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堂,陈俊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广东 深圳 518172)
新媒体形势下高校教育宣传工作的实效研究
李晓堂,陈俊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广东 深圳 518172)
高校历来高度重视和关心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新媒体的出现也开始在学生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媒体对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和高校学生思想产生较大的冲击力,也影响到了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本文从研究新媒体的现实特点出发,结合我校学生管理现状,积极探索新媒体教育宣传新功效。
新媒体;高校;教育宣传
为适应新媒体发展形势,充分利用新媒体教育宣传功能,做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构建教育宣传工作网络大格局。我校积极通过搭建新媒体平台,积极完善虚拟形态下校园治理、学生管理、校园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学生“自我规划、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需求,不断促进新媒体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提升。基于此,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亟需认清新媒体形势,结合自身优势,把学生教育宣传工作推到新的高度。
新媒体在高校的发展趋于常态化、系统化。近年来,新媒体在高校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截至2017年3月,通过新浪、腾讯公司认证开通的国内高校官方公众号有2000多家,深圳各高校也不例外,如“深信校园”、“深职院SIC”、“深圳大学”等广受师生欢迎的新媒体品牌应运而生,他们的设立对于高校教育宣传工作体系的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新媒体形势对高校教育宣传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当前,传统媒体具有滞后性、单向性传播的劣势,在信息量、传播成本、互动性等方面与新媒体相比,都有明显不足。面对新媒体,高校学生管理的教育方式、工作阵地发生了重大转变。如何优化学生工作队伍结构?如何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学生素养?如何创新学校宣传教育机制?如何推动高校宣传教育工作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做出实效?这已成为高校教育宣传工作的新课题。
新媒体发展已经进入以“微博、微信、APP、微电影、微语音、微视频、微电台”等为代表的“微时代”。因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兴起,超过50%的互联网流量是由各类移动设备产生。师生是否可以使用移动设备访问学校各类信息服务,已是衡量智慧校园应用系统优劣的重要标准。
以我校为例,学生智能手机(移动设备)使用率达100%。截止2017年3月,由公众号“深信校园”统计,我校新媒体平台超200家,其中社团注册平台94家,粉丝量过万平台6家,学校主体帐号平台4家,除此之外是校外企业公众平台(以校名或简称注册)。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各类平台数量众多,各自为政,尤其是校外企业的营利性传播,诱导学生关注分享,制造各类网络陷井,这不仅让学生防不胜防也给学校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
鉴于此,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呈现出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具有无可替代的便捷性与及时性,传播效果更加明显化和丰富化等特征。而以微信、手机QQ为代表的新媒体广泛应用,也要求各高校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与服务,积极构建一个完整的,可持续的、快速更迭的校园移动应用平台,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学生“日行一善”的同时,积极应对新媒体的负面冲击。
3.1 创设由学生团队运营管理、满足学生需求的官方主体平台
在学校相关部门的领导与指导下,由学生新媒体团队负责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APP、学生网站、论坛等新媒体的日常运营、管理、维护、推广,为各二级学院、相关部门、组织、社团的微信注册和功能扩展及业务开发提供技术指导;业务范围应包含互联网服务、新媒体运营、视频影音、新闻报道、新闻摄影、互联网软件应用、新媒体研究等学生喜爱的版块;以新媒体课程设计教学、创新创业孵化、理论成果研究及转化作为新媒体平台特色(核心)任务,涉足新媒体服务、科研技术及产品研发、学术活动研究,让学生在新媒体平台营造的氛围内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建设。
3.2 以学生视角打造新媒体品牌
打造权威信息发布平台。我校学生处整合校新媒体协会学生团队,打破了传统网站模式,拓展新媒体业务,积极推进“深信在线”、“深信校园”两大新媒体运营品牌;“深信在线”通过设置“深信官网、深信印象、深信伊人、小信新生、小信集市、小信招聘、小信锻炼、小信电台、小信矩阵”等版块,塑造“深小信”虚拟品牌代言人,积极弘扬学校及师生正能量;“深信校园”从丰富校园文化、引导网络健康生活、提升服务师生水平、校内外资源整合的角度,凝聚师生感情,为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保驾护航。通过近五年的努力,两大平台的忠实粉丝已超4万人次,是最受学校师生欢迎的新媒体平台之一。
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校学生处积极建设“一站式新媒体服务平台”,其中涉及校园服务、考试考证,就业创业、恋爱交友、心理咨询、职业规划、法律援助、勤工助学等学生关注的八大热点话题。依托学校资源,相关话题在“小信集市”中落户,各指导老师常期入驻,可在“问专家”环节中通过“微访谈”及 “视频直播”解决。
打造科技服务交流平台。新媒体提供的科技、服务、娱乐、云生活是大学生关注的风向标,它吸引着大学生的眼球,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利用新媒体网络技术和工具,让学习、交流变得更快捷更自由。
打造校园文化传播平台。新媒体为大学生了解校园文化,参与校园活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我创造性、自我复制性、时间颠覆性,校园文化的传播呈“滚雪球”式发展。当前“深信校园”推送的文章平均阅读量在5000以上,又如2016年毕业生的原创MV《一切多好》,阅读量达3.7万人次。
3.3 依托新媒体平台,整合资源,打造大学完整生命周期
为新生提供认知空间。如“深信校园”在2015学校高考招生期间打造的新生专栏,单月点击次数均达5万人/次,深受新生与家长的欢迎,在新生未入学前就已变身为“校园万事通”。
为在校生提供成长空间。学生处定期制定纳新计划,只要满足“你是小学弟或者小学妹”、“有那么一点点特长”、“是我们的FANS”其中一个条件,中心将积极为新会员制定“一对一”的培训培养计划,设置新媒体公修课程,通过实践活动,争取让每一位会员掌握一项新媒体应用技能。
为毕业生提供成才空间。校学生处将全力与新浪、腾讯等公司展开新媒体合作业务,依托公司技术、聘请专业人员,不断提升中心团队业务能力的同时,积极研发新产品,掌握新媒体就业创业核心技能,针对学生开展相应的技术指导与业务拓展工作。
为校友提供联络空间。我校创办高职教育十几年来,众多毕业生心系母校,学生处将积极搭建校友与学校的线上互动平台,建设信息反馈与情感交流的精神纽带。如“深信校园”在2016全国高校公众号排行榜(1-2月榜)中荣登南部明星榜,名列第二。腾讯微校团队函告我校学生处,肯定我校新媒体工作的成绩,期待“深信校园”为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4 为学生工作队伍提供新媒体科研新方向
