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 娟,王纪平,庞丽铷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 太谷 030801)
新形势下“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初探*
温 娟,王纪平,庞丽铷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 太谷 030801)
新形势下,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践教学,是由形态局势、教学目的和课程特点三个方面决定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须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践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结合以及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原则。为确保该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组织保障机构,增加经费投入,以及构建安全保障体系和考核体系。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一)新形势决定了必须加强“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
2012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明确指出:“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意见》对实践教学的具体落实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总体规划、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系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等。但是,目前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中,特别是“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
2015年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再次强调:“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创新推动学生实践教学和教师实践研修。”《计划》要求:“努力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
“形势与政策”课程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结合以上教育部先后出台的一系列文件中关于实践教育的内容,从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分析,从“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工作存在的诸如重视程度不够、经费保障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分析,当前新形势下必须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目的决定了必须加强实践教学
2004年,中宣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中,就“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目的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形势与政策”课程理论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目的则是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形势与政策”课程理论教学是基础,实践教学是保障,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实践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是理论教学的有益、必要的补充。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丰富、活化并深化青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最终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三)“形势与政策”课程特点决定了必须加强实践教学
“形势与政策”课程本身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鲜活的国内外实践为基础,以具有时代特点的重要事件、人物为素材,以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和热点焦点问题为内容,通过理论分析、现实解析、实践论证等,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时代主题,进而明确自身奋斗目标、规划未来发展,实现教育的目的。毛泽东曾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是因为“形势与政策”课程本身的特点,我们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要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丰富更新理论知识,配套构建一整套符合新形势发展、符合高校自身实际、符合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目的。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目的以及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该课程必须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是在教师准确把握青年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课程特点及课程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运用传统、现代教学手段、方法,循序渐进、科学规律地将授课内容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教学效果往往受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以及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实践教学是根据理论教学的内容,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或主观的意愿,通过课程实践、文化活动、“三下乡”等社会实践等途径,主观能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在实践中强化对理论知识认知的过程。实践教学的过程,往往能反映出学生自身的兴趣特点及自我需求,是获取知识的途径,属于“主动式”的获取。当然,实践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更离不开学校为学生搭建与提供的实践平台及实践资源条件等因素。
综上所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体系中缺一不可,学生从被动灌输到主动实践,实现了课程构建、教学方式及教学功能的有机融合,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进而推动了教学目标的实现[1]。
(二)实践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践教学目的是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就必须坚持实践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各高校育人的目标,也是努力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求、服务国家建设、服务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能干事、干成事、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校必须适应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结合高校自身实际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为导向,找准学校在教育行业发展的定位,全方位突出高校自身办学的专业特色,服务于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力求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恰恰符合高校育人目标的根本要求,两者辩证统一。
(三)实践教学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
“形势与政策”课程必须坚持实践教学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就是围绕课程的教学目的、特点及内在联系,按照大学学制的有关规定,围绕实践教学的整体目标,有计划、有目标地稳步实施,坚持四年或五年连续性的开展形势政策实践教学的活动。如坚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等。“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的阶段性,就是根据实践的需要或者当前形势政策的变化,按照不同学制时段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分阶段、有侧重地设计和实施实践教学的活动。如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践教学应以“感悟我的大学”开始,可以通过参观校史馆、熟悉掌握校规校纪等活动为实践途径。这样,坚持横向连续性整体目标的实践与坚持纵向阶段性短期目标的实践相结合,形成纵横两线的实践体系,推动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深化。
(四)实践教学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原则
