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公安监管“民警之家”建设的实践和探索

2017-04-11 08:58仇伟杰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总队公安民警

仇伟杰,杨 祺

(上海市公安局监管总队, 上海 201204)

【队伍建设】

新形势下公安监管“民警之家”建设的实践和探索

仇伟杰,杨 祺

(上海市公安局监管总队, 上海 201204)

公安监管民警长期在封闭的场所内工作,工作内容又相对繁琐枯燥,与社会的阴暗面接触较多。公安监管部门结合队伍及业务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要求,将公安监管“民警之家”建设贯穿于队伍思想政治工作中,增强了基层民警的获得感,进一步了激发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公安监管;民警之家;实践;探索

近年来,上海公安监管部门结合队伍及业务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要求,将公安监管“民警之家”建设贯穿于队伍思想政治工作中,增强了基层民警的获得感,进一步激发了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做一些探索与思考。

一、开展公安监管“民警之家”建设的背景和原因

(一)少数公安监管民警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不强

一是少数公安监管民警自我认同感较弱,自我预期较低。公安监管工作不同于其他公安条线,不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的诉求、不直接参与破案打击,其最主要的职能是服务保障刑事诉讼过程,与社会接触相对较少。公安监管工作以确保监所绝对安全、确保“零事故”为考核导向,其独特的负向考核方式使得民警队伍难以形成科学完善的竞争机制,导致公安监管民警在升迁、表彰方面自我预期较低,久而久之影响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民警从警后的心理预期同入警动机有所差异,使得公安监管民警没有形成具有向心力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图腾,产生“自我边缘化”的倾向。二是公安监管民警普遍存在职业倦怠感。公安监管工作的性质是一项十分严肃和严格的执法工作,公安监管民警的一举一动都必须严格按照各项规范落实。同时,工作环境封闭,工作流程相对机械重复,职业暴露风险较大,作息时间不规律,对民警身心健康客观上造成了一定的损害。近三年来,上海市公安局监管总队(以下简称总队)民警体检出新患重病的30余例、有抑郁等倾向的4例,大部分民警患有腰肌劳损、颈椎病、肾炎、呼吸道疾病、静脉曲张等常见职业疾病,这些都对民警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三是公安监管民警长期处在高度紧张状态。最新调查显示,上海普通职工每周工作时间在“40小时以内”的占42.4%,每周工作时间在“41至50小时”的占45.4%,每周工作时间在“51至60小时”的占10.2%,仅有2%不到的每周工作时间超60小时。在公安监管场所,大部分直接从事管理教育的民警在正常情况下(无重大安保任务)每周平均工作55小时左右,并且包括大量的夜间工作时间,其工作强度可见一斑。

(二)公安监管民警队伍可持续发展面临瓶颈

民警队伍可持续发展,主要是紧紧抓住“两股力量”——即干部队伍及青年民警队伍。就干部队伍而言,主观上,个别干部自我定位不准、个体意识不强、自我要求不严、工作责任心缺失。客观上,没有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量化考核机制以及考核兑现机制。因此产生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就青年民警而言,青年民警是推动公安工作的生力军,然而也是一柄“双刃剑”,在带来工作激情、青春朝气的同时,其自身抗压能力弱、容易被社会观念左右、立场不坚定、心理预期短期难以实现等特点也给我们队伍管理带来了许多挑战。近3年来,总队先后有6位青年民警辞职,部分民警对工作日渐产生消极情绪,都给队伍稳定带来冲击。公安监所的管理职能不断拓展,对公安监管民警的执法理念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安监管民警队伍面临着岗位专业化的压力,需要找准队伍在能力建设上的需求和短板,进行针对性补强。

(三)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吸引力

实际工作中,我们时常会发现,上级部门花大力气举办的活动,在基层民警中反响不佳,热情和参与度不高,有时还成为基层单位眼中的“鸡肋”,民警眼中的“累赘”。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制约。总队机关及8个直属监所分散在全市各地,空间上覆盖浦东、宝山、静安、青浦,组织大型团体活动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同时,公安监管工作特点导致50%以上民警从事不规律的翻班工作,既要确保在岗警力,又要兼顾民警休息,还要确保一定的活动参与度,客观上增大了工作难度。二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异性和针对性不强。新形势下民警队伍在承担超大职业压力、付出超长职业时间的同时,也受到社会多元思想的影响和冲击,特别是基层政工工作,在缺乏物质奖惩、考核结果同经济奖惩无法紧密挂钩的前提下,民警“思想导向”与“目标受众”存在一定脱节,单位组织无法了解民警真实的所思所想,对归类不同的群体较难施以针对性、差异化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公安监管“民警之家”建设的内涵与目标