当前新媒体的发展以专业化、产业化,“互联网+”效应显著,新媒体的经济引擎作用更为突出,作为高职院校要紧跟时代脉搏,校学生处将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参与“腾讯微校互联网+标杆计划”,通过腾讯等网络科技企业提供的强大技术支撑,为学生就业创业,为学生工作队伍培育新媒体研究课题提供发展空间。如作品《深信校园APP开发与运营》在2016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广东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获高职组创意设计类二等奖;今后,学生处将积极引导学生工作队伍使用、研究新媒体平台所带来的新功能、新技能、新产品,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谋划策,为学生创造更优质的教育服务环境。
3.5 把握新媒体发展趋势,孵化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基地
微产品已成为网络消费新趋势,移动宽带的发展,网络“微时代”消费进一步转向移动平台。2015年,腾讯公司战略放弃微博而重点发展微视,从中不难看出,“微时代”下的微产品将得到进一步整合,成为沟通、娱乐、生活、购物和学习一站式服务的入口。近年来,从“深信校园”走出的学生创业团队越来越多,比如深圳市深信圈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深圳市秒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创业团队,这为我校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提供更多可能性。
4.1 用亲民的态度传播学校官方声音
学校官方号、社团号、个人号、企业号众多,每天的信息阅读量都数以万计,面对错综复杂的问题,要做到“四及时”,即及时了解、及时跟踪、及时沟通、及时解决,给师生及社会一个积极的回应。
4.2 对校园不同的声音多一些包容
学校首先要给什么是负面信息作一个完整的定义,这个定义没清楚,工作就很困难。新媒体工作中认为的负面信息应该是完全虚假的信息。如果是非官方发布的实事求是的信息带来了负面影响,学校应给网友一个交流讨论的空间。如果是完全虚假的信息,学校可以给予正面回应。
4.3 建立新媒体舆情监控小组,信息内测小组
学校官微要设置信息内测及舆情监控队伍,每条资料正式推出前由内测成员进行相应的检查,这其中涉及到信息真伪、图文来源及质量、是否抄袭等相关的审查工作,确保少些投诉,多些叫好。
4.4 建立校学生法律援助宣讲队伍
新媒体工作离不开对法律的学习,要确保依法发文,依国家政策、学校的规章制度发文,确保图文、视频、在线活动的合法性;与此同时,支持解决学生遇到的案件咨询,法律援助,社会普法,志愿者服务,学术研究等工作。学校新媒体平台可依托法律援助宣讲团队,在线上、线下开展法律志愿服务工作,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最大限度减少新媒体舆论冲突的发生。
4.5 建立新媒体舆情联络领导小组
可用建立微信群等工作形式,将分管领导、各学生管理职能部门(二级学院)负责人与主要社团指导老师联络起来,建立一支能随时进行新媒体信息反馈、交流、处理的高效队伍,确保第一时间在现场(新媒体平台)处理相应的舆情引导及教育工作。
总之,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宣传工作要打通两个舆论场,即校园官方舆论场、学生交流舆论场,真正起到“外塑品牌、内聚人心”的作用,学校要将积极尊重新媒体时代传播特点,用“分享共赢”“用户至上”的互联网思维和“以人为本”“人才为先”的管理理念去推动我校新媒体工作不断发展,让学校教育宣传工作接地气、有人气、显大气。
参考文献:
[1] 张朱博.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25.
[2] 王庚.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2014(8):84.
[3] 张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探析[J].高教探索, 2016(2):118.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publicity under the New Media Situation
LI Xiaotang, CHEN Jun
(Office of Students' Affairs,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518172, P.R. China)
Great importance has always been attached to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emergence of new media has begun to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students' affairs. The new media casts a great impact on the traditional way of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thinking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also affects the management of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study of new media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management in author’s college,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new effect of new media on education and publicity.
new media;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education and publicity
G641
A
1672-6332(2017)02-0088-04
【责任编辑:羊玲】
2017-03-03
广东省教育厅2015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三核”培养目标下校企共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评价模型和实践模式研究》(GDJG2015251) ;深圳市2015 年度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 《基于““三全教育”理念的校企合作学生高素质培养实践与应用》(TG2015-GL-02);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2015年度重大招标课题 《基于“三核”培养目标的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评价模型构建研究》(zdzz15019);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三全教育”理念下学生高素质培养的慕课云平台研究与实践 》(JXCG201521);2016年度广东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新形势下大学生社团发展精品化对策研究》(2016WT117);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第六批教研课题《新媒体环境下学生教育管理生态体系的构建及融合发展平台的实践》(2016jgzd01)
李晓堂(1978-),女(汉),辽宁海城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学生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E-mail:lixt@szii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