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亮 秦国和
(韶关学院外语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05)
生态学视阈下日语教学数字化环境构建研究
高 亮 秦国和
(韶关学院外语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05)
经济全球化时代,生态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元素是应时代与社会之所求的。教育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困境问题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将主要研究生态学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环境教学研究,而本文主要从环境研究的数字化环境考察,从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在线精品课程的建立,智能化自我评价体系建立,日语课中教师助学、生生助学等方面做出了研究。更好的为将来的生态学视阈下日语教学数字化环境构建提供了帮助。
日语教学;环境构建;生态环境
作为新课程与后现代变革观点的契合点,生态教学模式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后现代主义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有自己丰富的经验和积极主动的学习的热情,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重组,改造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转化。在我国的普通本科学校中,在应用型背景转型的过程中,整个生态学理念教学环境的重新设置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生态学视阈下教学环境包括学校的以及社会上的,而且现如今,也已经存在着非常多的关于生态教学环境的研究,如1932年,在《教学社会会》中,沃勒提出“了课堂生态学”概念。现今来看,在教学实践中,生态教学理念的影响日益强大,牵动着教学方式的改变。本文主要考察的是学校课堂环境中的数字化环境教学的构建。
所谓生态教育学,就是一种在生态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下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出现,势必会影响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革新与改变。下面,为更好的理解“生态教学”这一词的概念,将分为阐释“生态”与“教学”的涵义。
生态是指生物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以及生物与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文,有家或者我们的环境的意思。简而言之,生态是指所有的生活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与环境的关系。当前,“生态”一词常被用来定义美好的事物,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生”具有生命的、运动的意思,体现了一种生命存在,“态”是一种自然状态,代表着一定时期的稳定。
教学是以达到特定效果为目标,由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接收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漫无目的的,也不是随意形成的,而是由老师引导学生思维,学生自己主动去掌握一项本领,或者领会一套理论知识,同时完善自身技能,提高个人综合素质。通俗易懂的说,教学就是一个老师辅助学生提高自己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传授,二是学习,最重要的是这两部分的协调与配合。认为《学记》中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返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这大概是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历史上首次对“教学”二字进行解读,解读还着重表现出教与学的相互关系。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以及教育生态学的迅速发展,教育学者对课堂生态问题的关注,无论是在理论研究层面,还是在实践探索层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本研究主题和内容的深化与拓展提供了丰富的前期积累和坚实基础。许多学者立足于大家司空见惯的课堂与教室,对其进行生态学视角辨析,提出了许多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内涵相比更有时代特征和生态价值的观点和认识。认为课堂不仅仅是用来进行教学活动时的教室,也不仅仅是一个环境概念,它是在相对固定的场域下,包含多种要素、要素间的关系及其活动的整体概念。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课堂不仅担负着对知识的传承传递、交流融合、更新创新等多种功能,也是人们交流思想、提升素质、增长智慧、升华境界的重要活动场所。
课堂生态主要由课堂生态主体和课堂生态环境两大基本要素组成,通过形成多维复杂的有机生态整体,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课堂生态环境是构成课堂生态的基本要素,它是一个合成概念,是相对于课堂生态主体而言的。在不同的语境下,课堂生态环境的内涵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根据相关资料的查阅,从课堂生态主体关系的角度来看,课堂生态环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客体性课堂生态主体、客体性课堂生态环境与派生性课堂生态环境。“客体性课堂生态主体”,主要是指与“学生”这一课堂生态主体而相对应的“教师”这一客体对课堂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教师的文化修养、专业素质等因素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个性倾向的形成等产生的影响。那些独立与主观意识的物理因素形成了“客体性课堂生态环境”。由课堂生态主体而派生出的“派生性课堂生态环境”,班级的人际关系、管理制度和班级学习风气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化教学模式,顾名思义,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数字化教学平台为支撑,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以实现教学方式的数字化与多样化,培养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此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多媒体演示模式、远程教育模式与网络多媒体交互模式等多种基本教学模式。
3.2.1 慕课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来源于美国,由其直译过来,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何谓“慕课”,指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络技术,将世界各地教育资源联系起来,并投放在专业的网络平台上,以供任何人无障碍的学习。MOOC这一教学模式,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各地学习者就可以免费学习世界各地知名教授的授课,具有大规模性、在线性、开放生态性等特点。此概念的形成,以Open为核心,Courses是主要内容,Online是是表现形式,Mas-sive强调是结果与影响力。由此可见,这一教学模式正是符合生态学视域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并逐渐流行。
