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结构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信心的影响

2017-04-07 22:00朱丽叶
高教探索 2017年3期
关键词:结构优化就业能力引言

朱丽叶

摘要:知识是影响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优化知识结构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对1027名在校高年级本科生的调查,检验了知识结构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信心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学生在知识积累和合理知识结构的构建上都亟需提升,尤其是在知识前沿性和知识深度两个维度上存在短板;(2)大学生就业能力一般,核心技能较为欠缺,就业信心偏低;(3)知识结构各维度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信心都有显著影响,其中知识深度和基础知识对就业能力的影响尤为显著,而知识面的广度和知识前沿性仅对就业能力的元认知维度影响显著,对就业能力其它维度如学科理解力、核心技能和个人特质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知识结构;就业能力;就业信心;结构优化 一、引言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是不少大学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是不少用人单位招聘不到满意的大学毕业生。对此,不少学者指出这种“就业鸿沟”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严重不足,其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1][2][3]如何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成为高等学校面临的严峻现实问题。就业能力是一个人成功就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个性品质等因素的集合。近十年来,学术界围绕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就业能力的结构维度和影响因素、就业能力培养对策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从现有研究看,国内外学者对就业能力的结构维度有从二维到五维及以上的不同维度的划分,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耐特(knight)和约克(Yorke)提出的四维结构模型,即在学术界被广泛引用的USEM模型。[4]该模型将就业能力划分为元认知、个人特质、核心技能和学科理解力四个维度。尽管对就业能力结构维度有不同的划分,但学者们普遍认为知识是影响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大学生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由此形成的知识体系是其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5],高等学校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战场”[6][7]。 近年各高等院校都加大了教学改革力度,对专业课程的结构与内容进行调整,以构建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实现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但是,现有研究对于知识结构如何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并没有作出明确回答,诸如基础知识和技能、知识的广度、深度和前沿性如何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各维度间是否存在差异?高等院校应如何优化大学生知识结构来提升其就业能力?这些问题都有待厘清。本研究以广东九所高校的1027名高年级本科生为调研对象,对大学生知识结构、就业能力和就业信心进行调查,并分析检验知识结构及其各维度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信心的影响,从而在实证基础上厘清知识结构与就业能力的关系,为现行高等教育优化大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广东九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为对象,按配额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211”院校4所,非“211”院校5所。因本研究探讨的是知识结构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信心向的影响,我们将调研对象限定在大三、大四的高年级在校大学生,并以大四学生为主。样本构成状况参见表1。

(二)研究工具

调研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大学生知识结构构成调查问卷。基于文献研究,我们按照知识的构成将知识结构划分为基础知识、知识广度(跨学科知识)、知识深度(专业知识)、知识前沿性(前沿知识)四个维度[8][9],并采用李克特七点量表进行测量,经检验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846。第二部分是就业能力与就业信心调查问卷。本文采用耐特(knight)和约克(Yorke)提出的USEM模型,将就业能力划分为元认知、个人特质、核心技能和学科理解力四个维度,并借鉴史秋衡、文静(2012)的研究[10],对就业能力的四个维度和就业信心进行测量。其中,元认知用“大学学习激发我的学习兴趣”和“大学学习让我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两个题项测量,个人特质用“我具备了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我具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个题项测量,核心技能用题项“我具备了本专业的实际操作技能”测量,学科理解力用“我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我系统掌握了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两个题项测量,由此就业能力量表一共包含7个题项,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865,就业信心用“我觉得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并不难”、“我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樣的工作”和“我对毕业后的去向十分有信心”三个题项测量,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843,所有题项采用李克特七点量表进行评分。最后是样本个人背景资料,包括性别、年级、专业、学校、父母学历、消费水平及常住地。

·教师与学生·1知识结构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信心的影响(三)研究实施与数据收集

调研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实施,采用纸笔测试方式,由调研组成员分赴九所高校,在学生比较集中的课室、宿舍和企业宣讲会发放。共发放问卷1200份,剔除无效和缺失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27份,有效回收率85.6%,全部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处理。具体调研程序如下:首先调研人员简要说明调研目的,请同学们给予支持和协助,接着调研人员对填写要求进行指导,然后被试开始填写问卷,被试先完成知识结构的调查,接着再完成就业能力和就业信心测量,最后填写个人背景信息,整个测试总计约12分钟。在完成作答后,被试会收到一份小礼品以示感谢。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知识结构构成现状

从调研结果看(参见表2),调研对象在知识结构四个维度上的均值都没有超过5分,说明总体上大学生无论在知识面的广度、深度、前沿性和基础知识方面都处于一般水平。相比较而言,在基础知识和知识广度上,大学生得分稍高,接近或等于5分,而在知识深度,特别是知识前沿性上的得分偏低,这一结果显示在大学生整个知识体系结构上,基础知识和跨学科知识稍强,而在专业知识的精深上,特别是学科前沿知识上存在不足。在各维度上,按高低分值(6分及以上,4-6分,4分以下,划分为高分段、中分段和低分段)对比各分段群体所占比例发现,34%的大学生具有较广的知识面,24.4%的大学生在知识深度具有较高水平,仅有18.8%和18.6%的大学生知识前沿性和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具有较高水平,而在各维度上得分均在6分及以上的仅76人,占总体样本比例的7.4%。由此可见,具有较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大学生占比不到十分之一。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信心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参见表3),大学生就业能力总体平均为5.046分,各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分别为:“元认知”4.966,“学科理解力”5.021,“核心技能”4.810,“个人特质”5.268,“就业信心”平均值为4.822。可见,总体上大學生就业能力一般,核心技能较为欠缺,就业信心偏低。从各指标的标准差来看,在核心技能和就业信心上,学生间差异较大。

