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延明+++刘庭兵+++史永立+++高锦
摘 要:目前,我国钢铁、煤炭等部分主要工业产品产能接近或者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大多数传统制造领域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陕西作为工业大省,电力、水泥、焦化、造纸、电石、煤炭、钢铁等多个行业都面临产能过剩。本课题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通过测度陕西省工业各行业产能过剩状况,研究产能过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去产能造成的影响,进而提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去产能路径,以期为相关政府部门掌握产能过剩情况及制定去产能政策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F830.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6(10)-0035-07
2015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开启了我国供给侧改革进程,提出“五大任务”,排在首位的就是去产能。2016年2月,国务院相继印发《关于钢铁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和《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从2016年开始,钢铁行业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鋼产能1亿-1.5亿吨,用3至5年的时间,煤炭行业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的明确目标。陕西作为工业大省,电力、水泥、焦化、造纸、电石、煤炭、钢铁等多个行业都面临产能过剩,且大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企业亏损严重,存在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产能过剩矛盾不断加剧,去产能任务艰巨。鉴于此,本课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通过测度陕西省工业各行业产能过剩状况,研究产能过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去产能造成的影响,进一步结合省内实际提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去产能路径。
一、文献综述
(一)关于产能利用率测度的文献综述
研究产能过剩问题,首先要对产能的利用程度进行判断。产能利用程度指的是生产部门生产能力利用程度的高低。对于产能利用程度的测度,国内外学者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角度来研究。定性分析法存在主观性过强,分析结果不精确的缺陷。当前,统计技术与计量方法逐渐成熟,定量分析已成为测度产能利用程度更客观、精确的方法。
Hsu (2003)采用峰值法,对美国捕鱼业的产能利用率进行了测算。Fare,Grosskopf和Lovell(1994)采用生产函数法对产能利用水平进行了测度,提出其理论基础是生产理论,可以用来估计生产效率以及产能利用水平。Dupont Diane P. et al(2002)运用数据包络法,测算了渔业各年的产能利用率。
沈利生(1999)利用峰值法计算出潜在产能利用率。张静晓(2012)运用生产函数法,基于18年的数据构建最大边界生产函数方程,测度建筑业产能利用率。李萌(2012)对比生产函数法和数据包络法两种方法的差异,论证了DEA方法在测算行业产能利用率方面的有效性,并采用DEA模型测算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章文川(2014)运用数据包络法测算我国29个制造业2000-2012年的产能利用率,并筛选出产能过剩的行业。
(二)关于去产能的文献综述
Sarkar(2009)认为应该通过有效的市场自发调节机制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并建议通过深入扩大内需、开拓国际市场等方法来缓解产能过剩压力。Reinhorn(2013)强调应该从供给侧着手化解过剩产能,注重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深化创新和转型发展。
谢乐乐(2012)采用广义矩阵估计法测度了浙江省28个制造业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深入分析了产能过剩形成的原因,并分别提出解决严重、重度、轻度产能过剩行业的对策。张银平(2016)提出通过兼并重组减少过剩产能。任泽平、张庆昌(2016)在分析供给侧改革中去产能的挑战、应对、风险与机遇的基础上,提出“行政命令+兼并重组+市场淘汰+严控金融风险”的去产能路径。
二、陕西省工业行业产能利用率的测度
参照国内外研究文献,学者们普遍采用产能利用率作为产能过剩的度量指标,即实际产出除以工业生产能力。产能利用率越小说明生产能力闲置越多,则产能过剩程度越高。然而由于实际的测算中生产能力统计数据无法直接获得,且生产能力界定标准未达成一致,所以本课题参考已有研究文献,采用数据包络法、生产函数法定量测度产能利用率,估计陕西省工业产能过剩程度。
(一)产能利用率的测度方法
1.数据包络法
数据包络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以下简称 DEA)是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效率评价方法。该方法基于数学规划的思想,通过对投入和产出数据的分析,构造生产前沿面,通过决策单元与生产前沿面的距离判断其相对效率。DEA方法计算简单、结果直观,且对于各行业的投入产出变量,在赋权上不受任何主观因素的限制,完全由模型本身的线性规划决定。因此,本文在对其他参考文献借鉴的基础上,采用DEA方法测算陕西省工业各行业产能利用率,进一步对产能利用水平进行评价。
2.生产函数法
生产函数法(Production Function Method)是一种参数方法,是以生产理论为基础,设定函数形式,运用已有投入产出数据拟合求得参数数值,进一步得出关于产能的函数表达式,计算给定要素投入水平和技术水平时应实现的理想产出,然后计算产能利用率。生产函数法是以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其考虑了现实中生产活动的特点,且综合考虑了技术进步、资本变动和劳动变动对产出的影响,因此对产能利用率的估算更为准确。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现实基础。因此,本文将采用生产函数法对陕西省工业整体产能利用水平进行评价。
(二)陕西省工业产能利用率测度的实证分析
1.基于数据包络法的工业行业产能利用率测度
本课题借鉴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要素投入指标,将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作为投入指标,并引入能源因素,将工业产出作为产出指标。经过筛选和评定,最终采用工业总产值作为产出变量,固定资产净值、从业人员数及能源消費量作为投入变量。
