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慕课平台的残障生信息素养教育

2017-04-13 19:39杨丽英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图书馆素养用户

杨丽英

(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基于慕课平台的残障生信息素养教育

杨丽英

(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的简称,具有资源开放共享、学习过程能够与他人进行互动以及利于碎片化知识管理等优势。残障用户是学校图书馆的特殊用户群体,因受到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影响,残障用户的信息素养教育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将慕课利用到残障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中,不仅可以创新残障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方式,而且还可以提高教育的便利性和有效性。

慕课;残障用户;信息素养教育

一、引言

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的简称,从2011年诞生,改变了目前的教育方式和授课模式,让课程资源在线共享,为互联网的发展带来变革。高校图书馆是我国最早开展慕课服务的机构,2013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等纷纷加入到慕课平台开展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在慕课平台上进行信息素养教育,不仅能够实现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接受各地的课程信息的愿望,而且还让用户在平台上与他人进行交流,让整个课堂过程更加具有参与感和真实感。[1]和一般的在线素养教育平台不同,慕课模仿真实的课堂形式,要求学生在课堂结束后完成一定的课堂作业和在线测评,只有考核合格才能颁发结业证书。残障用户是学校图书馆的特殊用户群体,包括了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语言残疾、肢体残疾以及阅读障碍等用户。因受到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影响,残障用户的信息素养教育需要图书馆给予更多的关注。慕课平台的出现,能够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优势,克服残障用户使用图书馆资源的不便,为学校图书馆开展残障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分析了慕课平台在残障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可能性,以期为我国学校图书馆残障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参考。

二、慕课平台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优势

作为一个在线教育平台,慕课不仅具有普通平台便捷、快速以及实时的特点,而且能够实现资源开放共享、学习过程能够与他人进行互动以及利于碎片化知识管理等优势。将慕课平台利用到信息素养教育中,能让用户置身于真实的课堂,增加在线教育的真实感和有效性。

(一)资源开放共享。“将全世界最优秀的资源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的服务”是慕课的发展理念,秉承着这个发展理念,慕课坚持资源开放共享的原则,开展无障碍、免费公益的服务。开放共享的服务理念不仅能够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等带来的知识鸿沟,而且还可以让用户减少利用慕课的心理障碍,为用户提供更加开放和自由支配的学习资源。此外,图书馆以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为工作的出发点,其服务带有一定的公益性和公平性,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与慕课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慕课应用于信息素养教育具有一定的开放优势。[2]

(二)强调互动性学习。在以往的在线教育平台中,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视频课程,无法与教师交流,也没有反馈机制。在这种模式下的信息素养教育,学生只是一个输入信息的工具,是一个旁观者,能看到视频内容,但是不能及时交流自己的观点,也不能向老师提问,整个课程随着视频播放的结束也就结束了,没有相关的考核机制检验用户的学习效果。慕课平台是一个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学生通过教与学联系起来的大规模虚拟教室,它不仅提供在线学习视频,而且还是一个仿真虚拟课堂,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对话窗口在线交流,老师也可以通过教学白板、笔记以及幻灯片等进行演示和对话。再者,慕课平台还提供了课后测试和在线考试等工具,学生在学习完课程之后可以通过自我测试以及考试来巩固和检测学习效果。

(三)学习过程突出碎片化知识管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学习和移动科研的概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利用等车、坐车、排队等时间进行移动学习,整个知识管理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慕课平台的出现,让用户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自由学习,满足了用户碎片化知识学习和知识管理的需要。此外,慕课的视频内容时间短且按照问题组织知识点,其模块化的授课方式既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又能够让用户进行碎片化的学习。再者,慕课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众多的知识点进行分割,中间穿插着小测试和习题检测,其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更加能够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三、慕课在残障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慕课在教育技术上实现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将各个地区优秀的教育资源共享,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息鸿沟。残障用户出于身体或者心理的原因,在利用图书馆资源时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障碍。将慕课利用到残障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中,不仅可以创新残障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方式,而且还可以提高教育的便利性和有效性。总的来说,慕课应用于残障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具有技术可行性和制度可行性以及实践可行性。[3]

(一)技术可行性。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慕课应用于残障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技术可能性。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用户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用户的阅读不再局限于纸质文本,而是多种载体的文献信息。在个人的沟通上,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多呈现出一种线上的交流方式,人们不需要面对面就能够自由交谈和讨论。而这些沟通交流、信息获取以及学习方式的改变,也给教学模式和研究范式带来重大的变革。慕课平台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慕课的诞生和发展并不是偶然,它是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推动的教育模式的变革。以云计算为核心的计算平台解决了资源异地存取的问题,让用户不用受本地存储主机的束缚,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慕课资源。而数据挖掘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的应用,为慕课个性化课程的定制提供了数据分析基础。再加上数字签名、身份认证、流媒体等技术,这些都为慕课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可以说,将慕课应用于残障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在技术上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二)制度可行性。残障用户是学校图书馆的重要服务群体,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群体。为残障用户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不仅能够提高残障用户自身的信息素养,而且还是学校图书馆公平、平等和人性化服务的体现。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校图书馆中,图书馆非常重视保障残障用户的信息权利,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制度规范图书馆残障用户服务行为,如多伦多大学图书馆的《关于残障及帮助责任的政策指南》和《网站内容便利指南2.0》等。我国也非常重视残障学生的信息权利,在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19条中指出,高等学校应该保护读者合法、公平地使用图书馆权利,应该为残疾人等特殊读者利用图书馆提供便利。所以说,将慕课应用于残障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具有一定的制度保障。

