不同体裁的写作练习,形成较为熟练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写作练习应将自主习作与命题写作相结合,既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写作辅导。例如,在先秦散文的授课中,要求学生在掌握语录体文体特征的基础上,模仿语录体进行自主写作,采取旧壶装新酒的写作思路,用语录体形式记录自己及他人的言行,表达自己在学习、生活方面的感悟和认识。初始阶段,学生们对这样的写作任务是有畏难情绪的,但是在尝试写作的过程中会有全新的感受,将现实生活中的趣闻轶事用言简意赅的文字来表述,让写作充满了乐趣,也对语录体散文的文体特征有了切身体会。同时,学生较为关注的应用型文体也可以成为练笔的好途径。如求职材料的写作,这是大学生求职必须撰写的应用文体,可以探究如何在求职材料中扬长避短提高自身竞争力,该类写作策略现实指向性较强,学生自主写作的意愿也较为强烈。

在写作能力的培养上学生的写作基础参差不齐,教师的指导要因材施教,给予具体的写作建议。写作训练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坚持才能收到成效,在反复练笔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写作水平。学生的写作练习也是平时成绩考核的重要量化标准,由教师批改并备注具体的修改意见,优秀的作品可由教师推荐发表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形成班级内部良性竞争的写作氛围。写作练习要常抓不懈,为本科阶段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将来从事社会工作掌握必备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以民俗教育为媒介传承传统文化

大学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汉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还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从大学语文课本的编排体例中可以看出现行教育体制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古代文学、艺术的经典作品数量占到整个教材 60%的比例。大学语文教育可以尝试将民俗教育作为媒介来弘扬、传承传统文化。大学语文课堂应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外实践活动两方面去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民俗,通过了解民俗知识,参与民俗活动,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传统民俗有着丰富的文化包容性,涵盖范围极广,可以分为物质民俗、人生礼仪民俗、精神民俗等多种类型。在大学语文授课中,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皆可以从民俗的角度去切入学习。例如沈从文先生的中篇小说《边城》,传统教育模式多从人物形象、人物关系、情节叙事的角度去赏析,忽略了作品中生动鲜活的湘西民俗、边地文化。如果从民俗欣赏的角度去分析《边城》就会令人耳目一新,可以锻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思维能力,还能从湘西民俗的描写中感受到湘西传统文化的魅力,知晓民俗文化描写与小说创作两者之间有机的联系。作品中对于端午节的民俗描写颇为细致,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边城》中人物活动的环境正是屈原故国古楚国的所在。文中所述,每逢端午节,妇女小孩皆用雄黄酒在额头上画一个“王”字,大家在河边观看赛龙舟、捉鸭子等竞赛活动。这样生动的节日描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视野,还可使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民俗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授课,还应有宽广的视野,在课堂之外开展一系列的民俗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民俗活动,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学校可以鼓励学生成立民俗社团,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形成具有民俗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邀请民俗研究专家开设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观民俗展览馆;利用寒暑假时间鼓励学生针对地域民俗文化展开调查并撰写报告,逐步形成一定的文化研究能力,促进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

大学语文教育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提高汉语言应用水平的重任,必须要不断强化大学语文教育的主体地位,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围绕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创新性改革大学语文教育模式。从课堂授课方式的革新入手,强化写作训练,以民俗教育为媒介引导学生参与课外实践,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母语应用水平与传统文化素养,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精神感召下修身立志,形成健全的人格,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1]彭再新、彭富洪:《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再思考》,《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9期。

[2]廖健春:《大学语文教育的创新理念研究》,《文学教育》(上)2009年第12期。

[3]李航宇:《当前大学语文教学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11。

[4]阳利平:《论综合性大学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构想》,《语文建设》2013年第23期。

[5]张蕾:《试论改革和创新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时代文学》2007年第4期。

[6]彭书雄:《基于人文素质培养和语文能力提升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论》,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6。

[7]吴燕娜:《大学语文教育观念与教学手段的更新》,《石油教育》2003年第1期。

[8]谢兰香:《大学语文教育症候分析》,《教育与职业》2006年第24期。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文学院 陕西榆林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SGH140817)。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民俗传统
冬季民俗节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民俗中的“牛”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民俗节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