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问题及建设

2017-04-11 13:16丁成际
社会科学家 2017年4期
关键词:价值观大学生学生

丁成际

(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暨科学发展观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 230601)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问题及建设

丁成际

(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暨科学发展观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 230601)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特别注重功利性与个体价值的实现,其突出地表现在人生目标与学习目标上面,这也体现于其实用主义的价值信仰方面。而当代大学生在人格、生命、恋爱、公德等观念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与缺失。如何构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就学校层面来说,则需要从管理机制、学园文化、教师教学、媒体渠道等多角度、多方位来进行。

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建设

一、引言

“一个民族或国家如果失去统一的价值目标,就会陷入相对主义和由此而带来的行为非理性主义与分散主义的混乱不堪,使民族和民众丧失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凝聚力。”[1]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改革开放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日益深化与全球化进程加剧,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得到承认和肯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们的思想及其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他们一方面认为这样的社会环境给自己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挑战,另一方面却又对这种机遇和挑战产生了畏惧感。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们的价值观的形成还受到家庭、学校氛围的影响。一般来说,大学生的价值观有其时代的特征,有其一般的特性,但由于个体所处的境遇不同,不同的大学生的价值观也会出现部分的差异性,甚至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这里,我们侧重于与大学生生活最为密切的且能鲜明体现出大学生价值观的方面来进行考察与思考,并从管理机制、学园文化、教师教学、媒体渠道上等多方位来进行对大学生价值观重建,以期使大学生的价值观朝着更健全的方向发展。

从人生的历程来说,大学阶段无疑是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期间的所养成的价值观念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甚至决定着其未来的人生道路及其生活。大学生的价值观内蕴着的学习观念、人生目标、人生态度与理想信仰等,并且这些方面与大学生大学期间的生活样态密切相关。不言而喻的是,大学生正值青春期的初期向期成熟期过渡阶段,是生理上与心理上的成熟同时并成的时期,其心智逐步由朦胧的状态向稳定与坚实的阶段迈进,这个时期所形成的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的。从总的状况来说,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状况,是多元并存的,也就是说难以一种价值观来描述当代大学的价值趋向,在工具实用化与经济理性化的价值选择过程中,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如何正解的引导与建构之,则显得尤其必要与迫切。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就当代大学生学习方面来说,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做事与做人,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这是广义上的学习观念,一般来说,大学生或多或少能从这四方面来进行,他们的差别在于对待学习的认知程度不同,这些不同是与学习目的与态度与方式相关的。而学习的目的、态度与方式是相互联系的,三者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念的指导之下进行的。学习态度是指稳定的学习心理状态,呈现为学习情绪及学习结果方面不同。在被调查的学生①这里的调查材料及其结果来自于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调查团队,该团队主要是由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专业方向的研究生所组成的。在笔者的主持下,本团队重点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状况尤其价值观状况进行了调研,主要采取调查问卷及访谈的方式来进行,分别对来自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省外国语学院、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三联学院等不同层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研,调查的时间从2016年1月到2017年2月,发放并收集问卷500份,其中有效问卷480份,同时汇集了部分访谈方面的材料,本文所引用的材料及数据是来自于以上述调研团队所做的调研。中,从总体上来看,对于上大学的真正所达到的目的,其最直接的考虑是“拿到文凭、找份好工作”所占比例超过一半以上,为55.8%;以“报答父母,使父母活的幸福”的学生达到了32.5%;以“奉献社会与为国家服务”的观念的比例才达到十分之一多点,为12.7%.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实用理性的态度比较明显,拿文凭找工作是更多的是从个体出发的,报答父母是从家庭出发,为国家做贡献显然是最高层面的来说的,这三者选择排序及其所占比例上来说,反映出大学生价值选择遵循着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然这三者是相互联系,可以齐头并进的,而大学生以“拿到文凭、找份好工作”而为优先的考虑而致力于学习,反映出大学生价值观的现实性与直接的功利性的特点。

就当代大学生的人生目标来说,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就已经确立了自己今后奋斗的目标与追求的理想。“成功创业”是大学生人生奋斗的首要动力,占学生的比例为52.2%;其次为“婚姻美满”,占36.7%,而选择“奉献社会”的比例只有2.7%。这说明大学生非常务实的人生的态度,也同时说明了创业与生活是大学生不得不面对现实的问题,说明为谋生而劳动仍然是大学生所必须珍视的,为此才能获得良好的婚姻以及家庭的幸福。在当代大学生中,单纯地以奉献社会作为人生的目标来宣传,则不会引起学生多大的共鸣,学生们难以把奉献社会作为人生目标的首选。如果能将创业与生活的美好追求与奉献社会的二者有机会地结合起来进行解释与宣传,则会得到学生们的响应。就大学的信仰的选择与公私观方面来说,二者表现相似的一面。一方面,大多数的大学生首先选择了“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以及“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占据调查人数的66.5%,尽管他们对这些主义并非完全理解。而愿意接受与信奉“共产主义”、“马列主义”的人数占32.4%。这样的结果实际上很容易被归纳为大学生的“信仰危机”,在这组数据上,我们也很容易看出大学生在选择信仰上,实用主义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说明大学生们思维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从重理想转为了重实际。在公私观即公私利益方面,大学生多是从自身的成才、发展需要出发,而对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考虑较少。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三者的关系上,大多数大学生更愿意接收的价值是“公私两利”,在三者利益发生矛盾时,他们表现出很纠结,大学生们很注重个人利益的得与失,但又不想违反集体与国家的公利。

