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对等视角下外宣文化的传播

2017-04-13 11:08张利群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源语奈达译文

闵 璇,张利群

(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2)

翻译对等视角下外宣文化的传播

闵 璇,张利群

(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2)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交融。中国随着国际地位的提高,对文化软实力提出更高要求。本文通过在翻译功能视角下,分析中国汉语的文化负载词,总结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给翻译教学带来启示,以期更好的培养翻译人才。

翻译对等;文化负载词;外宣文化;翻译教学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不断融合,呈现出“地球村”的面貌,各国文化不断交融,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展,同时各国竞争形势日益激烈,竞争方式多种多样,文化软实力成为新兴竞争方式。在国际经济不断发展和各国文化竞争日益发展的今天,让中国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提高国家综合国力,成为国人的共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反应。中国特色词汇根源于中国文化土壤,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造成汉语和英语的思维方式不同,英语国家的读者难以理解中国特色词汇的文化内涵,不能充分理解中国特色词汇,这就是“文化间隔”。译者在翻译文化承载词时,不仅要充分表达文化承载词的文化内涵,还要采取目标读者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外宣文化的传播上,我国翻译学者做了许多研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黄友义先生提出的“外宣三贴近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要、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1]。“外宣三贴近原则”对翻译文化承载词具有一定启示,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实践。同时翻译对等理论对翻译文化承载词具有一定的指导,进而总结翻译策略,以指导翻译教学,培养翻译人才。

二、翻译对等理论

许多学者用对等描述源语文本和目标语文本之间关系的本质和相关联程度。对等是一种语言在另一个语言形式或意义上的相对应转述。西方语言学家在对等方面的理解各有观点。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强调与对等相关的复杂因素,提出“差异中的对等”;赫曼斯(Theo Hermans)认为对等是“麻烦的概念”;卡特福德(John C.Catford)认为翻译对等是可以量化的,翻译因而就是从目标语中所有的潜在的对等表达式中选出最合适的对等语来替换源语中的语项;斯内尔—霍恩比(Snell-Hornby)的翻译观忽略了翻译的语境语域因素,强调翻译的语言因素;奈达(Eugene Nida)把对等划分为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其中,功能对等是其理论的核心,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中不是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也就是目标语读者反应和源语读者反应一致或相似,达到相同或相似的读者反应。奈达把对等的理论科学引入翻译研究,进而定义翻译为“翻译是在译语中用最贴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上的对等,其次是风格上的对等[2]”。奈达把源语信息的传达看做翻译的第一步,把源语内容传达给目标语读者,即“语言信息或语义信息的传译在翻译中享有优先地位[3]”。中西文化各异,反映在语言形式上也是各有其地域文化特色,因此翻译工作者需要在两者中寻求功能对等语言,给目标读者传递源语文本信息,传播文化承载词的文化内涵,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在源语读者和译语读者对文本信息的反应上,突出语言文本的信息传递,在语言之间、文化之间能通过寻找翻译对等语、以适当方式重组原文形式和语义结构,从而达到功能对等。而中国特色词汇承载着中国特色文化,文化承载词的翻译强调源语读者和目标语的反应是否一致,达到传播中华文化的目标。研究翻译对等理论,符合文化承载词的翻译要求,翻译对等理论对读者反应的衡量标准,符合外宣文化的传播价值要求,以传播中国特色文化。

三、外宣文化的传播

语言是文化的反应,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的文化沉积反映在语言的表现形式上,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文化也会融入许多新生元素,相应地也会出现许多新生词汇。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再现源语信息,是一种文化向另一种文化的变迁,是跨文化翻译。跨文化翻译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是用目标语读者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再现源语文化内容的表达方式。翻译对等不仅是语内对等,更是语际对等,译者在翻译中根据源文本中文化词本身的生僻程度和目标语读者对源语文化潜在接受力来决定译语文本,寻求“文化对等”,不仅很好地再现源语文本信息,而且传递源语文化,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结合文化承载词的翻译实践,总结翻译对等视角下的翻译策略,指导翻译实践。

