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培养存在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2017-04-11 05:30金更兴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代表性

金更兴

(西南大学,重庆400715)

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培养存在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金更兴

(西南大学,重庆400715)

当前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培养存在概念界定不明确、重视不够、角色意识缺位、人才资源流失、平台缺乏等困难和问题。工作实践中,可从明确旗帜性人物的对象和范围、贯彻落实 “把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的政策、搭建成长锻炼平台、加快无党派代表人士向旗帜性人物转变、维护和增强旗帜性人物的代表性和影响力五方面加强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培养。

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培养;对策研究

无党派人士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的培养始终是无党派人士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的必然要求。当前,随着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领域不断拓展,以及参政议政工作对无党派人士发挥群体作用要求的不断增强,加强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的培养成为统战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的概念界定

对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的界定,应从三个维度做出考量。第一个维度,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是无党派代表人士,界定了旗帜性人物的范围,是无党派代表人士的一部分,并且是中高层次的代表性人士。第二个维度,从词源学的角度对 “旗帜性”做出理解。《现代汉语词典》对 “旗帜”这一词条有三种解释,一是旗子;二是比喻榜样或模范;三是比喻有代表性或号召力的某种思想、学说或政治力量等[1]。显然,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中的 “旗帜”,取第二种解释较为合理,旗帜性意即榜样性、模范性、典型性。第三个维度,对历史上著名无党派人士的特质进行考察,主要是反映无党派旗帜性人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历史上著名的无党派人士,主要是在新中国建国前后与我们党团结合作的在历史上影响较大的“社会贤达”“无党派民主人士”,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他们都算得上是无党派旗帜性人物。其中,以响应中共中央 “五一口号”和参加新政协会议的无党派人士为典型代表,如郭沫若、马寅初、张奚若、李达、董鲁安 (于力)、符定一、欧阳予倩、洪深、吴有训、王之相、丁燮林、周谷城等。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有过长期的民主政治运动史,历经革命的洗礼,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社会活动经验丰富,在社会上有较高声望,号召力强,在各自领域颇有建树,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根据三个维度的考量,结合新形势下无党派人士发生的新情况、新变化,大体可以得出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有以下特征:在某一领域有建树或作出突出贡献;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具有突出的参政议政能力;是无党派人士中的榜样性或模范性人物。同时,还应注意到,中央对无党派人士的定义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增加了 “有参政议政愿望和能力”的界定,突出强调了无党派人士的政治责任。综上所述,我们大致可作出如下界定: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是指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在某一领域有建树或作出突出贡献,参政议政能力突出,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榜样性或模范性无党派代表人士。与无党派代表人士相比,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更强调政治上的代表性与影响力,即政治素质高、参政议政能力强、能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

二、加强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培养的重要性

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是统一战线做好无党派人士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参加者和主体,是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力量。加强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的培养,对于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推进多党合作事业发展、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的培养,是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需要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包括五个方面:无党派人士工作、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工作、有影响有个性党外知识分子工作[2]。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做好无党派人士工作,而做好无党派人士工作重在培养旗帜性人物。旗帜性人物的培养,可以起到 “抓好一个点,带动一大片”的效应,发挥 “一根头发和一把头发”的作用。在旗帜性人物培养工作中,通过旗帜性人物的带头引领作用,能有效做好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当前,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统战部门所联系的党外知识分子全部是无党无派,而且是有一定贡献和较大社会影响的知识分子,大都可以归入无党派人士之中。而实际上,基于 “理论上、政策上、实践上、政治上、工作上”[3]的五大优势,统战部门也多从无党派人士乃至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角度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因此,加强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的培养,是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需要。

(二)加强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的培养,是巩固和发展多党合作事业的需要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既包括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与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多党合作制度的存在、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需要民主党派的参与,也需要无党派人士的参与。由于在形式上没有结成党派,无党派人士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形式跟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形式不一样,即无党派人士更多的是以个人身份作为代表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各民主党派则是以党派组织的形式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这种合作的形式要求无党派人士在参政议政中必须要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参政议政能力,同时必须有持续接力的人才队伍,这就需要在无党派人士中培养一批代表性人士甚至是旗帜性人物。只有无党派人士中旗帜性人物不断涌现,在参政议政中 “发出的声音”不断增大,无党派人士与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合作优势才能不断发挥,无党派人士参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才能得到维护,多党合作事业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加强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的培养,是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需要