(一)公安监管“民警之家”建设的内涵

结合当前公安政治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针对公安监管民警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依托集体“家文化”的理论基础,2016年年初,总队党委明确将“积极打造公安监管民警之家”列入全年公安监管工作重点内容。建设“民警之家”有利于从根本上塑造公安监管职业精神,强化民警的职业归属感、组织信赖感。因此,总队将“民警之家”定义为:保障民警工作、了解民警诉求、倾听民警意见和建议的阵地;解决民警实际困难,开展职业规划、提升职业能力的窗口;提升文化认同,切实做好差异化、个性化的爱警工作,增强广大民警的事业成就感、工作快乐感和生活幸福感的家园。

(二)“民警之家”建设的理论路径和目标

构建“民警之家”,不是口号和形式,落实到具体实践和建设路径,可以从三个层面去工作:首先,在物质层面上要注重营造实体家园,实现“家有所居”。以不同形态来表现的“民警之家”实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氛围,形成辐射总队的传播效果,让民警身居其中,实实在在感受到家的氛围。其次,在制度层面上要注重营造秩序家园,实现“事有所规”。制度的严谨细致和严格执行是集体有序的保障,一个有序的组织才有效率,一个有效率的组织才能发展。“民警之家”建设中,要注重在“家”的氛围中实行“有序化”运作,突出“有情建制、无情执行”,突破制约队伍发展的瓶颈。第三,在精神层面上要注重营造心灵家园,实现“情有所寄”。公安政治工作需要在物质手段匮乏的前提下,满足民警日益增长的精神层面的需求,为民警提供一个情感寄托、展现自我的心灵家园,依托关爱凝聚人心,用真情营造和谐,以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形成凝聚整个团队的精神力量。最终,实现民警之家的核心目标“业有所兴”:实现促进监管民警队伍建设,推动公安监管工作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公安监管“民警之家”建设的探索实践

总队的思想政治工作担负着政治思想引导和精神文明建设、党团建设、教育培训和宣传表彰、人事福利和老干部管理、队伍分析调研和纪检监察等诸多职能,既有正向宣传引导,也有反面警示惩处;既有民警权益保障,也有职业生涯规划,涉及民警工作、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民警之家”建设的理论路径,实际上是“工会之家”“惠警之家”“干部之家”“能力之家”“廉政之家”“文化之家”“青年之家”“妇女之家”“夕阳之家”等的有机融合。

(一)营造实体家园,实现“家有所居”

1.工会之家:搭建实体家园,成为基层民警的互动平台。在办公用房紧张的情况下,总队通过内部整合,在各直属监所及机关大院开辟专门空间挂牌成立“民警家园”,进行专业化的设计建设。同时,在总队各大院开设理发室、洗衣房、健身房、阅览室,连同勤务保障中心经常性在食堂开展活动,以民警看得见、摸得着的“五小工程实体”为基础,进一步衍生民警之家的各项具体服务。依托“五小工程实体”,形成多个信息上行下传的分中心,通过在“五小工程”中开设领导信箱以及面对面交谈的形式,经常性地做好政策宣传,用不同年龄段的语言开展交流,有效延伸信息收集触角。在轻松怡心的环境和氛围中,引导民警表露自己的所思所想、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公安监管工作的改革创新助推出力。

