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向城中心小学 山东 临沂 277700)
前言:语文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将课外阅读这一形式巧妙的引入其中,可以起到一个补充的效果,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累积大量的写作素材,促进并拓展其写作思路,这对于学生语文写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非常大的效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进一步地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致力于其写作习惯、阅读习惯的养成,为其后续的深入性学习打下有利基础。
伴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化,对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一定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锻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其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至此,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借助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读物,来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达到一个激趣的效果,使教学效果得以进一步地升华。
课外读物的内容是非常有趣的,其与小学生的生活、梦想也非常贴近。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作用,来为学生筛选、选择一些课外读物,符合学生的兴趣点,使其在阅读时始终保持兴趣,为后续的写作打下基础。比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都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不仅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对其人生观念、思想道德树立产生正面效用,可谓是一举数得。
针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外读物应属于儿童文学一类,其中主要包含了随笔、诗歌、故事等,通过这些书籍的阅读,可以使学生们受到文学的影响、熏陶,使其累积更多的知识,拓展知识面等,为其后续的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内容,所写的文章能够更生动、更形象,使写作效果大大提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借助课外阅读帮助学生累积写作素材,使学生的写作效果达到预期[1]。
教师可以培养学生们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如在课外阅读中,当遇到一些名人轶事、优美词句时,可以将其摘抄在笔记本中,作为写作时可用的素材,从而逐步地培养其形成阅读的习惯,并保障其在写作时有话可写。在此模式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也能促使其文学水平、知识底蕴得以丰富,使其获取到更好的进步、发展。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将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分割开来,使两者难以互相补充、促进,使课外阅读的价值大大降低。至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突破这一观念的桎梏,结合课外阅读,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其写作效果达到最佳[2]。
例如,当学生阅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身的感受、想法,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倾听他人的观点,来对自身的想法予以完善;在这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对故事的结尾进行续写,按照自身的思路,为故事本身画上悲剧、喜剧的句号,使学生的写作兴趣大大提升,使其写作水平得以相应的增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可以真正的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并加深其对故事的理解程度,达到一个一举数得的效果。
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进的今天,课外阅读已经成为作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急需引起教师的关注、重视等[3]。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借助于此,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将自身的教育效用展现到最大。
例如,通过《三毛流浪记》的阅读,学生也会被三毛所影响,使其更加珍惜生活、做好自己的事等;借助《十万个为什么》的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科学小案例,使其发散思维得以强化,更好的发展等。至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体会书籍中的思想,并将其融入到写作中去,使写作目的、内容更加深刻,使其所写出的文章更加生动、精彩。
结论: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将课外阅读这一形式巧妙地引入其中,是尤为必要的。在此模式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其的写作素材、增强其的社会意识,对于学生写作质量、效果的提升,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急需引起教师的重视和关注。虽然,在当前,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还未意识到这一点,但我确信,只要大家一致努力,一定可以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