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咏梅
(青岛农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新进展*
纪咏梅
(青岛农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术界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问题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在内容方面,纵向上重在探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横向上重在厘清理论体系自身的内在逻辑;在历史方面,重在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并揭示其历史规律;在与现实关系方面,重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关系;在比较研究方面,重在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新进展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并善于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下简称“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这一政治命题自提出以来,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理论体系进行了科学界定,学术界再次掀起了研究高潮,组织召开了多种形式的学术会议,出版发行了一批有分量的学术专著,公开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梳理十八大以来该问题的研究动向,有助于将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
党的十八大后,学术界关于理论体系内容的研究,在纵向上重在探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对理论体系的发展,在横向上重在厘清理论体系自身的内在逻辑。
(一)纵向上重在探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对理论体系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学术界普遍将其看作是对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有研究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鲜明的问题导向,解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问题,为理论体系注入了全新内容[1]。有研究者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前进动力和具体途径,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是对理论体系的新发展[2]。也有研究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并从逻辑起点、理论基石、基本内涵、理论主题等方面对这一理论体系进行了研究[3]。学术界关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研究,主要围绕实现中国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全面”等问题展开。
围绕关于实现中国梦的论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发行了《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系统阐述中国梦理想蓝图,包括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实现路径和实践要求等[4]。有研究者直接以《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战略部署》为题,将实现中国梦作为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红线,以其为线索对系列重要讲话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刻解读[5]。当然,也有研究者认为中国梦只是发展战略,反对将其看作理论形态,认为理论形态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中国梦不适宜用作创新理论形态的表述,况且构建新的理论形态,需要时间沉淀和实践检验,而不是单纯概念的推演[6]。
围绕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有研究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显著的特质在于科学评价毛泽东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提出中国梦的真切目标,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从而为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坚实的路径支撑[7]。有研究者认为,在历史维度明确基因谱系,在现实维度抓住关键主线,在未来维度凝聚最大共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贡献[8]。有研究者从巩固经济基础、确保党的领导地位、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等具体方面研究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9]。
2015年后,“四个全面”成为学术界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重点。有研究者认为,“四个全面”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最具创新性的理论,深化了对规律的认识,拓展了考察问题的视域,并将其上升到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总框架和总抓手的高度[10]。有研究者认为,“四个全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战略思想,是对“三大规律”的全新认识和把握,对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1]。有研究者将“四个全面”看作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以来所做系列重要讲话的核心内容,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治党治国治军、运筹内政外交军事的总体框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12]。
(二)横向上重在厘清理论体系自身的内在逻辑
作为一个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按历史逻辑将各理论成果简单地相加,而应对其进行有机地整合。目前,党的文件将三大理论成果进行了整合,但这一理论体系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并未形成统一认识。有研究者从思想基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内容(三大理论成果)和实践纲领(党的基本路线、纲领和经验)三个基本逻辑层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整合[13]。有研究者提出,应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并将其内容框架确定为:思想路线论、发展阶段论、根本任务论、市场经济论、科学发展论、改革开放论、党的建设论等十三个方面[14]。有研究者认为,我们应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方法,从三个维度把握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结构,即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本质论、发展阶段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阐述以及这两个层次理论在国际范围内的展开[15]。
2014年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学术界在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时,也注重研究邓小平理论在其中的地位问题。有研究者认为,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原本是同一个理论,前者是后者的坚固基石,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16]。有研究者指出,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在这一理论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其形成发展的背景条件、哲学基础、核心概念、逻辑前提和基本框架等方面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前提和基础[17]。有研究者认为,邓小平在实践中从发展道路、阶段、动力、步骤及政治保证等方面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石[18]。
任何理论都有一个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问题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历史渊源、形成发展进程和历史启示等方面展开。有研究者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是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理论结晶,同时也凝结着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探索、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奋斗历史及千百年来人类对社会主义的执着追求[19]。有研究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自身内在属性的自我构建,也受苏联及西方发达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我们的理论体系是“以俄为师”以避免苏联结局的隐喻,“以祖为师”以减少历史传统对现实的影射,“以美为师”以驱散普世价值引发的迷障,是这三条路线积累的经验总结和升华[20]。也有研究者将这一历程置于我们党90多年成长发展的历史背景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如何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实现了从理论盲从到理论清醒,从清醒到自觉再到自信的历史转变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21]。党的十八大以后,学术界关于理论体系历史发展问题的研究,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力图从理论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概括出历史规律或启示。有研究者认为,在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基础上,在继承与创新、实践开创与理论探索、中国视域与世界眼光的辩证统一中,才能与时俱进、书写未来[22]。也有研究者从理论演进的过程、理论演化的内容、理论演进间的相互关系、理论演进的主体特征、客观事物发展变化与创新主体的关系、党执政的历史等方面研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演进规律,并认为历史演进赋予其理论逻辑形态和现实具体形态两种样态[23]。
理论来源于实践,也必然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术界注重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间的关系,并力求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进一步揭示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提升过程与重大意义。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改革开放的关系,有研究者指出,伟大实践新局面与理论发展新境界是在良性互动中彼此得到发展的。改革开放是理论体系产生的实践基础,反过来理论体系只有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根本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根本途径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探索,根本方法在于对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24]。有研究者也提出,改革开放实践经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生成是同步的,前者是后者的实践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理论自觉,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25]。有研究者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起点上,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和丰富内涵[26]。
