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安珍
(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简析现代汉语副词“可”
杨安珍
(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现代汉语中副词“可”是一个高频使用的口语词,义项多,用法复杂。从意义和语法形式上看,“可”的主要语法特征应该分为三类:一是语气副词“可1”;二是程度副词“可2”;三是关联副词“可3”。
可;语气副词;程度副词;关联副词
现代汉语中副词“可”是一个高频使用的口语词,义项多,用法复杂,对“可”进行研究的学者也不在少数。但是大多学者从意义角度把它划分为一个可以表示程度高的语气副词,因此在很多语言学著作中都没有把“可”列入程度副词。王素改认为可具有程度副词的性质,他指出“可”在语音上重读,在语义上有主观肯定性,在句法功能上与其他程度副词相似并且互补分布[1]125-129。他认为大部分可重读的“可”都是表示程度的,轻读时是语气副词,但是没有将“可”进行系统的分析。李冬梅根据副词“可”的重音、替换、共现词等形式特征对“可”的义项进行分析,最终将“可”分成7种[2]81-84。我们认为这样的分析过于繁琐,不利于对外汉语的教学。因此,本文在遵循词的划分按照意义和语法性质为基础的准则下对副词“可”进行次类划分,将“可”分析为语气副词“可1”、程度副词“可2”和转折副词“可3”。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有所帮助。
“可1”作为语气副词几乎已经是学者们的共识,语音上“可1”不重读,语义上表示主观肯定。我们将“可1”判定为语气副词,主要是依据它的语法特征。
(一)修饰谓语
“可1”的主要功能是修饰谓语,出现在谓语之前,谓语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可1”具有主观肯定性,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
(1)俺跟你说,你可别笑话俺啊!
(2)小心啊,可别被老虎吃了!
(3)看在一起工作过的份上,你可别这样啊!
上面的三组例子中,“可1”都起到了修饰谓语的作用,表达了说话人强烈的主观肯定性,带有强调功能,如果省略“可”,主观性就会减弱。这是“可”作为语气副词的主要特点。
(4)俺跟你说,你别笑话俺啊!
(5)小心啊,别被老虎吃了!
(6)看在一起工作过的份上,你别这样啊!
例(4)—例(6)中“可1”被省略,句子的主观性明显减弱,句子的强调意味也相应减弱。
(二)与程度副词连用
一般来说,表示不同意义的副词可以一起连用,并且位置在前的副词省略,对句义的影响不是很大。例如
(7)蜜罐中长大的孩子难道都被惯坏了?
(8)这件衣服明明很好看。
(9)我居然从来没有在天安门留过影。
例(7)中语气副词“难道”和范围副词“都”连用,修饰句子中的谓语。“难道”省略的话,句子意思不变,只是强调的语气变弱。例(8)中语气副词“明明”和程度副词“很”连用,修饰谓语“好看”。“明明”省略后,句子意思没有改变。例(9)时间副词“从来”和否定副词“没有”连用,修饰谓语。“从来”被省略之后,对句子意思的影响也不大。
而表示相同意义的副词是不能连用的,因为表示相同意义的副词连用,使得语句表达不够简明,除非是表达的特殊需要,比如需要强调。
(10)*①我居然不没有在天安门留过影。
(11)*他的女儿长得很非常漂亮。
(12)*听到爸爸的脚步声,他连忙赶紧把电视关了。
例(10)中的“不”和“没有”都是否定副词,连用造成句义重复。例(11)“很”和“非常”都是程度副词,两个与“漂亮”共现导致句子意义重复。同样,例(12)中的“连忙”和“赶紧”都是表示情态的副词,不能同时出现。
“可1”可以和表示程度的副词在句子中共现:
(13)今天可很容易得到按揭贷款,让他马上就能买到自己的房子。
(14)老王的女儿长得可真漂亮啊。
(15)这件衣服可太大了。
上面例句中,“可1”表示的语气和“很”“真”“太”“几乎”表示的语气相似,都有一种强调的语气。而且正是因为“可1”的语用功能与它们不同,所以才可以连用。 而且句子中的“可1”如果省略,对句子的意思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只是减弱了句子的语气。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不需要重读的“可1”是一个语气副词,语义上表示一种主观性,具有强调功能。
“可”可以重读也可以轻读,前文我们分析了轻读的“可”,判定其是语气副词。本节我们论证重读的“可”,记作“可2”,是一个程度副词。