根据陕西省统计年鉴划分,工业共包括40个行业,但由于部分年份数据缺失及某些工业行业合并,在本课题中仅将已获取数据的36个工业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分析过程中,为了保持决策单元的同质性和处理模型涉及到生产前沿面的问题,本文依照轻重工业的划分办法,将工业即决策单元划分为22项重工业和14项轻工业,逐年对陕西省各个行业的截面数据进行处理,以测算出各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对于所选取的各指标变量2002-2014年的部分描述性统计量值,见表1所示。
在上文指标选取及数据收集的基础上,使用DEAP SOLVER软件对陕西省22个重工业行业及14个轻工业行业2002年-2014年的产能利用率进行测算。具体测算结果见下图。
本文采用DEA模型来测算各工业行业产能利用率,计算出来的结果是一种相对效率。通过图1我们可以得出陕西省工业行业产能利用率的特点:
第一,相较而言,轻工业的产能利用情况好于重工业。从细分行业来说,轻工业产能利用率相对处于低位的行业主要有两个,分别为: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而重工业产能利用率比较低的行业有四个,分别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本文测算出的产能利用率较低的行业与陕西省政府2014年发布的《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实施意见》中提到的电力、水泥、玻璃、纺织、造纸等产能过剩行业吻合。从前沿面的角度看,轻工业14个行业中,有12个行业在这13年间达到过生产有效前沿面;而重工业22个行业中,有11个行业在这13年间达到过生产有效前沿面。
第二,重工业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是产能利用率相对较低的几个行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的化学工业市场规模已经从2000年的1.6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14年的7.4万亿元,是全球第一大化工市场。然而,化工行业在为经济作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就陕西省而言,肥料、农药等产品均存在产能过剩。近几年,陕西省水泥市场整合加剧,但行业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状况仍日益严重,陕西省水泥实际产能超9000万吨,而达到供需平衡只需5800万吨,产能发挥率只有65%。过剩的产能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使水泥企业经营困难,亏损面持续扩大,行业发展前景堪忧。电力行业也在需求下滑的背景下,由短缺行业迈入产能过剩行业。通过其他研究文献及现实生活可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产能利用情况相对较好,基本不存在产能过剩,而本文测算出其产能利用率较低,这可能与数据获取及测算方法的选取有关。
第三,通过对轻工业的筛选,可以发现只有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两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较低。虽然陕西省纺织业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不断完善,产业承接能力不断增强,并凭借其物流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不断扩大纺织规模,健全纺织产业链。然而纺织工业过剩局面不断加剧,特别是化学纤维行业,拖累纺织行业利润率难以走高。产能过剩问题在造纸行业也由来已久,近几年陕西省大幅淘汰造纸业落后产能,但行业整体仍面临较大的产能过剩压力。随着经济增速的下滑,造纸业产能过剩与需求不足的矛盾愈加突出。陕西省政府《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实施意见》中对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落后产能淘汰标准作出相关要求。
2.基于生产函数法的工业产能利用率测度
下面借鉴王维国、袁捷敏(2012)的方法,使用生产函数法测算2002年-2014年陕西省工业整体的产能利用率。设定总量生产函数为AK函数,首先整理各年的工业总产值和资本存量,然后计算二者比值,将比值最大的年份作为产能利用率为85%的年份,以这一年的数据计算A,确定AK函数,进一步计算各年的产能利用率,具体结果见图2。
从图2中可以看出2002年—2014年陕西省工业产能利用率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02—2007年总体呈上升趋势,2008—2010年呈“V”型先降后升趋势,2011年之后延续下降。结合现实因素,我们来分析产能利用率的走势。2000年之前,受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影响,中国经常出现产能过剩现象。2002年之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工业化加速,出口快速增长,同时房地产及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快速推进,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产能过剩问题,陕西省也受这两大因素影响,产能过剩状况略有缓解,与图2中所表现的产能利用率的上升趋势相吻合。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扩大投资,2009年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1%,在拉动经济回升的同时,也埋下了产能过剩的隐患。而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为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产能化解目标任务,陕西省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取得一定实效,产能利用率有所上升。回顾几次产能严重过剩,不难发现都发生在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投资之后。分析产能过剩的原因,正是由于投资持续过快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若这种局面不改观,产能利用率将仍持续走低,产能过剩问题将日益严峻。
三、去产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一)产能过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数据选择
本文选用建立在向量自回归模型基础上的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陕西省产能过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选择2002年-2014年陕西省生产总值的年度增长率作为宏观经济波动的度量指标,以上文计算出的2002年-2014年工业产能利用率为基础,将“1-产能利用率”作为产能过剩程度的度量指标。
2.构建VAR模型
首先对指标的平稳性进行检验,采用ADF单位根检验,经检验得出的2个指标均一阶差分平稳,可以构建VAR模型。然后确定模型的滞后期,根据AIC和SC取值最小的原则,确定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2阶,因此将建立滞后阶数为2的VAR(2)模型。在建立VAR(2)模型后,利用AR根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检验。由图3中可以看出构建的VAR(2)模型的根全部都落在了单位圆内,这就说明了模型是稳定的,通过了稳定性检验,可以进一步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对产能过剩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