2.惠警之家:落实暖心政策,成为民心所向的情感寄托。总队当前在编民警达788人,既有长期从事监所工作的公安监管老黄牛,也有大批量从其他司法机关转岗公安机关的监管新兵,细致找寻民警共同关心的“大事”是“民警之家”的主旨,也是实体家园的具化表现。针对公安监管民警对身心健康关注程度较高、民警激励措施相对较少的特点,总队进一步细化后续相关措施:一是牵头各单位及时建立民警健康“一人一档”,将体检情况记录在案,统一留存,安排专人进行健康档案管理维护并随访民警治疗情况。针对体检中发现较多民警存在相关疾病的情况,定期邀请专家教授具体讲解各类疾病知识,开展现场咨询为民警答疑解惑,增强民警日常健康保健及防护意识。二是制定了《监管总队基层院所临时过渡宿舍的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新入职民警的住宿管理,解决了外省市新入职民警进入公安机关面临住宿难的实际问题。三是针对监所环境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主动联系医疗合作医院,为一线民警增加呼吸道专项检查项目,开辟民警多途径就医绿色通道。四是合理调节民警工作情绪,丰富生日祝福、战时关怀、危机干预、心理调适、专项慰问等措施,引导民警转变观察角度和思维方式,化怨气为士气,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切入民警关注热点,直击民警内心。

(二)营造秩序家园,实现“事有所规”

1.干部之家:发挥用人导向作用,成为干部队伍的孵化基地。总队把坚持党管干部与民主公开公平推荐、综合考察干部工作能力与适岗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为各级领导干部创造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空间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一是对中层领导干部出题目、压担子,鼓励全体中层干部参与单位的中心工作和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让他们在破难题、攻难关中激发自身潜能,快速成长成才。二是坚持从基层干部工作性质、岗位需求出发,在中层领导队伍中开展讲座、征文、座谈、阅读、头脑风暴等各类活动,并积极依托市局组织的各类培训平台,着力强化中层领导干部的领导艺术和工作能力。三是制定《监管总队关于2015-2019年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实施方案》,针对公安监管工作特点,在跨警种挂职、轮岗交流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跨系统的轮岗机制,丰富业务骨干、优秀青年民警的培养锻炼方式。四是强化领导干部绩效履职考评。每年定期对中层领导干部开展履职能力考评,结合单位绩效和民警评议情况,逐一对干部进行综合考评并纳入干部档案。

2.能力之家:构建三级体系,成为民警能力提升的不竭动力。总队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依托条线能力完善活动平台,针对公安监所领导、业务骨干、基层民警不同层面的培训需求,构建了立体式三级培训体系,为公安监管中心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培训服务保障和能力素质支撑:一是专家讲坛,以监所领导干部、兼职师资为受众,以实现“顶层培育、带动条线”为目标,邀请到相关领域的国内外专家授课,解析当前监管热点难点问题,提升目标民警的综合素质,开班以来已举办了11期活动,获得了较好的反响。二是送教上门,以条线业务骨干为受众,运用每年师资研修班的课程开发成果,以按需选取、集中授课、网络自学相结合的形式扩大培训覆盖范围,推动全市监所先进理念和成熟经验的交流分享。三是日常普训,以全体监管条线民警为受众,制定细化监管警种各岗位工作标准和流程规范,熟练运用定期预案演练、条线课程师资库线上教学、案例技战法征集以及普训普考、抽样考试等形式,实行岗位“准入制”上岗模式,确保民警人人掌握“做什么、怎么做”。

3.廉政之家:强化监督制约,成为维护民警权益的坚强后盾。在廉政建设中,总队坚持“严是爱、松是害”的理念,加大监督制约力度。一是强化风险防控机制,制定了《监管总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实施办法》,共梳理出重点岗位7个,制定预防措施24条。结合每季度民警队伍分析,及时提供党委预警性、前瞻性的队伍建设动态信息。依托每月“纪检日”活动,深入开展法纪警纪、条令戒令教育,形成教育常态。二是积极引入家属的资源,充分利用民警家属微信群、座谈会、单位集体活动等形式,有效发挥“警嫂”“警属”作用,进一步增强民警家属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形成良好工作和家庭氛围。三是进一步完善民警执法权益保护制度,当好民警的“娘家人”。对涉及民警利益、可以对外公开的信息,一律通过各种方式予以公开公示,保障民警的知情权、参与权。对恶意投诉、不实投诉等侵害民警权益的行为,及时予以澄清事实、消除影响。

(三)营造心灵家园,实现“情有所寄”