(一)“可2”的词性判定
1.修饰形容词、心理动词和能愿动词
程度副词可以修饰形容词、心理动词和能愿动词,在句法上可以作谓语和定语。
(16)今天的夕阳非常美。(谓语)
(17)他太生气/难过了。(谓语)
(18)今天王经理穿了一身特别帅气的西装呢。(定语)
我们发现“可2”也有相似的用法。
(19)我妈做的烧牛肉可好吃了,你尝一口吧。
(20)今天我买了一条可漂亮的裙子呢。
(21)小王心里可难过了。
例(19)“可2”修饰形容词“好吃”,在句子中作谓语;例(20)“可2”修饰形容词“漂亮”,作“裙子”的定语;例(21)修饰心理动词“难过”,作句子的谓语。
2.“可2”位置固定,一般不能单独在句首
程度副词的位置一般是比较固定的,不能单独出现在句首。
(22) a.商场里的人非常多。
*b.非常商场的人多。
(23)a.大象的鼻子很长。
*b.很大象的鼻子长。
“可2”具有相同的语法特征,例如:
(24) a.大街上可热闹了。
*b.可大街上热闹了。
(25)a.小王心里可难过了。
*b.可小王心里难过了。
“可2”的位置在句中比较固定,一旦移到句首,句子就不成立了。
3.不能与其他表示程度的语法形式共现
(26)*今天的夕阳非常特别美。
(27)*小红今天把家里打扫的很干干净净。
重读的“可2”只能修饰形容词和心理动词,不能修饰表示程度高的词或短语。
(28)*今天我买了一条可漂漂亮亮的裙子。
(29)*这条鱼可很新鲜。
例(28)中“漂漂亮亮”本身具有程度高的意思,与“可2”连用导致句义重复了。同样例(29)中“很”也是表示程度高的副词,不能与“可2”共现。
综上,我们认为重读的“可2”表示程度高的意义,与表示语气的“可1”在语法特征上有较明显的差异性,与程度副词的语法特征呈现出平行性,所以可以判定为程度副词。
(二)“可2”的主观性
王素改指出副词“可”在重读时常常是程度副词,在语义上具有主观肯定性,这一特点决定了程度副词“可”与其他程度副词例如“很”之间在句法上存在差异[1]125-129。下面就“可2”与一般程度副词存在的差异进行相关说明。
1.不能用否定形式
程度副词“非常”“很”“特别”等,都是表示客观上的程度高,所以可以有否定的形式,而无论是轻读的“可1”还是重读的“可2”,都表示主观上的肯定性,所以程度副词“可2”是没有否定形式的。
(30)今天图书馆人不是很/非常/特别多。
(31)*大街上不可热闹。
(32)*今天我买了一条不是可漂亮的裙子。
2.一般不能用在第二人称后
“可2”多用在第三人称后,介绍或评价第三人称的情况,而“非常”“很”“特别”等程度副词可以用在各种人称之后。
(33) *a.你可漂亮了。
b.她可漂亮了。
(34) a.你很/非常/特别漂亮。
b.她很/非常/特别漂亮。
“可2”具有主观性,一般是向听话人介绍或评价其他人或其他事物,并且希望和听话人产生共鸣。如果主语是第二人称的话,就是对听话人的评价,很难得到共鸣,因此一般不能用在第二人称之后。
3.不能用在疑问句中
“可2”具有主观性,所以使得它不能用在具有不确定因素的疑问句中,而 “非常”“很”“特别”等程度副词却可以。
(35) *a.那位老师是不是可有学问啊?
b.那位老师是不是很有学问啊?
(36)*a.今天天气是不是可好?
b.今天天气是不是非常好?
“可2”的主观性使得说话人对程度高的情况已经确定,而疑问句是说话人对情况的不确定,二者在语义上有矛盾,所以“可2”不能用在疑问句中。
重读的“可2”表示程度高,具有程度副词的语法特点,我们认为是程度副词。“可2”与一般程度副词在分布上表现出的差异, 即“可2”不能用否定形式,不能用在第二人称作主语的句子中以及不能用在疑问句中,我们认为这些是“可”具有的主观肯定性所导致的,并不影响我们对“可2”是程度副词的判定。
黄伯荣、廖序东指出,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有单用,有成对使用的,如“打得赢就打”“越说越快”“又说又笑”[3]19。我们认为“可”具有关联作用,记作 “可3”。关联副词“可3”多用在转折复句或假设复句的后一分句中,出现在复句中的“可”有顺接和逆接两种方式。用于顺接时相当于“就”,用于逆接时相当于“却”。
(一)顺接
1.与“要是”“要”“如果”连用
(37)他要是来不了,我可要找大姐算账了!
(38)要被老师发现了,我们可吃不了兜着走了。
(39)如果没有实际事物,可利用代替物。
上面三例中,前一分句中出现了“要是”“要”“如果”表示假设关系,后一分句中用“可3”进行呼应,此时“可3”表示在前一分句出现的情况下,会顺理成章的出现后一分句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可3”都可以被“就”替换,替换后句子意思不改变。
(40)他要是来不了,我就要找大姐算账了!