此外,学术界还进一步研究了理论体系与道路和制度之间的关系问题。有研究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道路和制度三者相互依存、衔接,先是从道路开始探索,将探索中的成功经验进行提升,就形成了理论,再从制度上加以固化,就形成了制度[27]。有研究者认为,道路为理论形成发展和制度创新完善提供实践基础,理论为道路拓展和制度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制度为道路拓展和理论创新提供制度保障[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道路和制度统一于伟大实践,实践孕育和推动了理论体系的发展,同时理论体系又指导社会实践,在坚持正确理论中进行实践创新是促成新一轮理论创新的必由之路[29]。
在比较研究方面,学术界主要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科学社会主义相比较,体现二者的一致性,凸显我们的创新之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以来,我们听到了并非一致的悦耳之声,其中不乏曲解和误读,“资本社会主义”“权贵资本主义”嘈杂之声不绝于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因此,开展比较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哪些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二是如何理解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研究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关于共产主义发展分阶段的基本观点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形成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等六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观点的遵循和在实践中的发展[30]。有研究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并列举出了十一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这些基本原则发展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力发展生产力、所有制形式、分配形式、先富带后富、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改革开放、人民民主专政、人的全面发展等理论[31]。有研究者认为,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理论形态到实践形态的历史进程,我们正处于初级实践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理论形态,它在坚持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科学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同时,还在经济、政治、文化形态、社会建设、国际交往等方面形成鲜明的中国特质[32]。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术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的三个具体理论形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但整体性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往往局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身形成发展的历史,鲜有将这一理论体系置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宏大历史背景和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的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其他理论或思想体系的比较研究还不够深入。
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进一步突出整体性研究。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范畴、原理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厘清其内在逻辑结构。第二,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置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这样宏观的视野,置于传统社会主义运动和现实社会主义运动进行比较的视野,置于全球化的视野中去研究。第三,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结合。突破以往单纯注重理论探讨的局限,加强理论体系与实践相结合、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等问题的研究。第四,进一步加强比较研究。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等其他社会主义的比较研究。
[1] 秦刚.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J].党政研究,2014(3):18-24.
[2] 裴长洪,李程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J].南京社会科学,2014(5):1-9.
[3] 陈立旭.习近平系列讲话理论体系初探[J].党政研究,2014(5):37-43.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5] 唐洲雁.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战略部署: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6] 石仲泉.关于科学解读中国梦的若干问题[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3(7):1-3.
[7] 张明.“三位一体”: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与发展[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1-77.
[8] 李后东.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维视野[J].社会主义研究,2016(3):11-15.
[9] 吴桂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点思考[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3):54-59.
[10] 李捷.“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江海学刊,2015(5):5-8.
[11] 辛向阳.“四个全面”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J].理论导报,2015(3):18-20.
[12] 赵雨田.关于“四个全面”的解读[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5(2):47-49.
[13] 袁银传,杜衡.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层次与基本结构[J].江汉论坛,2013(5):42-48.
[14] 韩庆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42-49.
[15] 郝潞霞,韩建新.略论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6):22-26.
[16] 石仲泉.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4(5):24-29.
[17] 田克勤.论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4(7):4-10.
[18] 肖贵清,李永进.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8):18-24.
[19] 刘奇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认识[N].人民日报,2013-07-08(6).
[20] 周小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0-53.
[21] 吴娟.浅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J].改革与开放,2014(20):8-9.
[22] 李忠杰.永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与历史启示[J].求是,2013(6):6-9.
[23] 马启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演进规律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2):17-20.
[24] 刘建武.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根本途径[J].毛泽东研究,2014(1):86-93.
[25] 刘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渊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4):42-45.
[26] 孙占元,燕芳敏.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理论学刊,2014(2):4-10.
[27] 张远新.理论自觉、理论自信与理论创新、理论坚定[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1):61-66.
[28] 肖贵清.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有机统一[J].教学与研究,2013(3):16-22.
[29] 陈洪江,林海峰.实践导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动力[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32-35.
[30] 李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遵循和发展[J].教学与研究,2013(12):5-11.
[31] 赵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J].科学社会主义,2013(2):10-15.
[32] 叶长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初级实践形态[J].科学社会主义,2013(5):51-54.
NewAchievementsinResearchontheTheoreticalSystem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sincethe18thNationalCongressoftheCPC
JIYongmei
(School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QingdaoAgriculturalUniversity,Qingdao266109,China)
The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made a great progress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our Party. In terms of content, scholars have longitudinally studi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at XI Jinping has made in his series of speeches, while horizontally clarifying the intrinsic logic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In terms of history, scholars have studi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and revealed its historical law, and in terms of its relationship with reality,studies 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reform and opening-up, between the socialist system and the socialist roa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comparison, further discusses focus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system and the scientific socialism.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scientific socialism;new achievements in research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研究”(16BKS100);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当代农民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研究”(QDSKL1601186);青岛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从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有效转化研究”之阶段性成果。
2017-06-04
纪咏梅(1978-),女,黑龙江绥滨人,青岛农业大学讲师,博士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0.16396/j.cnki.sxgxskxb.2017.09.004
D616
A
1008-6285(2017)09-0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