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作文绽放一枝“勿忘我”

2017-04-12 17:55吴远
魅力中国 2016年47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小学语文

吴远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和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写作文难、教作文更难是小学师生的共识;作文中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或者是套话连篇、说假话现象、模式化现象严重、评改时间长等问题,是当今小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致使学生的写作存在“高耗低效”的问题。要改变这一局面,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效率,教师要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培养学生从厌写到乐于动笔,用我口表我心,我手写我意,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我手写我心;我口表我意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长期以来,大部分小学生都害怕写作,面对作文倍感力不从心、无从下手。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随时记录自己的感受、所见、所想,可以是几句话,也可以是微作文,引领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学生乐写,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作文教学的效率。

一、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用我手写我心,开拓写作思路

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它为小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入手,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在观察时进行思考和感悟,能从人物外貌以及一言一行分析出人物独特的个性。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例如,在平时指导学生写人物的作文时,我不着急让学生当场交稿,多给学生时间去观察所要描写的对象的外貌、言行,通过观察所要描写对象的一言一行,从侧面了解人物性格,那么写出来的作文就显得饱满、有血有肉。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学生每天的生活丰富多彩,可写的素材多如牛毛,如果让他们写日记,量太多,是件痛苦的事。现在网上流行写微博,电视上也有微剧,何不让学生也写微文?它不用长篇大论,寥寥数语,便可记录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人人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受此启发,何不让学生如法炮制写写“微日记”?此举一出,学生倍感新鲜,连平时最怕写作文的学生都有了些许热情。有了兴趣,接下来的就要引导他们留心观察生活,训练“发现力”。教师可让学生每天写他们自己的故事,每周交给老师阅读一次。这样一来,学生没想到那些发生在一瞬间内微不足道的事,居然可以写进作文里,慢慢地,原来不愿写的学生也乐写了,心思变得细腻起来,写出了不少精彩的微日记。如微作文《妈妈做的红烧肉》,学生先回忆了一下妈妈做红烧肉的步骤,成品菜的色泽和味道,然后跳出旁观者的角色,站在妈妈的角度去想象做红烧肉的全过程,以及做好后的心情,吃到口里的滋味,边想象边写,写出的作文富有情感、有血有肉、形象生动。

对学生而言,写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作文教学只有扎根于儿童生活这片沃土,写儿童的故事、儿童的发现,用我手写我心,才能发新芽、开红花、结硕果。

二、用我口表我意,提高说话能力

人的内心世界永远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平静,它是一个极其复杂、包罗万象、飘忽不定的存在。思想决定行动,在做动作、说话之前,人的内心一定有挣扎,认真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出来才能异彩纷呈。人是故事的主角,人不仅会做动作,还会说话,故事中的人活了,故事才能让人身临其境。故事里的话有两种,一种是心里的话,一种是外在的话。如果故事的主人公只有“我”,那就写好心里的话;如果故事的主人公是两个人或一群人,那就写好外在的话。外在的语言,听得见,感受得到,如果人物在两个以上,要写好对话。怎么写?把动作描写的方法融进去,放慢镜头,一问,一答;两问,两答;三问,三答……一问一答为一组,根据情节需要,想写几组就写几组,同时带上表情和动作。每当遇到训斥、批评、吵架、劝告、讨论等故事情節时,把它转化成对话的形式去写,找准细节,捕捉人物的表情动作,把对话分解成多组对话,让自己融入其中,扮演其中的各个角色,体会每个角色不同的心理活动,然后用精炼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掌握这种方法后,明白了说话与对话的区别,故事里的哑巴越来越少,鲜活的人物形象就越来越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随之得以提高。

三、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能力

作文教学之所以难,很多情况下是因为学生在作文体裁、形式、结构、命题、字数的框框下,习作没了灵气,缺少“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缺乏“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激情。面对这样的困境,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摒弃传统的习作要求与僵化的作文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在作文的大草原上任意弛骋,抒肺腑之言,写心中所想,畅快淋漓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写作《我的母亲》一文,传统的习作要求是写一篇记叙文,通过典型事例抒发对母亲的爱或对母亲的赞美。这种步调一致的习作要求很可能会导致千人一面的结果,学生的独到见解与个性化的思维受到了束缚。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大胆创新,采取“同一题目,多种立意”的方法,为这一题目确定出多个主题,同时采用“同一题目,多种体裁”的方法,学生可以把《我的母亲》写成散文、诗歌、小小说。这样,学生的习作立意自由,可褒可贬,可抑可扬。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空前活跃起来,一篇篇文质兼美、感情真挚、个性张扬的作品脱颖而出,真正抒发了学生心海的平静、涟漪、荡漾和澎湃,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作文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新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新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身感受为原则,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并让学生自由选择表达内容,写真话、说实话;让学生自由选择表达方式,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形成学生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对写作的心理压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说话和习作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需要,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凡是感受最深的,最想说而且有话要说的,不管是哪方面都可以写进作文,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用我手写我心,用我口表我意,不受文体束缚,只要是学生的真话、实话、心里话,老师都应该肯定和鼓励,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才会文思如泉之涌,滔滔不绝,而且内容也会异彩纷呈,写作能力也将在创新过程中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任橹燕.强化“故事力”训练——小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 2015 年10月第858卷第10期.

[2]施晓红.浅谈中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10).

[3]肖丹华.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02).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小学语文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