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2017-04-10 05:31魏永平曾翠连叶定村李湘华
河北医药 2017年7期
关键词:苯磺酸缬沙坦氨氯地平

魏永平 曾翠连 叶定村 李湘华

·论著·

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魏永平 曾翠连 叶定村 李湘华

目的 探讨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治疗的2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115例,2组均给予缬沙坦80 mg/d口服,联合组同时每日加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疗程6周后对比2组的降压效果[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日间收缩压(dSBP)、日间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同时比较治疗前、治疗6周后的血清内皮素(ET-1)、踝肱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并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前,联合组和对照组的24 hSBP、24 hDBP、dSBP、dDBP、nSBP、nDBP、ET-1、baPWV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联合组患者的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ET-1、baPWV测定值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更好,同时更好的降低ET-1、baPWV水平,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缬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安全性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研究显示高血压的发病率可达0.06%以上,且近三年来呈现出了一定的上升趋势[1]。原发性高血压可以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生,临床远期预后不佳[2]。药物治疗仍然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方式,通过单独或者联合两种药物进行降压治疗,可以降低恶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降低入院率和病死率。缬沙坦作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以通过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进而稳定血压。但相关研究证实单独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总体有效率不足45%,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4]。苯磺酸氨氯地平是新型的慢通道的钙离子受体阻滞剂,在改善动脉血管痉挛、降低血压波动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5,6]。本研究通过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2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探讨了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2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115例。联合组中,男68例,女47例;年龄53~79岁,平均年龄(61.5±9.0)岁;平均病程(5.6±2.9)年;入组时收缩压(SBP)(157.5±6.8)mmHg、舒张压(DBP)(93.2±8.0)mmHg,平均体重指数(BMI)(24.4±1.9)kg/m2,心率(74.5±8.2)次/min。对照组中,男72例,女43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2.8±9.5)岁;平均病程(6.3±3.2)年;入组SBP(158.3±8.9)mmHg、DBP(91.8±9.2)mmHg,平均BMI(24.1±2.1)kg/m2,心率(72.9±9.1)次/min。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制定的标准[7];②3次非同日血压测量值SBP/DBP>140/90mmHg;③所有患者在进入本次研究前经导入期和洗脱期达到入选标准;④与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协议书,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1.2.2 排除标准:①具有脑血管病史的患者;②合并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患者、心力衰竭的患者、心源性休克、继发性高血压的患者;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痛风、高尿酸血症的患者;④对治疗药物具有严重的不良反应的患者;⑤患者的SBP≥180mmHg和(或)DBP≥110mmHg。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高血压患者口服缬沙坦(南京碧云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593),80mg,1次/d;观察组在口服缬沙坦的同时,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南京扬子江药业有效公司,国药准字:H20058932),5mg,1次/d,连续治疗6周,治疗的过程中注意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等。

1.4 检测方法 使用南京凯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检测仪器VP-1000进行检测,受检者取去枕仰卧位,将四肢血压袖带缚于上臂及下肢踝部,上臂袖带气囊标志处对准肱动脉,将袖带置于肘窝上方2cm,袖带下缘距内踝1~2cm。探头置于锁骨左缘第 4 肋间,记录肱动脉和胫动脉的压力波形,计算baPWV值。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按照10 000r/min的离心速度进行离心分离血清,-20℃保存待测,采集标本后1周内检测ET-1,采用瑞士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E170模块进行检测,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具体检测方法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试剂盒内配有质控血清或质控标准品,所有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说明完成。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分别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周后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日间收缩压(dSBP)、日间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变化;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周后血清内皮素(ET-1)、踝-肱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临床效果评价:显效:患者DBP较治疗前降低≥10mmHg且降至正常范围或者DBP下降≥10mmHg;有效:患者DBP较治疗前降低<10mmHg但降至正常范围或者DBP下降10~19mmHg,或SBP下降≥30mmHg;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患者。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值比较 治疗前,联合组和对照组24 h SBP、24 h DBP、dSBP、dDBP、nSBP、nDBP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联合组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测定值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24hSBP治疗前治疗6周24hDBP治疗前治疗6周dSBP治疗前治疗6周dDBP治疗前治疗6周nSBP治疗前治疗6周nDBP治疗前治疗6周联合组149.5±6.8125.9±8.684.6±8.474.6±7.7155.2±11.3129.6±8.187.6±8.275.8±8.4142.5±9.9121.0±8.582.6±8.172.2±7.9对照组150.3±8.0129.0±10.285.4±7.979.2±8.0156.2±12.0133.4±8.686.9±9.181.7±8.8144.0±8.5127.7±7.283.4±8.577.6±8.5t值0.8172.520.7444.4430.6233.4490.6135.2011.2336.4500.7314.990P值0.4810.0440.511<0.0010.5610.0180.574<0.0010.262<0.0010.518<0.001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ET-1、baPWV值比较 治疗前,联合组和对照组ET-1、baPWV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联合组患者ET-1、baPWV测定值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ET⁃1(pg/ml)治疗前治疗6周baPWV(cm/s)治疗前治疗6周联合组8.54±1.723.50±1.201668.3±104.21430.5±117.2对照组8.21±1.904.48±1.431657.8±129.41519.7±130.4t值1.3815.631.0046.198P值0.196<0.0010.318<0.001

2.3 2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治疗6周后,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n=115,例

2.4 2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 治疗过程中,联合组患者出现轻微头痛6例、胃肠道不适4例,对照组患者出现疼痛8例,出现胃肠道不适1例,因症状均较轻微,无需特殊处理,继续用药上述症状自行缓解。