1.文化之家:注重引领作用,成为文化育警的精神归属。职业归属感和文化向心力建设一直是政治工作的灵魂。总队在文化育警工作中,一是注重职业精神培养,在公安监管条线征集核心价值观表述语,评选上海公安监管民警形象标识,结合全国公安监管先进典型选树工作,选树条线典型。通过典型宣讲、精彩视频、送奖上门等措施激发民警的职业荣誉感。二是结合公安监管工作特点,在 “国际护士节”“国际禁毒日”“世界艾滋病日”等节点开展系列活动,将公安监管工作的亮点工作和队伍的精神风貌有机结合,及时开展对外宣传工作。三是在总队每个监所建立荣誉室和民警文化艺术展示区(廊)。连续5年举办了公安监管民警艺术作品网上展。组建总队合唱、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跑步等社团,打造多彩警营、和谐警营,提升生活情趣。

2.青年之家:关注青年变化,成为青年成长的起航原点。总队35岁以下青年民警数量占到30%,为把这支近300人的队伍管理好,总队进一步将“青年之家”的理念拆分成“阳光之路”“温馨之路”“梦想之路”“规划之路”等。一是阳光之路展现队伍风貌。紧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号召各团支部积极开展“两学一向”(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向党组织靠拢)学习活动,鼓励青年入党积极分子、青年党员积极参与学习与实践,组织开展岗位实践、社会公益、英烈祭扫等活动,帮助青年民警进一步明确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和职责使命。二是温馨之路回应青年需求。通过开展“与总队领导面对面”活动、开设“荟聚”宣传海报栏目,回应青年民警的成长需求;通过开展与外单位未婚青年交友联谊活动、“警宝”欢乐行、惠青服务等活动,回应青年民警的生活需求,营造家的氛围。三是梦想之路助力青年成长。组织开展“青春梦想大家说 监管工作我最行”主题活动、组织案例分析评比、模拟岗前训示选拔以及辩论赛,创新主体教育活动形式。四是规划之路引导职业发展。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监管总队青年民警教育培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建立青年民警成长手册和积分制管理办法,据青年民警的个人特长、工作经历和业务实绩,对青年民警实行一人一档的积分制管理和岗位塑造。层级推选出62名青年民警、干部为总队各层级的后备干部,为公安监管事业发展提供了优秀的干部储备和人才支持。

3.妇女之家:关心妇女生活,成为和谐共进的巾帼园地。总队女性民警占到总数的1/4以上,且绝大部分在基层监所从事女性被监管人员管理教育工作。总队每年召开各单位妇女代表会议,每季度召开女性民警座谈会,认真倾听基层女民警的需求和心声。在每年暑假期间,组织博物馆参观、近郊游览等亲子活动,增进亲子互动交流;每年在“护士节”开展纪念活动,激发女性医护人员的职业身份感和自豪感。此外,总队还利用十字绣、编织、烘焙、插花等文体社团的载体,开展“最美家庭”“最美警花”等评选活动,对优秀家庭和个人进行专题宣讲,组织民警开展相关的线上(多媒体平台的作品展示)、线下(社团外出活动)的交流活动,以兴趣为纽带打造女民警身心所向的巾帼园地。

4.夕阳之家:关怀离退休老同志,成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永恒家园。一是开展特色欢送会。总队各单位对每位退休民警开展特色欢送会,通过制作《流金岁月》纪念片、座谈交流、幸福寄语、发放公安监管职业荣誉纪念牌等措施,增强每位退休民警的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二是丰富政治学习模式,民警退休不退色。总队坚持组织双月支部学习交流会,及时向老干部传达中央、公安部、市局的各项方针政策,每年举行公安监管工作情况通报会,邀请老同志参观总队新建所、回原单位参观,了解当前公安监管工作情况和队伍风貌,使老同志保持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三是关爱形式多样。总队严格落实“四个必到”的要求,经常性开展慰问探望。为全体80岁以上退休人员安装了随身宝、久久宝,实现位置共享、紧急情况一键响应、就医预约等功能。每年组织退休老同志参加 “看城乡变迁、看经济发展、看公安建设”活动,固定为年届70、80、90周岁的老同志开展集体祝寿,送上美好的问候和祝福。

