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2017-04-14 13:23马亮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数学学习初中数学

马亮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是永恒的研究话题. 学习本质上是学生自己的事,而学生在具体学科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品质,又直接影响着数学学习的效果. 实践研究表明,在具体的数学内容教学中研究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是最为有效的途径,数学教师需要从理论上研究教学内容与学习个性品质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把握好培养学生学习个性品质的途径. 以学习中的个性品质为抓手,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学习;个性品质

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除了课程标准所给出的三个维度之外,还有一些隐性的目标不可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品质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通常情况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只关注数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其实教师也是如此),而不太注意自己学习的理想与否其实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个性品质. 根据学习心理学的定义,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品质是指学生对学习目的的认识,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挑战学习困难的魅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与习惯等. 纵观诸多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研究成果可以发现,教师对于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品质并非不受重视,但对其强调往往是孤立的,即只是空洞地强调要有学习兴趣,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等,而这样的抽象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某一个学科的学习来说,并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因此,笔者以为学生的个性品质需要结合具体学科的内容的教学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个性品质的体现

要研究初中数學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个性品质,就必须先去研究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个性品质有哪些具体的体现. 根据笔者的探究发现,其体现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描述.

其一,数学学习的个性品质与学生对学科的认识有关. 这看起来是一个普遍的认识,但具体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却有着特别的含义. 毫无疑问,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知道数学是重要的学科,但这还不足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只有当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基本规律时,个性品质才会有效形成. 比如,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学科,但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学科认识就显得不够,而初中数学教学又不可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学科认知学习,那将十分复杂且没有必要,因此只可以在具体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通过数学史或其他方式去对学生施加隐性的影响. 事实证明,这样的影响往往可以让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更趋理性,也容易让学生构建出属于自己(而不是人云亦云)对数学学习的理解.

其二,初中生数学学习的个性品质与数学内容有一定的关系. 笔者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发现,不同的数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不相同,这看起来只是兴趣的问题,实际上更是学生个性品质的问题. 譬如笔者发现有学生对代数不感兴趣而对几何知识的学习感兴趣,笔者特别研究了这种差异,得出的结论是:其实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思维方式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擅长形象思维,而有的学生喜欢空间想象(实际上是抽象思维的一种),因此前者喜欢对“数”进行研究,而后者喜欢对“形”进行学习.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到这种关系,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特点,结合不同的数学内容,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品质的培养.

其三,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载体. 从理论上来看,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还要依靠具体的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来进行,因为只有在具体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学习兴趣,以及遇到问题时的态度等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教师也才有真正的教学抓手. 而这也是笔者在前面强调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需要依托具体教学内容的原因.

在具体的数学内容教学中提升个性品质

针对以上分析,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应当说所取得的收获还是喜人的. 这里以“有理数的乘法”教学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有理数的乘法”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的内容,属于初中数学学习内容的开篇,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中会有相当丰富的培养个性品质的机会. 具体来说:

第一,学生对有理数乘法学习的目的认识. 实践表明,如果从学生学习的自然感觉出发,他们会认为有理数的乘法就是有理数的加减法学习的自然延伸,因为在此前学习过程中,四则运算就是这样的一个逻辑. 但这样的学习目的认识,其实是不足以概括学习目的的,因为有理数的乘法学习,更多的是在数的扩展(从自然数到整数到负数再到有理数的概括)之后的运算,而数的运算又需要规则,因此在此内容的学习中需要锁定“有理数”和“乘法”两个关键词,这样才能让学习的目的具有一种显性的层次. 笔者的实践表明,如果有意跟学生强调这一认识,学生对有理数的理解确实就会明显提升一个层次,他们会明确认识到自己在学一个更广范围内的数及其运算,对其后可能遇到的挑战也会有一定的心理预期.

第二,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利用一些基本的推理. 如教材上是通过3×3=9,3×2=6,3×1=3,3×0=0这一基础提出3×(-1)=?3×(-2)=?的问题的. 这实际上是一种推理,且这个推理背后默认的逻辑,其实就是课本上所说的规律,即随着后一个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 因此,在此环节的教学中,发现这一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就成为一个重点. 显然,这个规律的发现必须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于是这就涉及学生对数学规律是否具有敏锐的发现力的问题,而这也是数学学习中所应有的个性品质之一. 此后,进一步得出“正数乘正数,积为正数;正数乘负数,积是负数;负数乘正数,积也是负数. 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的结论,其实这也是这种思维的结果. 此过程中,对“规律”的强调实际上就是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过程,自然也就是学生数学学习个性品质的一次重要培养机会.

第三,在实际教学中肯定会遇到出现问题的情形,这个时候如何面对,如何分析,又如何解决,特别体现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个性品质的好坏. 事实证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遇到诸如负数与负数相乘的时候,就会出现困难. 而面对这个困难,他们的第一反应基本上就是等待别人的成果,或者等教师讲,缺少一种自主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动力,这显然是学习品质不佳的体现. 于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重点跟学生回顾此前两个教学环节是如何得出规律的,而这个规律又应当如何向负数与负数相乘这个新的问题延伸. 笔者特别注意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通过学生的自主努力以及小组范围内适当的讨论,结果学生顺利发现了“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的结论.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此过程中的小组讨论是需要谨慎一些的,尤其是要防止学生一遇到少许困难就去讨论,因为这样的心理实际上是一种学习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反之,只有“逼”着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决的途径(教师只可以点拨,不可以直接呈现问题解决的答案),学生的学习品质才会得到提升.

让个性品质成为数学教学研究的着力点

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个性品质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这是教学研究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因为其摆脱了传统的就数学研究数学的思维模式,将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紧紧地与学生的个性品质联系在了一起,而这也就确定了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最根本的因素,即学生因素.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而到了教学实践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怎样做才是以学生为本?

显然,从学生学习的个性品质角度研究其是如何影响学生学习的,并反过来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是落实以生为本的关键之举. 通过笔者的研究发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品质对学习结果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学生学习的目标、兴趣、动机,面对问题时的态度及解决策略等,直接决定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 尽管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对于这些因素也比较关注,但系统地从个性品质的角度来研究这些因素,显然更具有进步意义. 而笔者的实践研究则表明,这种个性品质的培养又离不开具体的教学内容,而这恰恰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收获,只有将个性品质的培养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两者才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总之,以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品质作为数学研究对象,可以有效地抓住教学的主体,从而让有效教学真正成为可能.

猜你喜欢
数学学习初中数学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激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热情的小妙招
如何通过作业帮助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高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转优策略探析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