新媒体时代,网络资源很丰富,网络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要与时俱进,创新形式,就必须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原则。线上,即通过互联网,借助网络媒体、数据资料、信息资源,开展自主学习理论知识、网络问卷调研、网络平台讨论等多种形式的网上实践学习与交流。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参与度高、资源范围广、灵活便捷,能够满足90后、甚至00后的需要。线下,即依托并创新传统的实践形式,师生面对面进行答疑、讨论,实地的实践调查、试验等。对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打破了以往教师说教的传统实践教育方式,克服了单调乏味,实现了以学生兴趣为基础,以知识为中心的灵活教育实践方式,调动了学生实践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我们也要牢牢把握“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的根本要求,既要适应网络新形势,开辟网络实践教育新平台,发挥网络平台的巨大作用;也要准确把握网络新媒体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既要进一步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践教育新方法,使其常态化,也要在推行与实施过程中,发现不足,弥补漏洞,使其发展日趋完善[2]。
(一)师资队伍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教学活动,没有师资力量做保障,实践教学将大打折扣。因此,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点决定了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方向,扎实的理论知识、高尚的人格及过硬的实践技能。具体地讲,首先,教师要掌握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准确把握最新政策及当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能够正确教育引导大学生认清形势[3]。其次,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有敬业和奉献精神,要有适应新形势,不断丰富课程教学手段的研究精神、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带领大学生在实践中历练、成长、成才。最后,教师要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锤炼实践教学的技巧和能力,要让大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深刻感受到实践收获、实践成长的获得感和成就感,要实现由“引导学生”向“学生主动”转变。当然,除了对教师自身的要求外,高校在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也应该出台相应政策,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的理论、技能等培训、研讨、交流、考察学习活动,助力教师开扩眼界,强化实践意识,不断提升该课程任课教师对形势的准确把握能力,对时政的敏锐观察和综合分析以及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
(二)组织机构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组织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首先要建立学校党委集体领导,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领导机构。其次要将该课程实践教学提升到校级层面,由分管教学的校领导亲自抓,成立专门的领导组,为其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坚强的领导保障。最后,学校构建运行顺畅的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能、职责,形成合力,服务于“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需要。如思政部负责任课教师理论的指导及培训,组织集体备课,研究制定教学、实践计划等;党委宣传部负责政策的把握、教学内容的宣传和教学方向的把握;教务处负责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的安排和教学质量的监控等;党委学工部及二级学院负责辅导员培训及“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育的指导等;校团委负责文化活动的指导,组织学生社团具体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等。各部门要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发挥育人合力,确保课程教学实践的全面有序开展[4]。
(三)经费投入、资源储备是构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物质基础
从目前高校对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及“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看,高校划拨的专项资金十分有限。鉴于此,高校一方面要不断增加实践教学专项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也要拓宽渠道,想方设法,充分挖掘和储备“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育资源。如利用高校现有的社会实践基地和教学实习基地等教学资源开展实践教学,这样既解决了建立实践基地资金短缺的问题,又能实现实践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再比如,科学有效地利用学校地缘结构优势,与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知名企业校企共建,与所在城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统教育基地等校地共建,与红色文化革命老区纪念馆等校馆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使其都成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践教学基地。
(四)安全机制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必要条件
学生的人身安全是高校安全稳定的底线,实践教学活动由于不局限于课堂、学校,校外考察、参观等活动也较多,突发事件也比较常见,学生外出实践存在潜在风险,因此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是构建科学管理体系的必要条件。学校首先要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操作性强的、方便监督的实践教学工作安全制度体系;其次要树立法律思维,强化责任意识,从实践教学活动的前期筹划、准备、申报、审批,到中期的组织、实施,再到后期的考核、总结等方面,配套建立实践教学工作运行的安全操作规程;最后,要强化学生的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增强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预防、自我保护和应急处理能力。
(五)考核体系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重要抓手
考虑到“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和内容的丰富性等特点,为确保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科学、合理、严格的考核体系的构建是必不可少的。借鉴高校对教师教学水平及行政人员考核的经验,成立专门的考核工作组,对“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的考核,应该划分为对主管领导和职能部门工作的考核、对指导教师工作的考核和对学生的考核三个层面。对主管领导和职能部门工作的考核,主要从重视程度、作用的发挥、决策的评价、实践方案设计等方面考虑。对教师工作的考核,应侧重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选题、授课的形式和质量、组织实施教学、实践过程的效果、指导学生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进行。对学生的考核,可以结合实践活动表现、学生的考勤记录、学生撰写的实践报告、学生互相评价、实践单位的意见反馈等方面进行,综合运用面试、答辩、讨论、汇报等多种方式[5]。根据三个层面的考核情况,给出综合考核结果,并将结果反馈给被考核人员。考核结果应与干部、教师绩效挂钩,学生考核结果作为党员发展以及各种评优选模的重要参考依据。
[1] 余精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2009(3):97-99.
[2] 张文娟.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科教文汇,2016(10):31-32.
[3] 周长美,范微,张萌.“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J].学理论,2014(11):206-207.
[4] 鲁志美,王东洋.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教学模式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4(8):58-60.
[5] 韩剑尘.理工科“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案例模式探讨[J].教学研究,2016(8):80-82.
OnthePracticeTeachingofSituationandPolicyundertheNewSituation
WENJuan,WANGJiping,PANGLiru
(ShanxiAgriculturalUniversity,Taigu030801,China)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to improve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SituationandPolicyhas much to do with three aspects: morphological situation, instructional purpose and curriculum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must stick to four principles of "integration",and the five specific ways are summarized to construct the teaching guarantee system of the curriculum.
SituationandPolicy;practice teaching;guarantee system
*2016年山西省教育厅思政专项课题“形势政策课立体化教学体系建构”(2016JGSZ006)之阶段性成果。
2017-06-26
温 娟(1982-),女,山西文水人,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10.16396/j.cnki.sxgxskxb.2017.09.013
G642
A
1008-6285(2017)09-005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