从没群体的大学生的价值观比较方面来说,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从男女不同的群体方面来看,在对未来价值的实现的方式是“靠自己的努力还是依赖他人的帮助”之方面来说,男生选择“靠自己的努力”为59.6%,而“靠他人的帮助”为49.0%,女生则分别为48.2%与58.9%,二者相差基本有10%点,这说明女生对他人的依靠性要强些,这与男女的性别及其将来的社会选择是相互有关的。另外,从城乡学生的自我实现的比较方面来看,来自城市的学生比乡村的学生更多选择“顺其自然”,这是由于城市学生的生活基础比农村学生要好的缘故,城市学生选择“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比农村学生高于近10个点,城市学生占的比例为32.9%,而乡村学生的选择占23.2%,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农村学生更多地需要靠个人努力奋斗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生活与生存的压力要明显大于城市的学业。从总体上来看,尽管城乡与男女之间的选择有别,但有一半学生靠自己的个体的奋斗来实现自我价值,并最终获得成功,这说明在现代社会,大学生仍然相信需要通过个人努力来实现个人的成功。在成功的标志方面,大学生学生选择了是财富的获得方面,以金钱的占有作为衡量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占学生人数的51.3%,另外有33.4%r的人以获得“社会地位与尊重”为人生成功的标准与人生的追求,这也反映出了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生活中,金钱在社会地位中所具有的突出的地位。当然上述的二者也是相互联系的,但都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他们认为人们的身份的高低已经打破了固有的限制,经济生活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轴。但不能忽视在大学生在价值方面倒向“唯钱”是取的价值倾向,需要对之进行合理的引导与教育。

就具体的事例的辨析来说,当代学生们的价值观存在着分歧与多样性。例如对“老人倒了,要不要扶”,同学们的看法不一,部分同学会主动地扶起来,更多的学生选择打电话报警的方式来解决。对于当代社会的道德是不是处于“滑坡”,也处于争论之中,这些观点持否认与反对的学生,在人数上处于持平的状况,也有少数学生认为道德即不存在滑坡与不滑坡。这充分反映大学生在价值观的判别与选择上存在着多样性,也反映着他们价值观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价值认识很难达成共识,正如他们自己所说,如果他们在价值认识都难以达成统一,他们价值践行上就显得难以适从。

三、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来看,大学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多样性,当然不否认他们有很多积极健康的方面,但我们看到存在着不少消极的方面。对于具体存在的问题,这里主要列举以下四点:

其一,拜金主义现象比较普遍,在消费、婚恋、社交、择业等方面都有所呈现。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学生在吃、喝、穿方面有着攀比的现象,有些学生存在着超前消费、盲目消费以及高档消费等不合理现象,存在着追赶时潮、好面子等行为与心理,以至于消费超过作为在校学生本有的界限,其消费水准与作为学生的身份显然不符合。这些现象,事实上也体现在大学生如何进行社交、择业与婚恋等诸多实际生活上面。这些不恰当的攀比与媚俗的风气,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拜金主义,其带来负面的因素不利于大学的健康成长。

其二,在恋爱方面,缺乏谨慎,比较随意随性。正处青春期的当代大学生,恋爱是他们的自然需求,谈情说爱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大学期间的恋爱动因之一,希望能找到在学习上相互促进、在生活上相互关心的异性朋友,如果在学习与恋爱二者之间能够恰当地处理好则能促进学习及其他们协调发展,则能成为人生进步的动力因素。但随着现代两性追求自由生活及性解放思潮的影响,不少大学生放弃了爱情纯洁性的要求,放弃传统的神圣的爱情观,为打发空余与寂寞的时光而谈恋爱,有着不负责任的恋爱观,表现出轻率的思想与行为,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爱情观方面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物质化与功利化双重倾向,缺少谨慎,比较随意随性,使爱情变味,变成快餐式。

其三,轻视人文教育,理想人格缺失现象比较明显。传统的人格思想遭到不断的解构,新的现代人格尚未确立。由于饱受急功近利的氛围之中,理想人格的追求日趋冷落,这种冷落主要体现于行动之中,尽管大学生的思想层面有认同理想人格,但一落到实际行动之中,则疏离了理想人格及其相应的要求,出现了知与行的分离,这样在大学生存在着人格分裂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大学生人格裂变、退化的情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示。例如大学生的行凶伤人事、大学生欺诈犯罪事件等,甚至也有大学生吸毒等现象的存在。

