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代际特征下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04-13 08:39刘利丹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代际价值观育人

刘利丹

(岭南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48)

基于代际特征下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刘利丹

(岭南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48)

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群体差异性,大学生代际特征随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由于不同时代大学生的代际特征不同,大学生思政教育活动也应当根据不同的代际特征进行变革。“95后”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社会价值观、意识形态、理想信念等方面同以往的任何时代学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和新的任务,本文分析了“95后”大学生所呈现的代际特征,针对性的提出了思政教育的新对策,以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新的进展。

代际特征;95后大学生思政教育;对策

0.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将“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重要的理论创新不仅确立了国家整体教育层面的根本任务,为我国教育指明方向,同时也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定调,加强和改革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成为了新的形势下的努力方向[1]。随着新时期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多元化、新媒体的普及,以及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各项挑战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改革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特别是在95后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情感情绪丰富、抽象思维突出等特征,但同时存在心理生理发展不平衡、社会生活的知识、能力和经验不足、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低、容易偏激、冲动等负面特征。这一系列的特征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对95后大学生的初步印象。而这些深刻特点不可避免对学生发展不利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创新改革。

1.大学生代际特征

代际特征是在不同代或者同一代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在思想观念和行为特点等方面所呈现出不同的的差异性特征,其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那么大学生代际特征就是指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或者不同年代的大学生在上述层面所表现出的群体差异性特征[3]。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要是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授课和实践方式两方面实施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政教育实施者需要遵守思政教育活动的发展规律,利用社会最主流的思政观念对大学生施加积极影响,使他们在获得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素养。但是,大学生代际特征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因此针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活动体系也必须随着学生代际特征的不同进行及时的改革和创新,进而适应新的思政教育发展要求。

2.当代大学生的主要代际特征

21世纪头十年,移动互联互技术和设备发展迅速,特别是在移动终端方面更是突飞猛进,这也使得笔者所带学生人手一部先进的智能终端,再加上人类已经全面进入4G时代,更是快速走进5G时代,网络上充斥着形式多样的思想形式,这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各种特性。笔者曾多次同所带95后大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进行谈心谈话,主要涉及到大学生心理特征、意识形态、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内容,他们主要代际特征呈现如下:

2.1 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由于受市场经济和拜金主义等西方价值的负面影响,部分“95后”大学生片面追求物质利益,把义和利分割开来,以致价值评价标准趋向功利化,不自觉间养成了自私的负面习惯。“95后”学生处于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很大程度上开阔了他们的眼界,而且接受各种新鲜事物的途径也更加广泛和多元,因此从思维上或者人际交往方面,多数表现出较为早熟。另外由于多数是独生子女的缘故,从小就深受家里的宠爱,主体意识较强,对事物往往会有自己独特看法和见解,思想积极活跃,并充满自信,特别是对“侵犯”其自由的事物会进行主观的批判,这样他们就形成了不成熟合理的维权意识。

2.2 大学生的意识形态

在二十一世纪信息化和全球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思想意识的利益诉求发生激烈冲突。而在意识形态的传播接受层面而言,大学是各类思想意识形态的交汇融合之处,而在里面成长的大学生成为各种思想意识的的最主要关注焦点[4]。这些迅速变化的意识形态聚集体为95后大学生提供了对于新事物、新的思想观念,使他们更易获取从未接触过的事物。但是95后学生缺乏对于新的事物和意识形态进行辩证看待的能力,对于新的事物和形态,他们的接收结果多是处在一种畸形状态,大学生往往会由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挫折和网络充实的国外优等论所迷惑。因此在自我意识形态的形成过程中,非常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形成了歪曲的意识形态。

2.3 大学生价值观特征

价值观是人们对所呈现在面前的事物和现象所作出的认知、理解、选择和判断,其是人们判别是非的一种思维,同时也是一种取向,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会发生变化,而大学生的价值观体现在政治态度、社会认同、道德观念等多个层面。在改革开放前,人们思想保守,价值观比较单一,但随着物质经济的飞速发展,这个阶段带大学生的快速接受能力使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加上青年学生在较为封闭的校园内,涉世不深,思考能力欠缺,呈现出价值观不稳定性等特征。这样的大环境让青年学生遭受西方不良价值观的冲击,部分学生逐渐在价值观方面出现了“自我”倾斜,被“金钱”迷惑扭曲,从而出现了“功利化”、“庸俗化”的等不良价值观倾向,这严重影响了我国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为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道路铺满荆棘[5]。