(一)形式对等

奈达翻译理论关注译语读者和源语读者反应的一致性,奈达理论认为选择直译在于能够实现文本的外延和内涵意义,其形式对等也就是功能对等。以下例句均选自论语原文和庞德译文〔4〕:

1.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于是。”

译:Wealth and rank are what every man desires;but if they can only be retained to the detriment of the Way he professes,he must relinquish them.Poverty and obscurity are what every man detests;but if they can only be avoided to the detriment of the Way he professes,he must accept them.The gentleman who ever parts company with Goodness does not fulfill that name.Never for a moment1 does a gentlleman quit the way of Goodness.He is never so harried but that he cleaves to this;never so tottering but that he cleaves to this.

6Moment——literally,“for as long as it takes to eat”one bowl of rice.It is a common impression,simply meaning a very little while.

在这个例子中,译者在内容和形式上忠实于原文。汉语和英语在语言方面存在巨大区别,所以对于一些词汇,很难在英语中找到汉语的精确对应表达方式。 在这个译文中,“富” 和 “wealth”,“贵”和“rank”的对应,是直译策略的应用,忠实于原文内容和形式,同时moment后注释的方法更加形象处理原文意象,传达原文信息,这种形式上的对应,也就实现了翻译功能的对应,译者采用现代英语表达方式,易于目标语读者接受和理解,符合严复对译文“信”的要求。

2.子曰:“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久矣”

译文:The Master said,How transcendent is the moral power of the Middle Use!1That it is but rarely found among the common people is a fact long admitted.

1Confucius’s Way was essentially one of moderation:‘to exceed is as bad as to fall short’.See additional notes.

在这个例子中,源语文本有三个句子组成,译文文本是两个句子组成,把源语文本后两个句子组成一个句子,这种形式对应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通过句子结构转换源文信息,灵活运用形式对等,准确地表达了源文文本的信息,更能忠实传递源文信息,同时“中庸”和“the Middle Use后加注释的方法也是英译加注释的译法,传递中华文化。拆译法和英译加注释两种方法的结合,忠实原文,准确传递原文信息,给目标语读者带来中华文化的感悟,同时给翻译教学带来启示,分析汉语和英语的语言句法结构,灵活运用音译加注释的方法,最大限度再现源语信息,忠实传递源语文化,取得译文“信”的翻译标准。

(二)功能对等

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也就是动态对等,进而奈达把动态对等理论引入翻译学研究,并定义动态对等包括词汇,语意,语境和修辞文体等方面,而“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即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及文体对等[5]。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6]形式的简单对应有时会妨碍源语文化信息的传递,功能对等的应用再现语言表述下的深层文化内涵,使目标语读者理解源语文本文化内涵,取得和源语文本读者一样的反应。例子:

1.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文:Fan Ch’ih asked about Goodness.The Master said,In private life,courteous,in public life,diligent,in relationships,loyal.This is a maxim that no matter where you may be,even amid the barbarians of the east or north,may never be set aside.

上述表示地域特色词汇“夷”和“狄”的翻译上,译者采取意译的策略。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指代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在这里,译者把“夷狄”译为“amid the barbarians of the east or north”,符合目标读者的表达习惯,增加可读性。这种生态文化承载词的翻译策略,忽视地域特色词汇的形式和形象,简化为意义,使之在目标语文化中通顺流畅地表达出来,符合严复提出的“达”规范。

2.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

译 文 :Master K’ung said, “There are three things against which a gentleman is on his guard.In his youth,before his blood and vital humors have settled down,he is on his guard against lust.”

