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

2017-04-14 01:06刘西晓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模式体育

刘西晓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安徽 肥东 231603)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

刘西晓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安徽 肥东 231603)

近几年,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体育教学改革在稳步推进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存在是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和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体育教学的发展,为此,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随着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改革的契机,学校体育改革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材内容等方面都取得了进步,但在教学改革实施的力度和效度上进展缓慢,甚至在高举教学改革的大旗下,还沿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造成体育改革的停滞不前,从而限制了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为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确保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1 体育教学氛围不好

体育的核心宗旨:强壮躯体,健康心理。体育活动的本质就是让孩子们有健康的体魄,在这一条件下,提高其他方面的发展。所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的兴趣是现代体育教学的科学理念。可是,目前大多数高校采用传统的体育教教学模式,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对体育知识的了解以及对国际体育的形势等方面的了解是比较薄弱的。老师的教学与考核太注重对体育技术和竞技比赛上的追求,忽略了体育的娱乐性质和健身的宗旨。这不仅仅影响了老师的教学质量,也容易降低学生得学习兴趣。这样的大氛围之下,体育教学活动效率如此之低也就显而易见了。

1.2 教学指导思想出现偏差

以掌握技术和技能为为主的传统体育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片面的追求体育成绩的“更快、更高、更强”,忽视了科学的健康观和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精髓,“终身体育”意识更无从谈起。通过调查和了解,高校体育教学基本上安排的都是实践课,缺少职业病知识和体育保健知识,从而不利于终身体育理念的确立。

1.3 教学方法不科学,与学生的需求相脱节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意识,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导致课堂教学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重复着讲解、示范、纠正等一系列单一的教学模式,缺乏新颖,启发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形式等广为高校学生术接受的教学方式没有达到普及和利用,致使学生体育兴趣大大降低,阻碍了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1.4 教学内容多以传统项目为主

高校教学改革促使体育内容的多样化趋势,但由于师资、场馆等因素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学仍以传统项目为主,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田径等,而为学生广为喜爱的游泳、健美操、武术、瑜伽、拉丁舞等项目的开设率较低。因此,打击了学生追求喜爱运动项目的热情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1.5 教学评价单一,缺乏科学性

教学评价展现“多元化”趋势,但仍仅仅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忽视了教学过程、学生进步幅度、运动基础的差异性,对整个班级采取相同的评价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评价结果的片面性,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违背了教学评价的初衷。

1.6 高校经费投入不足,体育设施不完善

随着近几年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各个高校都加大经费投入,进行体育场馆的建设,但其利用率较低,体育场馆管理也不完善,大多变成了举办会议、歌舞大赛的“艺术馆”,失去了强身健体的功能。体育设施维护不及时,造成变旧、老化,出现不安全因素,造成极大的浪费。

1.7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执行者和推动者,但由于师资建设的匮乏,导致学校教学质量下降,与教学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体育教师的进修深造的机会很少,教学和科研能力得不到提高,新知识、新理念得不到贯彻执行。

2.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2.1 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高校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为社会发展培养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就必须遵循现代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和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切实做到教学改革理念的转变。体育教师在传统教育观念下,一味的强调教师的主导性,以教师为中心,发展学生的体育素质,教学过程结构单一,缺乏新颖和创新意识,严重阻碍学生兴趣和爱好的发展。因此,在新时期教学改革推动下,我们应该摒弃传统的以传授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个性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谐的师生关系[1]。教师作为体育活动的引导者首先要树立终身体育、体育终身的理念。体育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间接影响着学生其他课目的成绩结果。体育教师从理念上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从理念上去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体育意识;从理念上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在体育教学实际过程中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让学生真正的热爱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灵活用脑,开发出各种创新的意识,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留给不断学习的人的,从理念上转变教学,授学生以“渔”,教学由教向学的转变是教学改革的重点,通过学习方法的掌握,使学生得学习积极性提高,主动性增强,创造性增多,从而使学生驾驭学习,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现代教育和科技的飞速发展,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具有与体育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能有与时俱进的学习和探索精神,掌握最新教育教学动态和科学信息的能力,并把高科技用于教学的能力和态度。国家应该制定相关体育教师培训计划,并使培训常态化、科学化,切实可行的加强体育教师的进修和学习,促使体育教师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教育教学能力以及科研水平的提高。高校还应该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和地位,加强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2.3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建立全面、系统的体育评价机制,有助于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公平、公正、科学地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也更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最终形成健康的体育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现阶段教学评价情况显示:体育教学评价模式单一,单纯以技能考核结果衡量学生的体育成绩,对学生平时成绩却很少甚至不关注,极大打击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更不能正确的衡量学生的体育发展水平,必须加以改革,建立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相融合的体育课评价体系,注重体育考核的多元化和发展性,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和运动主动性等方面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并不断完善体育评价体系,提高学生成绩评价的效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2.4 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