四、“民警之家”建设的启示与发展

回顾近年以来监管总队对“民警之家”建设的思考和实践,应该说,其中的部分做法应对了公安监管民警队伍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但仍需进一步完善、优化和创新。在探索公安监管“民警之家”建设新机制、新举措、新方法过程中,以进一步建设“形”(实体)“神”(精神)兼具的“家文化”载体,提供民警交流建议的渠道,提升民警的职业荣誉感和岗位归属感为目标,涌现出的“小创新”、“小亮点”也激发了更为细致和深入的思考。

(一)进一步强化公安监管“民警之家”建设同民警个体需求之间的契合度

以马斯洛理论为代表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基本需求的满足是人认识自我存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自我目标、得到社会认可的基础。公安监管“民警之家”建设的起点必然是以需求为导向的。在切实回应和满足民警需求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关系:

一是着眼民警需求的递进性,以人为本,循序渐进地满足其高层次需求。在经过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们要将民警的需求按照其需求群体的体量、需求的迫切性、回应的可操作性等几个参考指标进行综合考量,优先解决民警普遍关心的“关注点、敏感点、刺激点”问题,比如民警对于身体健康的诉求,这是所有人最为基本的关注点,也是我们必须花大力气切实让民警感受到的关怀。随后是尊重需求,营造出让民警分享、参与的环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思考被重视,张开双手欢迎他们参与核心事务管理,激发主人翁精神。再次是对部分有自我价值需求的民警,要创造一条职业发展的上升渠道,要创造一个公开、透明的选拔平台,因为在这个层次上,对事业成功、能力认同的渴望才是相互关联的影响因子。

二是重视激励因素与个体需求之间的矛盾,因势利导,释放群体激励措施。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具有个体需求的民警会期望组织产生预期回应?因为政府组织长期以来的用工关系和职业特点,使得个体的尊重需求和自我价值需求会自然而然地转嫁到对组织的完全依赖。从《公务员法》以及相关法律规章条例来看,目前组织推行的绩效管理、考评体系难以全面反映民警真实绩效,使这些尊重需求和自我价值需求较难得到满足。这时就需要通过激励措施来调和其中的矛盾。我们可以将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将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相结合、将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相结合,用多角度多思维来激励民警个体,加强民警的伦理教育,强化内部约束机制等。

三是完善公安监管“民警之家”建设内涵,将队伍的“浅层保障”变为“深层激发”。在推动公安监管“民警之家”建设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公安监管民警的职业特点和当前队伍管理的薄弱点,以“民警之家”内涵的各项载体,进一步深层引导民警个体需求,完善“民警之家”建设内涵,填补队伍管理的“木桶短板”,形成民警个体意愿和组织互动回应的闭合回路,进一步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符合监管民警职业特点、体现职业精神的保障体系,实现对民警政治思想工作的综合保障。

(二)进一步创新“互联网+”理念下公安监管“民警之家”建设

2016年上海公安政治工作总体思路中,明确提出了运用“互联网+”思维,作为创新队伍管理的方法手段。在大力推动公安监管业务工作信息化发展的同时,队伍管理信息化也是必然的趋势。信息化也好,“互联网+”也好,都是一种管理方法,其核心本质及核心驱动是理念的创新。思想认识、思维理念、创新意识都要“+”,我们需要进一步拥抱互联网,学习信息化,用理念加以指导,让队伍管理工作与“互联网+”实现同频共振。

在现有的“民警之家”建设中,市局政治部应借助“互联网+”的理念,加强“上海公安政治工作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将“民警之家”建设中固化的工作措施、基础数据同政工服务平台进行对接,进一步加大对涉及队伍管理中“人”“事”“景”“流”各类大数据的分析、研判和运用。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载体,增强民警同单位组织交流的频率和参与度,第一时间对民警的期盼和需求有所回应,将各类教育、祝福、服务、提醒等功能融入民警日常工作、生活中去,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如应用在领导干部、民警日常考核中,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存储功能,使用更易读、更直观的考核数据,解决日常考核不规范、定性考核结果比较模糊的不足;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交互功能,避免单一考核主体、内部封闭、利益捆绑等因素造成的考核失真,建立包括领导、同事、下属、兄弟单位以及自我评定在内的360度考核体系,用信息系统实现考核主体来源的多样化,保障考核客观、公平、公正。例如,在民警积分制管理工作中,运用信息系统强大的处理计算功能,将海量的民警人事、教训、奖惩等信息进行筛选、编译,形成可以随取随用、横向比较分析的项目化积分数据,摒弃一事一统计的低效模式,综合应用在职级晋升、青年民警积分制管理、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等工作中,一方面做到民警综合信息积分化后的信息一目了然、公开透明,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拓展民警个体技能、综合素质的育用衔接渠道,鼓励民警自我学习、自我提升。