(三)实践可行性。就目前而言,已经有很多高校图书馆利用慕课探索信息素养教育的模式。如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在Udemy上提供的《图书馆基本教程》小课程、维克森林大学图书馆员Denlinger以及其团队创建的《常见网络问题治疗》。2013年5月21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宣布加入到edx在线课程项目,开启我国慕课教育时代。随后,上海交通大学在7月也加入到Cousera全球在线课程联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慕课在线教育。除了这些高校外,武汉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等都相继开展了一些慕课课程,为慕课应用于残障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经验参考。

四、残障生慕课信息素养教育发展措施

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图书馆慕课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普通学生用户而言,针对残障学生的研究较少,相关的实践经验也不是很多。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要制定教学规则,选择合适的教育平台;转变服务观念,重视残障用户的信息素养教育;优化教育课程,组建教育团队以及强化合作,开展合作式信息素养教育。[4]

(一)制定教学规则,选择合适教育平台。合理的教学规则是保证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的基础。虽然慕课平台是一个在线教育平台,课程的进度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自觉性,但是如果缺乏教学规则的约束,慕课平台教育功能的发挥会受很大的影响。因此,图书馆要制定好教学规则,对教学进度安排、学生学习规范以及考核要求等进行详细的规定,保证教学顺利地开展。考虑到残障学生用户的特殊性,图书馆在制定教学规则时要充分站在残障学生的角度考虑,为残障学生学习课程减少障碍。例如,对于一些视力障碍的学生,课程的设计要尽量减少板书的内容,将重点口述出来,方便视力障碍学生学习。除了制定教学规则外,图书馆也要从本馆的实际出发,选择最合适的教育平台。就目前而言,国内外出现了很多慕课教育平台,如Udacity、Coursera、Edx、我国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开发的“爱课程”和超星公司开发的“尔雅”慕课平台,这些平台各有优缺点,图书馆要从成本和效益的角度出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慕课教育平台。

(二)转变服务观念,重视残障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残障用户是图书馆服务的特殊用户,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一员。图书馆开展残障用户信息素养教育,是图书馆践行平等服务原则和人性化服务理念的体现。虽然我国一些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意识到将慕课应用于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这些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主要是针对普通用户而言的,很少有专门为残障用户设计的信息素养课程。因此,图书馆要转变服务观念,不仅在思想上重视残障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而且还要做出具体的行动,根据残障用户的特点设计专门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让残障用户能够和普通用户一样享受到慕课带来的教育的便利性和生动性。[5]

(三)优化教育课程,组建教育团队。和普通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不同,残障用户因为身体的原因在与别人交流上存在着很大的障碍,特别是听力障碍的用户,需要受过专门手语教育的老师才能很好地与其交流。图书馆在设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时,要从这些残障用户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特点将其进行合理分组,然后设计个性化的教育课程。例如,图书馆在为听力障碍用户设计慕课课程时,要聘请专门的手语老师将课程内容比划出来,然后借助字幕帮助用户理解。在设计视力障碍用户的课程时,要选择表述清晰、语速适当的教师,尽量减少板书的内容,最好将所有的课程内容都用语言表达。而对于身体存在某些残疾的用户,图书馆在课程设计上可以增加更多的趣味元素,吸引这些用户利用慕课资源。

(四)强化合作,开展合作式信息素养教育。诚然,利用慕课开展残障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光靠图书馆的力量的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于听力障碍的学生,需要专门的老师才能实现授课的过程。因此,图书馆要转变服务观念,强化合作意识,与专业教师、社会组织以及其他部门一起,开展合作式信息素养教育。首先,图书馆要与专业教师合作,利用专业教师的力量设计和录制教育课程。其次,图书馆要与社会上一些公益组织合作,通过公益组织号召更多的残障学生使用慕课教育平台。再者,图书馆可以和学校的其他部门合作,统筹好各部门之间的人员配备问题,利用学校资源管理、协调、宣传和推广慕课信息素养教育,为残障学生提供更好的信息素养与教育体验。[6]

[1]王喜明.我国信息素养慕课资源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6(4):49-52.

[2]黄茜.慕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探析[J].图书情报导刊,2016(7):8-11.

[3]胡绍君.慕课背景下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探讨[J].情报探索,2015(10):39-41+44.

[4]唐菁,方东权,熊婵.由慕课引发的关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思考[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10):42-45.

[5]刘峰峰.慕课环境下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J].情报探索,2015(3):52-55.

[6]潘燕桃,廖昀赟.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慕课”化趋势[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4):21-27.

[责任编辑 杨贺]

G760

A

2095-0438(2017)07-0158-03

2017-03-27

杨丽英(1963-),女,绥化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管理学、教育学。

2016年绥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浅谈如何利用慕课平台提高听障生信息素养”(JC20160025)的部分成果。

猜你喜欢
图书馆素养用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图书馆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