在各维度上,按高低分值(6分及以上,4-6分,4分以下,划分为高分段、中分段和低分段)对比各分段群体所占比例发现,就业能力总分在6分及以上的占比17.6%,说明仅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分维度来看,25.9%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元认知水平,26.4%的大学生有较强的学科理解力,31.1%的大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35.4%的大学生在个人特质方面包括自我意识和自我效能方面表现良好。而在各维度上得分均在6分及以上的仅108人,其中男生59人,女生49人,占总体样本比例的10.5%。此外,从调查来看仅22.6%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自信。

(三)知识结构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信心的影响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大学生知识结构与就业能力和就业信心进行相关分析(见表4)。结果发现,知识结构各维度与就业信心、就业能力及其各维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

为进一步了解知识结构如何影响就业能力与就业信心,本研究通过回归分析检验了大学生知识结构各维度对就业能力及各维度和就业信心的影响(见表5)。研究采用进入法回归方程分析,结果表明,知识结构各维度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信心都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和专业知识的深度对大学生就业信心、就业能力及其各维度的影响都非常显著(P<0.001),而知识面的广度和知识前沿性仅对就业能力的元认知维度影响显著(P<0.05),对就业能力其它维度如学科理解力、基本技能和个人特质的影响不显著(P>0.1)。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大学生知识结构,形成合理的、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其就业自信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夯实大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其专业知识深度,对于就业能力的提升和就业信心的塑造至关重要。这一研究结论厘清和明晰了知识结构与就业能力和就业信心的关系,为高等学校如何通过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大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对广东九所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生在知识积累和合理知识结构的构建上都亟需提升,尤其是在知识前沿性和知识深度两个维度上存在短板;(2)大学生就业能力一般,核心技能较为欠缺,就业信心偏低;(3)知识结构各维度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信心都有显著影响,其中知识深度和基础知识对就业能力的影响尤为显著,而知识面的广度和知识前沿性仅对就业能力的元认知维度影响显著,对就业能力其它维度如学科理解力、核心技能和个人特质的影响不显著。

以上研究结论为高等学校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提供了启示。首先,知识深度是大学生知识结构中的短板,又是大学生就业能力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拓展大学生知识深度,构筑精深厚实的专业知识,成为优化大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首要目标和当务之急。而拓展知识深度,提升专业能力,首先要从教学内容的改革开始。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有所长的各领域的专业人才,这种人才要求既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和广阔成长空间,又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因此在专业内容设置上,一方面要有精深的理论知识,体现专业深度和特色,另一方面又需要与实践结合,从锻炼学生适应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着手,培养其专业技能。同时在教育教学方式上,也需要紧密配合这一培养目标,实行相应的变革。其次,研究显示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不仅对就业能力还对大学生就业信心有显著影响。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基础课程的设置来看,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开设的基础课程覆盖面过窄,二是对基础课程考核的要求偏低。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基本功欠扎实,基本技能较为欠缺等问题。因此,夯实学生基础知识首先需要从学校层面在基础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提供和开设更为广泛的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并提高对基础课程的考核要求。第三,以往的研究认为广泛的知识面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提升其创新能力,而本研究的结果进一步发现,知识广度不仅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更能显著提升大学生就业信心。从高校角度,提升学生知识广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建立通才教育课程体系。例如对于理工科类大学或专业,必须在原有课程体系下增加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和相关课程,而对文科大学或专业来说,则必须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下增加自然科学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史方面的课程。从国际上来看,美国理工科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达20%左右,而日本工科教育课程中规定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应占总学分的16%~17 %。最后,学科前沿知识匮乏,是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中的短板,也影响到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信心,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的就业。因此,跟踪和掌握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完善现有知识结构,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信心也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高校不仅在教学上引进和传授学科前沿知识,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师资培训,还要追踪学科前沿开展科学研究,以科研引领教学。

虽然,本研究结果表明知识结构各维度显著影响就业能力和就业信心,并且对就业能力和就业信心的解释率分别达到36.5%和36.2%,但是知识结构并不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唯一因素。以往表明,个人特质如就业人格和社会应对力等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信心的重要因素。[11][12]因此,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信心的提升不仅需要高校完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体系,也离不开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和相应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和健全。

参考文献:

[1]周静.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J].黑龙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3):22-24.

[2]杨晓南,郑微.大学生就业能力实证研究[J].科学决策,2012(5):79-92.

[3][6]吴御生.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述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3):54-57.

[4]Yorke,M.,knight,P.T.Embedding Employability into the Curriculum[M].York:High Education Academy,2004:4-5.

[5]彭树宏.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4(6):61-65.

[7]杜毅,肖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多角度剖析及对策探讨[J].浙江青年专修学字学报,2008(4):33-36.

[8]张大玲.对合理知识结构的再分析及圆锥体形知识结构的提出[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7,23(3):113-116.

[9]罗文健.论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建立与调整[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6(1):25-27.

[10]史秋衡,文静.中国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基于学情调查的自我评价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1):48-60.

[11]金昕.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其现状的实证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科版),2012(6):237-240.

[12]贾利军,管静娟.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Z1):51-56.

(责任编辑钟嘉仪)

猜你喜欢
结构优化就业能力引言
药用植物野外实践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Hyperworks Inspire的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管理类本科生就业能力构成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
“人力资源招聘与测评”课程中团队学习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调查研究
中韩贸易结构优化策略探析
医疗保险制度的经济社会效应和结构优化探究
基于思维导图的线性代数复习策略
提高小学低段课堂写字有效性的研究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