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勇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23)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困境与破解
□张 勇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23)
现代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色会你对传统社会的批判、继承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整体的一部分,是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必然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困境;破解
吉登斯认为:“现代性是对传统是一种断裂”。从现代性的角度开看,现代性的发展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在时间上造成与传统的断裂,在空间上造成社会结构的断裂。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集阶级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为一体,属于上层建筑。从阶级性和上层建筑的角度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为意识形态服务,这一点学界已有共识。受社会现代性的冲击,计划经济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封闭空间被打破,“有形的围墙”对人的思想丧失了管理功能。封闭的空间被打破,社会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暴露于价值多元化和全球化的环境中。
现代性具有辩证法属性,一边是机遇,一边是挑战。社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和专业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职业化也已经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人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物质实践,是人与人的社会交往活动。但是,随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建设,人们对专业化投入太多的精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性缺关注的太少。从当前整体情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对象是面对学生群体,其他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弱化的趋势。社会是一个群体,顾此失彼本身就是“去社会化”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践属性,借助实践来将思想植入受教育者的头脑之中。反观当前的实际情况,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多侧重于课堂教育,相关的课外社会实践没有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这种“去实践化”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去社会化”的现象。
科技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现代的载体,例如互联网、多媒体教育技术以及智能手机。利用这些新技术,人与人面对面进行教育的模式被打破,新的教育模式(间接教育)的优势被凸显。但是,过度依赖新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也在暴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被疏远。人具有社会性,负有感情。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人与人面对面的教育,期间的产生的感情能够对思想政治效果起到巩固的作用。但是,新技术条件下的“不在场的交往”看似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距离拉近,实则心灵的距离更远。互联网和新闻媒体整合了各种精彩与引人注意的内容和形式,为社会生活带来了乐趣,也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但是过度的娱乐化又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合理性,导致了“媚庸化”。
任何淡化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属性的作法都具有颠覆性的毁灭。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期,利益和观念错综复杂,功利主义大行其道,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属性,一些人鼓吹思想政治教育要“价值中立”。面对这种局面,国家更因从长远和全局的角度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人文社科领域的“价值中立”是个伪命题,因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任何时候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中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思想毫不动摇。历史的教训是惨痛的,苏联的解体的教训并不遥远。
实践是社会的实践,是人类交往的重要工具和内容。面临日益人与人面对面交往的减少,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设置实践环节,将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毕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人与人之间“心灵”之间的沟通。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群体,更应该是社会大众。面对日益分化的社会,国家应该将实践化融到各种群体之间的教育环节,并形成体系。
科技理性和新兴媒体的发展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理想对待,既不能一味的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应该辩证地认识他们:利用科技与新兴媒体的便利性的前提下,更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合理性,不能为了所谓的“娱乐性”而牺牲内容。这样做,既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情感性,也能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之“实”。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2]安东尼·吉登斯.安东尼·吉登斯访谈录[M].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3]叶方兴.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去社会化”的现象及其反思[J].湖北社会科学,2016(2).
1004-7026(2017)16-0156-01
D64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