3 讨论

饮食习惯、遗传易感因素及肥胖等,均可以促进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相关研究显示高血压的患病率可达167/10万人,特别是在年龄大于55岁的吸烟人群中,其发病率更高,可上升3~4倍以上[8]。长期的血压控制不良可以导致脑血栓、脑出血及心肌梗死等恶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导致病死率的上升。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可以降低血压并改善血压稳定性,改善远期预后[9]。缬沙坦是有效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以有效抑制血管紧张素-肾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动物模型的体内试验均表明缬沙坦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同时缬沙坦在拮抗血管紧张素受体的过程中,并不会反射性引起血管舒张障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效果[10]。但一项汇集了115例样本量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可以发现,缬沙坦单独降压治疗的效果不佳,平均动脉血压仍然可达130mmHg以上,且24hSBP、24hDBP等指标的改善均不明显[11,12]。

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能够一致细胞膜外的钙离子内流进入细胞内,减轻血管的痉挛,从而控制血压。临床上迄今为止对于不同药物组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较多,但对于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的临床对比分析研究较少。虽然有少量研究探讨了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13,14],但相关研究的样本量较少,临床资料的收集偏移较为严重,结论可信性不高。本研究的创造性在于:(1)探讨了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后的24h动态血压变化;(2)揭示了治疗后的血清内皮素(endothelin,ET-1)及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pulsewavevelocity,baPWV)的变化。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在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的同时,其治疗后的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等动态血压检测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可以更进一步控制血压,降低日间或者夜间的收缩压及舒张压。苯磺酸氨氯地平为慢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其阻断钙离子内流的效果更为持久,体内的半衰期较长,可以显著地改善血管痉挛导致的血压的上升。Oh等[15,16]研究者通过回顾性分析了53高血压患者的诊治资料,发现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可以控制24hSBP、24hDBP分别在125mmHg、80mmHg左右,降压效果较为明显,这与本研究的结论较为一致。ET-1是机体分泌的缩血管因子,可以促进动脉管壁的收缩、升高血压,治疗后的观察组血清中ET-1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苯磺酸氨氯地平可以抑制ET-1的分泌,从而促进血管舒张;baPWV可以反应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管壁的硬化程度,baPWV越高,患者的血管弹性越差、硬度越高,治疗后的观察组baPWV明显下降,且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表明苯磺酸氨氯地平可以提高血管的舒缩功能,改善血管的顺应性。但需要注意的是,Oh等[15]研究者并未发现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后的血管硬化程度的改变,这与本研究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考虑可能与样本量不足、临床资料的收集偏移及检测方法的差别有关。治疗后的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较高,同时临床安全性较为可靠,少数患者发生了头痛和胃肠道不适,但无需特殊处理,症状较轻。

综上所述,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缬沙坦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可以进一步稳定血压、提高治疗的总体有效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ET-1的分泌、改善血管弹性等有关。

1 姜楠.自动型数字显示电子血压计与台式水银式血压计测量高血压患者瞬时血压比较.现代仪器与医疗,2016,22:125-126.

2 吕海权,雷敏,陆敏,等.H型高血压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6,22:396-400.

3 杨玉,黄璞,于丽秀,等.缬沙坦单用与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2:725-730.

4 罗国荣,陈卫,陈箭.大剂量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肾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相关指标、电解质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25:2381-2382.

5 栾家杰,刘晓云,张文,等.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制剂择时用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中国药理学通报,2015,22:375-381.

6 刘星,唐海沁,张亚文,等.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24:82-85.

7 龚艳春,陶波,沈捷,等.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32:336-341.

8MarquesDSP,HaagU,GuestJF,etal.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impactofatriplecombinationofolmesartanmedoxomil,amlodipinebesylateandhydrochlorotiazideinsubjectswithhypertension.HealthQualLifeOutcomes,2015,13:24-26.

9HaagU,GuestJF,SoroM.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impactoftriplecombinationsofolmesartanmedoxomil,amlodipinebesylateandhydrochlorothiazideinsubjectswithhypertension.ValueHealth,2014,17:496-497.

10 张朝阳,欧有权,罗润嫦,等.氨氯地平和缬沙坦对高血压伴尿蛋白患者肾脏保护作用有对比观察.河北医药,2015,37:382-384.

11 姜琼,黄俊,毛康,等.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观察.中国药房,2015,32:4124-4126.

12 黄伟胜,张爱东,杜颜利,等.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伴心室肥厚高血压患者舒张功能及血浆NT-proBNP的影响.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5,22:46-49.

13 陈旸,李刚,贺涛,等.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制剂降压治疗对中重度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5:579-581.

14RakugiH,NakataE,SasakiE,etal.Evaluationoftheefficacyandtolerabilityoffixed-dosecombinationtherapyofazilsartanandamlodipinebesylateinJapanesepatientswithgradeItoIIessentialhypertension.ClinTher,2014,36:711-721.

15OhGC,LeeHY,KangHJ,etal.QuantificationofpedaledemaduringtreatmentwithS(-)-amlodipinenicotinateversusamlodipinebesylateinfemaleKoreanpatientswithmildtomoderatehypertension:a12-week,multicenter,randomized,double-blind,active-controlled,phaseⅣclinicaltrial.ClinTher,2012,34:1940-1947.

16 陈伟志.高龄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发病因素及预后相关性分析.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2:3130-3132.

10.3969/j.issn.1002-7386.2017.07.018

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

R

A

1002-7386(2017)07-1023-03

2016-09-16)

猜你喜欢
苯磺酸缬沙坦氨氯地平
重烷基苯磺酸的生产与工艺研究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缬沙坦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效果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HPLC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探讨氨氯地平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