中国特色词汇 “血气”指代阴阳系统,“气”和“humors”的对应,是文化承载词在跨文化语境里的动态对等。西方读者更易接受“humors”理论,理解源语文化,同时这个对等也是在这个语域里做出的选词,符合上下文语境,是动态对等的语境和词汇等要求的结果。在翻译教学中,要针对不同文体,在不同语域和语场里选择对应措辞,遵循动态对等理论,最大限度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要求,同时充分再现源语文本信息,在跨文化语境中改变原文形式再现原文语义和文化,实现译文的“达”,使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产生相同的反应 。

(三)文化对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反应,是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反应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特点[7],语言的发展承载着社会历史发展的特点,是中华文明的文化载体,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深刻社会内涵。不同民族有其独具特色的文化积淀,并表现出相对的文化独立性,这就是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根据源文本中文化词本身的生僻程度和观众对源语文化潜在接受力来决定译文文本用词,取得译文文本和源语文本的文化对等。例如:

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译文:Master K’ung said of the head of the Chi Family when he had eight teams of dancers performing in his courtyard,if this man can be endured,who cannot be endured!Note:The exact number of performers is in every ritual a matter of extreme importance.The Ji Family’s crime consisted in usurping rites which were proper only to the Ducal House;or possibly,proper only to the Emperor.They were“making the twigs heavy and the trunk light”----the surest way to ruin.

上述“八佾”亦作“ 八溢 ”,亦作“ 八羽 ”,古代天子用的一种乐舞。佾,舞列,纵横都是八人,共六十四人。“八佾”的表面意思是纵横各有八个舞者,古代舞者数量根据社会地位的不同而有变化,而这种“八行八列舞者”只是为皇帝设置,是一种皇权的象征。如果 “八佾”按照直译的策略翻译为“eight teams of dancers”和“eight rows of eight dancers”,中国读者很难理解其真正含义,对于西方读者来说更是如此。在这里译者采用英译加注释的技巧,传达中国特色词汇的真正文化内涵,再现简单词汇背后的深厚文化内涵。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The Master said,‘He who learns but does not think,is lost,’He who thinks but does not learn is in great danger.11Imagine that first clause is a proverbial saying,and that Confucius meets it with the second clause.The proverb says:‘To learn without thinking is fatal.’Confucius says:To think but not to learn(i.e,study the Way of the ancients)is equally dangerous.

在源语文本里,文本形式规整且对偶性强,文本内容寓意丰富广泛,文本语言简单形象丰富,译文结构规整对仗,具有深刻意义,修辞用法完整,传达了源语文本的深刻内涵,是严复翻译原则“雅”的体现。同时这种英译加注释的方法传达源语文化,交代文化背景,提供语域,易于目标语读者接受。文化对等要求译者不仅了解本民族文化,还要了解译入语文化,因此翻译教学应重视学生跨文化交流和各国历史的培养,熟知不同文化的表达对等,把中国文化传入到目标语文化中,同时做大最大程度再现源语文化文本,不仅使译文通顺流畅,而且译文语言优美。

四、结语

英汉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带来文化理解差异。中国特色词汇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和深刻的社会内涵,翻译对等理论对文化承载词的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采用音译、英译、注释或多种方法的结合,以目标读者的表达习惯最大程度再现文本内容下的深刻文化内涵,传播中国特色文化,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同时给翻译教学带来一定启示,并且更好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使中华文化“走出去”。

[1]黄友义.坚持“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6).

[2]Eugene A.Nid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3]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4]魏望东.跨世纪《论语》三译本的多视角研究[J].中国翻译,2005,(3):52-53.

[5]陈志斌.词语翻译的功能对等问题[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6]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7]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On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Spread of Chinese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Equivalence

MIN Xuan,ZHANG Liqun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Anhui 230002)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global politic,economy and culture have exchanged.With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status,China's cultural soft power makes more requests.On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equivalence,the paper try to analyze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promote Chinese culture,improve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hen summarize the strategies on translating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in order to bring enlightenment to teaching methods and train more translators.

translation equivalence;culture-loaded words;the spread of culture;translation teaching

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27(2017)-05-0151-04

闵璇(1978-),女,湖北鄂州人,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翻译学口译研究与应用语言学。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外宣文化特色词汇翻译及其传播效果研究”(项目号:SK2015A207)资助。

编辑:董刚

猜你喜欢
源语奈达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紫杉醇、奈达铂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评价
译文摘要
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
——再论奈达对翻译本质属性的认知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源语概念对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
I Like Thinking
比较培美曲塞或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