(41)要被老师发现了,我们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42)如果没有实际事物,就利用代替物。
“可3”在这里不可省略,省略之后句子意思不通顺。
2.单独用于后一分句中
(43)你排好后觉得不满意,可改到你满意为止,排完旗子图片后我再换一套图片,你仍然按上述要……
(44)余额出现负数,可在余额栏用红字登记。
(45)……以这种方式,可筹到足够的资金。
以上三例可以添加“要是”“如果”,添加后,句子依然成立,意思也未改变。
(46)要是你排好后觉得不满意,可改到你满意为止,排完旗子图片后我再换一套图片,你仍然按上述要……
(47)如果你排好后觉得不满意,可改到你满意为止,排完旗子图片后我再换一套图片,你仍然按上述要……
但是单独用于后一分句时的“可3”不可以省略,否则句子缺少逻辑性,导致句子语义不明确。
3.用于紧缩句中
(48)你不吃我可吃了。
(49)再不走我可打电话了。
像上面两例的紧缩句,精炼,更多的是在口语中运用,关联词“可3”可以省略,省略之后句子依然成立。
(50)你不吃我吃了。
(51)再不走我打电话了。
以上三种情况是“可3”表示顺接的情况,可以与表示假设关系的“要是”
“要” “如果”连用,也可以单独出现,还可用在表示假设的紧缩句中,这三种情况中的“可3”都可以用“就”替换,句子意思不会改变。
(二)逆接
“可3”表示逆接关系的情况有两种,一是前后分句有明显的对比关系;二是“可3”在让步复句中出现,表示转折。
1.前后分句式是对比关系
(52)看着简单,做起来可没那么简单。
(53)有些人智商很高,情商可不高。
上述两例句中,前后分句有明显的对比关系,“可3”作为关联副词表示前后分句的对立,起到了逆接的作用,这里的“可3”相当于“却”。
(54)看着简单,做起来却没那么简单。
(55)有些人智商很高,情商却不高。
用“却”替换后句子仍然成立,语义一致,逻辑关系也没有改变,前后两个分句,仍然是转折关系。可知,“可3”和“却”一样都具有连接转折的作用,但两者稍有不同,“却”的转折意味比“可3”更加强烈。
2.在让步句中表示转折关系
(56)就算再苦,可也不能苦了孩子啊!
(57)明知道领导说错了,可也得听着。
上述两例中,“可3”用于让步中,与前一分句形成让步关系,这里的“可3”仍然可以用“却”替换。
(58)就算再苦,却也不能苦了孩子啊
(59)明知道领导说错了,却也得听着。
副词 “可” 有一部分具有关联作用,即关联副词“可3”,具有关联作用的 “可3” ,既可表示顺接,又可表示逆接。 顺接关系时出现在假设复句中,前一分句有时会有关联词“如果”“要是”“要” 和 “可3” 搭配使用, “可3”用于后一分句的主语之后。此时,“可3” 相当于“就”。表逆接关系的“可3”出现在有对比关系的复句和表示转折关系的让步复句中,在表逆接时 “可3” 大体上相对于“却”,不过“却”的转折意味要更加强烈。
副词是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中比较复杂的一类,本文从意义和语法形式上探求了“可”的主要语法特征,得出结论。“可”应该分为三类:一是语气副词“可1”,此时的“可1”需要轻读,修饰谓语,并且与其他副词可以连用。二是程度副词“可2”,此时的“可2”需要重读,修饰形容词、心理动词和能愿动词,在句法上可以作谓语和定语;“可2”一般不能单独在句首;“可2”不能与其他表示程度的语法形式共现。三是关联副词“可3”,多用在转折复句或假设复句的后一分句中,出现在复句中的“可”有顺接和逆接两种方式。用于顺接时相当于“就”,用于逆接时相当于“却”。
① *表示句子表述不当。
参考文献:
[1] 王素改.说程度副词“可”[J].兰州学刊,2011(5).
[2] 李冬梅.副词“可”的义项分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5).
[3]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M].增订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袁培尧]
An Analysis of Modern Chinese Adverb “ke”
YANG Anzhen
(CollegeofLiberalArts,AnhweiNormalUniversity,Anhui241000,China)
In the modern Chinese the adverb “Ke” is one of high-frequency-use spoken words, which has more meaning and complex usage. From the meaning and grammatical form, its main grammatical featur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one is the adverb “ke1” which modifies the predicate together with other adverbs; the two is the Adverb “ke2” which modifies adjectives, verbs and modal verbs, also it can be used as predicate attributive in syntax; the three is “ke3” which acted as conjunctive adverb used in transitional sentence or hypothesis compound sentence after a clause in a complex sentence.
“ke”; modal adverb; adverb of degree; related adverb
2016-11-16
杨安珍(1992- ),女,安徽芜湖人,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言学研究。
H146.2
A
1671-8127(2017)02-00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