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梅英
[摘要]在教学工作中分别存在着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人本主义理论针对这两大主体分别形成了相应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人本主义的视角下,不论是教育者还是学习者都主张提高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这是两大理论形成的共同内因。由于地理科目所包含内容的广泛性以及初中生在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的共性,这就导致在地理学习中更加强调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关键词]地理;人本;主体性;培养
人本主义教育强调要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中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原则上,教学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及行为可能产生的变化,营造自由表达的学习氛围。笔者从人本主义理论对于地理教学的影响以及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思考,结合这两大人本主义理论,从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角度为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提供相关的建议以及参考。
一、人本主义理论概述
1.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是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下形成的教育理论体系,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重视人本身的发展,倡导在教学工作中从学生本身出发,注重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和人格的完善,创造条件使学生达到自我实现的状态。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根本本质是对教育对象人性和人格的培养,认为教育是一种价值的引导过程,这个过程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接受教育的人就是实际存在着的价值创造体。
在教学中,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倡导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课程上重视学生经验的整合和持续,并且表现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成长导向的课程特征,在进行课程评价时也应注重学习过程而非测验结果。自我评价及评价方法多元化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倡导的课程评价内容,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在课程中的发言特征、讨论质量和讨论中的思维活跃程度等方面。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够做到主动学习并发挥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状态。因此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潜能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全面完备的地理学习资源,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在地理学习资源的查阅中获得地理学习经验。
二、人本主义理论与地理教学
1.人本主义理论对地理教学的影响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倡导在教学过程中从学习者本身出发,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够做到主动学习的状态,因而不论从教育者还是学习者的角度来说,提高学习者的主体性都是其共同追求的目标。人本主义理论对地理教学的借鉴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起主导性作用。而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中心性,教师更多是一种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潜能给予充分的信任。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地理现象中发现地理问题,从而解决和总结地理问题及地理现象。
(2)注重有意义学习的地理学习方式。有意义学习指的不仅仅是对于知识的积累,强调的是一种能够使学习者的态度、情感和行为等发生实质性变化的学习,是学习者将自己的全部经验有机融合的学习。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地理学习资料,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地理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人本主义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人本主义理论促使地理教师进行角色转化。在人本主义理论的影响下,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学习的促进者”。这个定位有利于实现人本主义理论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鼓励学生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教师更多起促进的作用,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
(2)人本主义理论对于地理教学方法的指导意义在于更加凸出了探究性学习的价值。探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在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料来选择地理知识,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各种地理资源整合利用起来,为学生自主学习所用,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三、初中地理学习的现状及主体性培养路径
1.初中地理学习的现状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横跨了自然和人文两大领域,同时兼具文科和理科的学习性质,需要记忆的内容繁多,因而容易使学生对地理学习失去兴趣。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初中地理学习普遍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一是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地理学习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二是地理学习中存在性别差异,女生更偏重于对地理知识的机械性记忆,缺乏对地理现象的分析和理解;而男生则对地理现象表现出更大的热情。三是学生在地理学科上普遍缺乏对自身主体性地位的认知。
2.初中地理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必要性
(1)在地理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符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及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改革目标强调要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学习方式更侧重于通过体验、经历及探究来学习,引导学生形成对地理持久的兴趣和学习能力,这就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2)在地理教學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该阶段学生渴望突出自己个性和独立解决问题的心态,引导学生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设计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发挥自己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地理学习中的主体性。
(3)在地理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符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蕴含着多种多样的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这样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学习到的地理知识非常有限,因而地理学科要求学生在学习上要比其他学科更具有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是由地理知识的广泛性所决定的。
3.人本主义视角下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人本主义视角下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即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己的学习中。这种主体性体现在:一是在选择性上,学生能够根据地理学习的目标自主选择所需要的地理资料。二是在自主性上,学生有自主积极的学习态度,拥有支配自己学习行为的能力。三是在创造性上,学生创新地理学习的思维和学习方法,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在人本主义视角下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应做到:一是对于学生选择性的培养。选择性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正确评估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给学生提供与其学习认识能力相适应的地理学习资料。二是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提出问题是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提出疑问,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三是对学生创新性的培养。创新离不开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竞争氛围和创新意识的创设。
综上所述,基于人本主义理论下学生主体性培养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就是人本主义视角下教育观和学习观的体现,人本主义教育的本质在于对于学生本身的关注。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与人本主义教育息息相关,二者不可分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的诉求,是当今教育的趋势所在。
参考文献:
[1]刘晋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02).
[2]李利平.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述要——兼谈对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4,(12).
[3]雷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的新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0,(01).
[4]胡志刚.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生为中心观”对教学的启示[J].化学教学,1993,(09).
[5]徐鹏腾.浅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实际的启发[J].科教导刊,2011,(08).
[6]庄笑蓉.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教师应注意教学反思[J].地理教育,2003,(12).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