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劲”和“气度”:《中国出版家·郑振铎》评介

2017-04-12 07:56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郑振铎丛书文学

林 英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好书推介·

“傻劲”和“气度”:《中国出版家·郑振铎》评介

林 英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中国出版家·郑振铎》是我国第一本以“出版”为切入点对郑振铎展开研究的书籍,文章指出该书不仅全面梳理了作为出版家的郑振铎之人生事功,而且呈现出了一个钟情编辑、出版业务的中国文化人形象。与此同时,文章亦指出该书可进一步细致阐发出郑振铎独一无二的编辑特色与出版风格,以为现实之启迪。

出版家 郑振铎

在通常观念中,郑振铎(1898—1958)是现代知名的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和学者。其实,他于1921年入职商务印书馆后,追随胡愈之、沈雁冰、叶圣陶、章锡琛等,共同参与“新文化运动”的时代文化潮流,从而开创了商务印书馆的新人文气象。他在编辑、出版领域的成就与贡献,同样值得仔细梳理并展开研究。目前有关郑氏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文学、艺术等领域,虽然对其编辑思想研究,也陆续有部分论文见诸报刊,却始终未见专著出版。向敏的新著《中国出版家·郑振铎》(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是第一本以“编辑出版”为中心对郑振铎进行研究的书。

《中国出版家·郑振铎》共分八章,以时间为线索,在纵向上仔细考察了郑振铎一生的种种编辑、出版活动,在横向上则既有对郑振铎编辑作品的特色研究,也有对其出版思想的阐发,并对其出版活动与时代之关联种种进行勾勒。

1 全面梳理了作为编辑、出版家的郑振铎的人生事功

该书将郑振铎的人生划分成八段:头角峥嵘、求学京师、商务十年、北平时光、重返上海、抗战岁月、黎明前夕与新的征途,每个时间段都以郑振铎的编辑出版活动为落脚点,紧紧围绕其与出版有关的事项加以展开,不枝不蔓。

郑振铎专职从事编辑活动的时间是在“商务十年”(1921—1931),这十年郑振铎出版工作出手不凡,成绩斐然。作者重点论及了郑振铎在商务印书馆创刊《儿童世界》、主编《小说月报》、五卅运动时期创办《公理日报》以及与同事好友发起成立朴社等出版活动,对刊物的创办、出版情况、郑振铎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及其贡献价值都进行了深描与概括。郑振铎创办《儿童世界》,可称是“赶鸭子上架”,然而各种摸索调整下,不到半年时间该刊发行量就超过1万份,深受小读者的喜欢。沈雁冰着手改变《小说月报》时,郑振铎就参与其中,后来接替沈雁冰主编该刊。这份1920年第10号已只能印2000册的岌岌可危的文学杂志,在沈雁冰、郑振铎的主编下面目全新,成为当时中国第一个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新文学刊物。胡絜青为郑振铎纪念馆题词:“小说月报留伟迹,奉献精神忠事绩。搜寻版本聚书库,百年丰功载史籍”,首先即提到郑振铎主编的《小说月报》。

通过文献的仔细爬梳,作者除了正文中对郑振铎一生的编辑出版活动进行论述外,还精心编制《郑振铎编辑出版大事年表》附于书后。大事年表以年份顺序进行编排,补充了很多细节。若将年表与正文进行对照,我们会发现郑振铎在商务期间不仅主编刊物,还负责小学教科书的编纂工作,组织过多套丛书的出版,如“文学研究会通俗戏曲丛书”“小说月报丛刊”“文学周报社丛书”等。其中“文学研究会丛书”120余种,体量宏大,佳作众多,影响深远,被《剑桥中国文学史》认为是“文学研究会对现代印刷文化最为重要和长期的贡献”。值得注意的是,此一时期郑振铎不仅在商务印书馆挑大梁,还在馆外兼顾了大量事务!郑振铎进入商务印书馆前不久是在上海《时事新报》编辑副刊《学灯》,进入商务后,编辑《学灯》的工作并未中止,不久后还担任这被誉为是当时“四大副刊”之一的副刊主编。此外,郑振铎还与同事好友发起成立朴社(出版机构),等等不一而足。办刊、出书;馆内、馆外;发起出版机构、成立团体,郑振铎在“商务十年”的出版工作之多、范围之广以及能量之大,实让人惊叹。单就这十年的成绩与贡献,就足以奠定郑振铎在出版领域作为一位不可忽略的人物而存在。

