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小童++张心怡
摘 要: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始终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其中对外贸易在整体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尤其是在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获得重视,调整后的贸易规模逐步稳固,外贸结构日趋完善,但如今仍存在一些未能彻底解决的问题,如对外贸易市场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依赖性较强、高等技术产品进出口比例较低等,因而我国依然需要对对外贸易给予高度关注,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关键词:贸易结构;多元化;产能过剩;贸易依赖
一、我国外贸结构根本状况及蜕变趋向
1.贸易规模扩大,增速减慢,同时贸易逆差持续减小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后,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从表1可以看出,2010年至2014年间我国总出口增长了7648.8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速度约9.76%。虽然2010年国际市场受到经济危机影响,经济整体的增速放慢,但我国政府仍采取一系列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出口总额在国际环境低迷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与2009年相比同比增长31.3%。世界经济于2012年逐渐苏醒,此时,我国出口总额增速慢慢减缓,至2014年末,近三年里总出口额增速分别是7.9%、7.9%和3.4%。根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增速比全世界贸易总增长速度高2.7%,出口额占全世界份额的12.7%。尽管2015年我国出口总额呈现负增长,但出口境况依然比国际市场上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要好,出口额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提高到约13.4%,依然维持住了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虽然大体上看来我国的出口贸易总额存在较大波动,但政府通过宏观调控使得对外贸易发展速度在整体上保持稳定。另外,出口增速也渐渐减慢,从2010年的31.3%到2014年的3.4%,甚至是2015年的-8.02%,都体现出贸易出口在渐渐减缓。外贸规模的扩大和增速的减缓反映我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已经逐步显效,并且随着国内消费投资需求的增加,国内生产企业的出口压力将减小,同时也会带动对国外产品和原料的需求,从而刺激进口,这样一来国内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即使当前我国依然处于贸易顺差,顺差趋势也将逐步缩小,最终实现贸易平衡。
2.对外贸易市场结构出现变化,贸易伙伴趋向多元化
随着国际市场的扩大及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在不断地拓展新市场,近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逐渐呈现多元化面貌。对外贸易市场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一国对某一特定市场的贸易依存度。按照商务部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对外贸易市场2010年主要在亚洲,份额将近43%,其次,欧洲、北美洲的份额各占21%、18%,而东盟和非洲各占8%和2%。2015年,我国对外贸易较2010年在各个国家都有一定的增长,但各国比例日趋均衡,其中欧盟降至14.3%,东盟达11.9%。
从图1可知,我国对外贸易不再局限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市场在不断扩大。事实上,我国在2011年以前首要的外贸市场集中在发达国家,而从2011年开始,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额一度超过了对发达国家出口额,2015年,我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比重接近53.0%。这一现象说明我国贸易市场不仅日趋多元化,而且逐步向发展中经济体转移。
3.出口商品结构渐渐优化,制成品在对外贸易商品组成中比重持续上升
某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组成一般能够体现该国的经济结构、经济的发展方式、外贸政策和竞争力水平,较发达的国家往往重点出口技术要求较高的产业制成品。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经济结构战略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方式逐渐转变,我国对外贸易中进出口商品的构成出现了明显变化。
从进口方面看,初级产品进口占总进口的比例有所提高,而制成品的进口比例减少,从2005年到2014年我国初级产品进口总值由1477亿美元增长至6474亿美元,其占进口总额比重从22.38%上升到33.06%。与2005年相比,虽然2014年工业制成品进口数量增加一倍不止,但占我国进口总额的比重从77.62%降到66.94%;从出口方面看,初级产品出口数额增加,但在总出口中比重下降,制成品出口数额及比重均上升。2014年我国初级产品出口额为1127亿美元,工业制成品约为22296亿美元,分别是2005年两种产品出口额的2.3倍和3.1倍。可以看出,制成品的出口日渐占据出口贸易的主要地位。
4.对外贸易商品技术和价值水平不断提高,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回升
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低污染、高技术、低能耗产业得以快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中高等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
如表2所示,在制成品出口中,劳动及资源密集型、低等技术含量产品出口额占制成品出口总额的比重逐渐下降,而中高等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占制成品出口总额的比重缓慢增长,其中中等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速度最为明显,2015年其出口规模约为2005年的3.69倍,同时,高技术密集型制成品2015年的出口规模为2005年的3倍。
贸易条件指数是指商品出口的单位价值与进口单位价值之比,是能够反映出口商品相对价值水平和商品技术含量的指数。一般而言,拥有更高技术含量的商品附加价值就越高,出口国从中所获利益也就越多。据统计,我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价值水平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转型升级在不断提高,出口商品的单位价值在2004年超过基期价值水平,之后一直保持上涨,虽然期间贸易条件指数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但在2012年后又缓慢恢复,2015年中国贸易条件指数为112,1,表明中国出口一定数量的商品可以多换回12.1%的进口商品,可以看出我国的贸易条件进一步优化。
二、我国外贸结构中现存的问题
1.对外贸易市场仍处于不均衡状态,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依赖性较强
尽管我国对外贸易始终在积极地开辟新的贸易市场并也取得可观的成果,发展了欧、非、拉美洲等新兴地域,扩展了贸易规模,但整体而言,我国的出口市场依然处于不平衡状态。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关于2015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数据,欧盟、美国和东盟为我国现阶段的三大商业伙伴。2015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为39586.4亿美元。其中,中国与欧盟、美国、东盟的双边贸易值分别是5647.5亿美元、5582.8亿美元、和4721.6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4.0%、3.4%、-0.6%,占比为14.3%、14.1%和11.9%;对香港、日本的双边贸易值分别为3436.0亿美元和2786,6亿美元,分别下降8.9%、9.2%;而与拉丁美洲及非洲的贸易总值仅分别为406.64亿美元和1790.3亿美元,分别占比仅约为0.8%和1%。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结构构成的不均衡,对外贸易市场结构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依赖性较强。
2.产业制成品产能过剩的问题日益严重,过度依赖国际市场
