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皆大欢喜》中亚登森林的多重所指与功能

2017-04-14 04:31邓茹梦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奥兰多公爵所指

邓茹梦 ,丁 燕

(1.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2.山东警察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论《皆大欢喜》中亚登森林的多重所指与功能

邓茹梦1,丁 燕2

(1.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2.山东警察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皆大欢喜》是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之一,其中作为主要场景的亚登森林不可忽视。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亚登森林的能指是指称名为“亚登”的这个森林,树木丛生、可荫蔽万物,而它的所指已超越自然层面的生物特性,蕴含着净化、自由和爱情等情感层面的功能导向。因此,亚登森林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戏剧场景,更是表现文艺复兴时期追求自由、平等与仁爱等人文主义精神的载体。随着解读的深入,亚登森林的所指会越来越大于它的能指,意蕴会更加丰富。

《皆大欢喜》;亚登森林;符号;多重所指

《皆大欢喜》讲述了一个多线发展、最终大团圆的故事。弗雷德里克篡位并将其兄老公爵放逐,几个衷心的大臣自愿跟着老公爵出亡,他们住进亚登森林。老公爵的女儿罗瑟琳留在宫殿陪伴新公爵的女儿西莉娅,两人情同手足,但新公爵对深得民心的罗瑟琳心存芥蒂,想将她逐出宫廷。西莉娅决心跟罗瑟琳逃出去投靠老公爵,两人女扮男装,在亚登森林伪装成牧羊人。与此同时,罗兰爵士去世,其幼子奥兰多在家受尽长兄奥列佛的虐待,奥兰多战胜拳师后,其兄愤恨之下起杀心,奥兰多在老仆人亚当的帮助下逃进亚登森林,在那重遇罗瑟琳,共谱爱情。奥列佛流落至亚登森林,被奥兰多相救,痛改前非,并与西莉娅一见钟情。新公爵率兵攻进亚登森林,在林中被点化,幡然醒悟,将政权归还给老公爵。恋人相爱、仇恨化解、政权归位,一切皆大欢喜。

纵览整个剧本,亚登森林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场景。除了第一幕的三场戏为了铺垫故事开端,而将场景设置在奥列佛宅旁园中、公爵宫门前草地和宫中一室这三个具有身份象征的场所外,接下来的四幕戏中亚登森林出现的比重明显增多、且占主导地位:第二幕第一场和第四至第七场是在亚登森林;第三幕第二场至第五场是在亚登森林;第四幕的三场戏全是在亚登森林;第五幕的四场压轴戏也全是在亚登森林。可以说,《皆大欢喜》是一部发生在亚登森林里的喜剧。

正是由于亚登森林在剧本中的特殊地位,我们不禁好奇:为什么莎士比亚要设置亚登森林这样一个场景?亚登森林在戏剧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罗兰·巴尔特在《符号学原理》中由语言学的记号推测符号学记号的性质,认为符号学也是由能指与所指两个部分构成:“我们把这些实用物品的符号学记号按其功能叫作功能记号(法语:fonction-signes)。”按照罗兰·巴尔特的定义,可以发现亚登森林也是一个符号,从自然角度,它的功能是指称名叫“亚登”的这个森林,树木丛生、可荫蔽万物;而从戏剧本身来看,亚登森林的功能不再那么简单,它的所指会被扩大。随着解读的不断深入,亚登森林的所指会越来越大于它的能指。本文正是基于此,分析亚登森林的多重所指与功能。

一、亚登森林所指的流变

亚登森林是一个符号,由能指与所指两个部分构成。随着对亚登森林解读的深入,亚登森林的所指不断流变,越来越多新的所指意蕴被解读出来。总体上,亚登森林的所指蕴含着“净化功能”说和“林园功能”说两大类。

(一)“净化功能”说

这一观点受诺思洛普·弗莱的“神话—原型”理论影响,认为亚登森林的深层意蕴在于通它的净化功能,使得正义击败邪恶,爱情击败恨念,春天击败严寒,绿色击败荒凉。总的说来,在亚登森林中展示了两个“净化”过程:一个是奥列佛的改邪归正,另一个是新王爵弗莱德里克的政权归还。

奥列佛身为长子,在父亲死后不仅没有履行照顾弟弟的责任,反而出于妒忌处处刁难他,在奥兰多战胜拳手查尔斯后,甚至狠心欲烧死他。奥兰多逃走后,新王爵以捉拿不力,没收他所有土地和财产,他只得孤身流浪。在他最危难的时候,奥兰多挺身而出,从凶狠的毒蛇与恶毒的母狮口中将他救出,奥兰多的手臂还被狮子咬伤,鲜血染红了手帕。历经险难后奥列佛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兄弟二人也重归于好。在替奥兰多传信给罗瑟琳时,他将这番经历坦荡地告诉了罗瑟琳与西莉娅:“我现在感到很幸福,已重获新生了,因此我可以无所顾虑地告诉你们我以前的为人。”可见,通过亚登森林的洗礼,自私残忍的奥列佛已认清自己的缺点,改头换面,开始重新做人。值得注意的是他最后真诚的自白,他将自己弃恶从善的心路历程坦然地向陌生人罗瑟琳表露出来,勇敢并且无所顾虑,表明他已经知道善恶是非之道,知道重新开始意味着直面过去。一个旧的奥列佛已经消亡,新的奥列佛正在诞生。

