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鲁迅逝世80周年暨吴越史地研究会成立80周年”会议综述

2017-04-13 03:22莫尚葭
关键词:吴越绍兴鲁迅

莫尚葭

(绍兴文理学院 越文化研究院,浙江 绍兴312000)

“纪念鲁迅逝世80周年暨吴越史地研究会成立80周年”会议综述

莫尚葭

(绍兴文理学院 越文化研究院,浙江 绍兴312000)

理研究员,文学博士。

2016年11月24-25日,“纪念鲁迅逝世80周年暨吴越史地研究会成立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绍兴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浙江省越文化研究中心、浙江省鲁迅研究会、绍兴市社科联、绍兴文理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收到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香港特区、美国等地的百余位学者向大会提交的论文74篇。本次研讨会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鲁迅文学研究

近年来,地域文化与作家关系问题受到重视,一批学者注重探讨越文化对鲁迅文化人格、文化个性养成发生的作用。本次会议继续从这一角度重点考察越文化对鲁迅文学精神与文学创作的影响。王嘉良认为越文化底蕴是鲁迅文学精神生成的重要“内源性”机制,其新文学思想建构、新文学创造、刚韧劲直文风均受越文化影响。盖丽娜认为鲁迅作品中环境描写部分彰显了以绍兴为主体的吴越地域特色。陈颖认为鲁迅作品中彰显出世代积淀于越人集体无意识深处的刚柔相济、雅犷并举的民性特征。张文杰认为鲁迅创作乡土小说旨在展现故乡及故乡人丑陋一面,为的是要揭露时弊,暴露国民劣根性,以达到改造“国民性”的作用。

论者也注意探究越文化因素在鲁迅文本中的具体体现。陈慧宁以《在酒楼上》为解读对象,观察“我”作为隐含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寄予的越文化精神传承。王国杰勾勒鲁迅作品中故乡印象变迁,认为这一转变主要归因于鲁迅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及其阅历加深后产生的强烈乡愁意识。刘敬伟探讨《朝花夕拾》中的精神状态呈现与作者浓郁绍兴情怀的密切关系,及这种绍兴情结与鲁迅文学战斗风格的契合。邱诗越关注《祝福》的仪式书写,认为鲁迅通过仪式书写表达了对旧社会中国妇女命运的关切与忧虑。徐美恒关注到鲁迅小说中对“鲁镇”的民俗描写,指出其中深刻的文化批判用意。

二、鲁迅思想研究

作为思想家的鲁迅研究,是仍需大力推进的课题,本次会议中有不少论文对其思想体系进行了梳理。黄健认为,鲁迅对现代中国在新旧文明转型期所出现的各种现象的批评,对进入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中国文化和文明发展所作的思考,均为推动现代中国走向世界、汇入现代文明发展主流作出了卓越历史贡献。沈杰以“独异者”概念定义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认为“独异者”作为特定历史产物既表现了鲁迅对“物质”“民主”弊端的警惕,又体现了其对多元的异端精神传统的继承及创新。樊星对鲁迅提出的国民性改造问题进行反思,认为阿Q精神不仅是中国的国民性,甚至可能具有某种“人类性”。胡用琼认为鲁迅解构了传统孝道泛化后的愚孝以及孝文化对女性和孩子的戕害。乐承耀挖掘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论著中引用的鲁迅名典、名句,探讨鲁迅思想对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产生的影响。

也有学者从地域文化角度考察鲁迅思维方式与文化品格的形成。关明国认为鲁迅以逆向为主,兼具深刻批判性,借助类比、对比等方法的思维特点有家庭、地域和时代的渊源。蔡洞峰认为鲁迅通过杂文进行社会文化批判和国民性批判的济世情怀体现了与浙东学派的血脉传承,浙东文化反抗正统、崇尚自由的个性特征是构成其“立人”思想的一个重要支点。孙海军认为浙东重史之风对鲁迅“治学要先治史”观点的提出、非凡“史识”的形成均产生了深刻影响,其采取“以古例今”的方式针砭现实亦较好继承了浙东史学“切于人事”的治学传统。