3.2.2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师教授知识、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由教师转移给学生,学习环境不再局限于教室,学生在家就可以通过与老师视频或通过网络上其他视频主动进行自学,而教室里的课堂则用来答疑解惑、交流互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显而易见,由此可见,该教学方法具有教学信息清晰明确、复习检测方便快捷等优势。
3.2.3 微课
“微课”(MicroCourse或MiniCourse),即“微课程”,指针对某学科的知识点和教学环节的特点及需求,以多媒体、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而设计的一种多样化、情景化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视频在线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不收时空限制、方便、快捷的特点。
3.2.4 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是对教学内容的体现,也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受教学客观环境、教学实际情况及学生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并不是所有名师或成功的教学方法都适合各个地方的学生教学,因此,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应该符合教学实际,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保持一致。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故事法,表演教学法等方法,教师避免单纯的语音、语义的学习,而是通过设计相关教学情景或教学活动,如语言小游戏等,以提高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生性活泼,喜欢玩闹,好奇心强,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比较短,很难长时间专注于课堂。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选择游戏、讲授、情境导入、表演,合作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日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开心、轻松的学习气氛。
3.2.5 课后学生自学、网络课程建设
在日语学习的课后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与学生共同学习网络课程,开展课后远程指导和探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的增进,还有利于教学相长、能者为师 的生态教学环境的形成。在日语课堂的学习后,教师可以通过课后反馈和课后延伸来进行学生日语学习的课后指导。第一,课后反馈,教师可以通过 数字化的教学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对学生的问题与情况及时反馈,以激发学生日语学习的积极性,创新教学方式。第二,课后延伸,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不强制,以学生的自主为主,适当的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以加强对学生学习与目标的掌握情况,以便后续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的调整,以达到建设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的双赢。
3.2.6 智能化、创造性评价
评价是教育的指挥棒,但评价不是目的,而是促进学习的手段。在日语学习的评价阶段,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以及自我的评价。在进行数字化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需跨越“教师划重点考试范围—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依据标准答案判断对错”这一的传统评价模式,不仅要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识记程度,更要考察其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于实际能力。若想改变这一传统评价模式,实现数字化教学评价,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突破。第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能化评价方法是前提;第二,学生从传统的“被评价者”转为积极、主动的”评价参与者“是必然要求;第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网络课程的建设中来,由传统的知识“接受者”变为能动的“创造者”与“生产者”,以实现自我与团体评价的和谐生态效应是最终目标。
虽然,数字化教学是当前21实际教学方式的主要趋势,“人类的教学信息的获取与交流已从重重力的报纸时代和重力的广播电视时代发展到零重力的数字信息时代,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进行信息交流,就像宇航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身体可向任何一个方向移动一样容易”。但我们应该认识到,数字化本身无法取代教师内在的学养、师德和教学技能等。在我国,对于日语教学的生态化教学方式的转变,需植根于中国社会文化语言生态环境下,日语的学习仍需以母语为媒介来进行日语的学习。在日语的学习过程中,以日语教师为引导,通过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在自我的理解与认识的基础上,构建相应日语语言概念体系,以达到想、中学为体,日学为用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以更好的促进学习者主体全面发展的动态、统一、和谐、平衡与循环的互动交往活动。更好为将来的日语教学数字化环境构建做好了准备工作。
[1]刘怀金.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技术努力与时代拓展[J].云梦学刊,2016,01:133-135.
[2]柏林,马传志.数字化体育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应用与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06:96-97.
[3]刘晓婧.高职公共日语数字化教学在分类教学背景下的应用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05:151-152.
[4]韩晓艳.浅析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01:90-91.
[5]赵鑫.教师对数字化教学的情感适应机制及其优化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6,09:115-120.
[6]车向东.基于教学资源获取智能化的校园数字化建设[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6,08:134-136.
[7]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G640
A
2095-7327(2017)-08-0064-02
韶关学院第十六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SYJY20151631),广东哲学社科共建项目(GD14XWW17)。
高亮(1979—),女,黑龙江牡丹江人,语言硕士,韶关学院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日文学比较、日语教育。秦国和(1979—),语言硕士,韶关学院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日文学比较研究、日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