党外代表人士既包括民主党派代表人士也包括无党派代表人士,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无党派代表人士的培养。有数据显示,在一些单位、一些领域①,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比例高于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比例,这就使得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加强对无党派代表人士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重点是科学使用、发挥作用,关键是加强培养、提高素质[4]。对于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来说亦是如此,关键是要加强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的培养,要有一批数量相当的旗帜性人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无党派代表人士整体素质。一直以来,民主党派成员大都是从无党无派的党外知识分子中发展的,一些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尤其是民主党派各级组织的负责人和重要骨干大都是从无党派人士中甚至是从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中选拔出来的。因此,加强无党派旗帜性人物的培养,既可以确保无党派代表人士实现新老交替,又可以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四)加强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的培养,是发挥无党派人士作用的需要

作为我国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无党派人士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党派人士与民主党派人士一道与中国共产党精诚合作,促成了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一直以来,我们党注重发挥无党派人士的作用。中央统战部在2000年 《关于加强新时期无党派人士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充分发挥无党派人士在国家重要外事、内事活动以及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中的作用。2004年,中央统战部在 《关于进一步加强无党派代表人士培养工作的要求》中再次要求充分发挥无党派人士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2015年,中共中央颁布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试行)》,明确无党派人士参照民主党派履行职能,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基础上增加了 “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这一方面体现了无党派人士与民主党派一样在我国政治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新增的职能规定,要求无党派人士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由于无党派人士一般以个体身份在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无党派人士要发挥作用乃至发挥更大的作用,就需要不断增强个体的代表性,这就需要加强无党派代表人士的培养尤其是旗帜性人物的培养。只有培养更多的优秀个体,无党派人士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也只有更多的优秀个体集合起来,发挥无党派人士的群体作用才有可能。

三、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培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随着中央对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力度的加大,各地统战部门在无党派代表人士和旗帜性人物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普遍把无党派代表人士与民主党派代表人士一起纳入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名单同规划、同培养,大多建立了无党派人士重点人物库或重点联系对象名单;积极探索建立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或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目前省一级已有27个省区市建立了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为做好无党派代表人士工作搭建了组织平台。同时,着眼于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新老交替,各地统战系统也都加大了对旗帜性人物培养的力度。这些都为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从统战工作实际看,当前,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的培养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一)对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缺乏清晰准确的界定

什么是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目前,学术界和统战部门都没有对这个概念做出正式而明确的界定。虽然在统战理论和统战会议中,也能经常看到或听到这个概念,但大多都是模糊的指向,如 “特别是与建国前后相比,像老一辈那样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党外旗帜性人物就更少了”[5],这种描述虽然有所指,但并没有给出确定的范围和对象,这就给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培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方面,因为没有概念上的界定,工作中就缺乏可供操作的标准,很难像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那样提出针对性的举措。所以,统战部门在旗帜性人物培养时往往不知所措,实践中很难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另一方面,因为缺乏明确的界定,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的培养工作很容易虚化,往往口号叫得响,但实际落地很难,要么以无党派代表人士的培养替代旗帜性人物的培养,要么开启培养工作的“僵尸模式”。

(二)对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培养的重视不够

一是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由于无党派人士在形式上没有结成党派,大多游离于稳定的组织之外,且无党派人士多以个人身份发挥作用,所以一些地方的统战部门在有参政议政工作需要时,直接选择无党派人士中的代表性人物进行使用,但在使用过后并未加强培养,而是直接参与下次的参政议政工作,这就影响了无党派代表性人物素质的继续提高和代表性的不断增强,进而影响了代表性人物成长为旗帜性人物。二是对旗帜性人物缺乏有意识的培养。由于无党派人士工作长期存在 “软任务化”现象,一些地区对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的培养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在很长时间内,无党派旗帜性人物随意性地自然成长的多,有意识地组织培养的少。工作中经常发现,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数量少,往往存在 “拿着帽子找人”的现象,不能满足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工作的需求。

(三)无党派代表人士成为旗帜性人物的角色意识缺位

无党派代表人士大多是从专业性人才或行业领域优秀人才成长起来的,惯有的思维是更看重自身的专业发展或业务工作上的进步,从专业人才到政治人才的转变,他们普遍要经历一个比较长时间的政治启蒙过程。由于缺少类似党派组织职务履职所需的经常性的政治活动,缺乏像民主党派成员那样的组织归属感,以及发挥作用的强烈个体性和分散性,使得一些无党派代表人士对自身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定位并不明确,或是不自信,有的甚至不愿把自己列入无党派代表人士范围,公开 “亮明身份”,而更愿意以一名专业人士或行业人才自居,缺乏政治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在政治参与上自觉性不够。同时,“个别无党派代表人士思想观念未能及时更新,往往认为自己人微言轻、作用不大,因而参政议政积极性不高”[6],这样,自身政治定位上的不确定性以及参政议政积极性不高,使得无党派代表人士在不断增强代表性,努力成长为旗帜性人物方面的角色意识较为缺乏,因此,给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的培养带来了一定困难。

