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寿禄
摘 要:我国的戏曲剧种众多,据上世纪80年代《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统计,大约有370余种。戏曲剧种的繁多主要表现在音乐,包括唱腔、配曲、伴奏等的丰富多彩。例如,音乐曲式上有曲牌联缀体、板腔变化体,以及演唱民歌、小调体等多种曲体形式;旋律曲调上由于使用不同的方言,也表现出各自地方音乐风格特点。在乐队组织上,尤其是主奏乐器,都具有鲜明的地方音乐特征及乐器个性。不仅如此,就是在乐队伴奏方式上,也是各具特色的。正可谓红花必须绿叶相衬,花朵才显得更加艳丽。
在我国的戏曲中,打击乐在戏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几乎可以说每一部戏曲都离不开打击乐,在戏曲伴奏过程中,打击乐和管弦乐相互配合和穿插,极大地增强了伴奏的艺术效果,打击乐的音调一般有高、中、低之分,伴奏者应该具有击乐音色选择的能力,同时也要努力提高技艺。吹管乐、弹拨乐、拉弦乐和打击乐共同构成伴奏乐器的四个声部,与过去的文场和武场的相比较下,现在的文场和武场加入了唢呐、笙、二胡、大提琴等乐器,通过多次的演唱证明,新加的乐器发挥了良好的效果,增强了场面的气氛。
中国的戏曲文化博大精深,也留下了很多经典的传统剧目,之所以能过久唱不衰,深受观众的喜爱,主要得益于戏曲的唱腔,经过我国戏曲演唱艺术的不断发展,也积累了大量的演唱技巧,形成了都特的演唱风格,同时,戏曲的演唱离不开乐队伴奏,因此,应该多加关注乐队的伴奏技艺,不断提高伴奏效果,使传统的戏曲文化更加璀璨夺目。
一、增强舞台效果,渲染气氛
戏曲乐队伴奏在舞台演出时,与人物情感相辅相成,带动观众情绪是戏曲伴奏的又一大特点。不同的背景、情感,采用不同的伴奏。慢唱伴奏方法是独具特色的,每每在唱段情绪(或喜或忧)激烈处使用之,其伴奏形式且多种多样。或唱腔节奏、节拍自由(根据情绪需要的自由,并且无边无际的自由),伴奏却有节奏、有节拍规定而加以烘托。其伴奏谱的音型,一般较为固定,多为无限反复,随唱腔变化而转折。此种伴奏形式,具有极大的灵活性,要求指挥、琴师必须谙熟唱腔情绪、韵味,在无限反复时,不允许千篇一律,根据需要,轻、重、缓、急,间而有之;转折处,必须“见机行事”,立刻变换,差前错后,均属败招。若唱腔中有许多演唱音,唱腔于伴奏均有规定的紧、密,唱腔送、慢,很容易“喧宾夺主”,伴奏者需在熟悉唱腔的前提下谨慎行事。若一个唱段中,自由与不自由节奏相结合,其伴奏也得到“自由”部分处理为较为灵活的伴奏音型,切不可固定;在“不自由”部分,可以配以较为固定的伴奏音型,其效果依然是紧拉慢唱的。总之,戏曲伴奏的紧拉慢唱形式不仅有特点,而且常常在音乐的高潮部分使用,其伴奏方法又要求有灵活性,因而较难驾奴,演奏者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熟悉、体味,运用起来才能自如。
二、乐队伴奏的风格与特点
乐队伴奏方式的不同,并不局限于伴奏方式本身,而更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唱腔音乐的特点与风格。这就是说某个戏曲剧种唱腔用什么乐队及方式来伴奏,实际上也涉及到剧种所使用的方言、地区音乐风格;历史上声腔流变,以及不同地区人民生活习性与欣赏习惯等方面。
正如方言可以分为几大板块,戏曲也随之分块那样,剧种的伴奏方式也可以归纳为几种类型,如“满腔满跟”“加花衬垫”“腔尾跟随”“间隙托腔”,甚至“清板”等。有的剧种只用一种方式,有的剧种则以某种方式为主,交织有几种方式。下面就来谈谈各伴奏方式的异同及特点。