3.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从图4可以看出,在开始的1-2期产能过剩对经济增长有正效应的冲击,且冲击效应逐渐减小。产能过剩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一定比例的产能过剩是经济常态,多数企业为避免丧失市場机会,产能规划一般都适度超前于市场需求,对经济增长有正面影响,如促进市场竞争、推动技术进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等。第3期减小至零边界后变成负效应,随着产能过剩程度的加深,其负面影响超过正面影响,这时将面临产品价格下跌、库存增多、企业经营困难、资源浪费、金融风险加大等问题,对经济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开始对经济增长产生阻碍作用。尽管第4期冲击效应微调回到了正向的状态,但在第4期之后产能过剩对经济增长持续表现出负向的冲击。产能过剩对于陕西省而言是长期存在的问题,是长期累积的结果,抑制产能过剩一直是政府的一项主要工作,但产能过剩的治理效果却不容乐观,传统行业、部分战略新兴行业都出现产能过剩,不适当的刺激政策甚至加深了过剩程度,使得产能过剩对经济增长持续呈现出负效应。第10期时负向冲击减小,回到零边界之上。近几年,产能过剩的化解力度不断加大,政府不断推动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一定程度上使产能过剩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冲击减小。
(二)去产能的影响分析
由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陕西省产能过剩形势较为严重。产能过剩形势得不到缓解,会影响整个经济效率的改善。去产能迫在眉睫,然而产能过剩行业由于体量巨大,大多是地方的支柱产业,其萎缩对经济增长、就业稳定、金融风险都有一定的影响。
1.去产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在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三期叠加的阵痛还在持续。短期来看,集中的去产能将抑制投资需求,一定程度上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压力,会使经济增长的速度减缓,但负面影响有限。从中长期看,去产能、淘汰僵尸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会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效率得到逐步提高,对于一个地区中长期的增长至关重要,使得未来的经济增长更加平稳和可持续。就陕西省而言,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这几个过剩行业2014年工业总产值合计占工业总产值比例为近20%,这些行业去产能会造成经济增速小幅的下降。
2.去产能对就业稳定的影响
淘汰落后产能、处置僵尸企业意味着将有大量职工面临下岗。中国就业研究所报告显示,受到去产能政策的影响,传统制造业用工需求明显下降,2016年第一季度CIER指数继续保持了自2015年初以来的下跌态势,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尽管通过内部分流、内部退养、转岗就业创业、托底安置等渠道解决了一部分下岗职工的安置问题,但在资源型和单一产业城市,由于去产能过程中下岗失业的职工人数多、就业门路窄等问题,人员安置分流的难度不断加大。陕西省几个过剩行业的从业人员32万人,占从业总数的21%,去产能必然会导致大量职工下岗,若不妥善安置,对企业和社会的稳定将造成影响。
3.去产能对金融风险的影响
作为我国融资的主要路径,银行贷款支撑着大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流动性。央行数据显示,2015年产能过剩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贷款增速较2014年末回落2.4个百分点,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增速放缓。严控过剩产能企业融资,压缩退出过剩产能行业贷款是供给侧改革的一部分。“僵尸企业”经营效益较差、资产质量不高,压缩退出产能过剩行业贷款有可能使金融机构不能完全收回此前已发放的贷款,进一步导致银行业不良资产一定幅度的上升,累积银行坏账风险和债务风险。
四、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陕西省的去产能路径
(一)加快处置“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
目前,“僵尸企业”普遍存在,且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阻碍,是造成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快处置僵尸企业。首先,摸清全省“僵尸企业”具体情况,建立“僵尸企业”数据库。建立经信、财政(国资)、统计、工商、税务、供电、银行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摸清“僵尸企业”底数,进一步精准识别“僵尸企业”,对全省“僵尸企业”进行细化分类,为后期以不同方式精准处置僵尸企业打好基础。其次,制定实施“僵尸企业”处置方案。采取兼并重组、资本运营、改造提升、关停退出“四个一批”的方式,把推动“僵尸企业”有序退出与助推困难企业脱困发展结合起来,分类制定国有和非国有“僵尸企业”处置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最后,停止对“僵尸企业”投入资金,着手清理“僵尸企业”。政府依法依规、因地制宜、一企一策、精准处置,停止对“僵尸企业”投入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停止对“僵尸企业”续贷,在环保、质量、安全等方面逐步依法倒逼“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实现“僵尸企业”三年市场出清,困难企业脱困升级。同时,最大限度做好“僵尸企业”职工安置工作,妥善分流人员。
(二)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
通过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可以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实现产能过剩行业区域合理布局。以去产能政策为引导,以去产能的重点关键领域为切入点,从以下几方面推进实施兼并重组。首先推进上市企业并购重组,积极引导陕西省上市企业“走出去”进行产业兼并收购,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国际竞争力。其次推进大型企业兼并重组,利用大型企业资金、技术、装备、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可与其他地区水泥龙头企业合作,实现并购重组,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完善陕西区域市场布局,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最后推进“低小散”企业整合重组。引导规模较小、布局分散、技术水平较低的民营中小企业主动对接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优化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配置,实现优势互补、做优做强,优化提升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三)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效化解产能过剩