(四)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培养的人才资源流失

无党派人士是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重要来源,实际工作中,各级统战部门掌握的无党派人士、甚至经过了长时间培养的无党派优秀人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和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现象时有发生,当然也存在由于统战工作的需要,不得不把一些优秀无党派人士发展为民主党派成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无党派优秀人才资源的流失,给旗帜性人物的培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五)对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的培养缺乏足够的平台

虽然各地都建有这样或那样的无党派组织,也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目前,已建立的无党派组织还不健全,知联会更多依靠统战部门的帮助开展活动,缺乏自身开展组织活动和参政议政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加之统战部门工作点多面广,对知联会建设有时缺乏及时、连续的指导和帮助,致使知联会在旗帜性人物培养方面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同时,相比中国共产党党组织、民主党派组织的层级严密性来说,知联会很难在自身组织渠道中提供给旗帜性人物足够的成长平台。此外,由于一些地方对无党派人士工作的认识不到位,致使无党派代表人士在政治安排、实职安排和社会安排中并不能得到相应比例的职数,这就使得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的培养平台极为有限,培养工作大打折扣。

四、加强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培养的对策探讨

加强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培养,必须尊重党外人士成长规律,注重把握政治性、艺术性、政策性,结合无党派人士工作的特点以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工作要求,采取主动性、针对性的举措,积极探索一条符合旗帜性人物成长的路径。

(一)明确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的对象和范围

统战实践中,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概念的不明确,给培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人们不清楚什么样的无党派代表人士是旗帜性人物,把无党派代表人士培养到何种程度算是旗帜性人物。因此,要结合无党派人士的特点,总结无党派人士工作经验,对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给出相对合理科学的界定,或者统战部门对旗帜性人物培养工作提出一个指导性的意见。鉴于新时期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在代表性方面呈现出地域性和领域性特点,可对旗帜性人物的对象和范围做地域性、领域性的区分,以便在一定范围内适度增强旗帜性人物的代表性,适应当代社会分工精细化的要求,切实发挥旗帜性人物的引领示范作用。

(二)认真贯彻落实 “把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的政策

“把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统战工作政策,贯彻落实这一政策,就要有意识地将一批优秀分子留在无党派人士队伍中,为旗帜性人物培养储备人才苗子。具体来说,一是要做好预留无党派人才工作。建立无党派人士重点人物库,加强联系,了解和掌握无党派人士重点人物的思想动态、政治意愿,对于有意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组织的,统战部门要做好引导工作;基层党组织和民主党派组织发展重点人物库中的无党派人士,统战部门要发挥作用,确保无党派人士重点人物队伍的稳定。二是建立规范长效的培养机制。无党派人士重点人物库建立后,要加强战略规划,加强对无党派人士重点人物的组织培养,把他们纳入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克服以往无党派人士培养的随意性、不稳定性,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三)搭建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成长锻炼平台

同民主党派干部的培养一样,对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的培养也需要平台,甚至旗帜性人物的培养需要更多的平台。因此,要在可利用的资源范围内,积极为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搭建成长锻炼平台。一是做好 “三个安排”。在实职安排中,对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的 “潜力股”要给位子,把他们的实职安排与民主党派干部同等对待,让他们“有位有为”。在实职岗位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可设置兼职岗位,尽可能为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成长提供条件。在政治安排中,各级政协应保留或设置“无党派人士”界别,作为培养无党派代表人士和旗帜性人物的重要基地。同时,要保证无党派人士在政协组织构成上的合理比例。在社会安排中,同样要给予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适当的成长锻炼机会。二是加强知联会组织建设。统战部门要加强对知联会的指导,引导其主动开展工作,增强组织功能,提高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把知联会打造成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参政议政、发挥作用的舞台。三是做好无党派组织换届工作。民主党派、无党派换届是党外优秀人才充分涌现的机会和舞台②,要通过无党派组织换届,把能力素质好、代表性强的无党派人士选拔出来,让其在无党派组织中得到更大的锻炼,成长为旗帜性人物。