新王爵弗莱德里克的“净化”,剧本虽然未详谈,但通过人物台词的转述,也能略推测一二。在四对恋人喜结连理,众人欢呼高歌的时候,老罗兰爵士的次子贾奎斯来到亚登森林,带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弗莱德里克公爵因为听见每天有有才智之士进入到这林中,故此兴起大军,亲自统帅,预备来捉拿他的长兄,把他杀死除掉。他到了这座树林的边界,遇到一位年长的修道士,交谈之下,幡然醒悟,便即停止进兵;同时看破红尘,把他的权位交还给他的被放逐的兄长,一同流亡在外的所有人的土地,也都各归原主。”(第五幕第四场)

本是篡权的王爵,生性多疑,为何会到亚登森林后突然醒悟?显然,除了象征至善至美的年长修道士的劝解,还有亚登森林的作用。在象征权力的处所(公爵宫殿)呆了太久,加上权力获得的不正当,让弗雷德里克的多疑猜忌愈加严重,相继赶走老公爵及其部下、还有他的女儿罗瑟琳。身边的可信之人越来越少,却发现亚登森林里的有才之士越来越多,弗雷德里克的恶念开始动摇。恼怒之下进攻亚登森林是他的负隅顽抗,当森林净化他后,他终于缴械投降,认识到自己的过错,意识到权力所带来的欲望并不如自身预想的那般美好,与其在空荡荡的宫殿中颐指气使,承受着莫大的空虚,不如丢弃一切,在亚登森林这样的大自然中过着放浪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于是弗莱德里克看淡权势,潇洒归去。

(二)“林园功能”说

这一观点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蕴含一些特定的林园意象,受到譬如牧歌式的田园和神话中的伊甸园等传统文学中林园意象的影响,具有普遍性,《皆大欢喜》也不例外。亚登森林蕴含着三种林园类型,即:沉思的林园、自由的林园与爱情的林园。第一种雷同“净化功能”,而后两种分别是指亚登森林的“自由功能”和“爱情功能”,下面分别阐述:

1.“自由功能”

《皆大欢喜》脱胎于《罗瑟琳》,后者由英国作家托马斯·罗奇所写。《罗瑟琳》是一部吟唱爱情的具有浪漫色彩的牧歌文学作品,这种文学体式一直以来就是欧洲特有的艺术传统,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很明显,《皆大欢喜》继承了这种描写自然风光的传统,通过对亚登森林的描写表达对自由的无限渴求,对远古“黄金时代”的深切追忆。

剧本第一幕,首先展示的是充满权力斗争的人类社会:宫殿中弗莱德里克篡位,放逐其兄老王爵,甚至对其女罗瑟琳也毫不手软,企图将其驱逐出宫廷;与此同时在民间,身为长子的奥列佛因为嫉妒弟弟奥兰多的才能,拼命压迫并虐待他,奥兰多苦不堪言。到了第二幕,画风突然转变,人类社会的乌烟瘴气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鸟语花香、绿树环绕的亚登森林。在这里,绿色成了主题色,令人仿佛受到了大自然的洗礼,心情舒畅、烦恼全无。所以,当被放逐的老公爵穿着林居人装束,漫步在丛林中时,能忘却政治上的不愉快,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的这种生活,虽然远离喧嚣,却可以听树木的谈话,溪中的流水便是最好的文章,一石之微,也寓含着教训;每一件事物中间,都可以找到些益处来,我情愿这种生活。”(第二幕第一场)大臣们幸甚至哉之时,也快活地高唱:“绿树高张翠幕,谁来偕我偃卧,翻将欢乐心声,学唱枝头鸟鸣。”(第二幕第五场)