(三)以公安监管“民警之家”推动队伍正规化建设

根据《关于深入推进上海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意见》,按照“每年有进步、三年大提升”的总体要求,以科学管理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重点,继续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工作,这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我们紧扣队伍新特点、新动向,努力查找队伍建设上的不足,通过“深调研、抠问题、补短板”,深入解决队伍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推动队伍管理的科学发展。

开展队伍正规化建设与“民警之家”的内涵和本质是一脉相承、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从思想引领角度,深化“民警之家”的实体建设,以此为载体突出监管警种特色,强化文化育警、强警、励警、律警作用,对统一民警思想认识,提升归属感、增强凝聚力意义重大;从制度建设角度,结合“民警之家”理念,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监督制约等政治工作的方方面面促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对于进一步深化“互联网+”形式,探索队伍管理风险防控机制、科学建立民警考核评价体系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能力建设角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政法队伍建设的批示中专门指出“要把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全面提高政法干警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而“民警之家”建设提升了民警对于组织的依赖感、文化价值认同感,经过大量的实证研究,与组织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因此,坚持“民警之家”的各项内涵建设,将有效弥补公安监管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与民警队伍现状之间的思想、机制、能力差距,着力推动队伍管理转型升级,最终促进业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 温志刚.深圳宝安警方优化思想政治工作新招不断[N].人民公安报, 2011-03-24.

[2] 许忠志.哈尔滨铁路公安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N]. 人民公安报,2009-03-18.

[3] 王利祥.坚持关怀疏导教育 做好新兵思想政治工作[N].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2009-04-01.

[4] 李依桐,徐萌.北京监管场所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硕果盈枝[N].人民公安报,2015-12-10.

[5] 崔志旭.“四防一体化”构筑监所铜墙铁壁[N].人民公安报, 2015-12-27.

[6] 谭彦叙,吴丽霜.鞍山:监所管理实现医疗卫生专业化[N].人民公安报,2016-01-04.

[7] 陈志刚,尚学锋.甘肃看守所全面实现AB门管理[N].人民公安报. 2016-01-14.

[8] 王清波,欧汉华,刘杰.广东谋划推进公安监管工作[N].人民公安报,2016-01-21.

[9] 刘亮.全国公安监所安全文明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N].人民公安报,2016-02-04.

[10] 公安部监所管理局.上海:同频共振齐抓 攥指成拳共管[N].人民公安报, 2016-02-04.

Practice and Probe into the Building of Police’s Home for Correctional Officers in the New Situation

Qiu Weijie, Yang Qi
(Jai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Shanghai Municipal Public Security Bureau, Shanghai 201204, China)

As correctional officers have to work in an isolated working place for a long time, their work is relatively cumbersome and monotonous and they are exposed to the dark side of society. In combination with force building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s and acting on the requirements of standardized force building, jail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take the building of Police’s Home as a necessary step in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which strengthens their sense of belonging and arouses their enthusiasm,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Jail Administration; Police’s Home; Practice; Probe

D631

A

1008-5750(2017)02-0069-(09)

10.13643/j.cnki.issn1008-5750.2017.02.009

2017-01-26 责任编辑:何银松

仇伟杰,男,上海市公安局监管总队政治处副主任;杨祺,男,上海市公安局监管总队政治处民警。

猜你喜欢
总队公安民警
2022年武警部队刊稿情况统计
2021年《武警医学》刊稿情况统计
2020年《武警医学》刊稿情况统计
民警轩哥说案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2019年《武警医学》刊稿(含照片)情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