除了“商务十年”这一段,作者对郑振铎此后与出版有关的活动做了全面清晰的梳理。尽管此后郑振铎不再专任编辑,但通过作者勾勒,我们可以看出郑振铎一生都与出版紧密相连。“北平时光”,郑振铎担任燕京大学教授,这一时期他不仅应沈雁冰之约,和傅东华一起创办了大型文学刊物《文学》月刊,还与靳以共同创办了《文学季刊》。1935年“重返上海”后,郑振铎在暨南大学任教职并出任文学院院长,这一时期,策划和主编了系统介绍中外古典文学名著的大型丛刊——《世界文库》,该文库规模之大,有“涵容天下百世的气魄”;又与胡愈之等秘密组织“复社”,筹备出版《西行漫记》《鲁迅全集》等书,许广平认为《鲁迅全集》20卷的陆续出版,“以郑振铎、王任叔两先生用力为多”。“黎明前夕”,郑振铎接受生活书店的邀请,创办《民主》杂志;又与李健吾共同主持《文艺复兴》,钱钟书的《围城》和巴金的《寒夜》最初就是在它上面发表连载的。“新的征途”,郑振铎出任国家文化部等重要职位,此时他不仅没有忘情出版,反而因势利导进一步推动相关出版计划展开,如《古本戏曲丛刊》《中古代版画丛刊》等大型丛书的出版。《文物参考资料》《中国考古学报》《考古通讯》以及文物出版社的诞生都与他的倡议和支持密不可分。

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出版的“正面战场”还是身处“后方”,郑始一生都始终与出版同在。正如书中所引郑振铎哲嗣郑尔康的一段话:“从二十几岁时主编《新社会》开始,在近四十年的生命历程中,虽然那几经坎坷,几易其职,当过杂志主编、大学教授、作家,直到解放后担任政府机构的领导职务,却始终未曾脱离过编辑工作。可以说,编辑工作成了父亲生命之歌中的一个主要乐章。”也正因此,一位一生都与出版紧密相连的人,我们没有理由不对其的出版人生进行浓墨重彩地书写。

2 呈现了一个钟情编辑、出版业务的中国文化人形象

文学出版是郑振铎的重头戏,《小说月报》的成绩自不待言,《文学》月刊、《文学季刊》《文艺复兴》等等,无不是文学期刊中的佼佼者,加上其组织的各类文学丛书,郑振铎可以说是为中国新文学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就像郑振铎的身份远不止文学家这一种外,他在出版领域的成就也远远溢出了文学出版这一范围。作者全面勾勒,呈现出了一个作为出版“多面手”的郑振铎。

郑振铎最早进入出版领域,是“求学京师”时期应北京基督教青年会附属的“社会实进会”之请创办的《新社会》,这是一份讨论社会改造的刊物。“黎明前夕”,郑振铎接受生活书店邀请创办《民主》,这是生活书店试图打造的与《生活》周刊类似的刊物,是一份政论性刊物。