除了以对比手法来凸显亚登森林的闲适悠然,剧中其实也多次通过人物台词有过间接暗示。第一幕时,拳师查尔斯谈及被放逐在亚登森林的老公爵,说:“据说每天有很多年前贵族投奔到他那儿去,自在地把时间消磨过去,仿佛置身在古昔的黄金时代一样。”(第一幕第一场)一句“仿佛置身在古昔的黄金时代”,道出了贵族青年们对于没有权力斗争的淳朴社会的幻想,以及对于自由无束的向往。在他们眼中,亚登森林就是自由的代名词。陪伴罗瑟琳出逃的西莉娅将逃亡路线定在了亚登森林,在出发前雀跃地说道,“现在我们是充满理想,去找寻自由,而不是流亡”(第一幕第三场),可见她也将亚登森林视为一方充满理想与自由的人间净土。仆人亚当在追随奥兰多逃亡前也感叹说,“许多人在十七岁的时候都去追求理想,但八十岁的人是不济的了;只有我能死得其所,那么命运对我也公平了”(第二幕第三场)。在亚当饱经沧桑的眼中,逃往亚登森林也是一种追求理想的行为。

2.“爱情功能”

《皆大欢喜》中共塑造了四对情侣,分别是奥兰多与罗瑟琳,奥列佛与西莉娅,小丑试金石与村姑奥德蕾,以及牧羊男西尔维斯和牧羊女菲琵。而这四个爱情故事基本都成型于亚登森林。

奥兰多与罗瑟琳最早认识,两人在第一幕公爵门前就见过。奥兰多以弱敌强,战胜拳师查尔斯,他的英勇打动了罗瑟琳。罗瑟琳将颈上项链取下赠与他,祈求他平安。奥兰多也被美丽大方的罗瑟琳吸引。在亚登森林里,奥兰多将自己对罗瑟琳的钦慕之情写在纸片上,悬挂在森林各个角落,被罗瑟琳偶然发现。罗瑟琳乔装成会医治爱情的男人,接近他,要他将自己视为罗瑟琳,向自己求爱,但是又不停挑剔他的问题。在得知奥兰多流血受伤后,罗瑟琳终于表露心迹,两人如愿牵手。再看奥列佛与西莉娅,两人在亚登森林里邂逅,一见钟情,剧本虽未详细说明两人爱情萌芽与发展的全过程,却通过他们渴望迅速结婚这一桥段,表现出二人之间热切的情感。

相比起奥兰多与罗瑟琳、奥列佛与西莉娅的“一见钟情”,小丑试金石与村姑奥德蕾的恋情似乎有点不纯粹。试金石是新王爵弗莱德里克的小丑,在宫廷负责装傻逗乐,活跃气氛。出于解闷的目的,被罗瑟琳与西莉娅带进了亚登森林。

来到亚登森林,脱离了宫廷礼节与森严阶级,试金石尽情地高谈阔论,将自己被压抑的高傲感倾吐出来,肆意地施展在森林当地人身上。他嘲笑牧羊人柯林平庸的生活,觉得没去过宫廷并学习贵族礼仪的柯林很可笑。同时,他也嘲笑他的追求对象奥德蕾,用十分戏谑的口吻说,“感谢上帝把丑陋赏给了你!”(第三幕第三场)当被杰奎斯问到为何他要在亚登森林里像叫化子般成亲时,试金石直言不讳地回答说,“假如结婚结得草率一些那以后我便有借口离弃我的妻子。”(第三幕第三场)一切对话似乎都显示试金石对于爱情并不上心,然而,当奥德蕾的追求者威廉出现后,事情有了转变。试金石非常警惕威廉,竭力保护他的未婚妻,最后用近乎滑稽的对话赶走了追求者威廉。读到这里,可以看出试金石其实是爱奥德蕾的,尽管他嘲讽她,尽管他的爱并不纯粹,但正如他自己所说,“她是个寒怆的姑娘,样子又不好看;可是,她是我自个儿的:我有一个坏习惯,人家舍弃的我偏爱。”(第五幕第四场)

牧羊男西尔维斯和牧羊女菲琵的恋情,从表层看,是经历由一方单相思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转变;从喜剧效果来看,则推动了情节发展、营造了“身份错位”的喜剧感。西尔维斯单恋着菲琵,而菲琵却爱上了女扮男装的罗瑟琳,她为罗瑟琳写情书,向罗瑟琳表白,结果换来的却是罗瑟琳的一句“我倒是一个女人也不爱。”(第五幕第二场)西尔维斯、菲琵与罗瑟琳的三角爱情,在舞台上被带有喜剧性的台词演绎,既滑稽又可爱。最终,菲琵接受了西尔维斯,罗瑟琳也找到心爱的奥兰多,皆大欢喜。

二、亚登森林多重所指的作用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知道,《皆大欢喜》中亚登森林的能指具有多重所指,它的所指已经超越自然层面的生物特性,蕴含着净化、自由与爱情等情感层面的功能指向。亚登森林不再仅仅是以构成戏剧的场景、展示人物行为的载体的这一身份存在,而是具有更加丰富的意义。