所以,就必须拥有一支艺术素养好、文化水平高、基本功扎实牢固、具有超强战斗力的打击乐队伍。戏曲打击乐的功能可谓不计其数,它能够烘托舞台氛围,指挥乐队的演奏,并且掌控着整场演出的节奏。它的这些功能都是依靠速度、音色、节奏、音响、力度的显着对比和微妙变化,美化演员的表演模式、展现人物的情感变化、烘托舞台的环境氛围、突出戏曲中的冲突矛盾的。因为它使得整场戏曲和整个舞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所以它被称作是戏曲表演的核心,演员艺术表演的支柱,连接诸多艺术的桥梁。 具体而言,它不仅和表演、舞蹈、念白、开打、唱腔密切相关,而且还与演员的内心独白紧密相连。
三、戏曲打击乐的重要作用
戏曲打击乐和戏曲管弦乐在整个戏曲乐队中的地位分庭抗礼,无法判别谁高谁低,各自拥有各自不能被取代的理由。二者各自撑起戏曲乐队的“半边天”,如果戏曲乐队没有指挥,那么司鼓既要充当鼓板演奏者的角色,又要扮演好乐队的指挥者。
古时候司鼓不称作司鼓,而是称作“鼓师”,戏曲集乐队、舞蹈、演员表演为一体,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司鼓不仅是戏曲的重要表演策略,而且是乐队和戏曲演出的“心脏”,因为它是横亘在乐队、舞蹈、演员表演之间的枢纽和桥梁。 从资深的老艺人把戏曲表演划分成“七分场面三分唱”中不难推断出打击乐的地位可谓重中之重。其中鼓师作为创作者,他需要把握好戏曲中人物的神态,情绪,心理活动等特征,依据人物的需求,恰到好处地运用锣鼓点,掌握好打击乐的节奏和节拍,突出音乐的“轻、重、缓、急”,把“唱、念、做、打、舞”有机统一起来,在戏曲表演的节奏中生动地体现出来,只有和演员齐心协力,把演员,角色,自己有机地融为一体,才能锤炼出一支独一无二具有超强战斗力的打击乐队伍,能够让司鼓默契配合,令行禁止,通过雕琢打击乐,让戏曲有一个全新的突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四、如今戏曲乐队伴奏新模式
任何音乐伴奏模式,效果好才是硬道理。戏曲音乐伴奏新模式不仅大大降低成本,它还能根据演员舞台表演的节奏随时调整,能快能慢,合成时间短,艺术效果好。谢振强介绍,数字乐队明显的优势有三点:
一是解决了音准问题,这是任何乐队都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是解决了整齐度问题,几个人总是比几十个人追求整齐更容易,尤其是戏曲唱腔节奏变化频繁,节奏的“猴皮筋”较多,很难做到整齐划一,但数字模拟乐队大大缓解了这方面的压力;
三是机动性强,随时可以调整调高,演员可能随时出现状况,如身体不适需要调整“调门儿”,数字乐队很快即能完成变调,而真人乐队无法现场解决。
戏曲音乐伴奏新模式,是中国戏曲音乐伴奏史上史无前例的革命性创举。当然,作为一种新的伴奏模式,在满足观众和演员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创作配器、演奏和音响还音与扩声三方面需要加强协调配合。伴奏模式再好,如果软件达不到要求,模拟演奏技术不到位,效果将大打折扣。所以,创作配器、演奏、音响,缺一不可,才能达到艺术上的精益求精。
五、结语
传统戏和现代戏、京剧和地方剧種在音色、腔调、乐器编配上有很大不同,今后应深入探索和完善新模式,使其能更好更广泛地适应各种情况。艺术本来就是多种多样的,艺术创作不等于工业品。在戏曲音乐发展中,戏曲伴奏新模式不是要代替原有模式,只是给剧院团多了一种选择。
参考文献:
[1]刘亚军.戏曲乐队的形成和伴奏技巧的运用[J].剧作家,2012(04).
[2]刘丹丹.大提琴在戏曲乐队伴奏中的重要作用[J].北方音乐,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