三、鲁迅生平研究

罗鑫介绍了鲁迅与日本东北大学(片平校区),即当年的“仙台医科专门学校”之关系。裘士雄搜集鲁迅对孙中山的评说和对辛亥革命的看法。俞前考察鲁迅与陈去病的合作,尤其二人共建越社、合办《越铎日报》、合编《越社丛刊》的经历。张向东考察鲁迅与蔡元培的交往,认为二者之间可用同学、同乡、同事、同人、同道、同好来概括,而这“六同”又是异中之同,二人在密切交往中保持各自卓特个性与人格。华建新介绍了鲁迅与三位余姚籍名人朱舜水、蒋梦麟、楼适夷的交往。苗体君对鲁迅婚恋情况进行研究。也有学者考察鲁迅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及对地域文化的态度。如龚剑锋、薛俊介绍了鲁迅整理浙江文献的缘起、成就及特点,封晓东介绍了鲁迅、周作人兄弟与浙江省已发现的最早摩崖石刻“建初买地刻石”之间的一段历史雅缘。

四、吴越文化名人研究

韩小敏对乾隆皇帝南巡时写给吴越官员的诗作进行英译并加以评析。徐永斌关注明清时期苏州一些文人出于各种原因参与教育市场的文化现象。李秋新研究吴地戏曲家陈烺的创作,认为其在表现传统题材时融入自身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与认识,注重刻画人物道德与精神境界,体现生命个体的人格意义。高旭分析《淮南子》及汉代史、儒、法诸家对勾践的诠解,认为勾践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历史形象正是通过汉人的历史认识和思想诠解才得以深入发展和稳定成型。杜贵晨认为吴平的一位无名氏友人对《越绝书》做过重要增补与删削编定。曹淑娟藉祁彪佳《寓山十六景词》与《寓山十六景诗余》,分析寓山十六景的设景命意与精神,勾勒寓山主客如何通过征集、评选,共创一种新的地方书写方式。范学亮通过《随园诗话》中涉及商盘的材料对《质园诗集》加以印证和补充。姜淑红探讨章太炎《管子》研究新视野,进而探究近代《管子》研究的发展理路。

五、越地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当代化研究

谢一彪研究浙江堕民的婚姻问题。赵伟关注民国时期《浙江青年》的出版活动。沈麟分析绍兴地区曲艺兴盛的深层次原因。胡武生关注会稽对于中国古代山水诗的摇篮作用。与会专家还充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为新时期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如沈松平以“澉水四志”为出发点,思索旧志作为地域文化载体在传承历史、延续文化上的功用,任桂全则系统探讨了绍兴古城规划思想的科学性及其对当代城市发展的深刻启示。

六、越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关系研究

邓文韬通过对《康里公勉励学校碑》的考证,介绍了元代庆童在任绍兴期间的兴学事迹,并藉此探讨西夏文化与越文化的关联性问题。周于飞考察清初成立于江苏吴江的“惊隐诗社”成员与山阴秘密反清团体成员之间的交游。鲁孟河、佘德余讨论越文化与严州文化精神上的相容性,以及在发展中形成的各自特色。

本次研讨会有两大亮点。

一是求新意识明确,以吴越文化杰出代表鲁迅作为沟通文学研究、作家研究与历史地理文化研究的连接点,将鲁迅研究与地域文化研究相结合,在研究题材开拓、研究领域融合方面胜过往昔。如对鲁迅作为文化学者这一身份的重视、对鲁迅思想体系的梳理、对鲁迅与孙中山关系的考察等成为新的学术生长点。又如部分学者对文本的细读和深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对鲁迅研究中一些重要问题的反思与讨论,也提供了重要学术启发,这对于深化地域文化研究和推进鲁迅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二是本次会议强调了吴越史地研究会的重要性。作为杰出的乡土文化研究平台,吴越史地研究会自成立后,虽在江浙沪地区推动形成了吴越古文化研究热潮,但目前对其研究仍比较欠缺。本次会议将纪念吴越史地研究会成立80周年作为一大主题,以此为契机对其成立80年来的江南文化史研究作出总结回顾与前瞻。如程勉中以吴越文化研究史上的一位重要学人陈志良作为研究对象,介绍其在吴越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这些研究对扩大吴越史地研究会影响力、推动这一领域更深层次研究具重要意义。

10.16169/j.issn.1008-293x.s.2017.05.018

I210.96

A

1008-293X(2017)05-0118-03

2017-03-06

莫尚葭(1985-),女,湖南邵阳人,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浙江省越文化研究中心)助

(责任编辑吕晓英)

猜你喜欢
吴越绍兴鲁迅
绍兴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吴越春秋》“折易”新解
鲁迅,好可爱一爹
绍兴大闯关
吴越“双绝”的千年相逢
鲁迅《自嘲》句
人文绍兴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