在进入新纪元伊始,产能过剩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就已经成为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了,在21世纪初期,铜铁、建材、纺织以及化工等行业都表现出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其中,我国建材业产能占比超过全球建材总量的50%,大大超出了国内建材产品需求水平。钢铁业、化工业中的过剩产能一度超过40%,2015年的我国钢铁产能近12亿,而同年国内钢材市场需求量仅为7亿吨,产能利用率不足67%,过剩比例达到33%;水泥产量达20亿吨,实际每年产能富余量超过6亿吨,产能剩余达到近30%。在产能利用率如此低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就被要求积极地拓展海外市场,否则就要面临破产的局面,由此说明我国产业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很大,一旦国外市场由于经济或政治原因产生波动,我国企业以及对外贸易活动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3.高等技术产品进出口比例较低,我国对外贸易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低
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贸易快速成长,一系列政策引导我国出口商品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虽然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在对外贸易中所占比例不断增长,但增长速度十分缓慢,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51059.75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57.7%,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值18356.45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20.7%,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为12108.15亿美元,占同年总出口的21.6%,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技术产品在对外贸易服务总额中所占比例仍处于较低水平,虽然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额较之前大幅上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另外,我国出口产品长期以加工贸易为主,本国产品创新力和竞争力都缺乏优势,因此在国际市场上的获利空间十分有限。
三、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调整
1.提升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对外贸易产品的竞争力
企业是在经济战争中处于先锋地位,一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每每关系着国力竞争的成败。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始终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从我国目前庞大的外汇储备余额不难看出资金在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中已经不再是制约因素,而自主创新以及核心技术的掌握才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甚至是经济发展的关键。20世纪80年代的内生增长理论也指出,经济保持持续、独立、稳定增长的关键因素在于内生的技术进步。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较量日趋激烈,掌握先进技术的发达家家在竞争中往往占据优势地位,并且在如今的国际格局中,任何国家都不会将核心技术透露给对手。因此,若想在竞争中略胜一筹,我国必须加强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研发关键的核心科技。一方面,我国应增强对技术研发的投入,重视培育专业的科研人员。就目前的水平来看,中国对科研和技术人员培育的投入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这也是我国外贸产品一直处于中低等技术水平、利润率不高的主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产业和外贸结构的转型升级。同时也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有效保护技术成果,为企业树立一定的信心;另一方面应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并注重对先进技术的吸收甚至升级,通过升级后的技术产品再向外出口。
2.进一步促进产业转移转向,减缓产能过剩问题
为了彻底解决当前我国存在的产能过剩、贸易结构不合理以及过剩产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等问题,我国的经济政策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降低国内产业的生产,对低效率、高污染企业予以淘汰或兼并,对不符合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定位的行业严格禁入,转变投向,从而减少过剩产能产业产品的生产;一方面加速将产能过剩的企业向国外转移,这样一来既可以进一步落实我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又能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和竞争力。
3.加速扩展新兴外贸市场,减轻对部分发达国家的贸易依赖
我国现阶段对欧美等国的出口贸易在出口总额中占较大比例,而由于发达国家对进口商品的贸易限制逐渐增多以及国际关系的不稳定,我国的出口贸易因此会遭受较大影响。面对这种情形,我国首先要尽快实现将出口贸易的重点市场由发达地区转向非洲、南美洲等新兴贸易市场,一方面新兴市场多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经济一般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因此贸易市场的发展空间很大;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对贸易商品的限制相对发达国家来说较小,更符合我国现阶段出口产品的特点。其次,对传统的外贸市场也要进一步巩固加强,使出口贸易在发达国家中保持均衡发展,逐步降低对某一国家的贸易依赖度,从而减小因一国政策、经济环境变动而带来的风险。最后,保持国内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是外贸发展的基础,在追求对外贸易扩大的同时要满足国内需求,建设并完善国内市场。
4.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鼓励国内发展,加强对外合作,积极应对国际市场中的贸易壁垒
不论是从经济方面还是政治方面,近年来,中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中不断遇到贸易壁垒的考验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为应对这种局势,我国政府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问题:一是进一步提升本国出口产品的技术等级,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鼓励国内企业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同时以国际市场上的产品标准来引导国内产品的生产,促进企业的技术和产品不断进级,从而拓展高端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二是建立相应行业协会,邀请相关专业人员对其他国家成功应对贸易壁垒时所采取的措施进行深入研究,从中汲取经验,并保证研究信息的可利用性和便捷性,使企业在面临相关问题是能及时得到帮助。三是政府应加强与国际上各国的沟通交流,积极参与有关国际贸易、环境等问题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各国协商签订公平公正的贸易协议,尽可能地争取国外先进技术的支持,维持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必须进一步完善已有的自由贸易区,积极倡导并加入新的经济体,通过广泛的与各国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协商我国应得的利益,消除狭义区域性市场的单一性,从而减轻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许士春.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启示.国际贸易问题,2006第7期.
[2]戴世宏,慕丽杰.我国贸易竞争力分析,2006.
[3]上海市浦东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推进采标工作为加入WTO做好基础服务工作.上海标准化,2002.
[4]李秀文.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贸易和谐发展.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