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琴++令桂芬
摘 要:道德情感是指依据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现实的道德关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心理体验,是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纽带,学生中存在“知行不一”的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忽略了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人都认为,道德情感是指个人依据社会所制定的道德准则,以道德原则的角度理解社会现象,处理人们的相处关系,评价个人或他人行为时所体验的情感。这里的“道德准则”就是“理”,如果这个“理”都不清楚,怎能去理解社会现象,处理人们相互关系,分清是非等等。
关键词:道德情感 道德修养 道德行为
【中图分类号】G41
道德情感是指依据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现实的道德关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心理体验, 是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纽带。个人一旦对某种义务和行为形成道德情感,就会积极地影响其道德选择。某种道德情感一旦扩展为社会性的情感,也就会程度不同地影响社会道德风尚。因而陶冶道德情感是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是形成和增强同所获得的道德认识相一致的道德情感;另一方面是改变那种与应有的道德认识相抵触的道德情感。形成和增强健康的、正当的道德情感,不但要诉诸个人理智,诉诸个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而且更需要个人在实践中经受长期的甚至痛苦的磨练。学生中存在“知行不一”的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忽略了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正如原苏联心理学家包诺维奇.雅科布松认为的:如果不培养儿童道德情感,道德教育就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通过实践认识到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一、 以“理”感知情
人都认为,道德情感是指个人依据社会所制定的道德准则,以道德原则的角度理解社会现象,处理人们的相处关系,评价个人或他人行为时所体验的情感。这里的“道德准则”就是“理”,如果这个“理”都不清楚,怎能去理解社会现象,处理人们相互关系,分清是非等等。小学思品课中《遇事要分清是非》,就是要教育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知道遇事要问明情况,多动脑筋,多分析;正确的就积极去做,不正确的再小也不去做。因为道德是一种分辨善恶是非的尺码,是社会需要对个体言行的要求,所以要让受教育者理解这个尺码,明确社会对自己的要求,由此可见,“理”是情的基础。
二、 以“境”体验情
小学生的道德情感总是在一定的道德情境和道德活动中产生的。道德情境活动具有诱发、熏陶的作用。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道德情境和道德活动,达到以境育情的目的。如福利院慰问孤老、孤儿活动,培养了小学生尊老爱幼、心中有他人的美好情感;让学生打扫卫生、清理垃圾的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做社会小主人的品质;爱绿护绿活动,培養学生热爱祖国,人人有责的优秀品质。总之,在学生产生直接情感之后,就应创设情境让学生去进行情感体验和品味。如让学生写作文“家乡的变化”,就让学生带着情感去体验,并联系实际讨论自己的家乡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变化。大家言中有物,言中有序。同学们用铁的事实滔滔不绝地讲述“家乡的变化。因为直接情感具有产生得迅速,消失得也迅速的特点,它是一种不稳定的情感,为了使情感保持和发展,成为行为的动力,就必须让学生进行体验,体验越深刻,道德行为越自觉。在课堂上创设的有关情境,尽可能地要面向所有学生,让其相互思考,然后让他们说。这种想和说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
三、 以“情”拨动情
我们知道,晓之以理容易,但动之以情则难。在德育的过程中师生间的情感达到共鸣才会使德育教育达到理想的状态,学生的情感触发也最深。所以师生间多交流、多沟通,学生对老师的认可度就会越高,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情感具有移情特点,所以,引起情感共鸣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饱含激情的讲述,音像图片的直观,操作演示的吸引等等,能很快使学生进入角色,从而使学生产生直觉的道德情感,为后一步情感体验奠定基础。如用多媒体展示在《祖国在腾飞》《家乡的变化》,让学生了解祖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再加教师情感丰富的语言讲述,更能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
四、 以“评”体验情。
“评”就是对一些事物的评价。评价除了具有明显的导航作用以外,它还将起到对行为的监控作用,并加深情感体验。小学生要学会情感的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和自我调控。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情感上的优缺点,学会预见不道德情感的不良后果,从而消除不道德的情感。要善于疏导,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坚持正面教育,利用他们身上的积极情感,克服不道德情感。自我教育能力可以一个目的、多个方法:如榜样法:以身边人身边事的闪光点鞭策自己;故事法:如通过“拾金不昧的‘红领巾”的故事先让学生学习拾到任何东西都要毫不犹豫地交到学校,找到失主,失主会非常感谢。体验到用情感来评价这一做法,得到一个正确答案,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同学们更要懂得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对每一个同学今后遇到类似情况时的做法进行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