全要素生产率与衡量产能过剩的产能利用率有着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助于实现经济的提质增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途径。一是改革创新体系,促进创新思维及科技发展。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继续引进和消化吸收新技术,大力推动创新体系协调发展。要充分发挥陕西省高校人才、科技优势,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二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结构调整,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实现配置效率的提高,保证有限的资源得以最大限度的利用,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考虑关中、陕北、陕南的产业特点,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各区域的产业优势。
(四)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加快产能输出
引导产能过剩产业向海外转移是发达国家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常用手段。结合陕西省实际,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加快產能输出。一是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引导企业走出去。就陕西省而言,水泥、玻璃、纺织等产业供大于求,均面临产能过剩,而对于全球范围来说,这些产业却供给不足。陕西省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政府应引导水泥、玻璃、纺织、造纸等产能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一批生产基地,带动装备、技术、资本及劳务输出,同时拉美和非洲国家与我国经济互补性很强,也可作为主要方向,逐步拓展市场,科学布局建设“纺织工业园”、“水泥生产基地”等境外产业园区。二是发挥国际产能合作委省协同机制作用,加快产能输出。陕西省政府已与国家发改委建立委省协同机制,加强联动,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进一步提高陕西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陕西省要结合产业发展基础和产能情况,制定实施方案,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参与产能国际合作。国家发改委要支持陕西企业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国际产能合作项目以及铁路、电力等重大装备“走出去”建设项目,在建设多双边合作机制、制定重点国别规划、设立股权投资基金等工作中对陕西省予以支持。
参考文献
[1]高伟.产能过剩的测量、成因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经济研究参考,2014,(3):25-37。
[2]盛松成.降息配合降准的稳增长调结构效应逐渐显现[N].金融时报,2015-07-21。
[3]谢乐乐.浙江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测度、成因及对策[D].浙江工商大学,2012。
[4]熊曦,李俊,万颖,汤春玲.关于产能过剩问题研究动态的文献综述[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5,(2):122-125。
[5]张静晓,李慧,周天华.我国建筑业产能过剩测度及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8):44-47。
[6]章文川.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测度与成因研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4。
A Study on Measure of Overcapacity and Path of Reducing Overcapac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A Case of Shaanxi Province
MA Yanming LIU Tingbing SHI Yongli GAO Jin
(Yanan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Yanan Shaanxi 716000)
Abstract:At present,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Chinas steel, coal and some other major industrial products is close to or more than half of the global total, and there is a serious overcapacity in most of the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sector. As a major industrial province, industrial sectors like electricity, cement, coking, paper making, calcium carbide, coal, steel etc. of Shaanxi province are facing overcapacity. In the context of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through measuring Shaanxis industrial overcapacity situation of every industrial sector, the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vercapacity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then analyzes the impact of reducing overcapacity, and puts forward the path of reducing overcapac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grasp the overcapacity situation and make up policies of reducing overcapacity.
Keyword: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overcapacity; capacity utilization
责任编辑、校对:张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