(四)加快无党派代表人士向旗帜性人物转变

在旗帜性人物的培养过程中,无党派代表人士向旗帜性人物的转变是关键的一步。因此,要注意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重视加快有潜力的无党派代表人士向旗帜性人物转变。一是实施个性化和阶段性培养。旗帜性人物的培养与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有着相同之处,但也有自身特殊之处。由于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往往是以个体身份发挥作用,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尤其要加强个性化和阶段性培养。要按照 “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明确培养方向和目标,在培养过程中结合实际进行动态化调整。二是注重加强政治能力和素质培养。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不仅仅是某个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而更应该是参政议政工作中的专家能手。很多无党派代表人士,在专业领域足以堪称专家大家,但在政治上还不够成熟,尤其在参政议政方面还比较欠缺。因此,培养过程中,统战部门要多安排他们参加各级中共党组织召开的双月座谈会、民主协商会、情况通报会、重大监督检查活动等,把他们培养成为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较强社会活动能力的社会活动家,逐渐向旗帜性人物转变。三是加强实践锻炼。利用各种机会为无党派代表人士压担子、交任务,推荐他们参加挂职锻炼,让他们深入生产生活一线,了解国情民情,在挂职岗位上积累经验和知识,为他们向旗帜性人物的转变打通 “最后一公里”。

(五)积极维护和增强旗帜性人物的代表性和影响力

由于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并不能自然保持和增长,因此,加强旗帜性人物培养,就要注重维护和增强他们的代表性和影响力。一是加强专业水平和政治能力的提升。旗帜性人物如果在专业或业务上停滞不前,抑或是政治作为乏善可陈,或者两者都没有进步,势必削弱其代表性和影响力。因而,统战部门要关注旗帜性人物专业或业务上的提升,为他们搞好专业和业务提供条件,鼓励他们干事创业,在专业或业务上取得更大成就;同时,要积极引导他们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不断提高 “五种”能力。二是加强旗帜性人物与无党派人士群体的联系。无党派旗帜性人物的代表性首先是能否广泛地代表无党派人士群体,这就要求旗帜性人物必须加强与自身群体之间的联系。要认真听取无党派人士的意见,替他们表达利益诉求、政治主张;在参政议政中,尤其要集思广益,汇集众智,一人发言、多人出力,充分整合无党派人士群体的想法、意见,代表他们建言献策。三是加大旗帜性人物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历史上早期著名的无党派人士,他们大多是在激烈的民主政治运动中通过报纸、讲坛、通电等方式阐述政治主张,通过各种形式的 “发声”,不断扩大影响力,正是在这种 “无意”的宣传中,他们才逐渐被民众了解和认可,获得了一个具有党派性质的群体形象,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的今天,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更需要加强宣传。统战部门要通过报刊、杂志、新媒体等,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突出反映他们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突出他们在多党合作、协商民主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扩大他们的社会知名度,树立他们在民众中的良好形象。总之,只有社会影响力和代表性不断增强,旗帜性人物不断得到社会民众的认同,无党派人士旗帜性人物的培养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注释:

①中科院党外院士236人中,民主党派105人,无党派131人;工程院党外院士113人中,民主党派43人,无党派70人。参见陈喜庆:《关于开创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新局面的几个问题》,《中国统一战线》2015年第9期,第15页。

②民盟原中央主席蒋树声认为,要把换届作为契机,让高素质、有威望的人士脱颖而出,涌现出代表性人物和旗帜性人物。参见黄海霞、胡文鹏:《民主党派旗帜性人物接棒》,《瞭望》2007年第51期,第48-49页。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896.

[2]陈喜庆.关于开创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新局面的几个问题[J].中国统一战线,2015(09):14-17.

[3]陈喜庆.关于无党派人士的几个问题[C]//交流·研讨·谈心——从无党派人士关注的理论问题谈起.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4.

[4]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N].人民日报,2015-05-21(01).

[5]感言.党外代表人士的“育”与“用”[EB/OL].(2015-06-03).http://www.zytzb.org.cn/tzb2010/wxwb/201506/f2b56f0e 87ad49a3920b99e846f205dc.shtml.

[6]吴艳春.新形势下无党派代表人士统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03):27-32.

(责任编辑:周 凤)

10.3969/J.ISSN.1672-0911.2017.03.028

D613

A

1672-0911(2017)03-0028-06

2017-03-27

金更兴 (1985-),男,西南大学讲师。

猜你喜欢
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代表性
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简介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视域下无党派人士民主监督效能提升研究
普洱学院召开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
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闽台地区代表性道地药材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勉冲·罗布斯达
关于大数据时代民主党派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的思考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精英模式研究
新时期加强高校无党派人士统战工作问题研究
时政类直播:如何更好搭建参政议政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