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探析

2017-04-12 19:18康海轩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分工资本主义劳动者

康海轩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450)



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探析

康海轩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450)

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其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劳动解放人和解放人的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劳动解放实现既有积极促进的一面又有消极阻碍的一面。只有提升人的劳动能力,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才能使劳动解放得以实现。

马克思;劳动解放;双重效应;实现

一、劳动解放人与解放人的劳动是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核心内容

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有丰富的内涵,其中劳动解放人与解放人的劳动,是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所关注的重点,也是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核心内容。

(一)劳动解放人

劳动对人而言具有多重意义,劳动解放人是劳动的根本意义。马克思在多篇文章论述过劳动解放人的思想,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蕴含。

第一,劳动使人从动物界中解放出来,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人。关于这一点,恩格斯曾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论断。这一论断充分地阐释了劳动使人从动物界中解放出来的重要作用。马克思基于恩格斯的这一思想,进一步指出,正是劳动从根本上把人的活动与动物的活动区别开来。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把动物的生命活动与人的生命活动做了对比,得出了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生命活动的结论。在《资本论》中,他认为,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胜过最灵巧的蜜蜂,原因在于建筑师在劳动之前就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对劳动结果的预期。劳动把人从动物界解放出来的时候,也使人的需要通过劳动而得到了满足。人通过劳动使自然界摆脱了神秘性,在实践的审视下,以往一切凌驾于人与自然之上的神秘存在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第二,劳动使人从不合理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成了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人。人的劳动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一方面,人类劳动的开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人类劳动又不断地生出新的社会关系。因此,劳动解放人的同时,也在解放人的社会关系。实际上,人的解放也可以称之为人的社会关系的解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劳动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进行的,因此受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制约,使自身的劳动异化。劳动不仅不能解放自己,反而进一步束缚自己。如何摆脱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关系呢?马克思认为,摆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出路就是劳动。劳动者只有通过劳动发展自己的革命意识,提升自己的革命素质和革命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有利于人的解放的生产关系。

第三,劳动使人从不合理的社会意识中解放出来。社会意识就其本质而言是对社会存在(也包括社会关系)的反映,劳动解放人的社会关系也包含劳动解放人的社会意识的意蕴。马克思所说的人的不合理的社会意识既包括劳动者自身的落后的意识,也包括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而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马克思重点批判的不合理的社会意识。在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所标榜的“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实际上只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自由”“平等”,并非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民主”“自由”“平等”。这种社会意识在马克思看来就是不合理的社会意识。要把人从这种不合理的社会意识中解放出来,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劳动。只有通过人的劳动才能消灭不合理的生产关系,只有消灭了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才能使人从不合理的社会意识中解放出来。

(二)解放人的劳动

在马克思看来,解放人的劳动即是使人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人不再为了生存而被迫进行自己所不愿意进行的劳动。因此,“无须劳动”也是解放人的劳动的应有之义。对此,马克思曾做了精辟的论述,在未来社会,“必须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1]926。要实现劳动解放人就离不开人的劳动。当解放“人的劳动”最终实现之后,劳动解放人的意义还存在吗?事实上,劳动可以解放人,只是一般意义的表述,并非所有劳动都可以解放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为资本家的资本积累所进行的劳动不仅不能解放他们,反而会进一步束缚和限制他们。这种劳动不仅不具有解放人的意义,反而还具有阻碍人解放的意义。对于这种劳动,马克思认为,我们必须通过革命的实践予以解放。无产阶级要保存自己的个性,就必须要消灭资本主义的生产条件,消灭劳动本身。他甚至把共产主义革命视为与消灭劳动等价的实践活动,消灭劳动或解放人的劳动的过程就是共产主义革命的过程。由此可知,消灭劳动或解放人的劳动是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重要一环,与劳动解放人共同构成了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核心。马克思认为,人类通过劳动而满足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未来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不再是人类被迫进行的异己的活动,而是人类自我实现的利己的活动。

