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习反思 促进自主学习

2017-04-07 11:06宋海涛
黑河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反思教学实践自主学习

宋海涛

[摘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是当前教育领域的共识。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反思,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通过及时评价认识到自己该如何学习,养成反思的习惯,逐步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關键词]反思;自主学习;教学实践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一切知识最终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反思是建构主义的一个核心特征。实践证明,在学习过程中,多给学生提供学习反思的机会,多关注学生的反思行为,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身后亦步亦趋的习惯,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多方会话,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这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一、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梳理思维过程,调整思维策略,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赞赏提高学习信心,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课堂教学一结束,有些教师立即打开课本布置作业,让学生埋头于习题中,然后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完全没有反思的机会。

其实,教师要舍得花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自问:1.今天老师讲的是什么知识(整理内化,构建知识体系)?2.我知道了多少(对照检查,确定补习方向)?3.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对书中的哪些地方还存在疑问(质疑提高,培养创新精神)?……然后有问题 的可以举手提问,师生一起商讨解决。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内化,从而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有效发挥“磨刀不误砍柴功”的作用。在课内进行这样的反思,教师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让学生敢想、敢说。

在引导学生反思自问时,应注意这样一个问题: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如板书、教师的语言暗示等)来进行简单的回顾总结,这种总结是受具体情景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和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很受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应在总结时让学生反思整个学习过程,结合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在思维策略方面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具体学习内容中包含的化学基本思想和方法,并对其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一般化学思想方法。

二、完成作业——引导学生反思自查

现在的学生作业做完了就往组长那儿一扔,把作业交给老师去评。如果错了,返回订正,再送老师批改……有的学生甚至要在这样的循环中来回数次。这种重复,不仅不能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厌烦情绪,大大降低学习效率,也会给教师增加负担。出现上述情形,是因为学生在做作业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因此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主次不分等不足。还有的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不求甚解、粗心大意,满足于一知半解,在解完题之后,忽视对结论的反思,经常出现结果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问题。当大部分学生未能认识到结果不合理时,对结果进行反思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出现错误的原因,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使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的本质。

在教学实践中,我要求学生在作业完成后不要急于上交,而要给自己提出这样三个层次的问题: 1.我今天的作业和昨天相比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浅层次的反思)?2.我认真检查了吗?我都做对了吗(中层次的实践反思)?3.当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引导学生这样问自己:这道题有没有别的解法(深层次的质疑反思)?在批改作业过程中,为了检查学生的反思情况,教师打开学生的作业本时不要急于用红笔做对或错的符号,而要认真“扫描”,如果发现有错误就把本子退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独立检查。那些没有认真反思自查的学生经受这样多次的“教训”之后就会觉得,与其被退回重查,还不如自己进行认真反思自查。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把反思的结果写在作业本上,教师根据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方法指导、疑难问题解答、反思质量评价。

三、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反思自究

一个人对解决问题的体验是有时效的,如果不及时进行总结,这种经验就会消退。因此,为了提高化学学习效率,必须使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反思,对自己是怎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走过哪些弯路,从中获得哪些经验教训等进行认真剖析,逐步培养学生随时监控自己的化学思维活动的习惯。

在自主学习中,学生总会遇到一些疑难的题目。光靠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时,可以把问题放到小组或班级中,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通过交流和讨论充分阐述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会产生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是具有正确的解题思想的体现。为了提高解题质量和效率,教师应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解题思路,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四、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反思自省

没有一个学生不希望自己优秀。在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认真学与不认真学的结果差异,从而坚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信念。无数事实证明,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总结中提高的。每周我都主动与班主任进行协调,利用十几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集中进行反思,好好回顾在近阶段学习中的表现。针对集体或其他人的学习状况也可以开展评议,如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等,在不断的总结中反思、纠正、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开展反思训练。首先,教师的发问不能替代学生的独立反思,要重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思维品质。其次,为了把反思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需要教师带头进行反思,为学生树立榜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这节课最精彩的地方是某某提出的一个问题”“在某某教学环节老师处理得不够好,有待于以后改进”等。再次,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调动学生反思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创设某种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的兴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景”)相联系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的情景中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景中进行学习,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和表象,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上下功夫,克服学生对新课“望而生畏”的心理,引导学生运用有关旧知去探索新知。学生的好胜心强,教师应利用这一特点,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竞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意愿。同时也要注意,在创设情境中,切忌牵强附会、缺乏问题性和偏离阶段性。

反思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学生如果学会了反思,就相当于给自己请了一位尽心尽责的老师,随时随地可以对学习情况进行有效指导,从而实现自我教育,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卢真金.反思性教学及其历史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1,(02).

[2]刘知新.化学教学系统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3]袁振国.反思科学教育[J].中小学管理,1999,(12).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反思教学实践自主学习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