莎士比亚之所以要设置亚登森林这个场景,与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有关。文艺复兴之前,由于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如13世纪欧洲大瘟疫的出现与黑死病的发生,动摇了上帝万能说;15世纪地理大发现与环球航海的成功,见证了人类的力量;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有了“因信称义”,使人开始摆脱罗马教皇控制等,人们开始质疑中世纪的神学。人们借鉴并复兴古希腊与罗马的文化,渴望找到与“神”文化不同的“人”的文化,于是文艺复兴产生。莎士比亚正是处在文艺复兴的高峰时期,并且生活在封建社会走向衰亡、资产阶级发展迅猛的英国,正是在这样的客观条件的影响下,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中或多或少都带有同时代的人文主义精神,《皆大欢喜》也不例外。

在《皆大欢喜》中,奥列佛进入亚登森林后,知错悔改,成为好人;新王爵弗莱德里克进入亚登森林后,幡然醒悟,归还政权。两个人从邪恶转向善良,这是由于亚登森林这个符号被赋予了净化的功能。我们不由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在亚登森林上面附加净化的功能?

莎士比亚通过塑造奥列佛与弗莱德里克两个角色来构建恶人向善的转变,除了是为迎合剧院观众的审美取向,其实还有着更深层的时代与社会因素。实际上,莎士比亚是在借助亚登森林作为符号载体,表现文艺复兴时代所追求的除恶扬善的人文主义精神。由此还可以发现,原来老公爵及其忠心的大臣,还有青年贵族们,之所以热爱远离都城的亚登森林,也是与追求平等和自由的人文主义精神有关。奥兰多与罗瑟琳,奥列佛与西莉娅,小丑试金石与村姑奥德蕾,以及牧羊男西尔维斯和牧羊女菲琵的爱情之所以能够在亚登森林中开花结果,其实也是在构建一个理想化的人类社会,在这里没有门第观念,爱情的发展完全是顺从异性相互吸引的自然规律,而这种浪漫色彩,也是与向往纯粹爱情的人文主义精神相契合的。

结语

在威廉·莎士比亚的喜剧《皆大欢喜》中,亚登森林具有多重所指。亚登森林的所指已超越自然层面的生物特性,蕴含着净化、自由与爱情等情感层面的功能导向。莎士比亚之所以这样设置,与其所处的时代与社会背景不无关系。可以说,亚登森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戏剧场景,更是表现文艺复兴时期追求自由、平等和仁爱等人文主义精神的载体。随着解读的深入,亚登森林的所指会越来越大于它的能指,意蕴更加丰富。有批评者认为这样的亚登森林过于理想化,然而对于处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来说,面对着日益膨胀的新资产阶级与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这种蕴含着无限活力的喜剧世界,是对他们迷惘心灵的一种抚慰。亚登森林让人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1][加]诺思洛普·弗莱.批评的剖析[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2]程雪猛.解读莎士比亚戏剧[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麦永雄,黄生宝.绿色世界的喜剧:〈皆大欢喜〉的象征结构与深层意蕴[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6):47-51.

[4]张豫红.析莎士比亚〈皆大欢喜〉中的园林意象[J].四川戏剧,2014(6):106-108.

[5](英) 威廉·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182.

[6](法) 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M].北京:三联书店,1988:135.

[7](英) 莎士比亚著.皆大欢喜[M].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9:99.

[8]丁珊珊.从《皆大欢喜》看“满映”的创作观念[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3):156-162.

[9]鄂丽燕.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在《皆大欢喜》中的表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5):184.

[10]吕萍.“真”“假”之间创造质朴的美——“花园戏剧”《皆大欢喜》的创想[J].上海戏剧,1992(4):20-21.

(责任编辑:孙建华)

Forest of Arden's Multiple Reference in AsYouLikeIt

DENG Rumeng1,DING Yan2

(1. College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Henan University,Kaifeng,Henan 475001, China;2. Shandong Police College, Jinan, Shandong 250014, China)

AsYouLikeIt is one of the comic masterpieces of William Shakespeare, where Forest of Arden, as the main scene, can not be igno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iotics, Forest of Arden's reference refers to a forest named Arden, where there are wooded and everything could be shaded. While it's signified has surpassed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ontaining some functions in emotion, like purification, freedom, love and so on. Therefore, Forest of Arden is not just a simple drama scene, but more like a carrier to express the Renaissance humanism spirits.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interpretation, Forest of Arden's reference will outweigh it's signifier, and it's meaning will be enriched.

AsYouLikeIt; Forest of Arden; sign; multiple reference

2016-12-07

邓茹梦(1994- ),女,湖南常德人,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

I234

A

1671-4385(2017)04-0099-04

猜你喜欢
奥兰多公爵所指
遗忘者
大度也是一种美德
论《群音类选》的编选类分及其官腔类所指
正义概念的所指霸权和能指反抗
阅读《奥兰多传》——对人、自我和世界的理解
离奇的绑架案
火柴迷宫
云中漫步者
美奥兰多市全球寻找“微笑夫妇”
别开生面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