2.4 理想信念特征

理想信念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和政治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当代大学生思想主流总体呈现积极向上[6],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特点,从改革幵放以来,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效果受到很大的挑战,从学生现在所处的生活学习的家庭校园环境到学生未来成长的社会环境,从大学生个人到高校教职人员都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的冲击,不可避免带来的实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不良因素都在侵蚀着我国当代青年学生的健康理想信念,其中的不良主义和思想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文化进行激烈碰撞和冲突。这样的大环境为我国高校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3.代际特征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高等教育学校承担着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的重任,应当充分把握95后大学生代际特征,充分解析学生的时代特点,结合高校各种资源,正确合理、科学地看待青年学生的特点,清醒深刻地认识各种社会思潮,从多角度出发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

3.1 利用新媒体,占领网络阵地

“无网不生活”的网络化生存是“95后”大学生群体生活典型的代际特点。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使用微博、QQ、微信等自媒体平台进行交流,借此浏览社会、校园动态,了解信息、发表个人看法和习惯性更新状态[7]。因此利用网络对大学生的这种天生的磁性吸引力,从下面几方面入手,首先构建思政课程网,高校的信息中心和教务部门应当利用丰富网络资源优势,大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精品课程建设,并作为“95后”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或者计入学分课程;第二,搭建新媒体互动平台,利用qq、微信等新媒体信息技术工具,将学生和老师联系在线联系起来,即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加以正确教育;第三,加强思政教育学习小组先下筹建,这种小组面对面交流学习的传统形式对于网络大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突破口。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大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完善形式和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应该努力创新性的打造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平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动性和全时性[8]。

3.2 加强对大学生的主题教育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教育的实施者围绕设定的主题在特定的时期和阶段有组织有系统的对大学生实施主题特定的教育活动,而主题的设定主要根据是不同代际特征的群体差异性和自身发展规律所呈现的个体差异性。95后大学生们生活在自媒体、全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更多的教育技术手段,开拓了大学生主题教育的空间和渠道,为主题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式和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者和受课者都可以利用现代新媒体平台和载体技术寻找全面丰富的教育资源,进而应用到日常的理论教授和自我学习实践中。

3.3 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

社会实践具有育人功能,与思政教育进行良性互动能促进“95后”大学生知行合一。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教育存在着重视课堂理论教育、忽视社会实践教育的弊端,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弱化。因此,匡正社会实践在思政教育中的育人功能是提高思政教育效果的着力点之一。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不仅需要专业教师引导学生加强理论学习,也需要引导学生养成勇于实践的习惯,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的。应该积极在建设新渠道,新平台,新载体等方面拓展实践育人功能,并进一步探讨推动这种体系的规范化,制度化,教育工作实践育人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9]。

3.4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促思政教育新风尚

校园文化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果。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塑造人,同时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引导广大师生主动追求真善美,有利于将课堂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引入现实。笔者所在学校积极创新工作理念、思路和举措,努力探索育人的文化路径,通过打造高品位校园人文景观,营造富有特色的育人文化氛围,实现思政育人与文化育人的有机融合,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事业发展。高校应当结合本身的自有资源,积极寻求社会资源支持,合理建设校园文化平台。学校还应积极构建高品位的校园景观和文化环境,实践探索文化育人的新路径,努力实现“人在哪里,教育在那里”、“景在哪里,教育也在那里”的以德润心、以文化人、以境育人的做法。将校园文化软环境和硬环境相结合,以硬环境为突破口,打造学生现实教育环境;以软文化环境为发力点,积极创新,构建学生教育新阵地。

4.总结

95后大学生是一群正在成长的青年,他们面临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环境适应、恋爱择业等方面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呈现出与以往任何时代都不同的代际特征,迫切需要得到帮助和疏导。这要求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思政老师和政工老师不仅要熟悉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应然规律,更要对青年学生代际特征了然于胸,同时还要在思政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储备知识和经验,善于发现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特点,发现问题及时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课堂理论和课下实践的根本,适应95后大学生所呈现的的代际特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深入与强化思政教育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为开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活动建设取得更多成果。

[1]陈勇,陈蕾,陈旻.立德树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72):9-14.

[2]黄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1):34-46.

[3]佘双好.大学生代际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发展趋向[J].思想教育研究,2014(9):8-15.

[4]向绪伟,张芳霖,谭琪红.论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观的培育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0(1):94-97.

[5]马向真.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8:39-40.

[6]万玉凤.大学生心系国家立志成才意愿强[J].人民日报,2015-05-30(1).

[7]刘斯文.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529):66-67.

[8]李吉彬,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题教育路径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5.08:101-102.

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27(2017)-06-0157-02

刘利丹(1990—),男,河南郑州人,汉族,硕士,岭南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代际价值观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我的价值观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权力过渡与绩效影响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