其四,公德观的淡化与集体观的缺失。公德与私德的关系,主要是处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处间的关系问题,如何对待公私关系问题一直是道德一个中心议题,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又称之为“义”与“利”之辨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的公德意识与公德行为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不统一,集体主义意识淡漠,享乐主义与个人主义比较盛行。与公德直接的相关的节俭与勤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观念日益淡化。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三者在矛盾时,在现实生活中比较看重个体的权利与利益,甚至出现了个人利益为中心。

四、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之建设

从整体上来看,当代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多元的特征,其积极进步的层面与消极不利的层面同时并存。就大学生自身的发展的层面上,他们能够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常常表现出较强的主体意识,并希望将来在社会上有所作为,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也表现上述的一些消极的方面,仍然需要我们进行建设性的培育工作,从而引导大学生建立适合主流与健康的价值观,我们必须积极为大学价值观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在培育的路径上要做到注重积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在学校层面方面来说,应注意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健全学校管理机制,明确价值导向。首先要明确的是要将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纳入学校管理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把价值观的教育与知识及技能教育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其次,在实行的过程中要很好地做到落实主体责任,学校各党委、宣传部与辅导员队伍应承提起主导的作用。再次要将大学生的价值观建设纳入日常制度管理之中,具体到评优与评先的工作之中。邓小平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2]在制度引导之外,要营造公正、公平与友爱的氛围,培育良好的校园风尚,以建设“三风”来推进大学生的价值观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方面的建设能够推动健康的价值观教育于具体化、形象化与大众化、生活化之中,要进一步要求把“三风”建设的落实到学校具体的设施条件之中,使之有好的建设平台,充分利用现在互联网等学校网络平台。

第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价值观的建设融入校园文化生活之中。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现代大学应由三部分组成: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与校园文化。其中校园文化是大学软实力之一,这需要创造性加强学校文化社团、文化交流、文化服务及文化活动等多种活动。这些活动中渗透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将积极健康的价值观融入学园诸多的文化活动之中。要将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当代先进的文化三者有机会结合起来。当前,优良的传统文化不断地遭到解构,培育与学习传统文化显得很有必要,这是中华民族伦理认同与价值共识要求,大学也是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这需要大学创造性将传统文化优秀因子撒播到校园文化理念与文化活动之中。习近平总书记说,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铸就为一种“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3]的中华传统美德。提倡大学阅读传统优秀文化经典,组织文化经典比赛等各种活动,培育君子文化,把敬业乐群、修身养身与爱家爱国的活动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使当代大学的价值培育与践行落实到具体生活与学习活动领域之中。同时,学校的行政与教师群体也要养成与践行优秀文化的活动,以引领与示范作用。

第三,推广网络媒体平台,丰富价值培育载体。当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表,表现为微信、微博、QQ成,为大众传统与沟通信息与交流思想的重要载体,更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交流的重要渠道这当然冲击与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微媒体来进行教育管理与价值观建设,适当地进行易班教育,开通师生直接交流与对话的信息平台,并把健康的价值观通图文并茂的漫画、图片、文字与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在日常生活氛围中影响学生,力图将积极健康的社会价值观化入到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中。

第四,加强师德模范建设,树立良好教师形象从而直接与间接地影响学生。广大老师要创新教学,贵在涵养,以融入课堂为主渠道,助力良好价值观培养的理论引领。全体老师要以健康的价值来与学生进行交流,以良好的形象与精神气质来引导学生,尤其课堂上要注重言行举止。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影响到的老师及其管理者,理应成为培育与践行良好价值观的典范,要求注重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从而增强大学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自信,在认知与认同的基础上积极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大老师要以自己高尚及完善的人格理想来引导大学生,因此形成师生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局面。

五、结语

当然,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的现状及其建设,我们要注意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的价值观处于变化与变动之中,除受时代大的氛围影响之外,也受着地域与文化传统的影响,不同的学校与不同的学生也并非相同,同一位学生在不同的大学阶段可能也不同,这里既有认知方向的差异,也有践行方面的不同,有着时代性共性又有具体个体性的不同。所以,我们在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与建设方面工作要遵循两个方面的要求,一则要把握在大局,坚持原则,同时应时而变、因人而异,工作要做实、做细,从而最终引领、培育与践行良好的价值观,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格健全的大学生。

[1]张远新,何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7(10):8-11.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3]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001).

G641

A

1002-3240(2017)04-0114-04

2016-12-18

本文是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思政综合改革建设项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Szzgjh1-1-2016-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家日常生活伦理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5BZX064)与安徽大学科学发展观研究中心之阶段性研究成果

丁成际(1975-),安徽枞阳人,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科学发展观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责任编校:粟红蕾]

猜你喜欢
价值观大学生学生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