此外,在戏曲作品出版方面,郑振铎组织出版了“文学研究会通俗戏曲丛书”,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套现代剧本丛书,后来进一步主持出版了规模空前的大部头《古本戏曲丛刊》。版画、木刻出版方面,《中国版画史图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受到国内外学者和研究机构的普遍青睐;与鲁迅合作搜罗印行《北平笺谱》和翻刻《十竹斋笺谱》,其中《北平笺谱》的精美珍稀程度现已成拍卖市场上价值不凡的抢手货。在儿童出版领域,郑振铎也是开路先锋人物。创办的《儿童世界》是我国第一本儿童文学专刊,备受小读者的欢迎,而且我国儿童文学的从无到有,郑振铎起到了重要的催生作用,不仅自己创作、翻译、改写,还竭力动员朋友参与。叶圣陶涉足儿童文学领域并日后成长为一代儿童文学大家,与郑振铎当时的不断约稿有密切关系。

也就是说,郑振铎所从事的编辑工作,横跨文学、政论、戏曲、美术、儿童文学等领域,而且都深有作为和影响。胡愈之对郑振铎曾作过这样的评价:他“是一个多面手,不论在诗歌、戏曲、散文、美术、考古、历史方面,不论在创作和翻译方面,不论是介绍世界名著或整理民族文化遗产方面”,他“都作出了平常一个人所很少能作到的那么多的贡献”,而这些多方面的成就都映射到了他的出版工作,成为一个“多面手”的出版人。

郑振铎作为一“多面手”的出版人,实际不仅因其所涉足的编辑领域之广,还在于其从事的出版工作类型之丰富。据不完全统计,郑振铎创办的大大小小刊物达十余种,主编或参与编辑的刊物则更多。创办刊物外,还主持了大量丛书的出版,前已多有论及,此不赘述。同时还创办报纸,而且还是一位出版业评论者和著作权关注者。早在进入商务之前,郑振铎就曾在《新社会》上发表过《一九一九年的中国出版界》;在商务时,郑振铎作有《评上海各日报的编辑法》,批评上海市面各新闻报纸编辑的不良现象。1927年,郑振铎参与筹建上海著作人公会,并被选为执行委员;1928年,又参与发起筹备中国著作者协会,等等。我们可以看出,“多面手”出版人郑振铎,既有沉浸在出版世界中的戮力前行,也常跳出来观察与建设出版业。

3 有待于著作者进一步深入阐发的编辑特色与出版风格

郑振铎作为一位一生都与出版紧密相连的“多面手”,他的成功是由哪些因素铸就的呢?作者在“结语”部分总结为四点:“勤奋与天赋”“良好的性格”“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络”与“独特而成熟的编辑思想”。而据在上海因书刊编辑而与郑氏交往甚深的刘哲民先生的回忆,郑先生在编辑、出版领域的作为,最能够见出其对书刊编辑出版工作的“傻劲”和“磅礴气度”,而他晚年编集出版《郑振铎书简》一书的立意是期待人们从中见出“他当年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文化而辛勤劳作的经过”,以及“在出版工作上的远见卓识”。因此,我们或可进一步深入追问,这些因素又是如何与郑振铎的出版工作发生联系的?进而又形成了郑振铎怎样的编辑特色和出版风格?

以作者提到的“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络”为例,这是郑振铎突出的个人特征之一。尽管一般来说,作为编辑往往都需要有比较广泛的人际关系,但郑振铎在这方面的表现却尤为突出。同为著名编辑的沈雁冰就曾提到,他对郑振铎活动能力之强印象深刻。沈雁冰当时接手主编《小说月报》,能以最快的速度转变这份杂志“鸳鸯蝴蝶派”的风格,顺利将其打造成一本真正的新文艺杂志,就十分得益于郑振铎及其背后的文学研究会的支持。让人惊异的是,郑振铎组织文学研究会时,实际还是一位在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尚未毕业的学生。然而文学研究会召集起的发起人,不仅有跟他一样初出茅庐、日后声名响亮的耿济之、瞿世英、许地山、郭绍虞、叶圣陶等,更有已是文学刊物编辑的沈雁冰、孙福园等,甚至文界领袖周作人等位列其中。郑振铎超强的社会活动能力,由此即可窥见一斑。