体育教师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最大特点就是动态的教学方式,相对于其他学科领域的静态教学模式而言需要更多的空间、更强的积极性。因为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避免传统的灌输、模仿学习,应该给与学生充足的自由空间,从宏观上指导学生的体育运动,让他们在一定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学科特点在保证学生活动安全的情况下满足学生的体育活动以及教学需求。摒弃原先单一枯燥的的教本位模式营造一个人性化的和谐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望,从感官上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人文关怀,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各个学生得实际特点展开教学,每个学生的身体条件不一样,爱好的体育运动也各式各样,教学老师应该在围绕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给与他们指导性得意见,使学生在自己擅长、感兴趣得领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体育成绩。结合校本特色设立体育科目,实现学有所用,结合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性质,从而达到智体得相结合。老师必须教授给他们进入社会之后的一些基本体育技能,让他们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发挥自己的体育特长,这样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抗压能力、吃苦能力、意志力、竞争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不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能够锻炼他们,在社会上立足,有一席之地。

2.5 开发和利用体育教学资源

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提高课程资源意识和资源开发技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2],由此可见,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环节,可以拓展体育项目、拓宽信息渠道、加强课内外一体化建设、扩大高校之间的交流以及提高教学环境的利用率等等。所以,学校甚至是教师都应该想法设法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加强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延伸和改造,利用现代化、科学化的信息技术,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充分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利用最大化。

2.6 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完善体育教学设施

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是实施“科教兴体”的重要保证,也是改善体育教学设施的重要条件[3]。但目前高校面临重要的课题就是经费投入力度不够,导致体育场馆少、管理不到位、设施老化以及保养和维修不及时等现实问题,因此,应该加大对体育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必要的运行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切实保障学校体育场馆等设施建设,并提高体育场馆的健身价值,降低体育场馆的“艺术性”价值,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切实做到管理和维修到位,给体育教学改革带来有力的保障。

3.结论

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全面的发展为目的设置教学项目,根据学校的不同专业可以增加一些礼仪课和拓展运动是非常好的选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得气质、谈吐、团队能力、纪律性,也能增强学生得野外求生能力、防护防备能力、救生能力等。学生的个人技能和团队能力都能得到更好的提高,创造、创新能力也能凸显出来,既能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又能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现在孩子们不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太需要锻炼了,在“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不断地推进体育教学课程的深化改革,建设一个科学、系统得教学体系是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者需要思考的核心。

体育教学是一项长久、困难重重、不断变化的工作,在教学核心思想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自身特点,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寻求一条适合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道路,真正做到服务体育教学、服务学生、服务全民运动。从大的方面对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从小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坚韧的心理,让他们学以致用,回归我们高校的“教本位”的引导思想。

毋庸置疑,加快体育教学改革是促进高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学生素质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影响教育教学改革的因素众多,如传统观念陈旧、教学评价不科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模式单一以及经费的投入较低等等,都严重阻碍体育教学的发展,是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的,所以,必须加快体育教学改革,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推进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1]邓罗平等.“生态体育”教学模式下在高校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9):85-88.

[2]刘峰.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14(11):111-112.

[3]曹佩芳,孙继龙.新时期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2):76-77.

[G40-013.9]

A

2095-7327(2017)-08-0086-02

安师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yjg003zd);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重大项目子课题(13&ZD140)。

刘西晓(1982.8—),男,安徽宿州人,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教育学硕士,从事体育教育与训练学研究。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教学模式体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