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的劳动有两种形态,一是无用劳动,即没有产生出满足人类需要的劳动成果的劳动。也就是说,劳动者付出了劳动,但是没有生产出任何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无用劳动在马克思看来是应该规避的劳动。二是有用劳动,即产生出了满足人类需要的劳动成果的劳动。也就是说,劳动者付出了劳动,并生产出了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满足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但是,并非所有的有用劳动对劳动者而言都是有益的。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为资本家的资本积累进行的劳动就是有害的,因为劳动者的劳动虽然能够创造使用价值,但是劳动者的劳动目的并不是创造使用价值,而是实现资本的增值。如果劳动者的劳动目的仅仅局限于积累财富、实现资本增值,那么这种劳动就是“有害的、造孽的”[2]231。无论是无用劳动还是有用劳动,在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前提下,都是不能解放人的劳动。只有对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有利的劳动才是马克思所言的解放人的劳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为资本家积累资本而进行的劳动不是有利于实现他们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劳动,因此不是解放人的劳动。只有通过革命的方式,才能实现工人的劳动的解放。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劳动解放实现的双重效应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劳动解放实现的积极效应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按照资本逻辑来组织生产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劳动解放的实现。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是对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打破的结果。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成了资本的附属物,成了资本增值的工具性存在。劳动者要成为资本的附属品和资本增值的工具性存在就首先要成为一个自由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劳动者并非是自由人,劳动者的劳动力在法律意义上是属于他人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为了生存,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力附属于资本,但是这种“附属”并非法律意义上的附属。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于劳动解放的实现相对于以往社会的生产方式来说具有一定的积极效应。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极大地拓宽了劳动的广度,挖掘了劳动的深度,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水平,促进了劳动解放的实现。马克思认为,资本家组织工人开展生产的目的并非是为了创造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实现资本增值,资本主义生产是为生产而进行的生产。为了实现资本的增值,资本家必然会不断地开拓劳动领域,扩大劳动规模,使劳动实现了普遍化的发展。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促进了劳动的发展,进而为劳动解放的实现开辟了道路。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劳动解放实现的消极效应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劳动解放实现的积极效应不是资产阶级自觉行为的结果。资产阶级自觉行为的结果只能引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劳动解放实现的消极效应。首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了商品拜物教的加剧,使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得不到实现,取而代之的是劳动者的为物而役的劳动。马克思指出,商品拜物教的实质是人的关系的物化,即劳动者与劳动的关系外化成了物与物的关系,使物似乎具有了决定人与人的关系的神秘力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商品拜物教加剧,阻碍了人的劳动解放的实现。其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阶级进行的劳动是一种被迫的、具有强制性色彩的劳动。相对于资本主义之前的社会,劳动者的劳动力从法律意义上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成了劳动者可以自由支配的劳动力,但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尽数掌控在资产阶级手中,工人阶级没有任何可以实现自己劳动力的条件,为了生产不得不附属于资本,为资本增值而服务。工人阶级进行的劳动是一种被迫的、具有强制性色彩的劳动,因而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阶级的劳动是不可能解放的劳动。再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社会分工的机械性阻碍了劳动解放的实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分工是机械的分工,劳动者一旦从事某项职业,往往会终身不改,使得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劳动经验呈现出了极大的局限性。劳动者的劳动在他们看来是枯燥和单调的。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工人的劳动解放因受到旧式分工的制约而难以实现。

三、劳动能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劳动解放实现的途径

(一)劳动能力的发展:劳动解放的自然层面

人的劳动解放与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里所说的劳动能力主要是指劳动者在从事劳动的过程中所具备的发明和使用劳动工具的能力以及开展劳动所需要的其他能力,劳动能力的发展是劳动解放的自然层面。要促进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提升劳动者发明和使用劳动工具的能力。劳动工具又称为生产工具,劳动工具的发展状况直接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人类与动物不同,动物是消极地适应自然界,按照其本性获得生存和繁衍所需要的物质资料,人类是积极地改造自然界,通过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而使自然界产生有利于人的变化。人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也是人不断发明和使用工具的过程。提升劳动者发明和使用劳动工具的能力,可以拓展劳动者的生理机能,提高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及人类自身的认识和改造水平,促进人的劳动解放的实现。另一方面,要发展劳动者的劳动智慧。马克思高度赞扬了人的智慧,他认为人比蜜蜂高明的地方就是人在建造房屋以前,已经在头脑中把它建成,而蜜蜂仅凭本性而为,缺乏自觉的意识[3]202。人的智慧使人与动物区别开来,人通过劳动在不断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使自身的智慧也不断得到了发展,并在人的进一步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可以通过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占有劳动者的劳动力,但是无法占有劳动者通过劳动发展起来的智慧和知识。相反,劳动者可以凭借自身在劳动过程中不断创造出的智慧和知识获取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在一定程度上解放自身的劳动。

(二)生产关系的变革:劳动解放的社会层面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劳动解放人和解放人的劳动都不可能实现。只有变革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才能最终实现劳动解放人和解放人的劳动。具体来说就是要彻底消灭两个因素:一是要彻底消灭私有制。私有制不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历史性特点。对社会中的大多数成员来说,私有制统治下的生产力不仅不是建设性的力量,反而成了破坏性的力量。生产力越发展,人们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越难以实现。当私有制成为广大社会成员普遍发展的桎梏的时候,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二是要彻底消灭旧式的分工。生产工具发展的不同阶段就有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分工形式,正如马克思所说:“手推磨所决定的分工不同于蒸汽磨所决定的分工”[4]127。旧式的分工是一种自发的分工,而不是一种自觉的分工。在旧式的分工中,社会分工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分工也意味着利益的分化,人们的共同利益得不到实现。同时,在旧式分工中,人们从事一项职业后往往终身不改,由之而丧失了全面发展的条件,沦落为“单向度的人”。因此,消灭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旧式分工,代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式分工,才能实现劳动解放。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责任编辑 郜春霞]

2016-10-26

康海轩(1985- ),男,河南洛阳人,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从事马克思理论研究。

A811

A

1671-8127(2017)02-0015-03

猜你喜欢
分工资本主义劳动者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劳动者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传销案件查处认定存在部门分工
在云端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劳动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