郑振铎的出版工作以编刊物和主持大部头丛书为主——编刊物需要大量的作者支持,大部头的丛书也不是一二人短期可以实现的,也就是说无论是办刊还是出丛书,都需要强大的社会活动能力作支撑。实际上,郑振铎也确实将这一强项加以最大化应用。朋友、学生、出版机构等创办刊物时,看重其强大的社会活动能力,纷纷邀请其来出任主编;他自己也热衷出版各种大部头,召集同道一起来干大事情。仅以《世界文库》为例,该丛书系统介绍中外古典文学名著,计划中的工程浩瀚到可用“前无古人”来形容,郑振铎召集到的编辑委员会成员就有100多位,而且都是当时第一流的作家、翻译家和学者,鲁迅亦有加盟其中并亲自操刀翻译果戈里的《死魂灵》。当然,郑振铎侧重以编辑刊物和出版丛书的方式从事出版,不乏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郑振铎对丛书之系统性价值的高度认识等等,但我们应看到,他的这种出版选择应与其强项的发挥实有重大关联。

还有,郑振铎的出版活动具有鲜明特征:即以其宽广的兴趣、多领域的研究与多方面的成就为依托。郑振铎酷爱藏书,其很多藏品直接为其编纂的相关丛书提供材料;其对文献熟悉了解,为其组织出版相关丛书提供了可靠保障;而得益于兴趣的宽广与学术研究,郑振铎往往能敏锐发掘相关选题,以及对选题如何出版独具见解。更为重要的是,其学者、美术家、社会活动家、藏书家等多种身份角色为其出版工作带来不可小觑的助力。广泛的参与出版,使得其对出版的功能价值有全面深刻的认识,这又反过来促使其充分运用出版手段来展开工作:五卅时期创办《公理日报》充分发挥出版的阵地作用;“黎明前夕”出刊《民主》是一种参与政治的方式;组织《世界文库》是为系统的提供和传布知识;《北平笺谱》是为保全文化;《中国版画史图录》《古本戏曲丛刊》等是为保存文献、赈济学术……出版活动的价值和作用之大,及其之能被灵活运用,这实际也是郑振铎后来即便不在出版战线了也始终不忘出版的重要原因。实际上,郑振铎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一类知识分子,他们往往身具多个角色:学者、文化人、政论者、出版家等等,出版家只是其角色之一,却极为重要,与其他角色互相借力,相互辉映。

因此,就笔者粗浅的研究而言,郑振铎的编辑工作呈现出鲜明的个人特色,它至少体现在两个层面:以自己强大的社会活动能力为凭借,以其兴趣、研究及其他方面的成就为依托。我们在研究出版人物时,其编辑特色、出版风格及其成因是值得深入探究的,如此为读者呈现的将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出版人,而且将描摹出其作为成功出版人的“独一无二”以及时代共性,而后者往往能予人以具体的启示,这也是我们研究中国出版史人物最温热的现实关怀。

〔1〕 向敏.中国出版家·郑振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徐雁.中国旧书业百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李家驹.商务印书馆与近代知识文化的传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 刘哲民.回忆西谛先生.郑振铎书简[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4

EnoughCourageandExtraordinaryBearing:ReviewofChinesePublisher:ZhengZhenduo

LinYing

ChinesePublisher:ZhengZhenduois the first book that focuses on Zheng Zhenduo’s publishing achievement. Through in-depth study,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the book not only comprehensively combs the life of Zheng Zhenduo as a publisher, but also shows the image of a Chinese literator who loves editing and publishing business.Furthermore,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the book can further elaborate Zheng Zhenduo’s unique editorial features and publishing style, which can bring inspirations to reality.

Publisher; Zheng Zhenduo

K825.41

A

林英,女,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书刊出版与知识传播。

猜你喜欢
郑振铎丛书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郑振铎的铮铮铁骨
“人梯书库”丛书
郑振铎炒股
艺术创想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郑振铎虚心接受批评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社会组织培训教材丛书》简介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