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进行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熟练的用目标语言来进行书面或口头沟通,获得正常的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中阅读理解是培养学生书面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理解即为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来从书面文章中获取相关信息,其途径就是将英文翻译成为自己的母语。但是如果英语语言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则翻译过程必然会出现差错。或者,有时即使正确理解了原文所要表达的含义,但是由于缺少扎实的翻译基础与翻译技能,再加上对母语的掌握程度不够,也将导致翻译不够准确。鉴于此,在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书面能力,必须要从汉英互译这一内容入手,提升学生的翻译水平,让学生能够充分重视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
〓〓虽然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进行实践,但是开展有指导意义的翻译理论教学,对于翻译教学来说大有裨益。在汉英互译中涉及的原则与标准相对复杂,除“信、雅、达”外,还有众多翻译理论,例如对等理论、等效翻译等。不同的翻译原则与标准对于翻译实践的开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同时也对翻译活动的开展有着重大意义。
〓〓阎佩衡所著的《英汉与汉英翻译教学论》概括了翻译的复杂过程,既考虑到语内翻译,也考虑到语际翻译乃至语文翻译。该著作在叙述翻译理论的同时,又附有翻译实践练习,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对于汉英互译教学有着重大的参考价值。
〓〓该书结构明确,分为绪论、上中下三卷和附卷。绪论针对翻译、翻译标准、翻译原则进行了论述。上卷论述了翻译的一些理论以及分析方法;中卷论述了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差异,并对语言与文化进行了对比;下卷针对常见的翻译方法,如直译、意译等,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汉英、英汉的翻译方法。附卷部分涵盖了词语(意义)、句子、描述性文字、叙述性文字、阐述性文字、论述性文字、科技性文字、对话中的文字翻译等。
〓〓笔者在对《英汉与汉英翻译教学论》进行阅读后,认为在汉英互译教学中需要事先明确以下几个基本要点。
〓〓第一,翻译的本质就是不同语言之间转换,让不同语言的人们可以进行正常的交流沟通。因此,翻译所得到的语言必须要完整、真实地传递原文所包含的相关信息,符合目的语言的习惯。
〓〓第二,在大学翻译教学中主要以适用型翻译为主,大部分涉及的文章均为说明文、记叙文、书信、商务文体等。相对于文学体裁来说,上述文体都需要精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并不是抒发情感,需要注重逻辑清晰、条理明确、思维明确。因此,在汉英互译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始终遵循准确、通顺的原则,无须追求华丽的语言与文字,只需做到准确表达,真实传递原文的意义,并且翻译中词汇的搭配、句子的结构要符合英语或汉语的语法规范、习惯等,保持行文流畅。
〓〓第三,英语与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其在概念、表达、思维、运用方面都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因此,在汉英互译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理论的正确运用。
〓〓同时,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汉英互译教学的内容要简单易懂,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除此之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第一,汉英互译教学中要始终关注翻译实践的进行,同时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要做到概念准确有效,能够联系实际案例,让学生明确认知每一种翻译技巧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用于解决哪一些翻译问题,并且如何灵活使用这些技巧。教师可以在海量的语言教材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例,给学生塑造清晰的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新的发现与探索。
〓〓第二,在保证实现教学目标以及保证教学内容学术性的基础上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汉英互译的材料選择方面可以予以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兴趣爱好,以便在汉英互译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话题讨论,积极提供自己喜爱的翻译材料,并且说明翻译材料的优势与特点,并且将其集中组合成为素材库。教师则可以有针对性地从素材库中选择翻译材料,并且将汉英互译理论与技巧融入其中,从而实现专业性、技术性、学术性以及趣味性的融合。
〓〓第三,在汉英互译形式方面也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可以将汉英互译课堂分为三个步骤开展,分别为学生自译、学生互评、师生共评。例如,在拿到材料后学生自己进行现场翻译,并且记录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在完成翻译后与同学相互开展翻译评价,交流翻译中的体会。这一过程不但可以让学生成为汉英互译课堂的主人,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在最后的师生共评环节中,教师与学生要互相评价,学生对于翻译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要勇于挑战,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以便形成汉英互译的批判性思维。
〓〓综上所述,理论与实践不可偏废,在实际的汉英互译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翻译理论与技巧讲解并重,在系统地讲解翻译理论的同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和实践,让学生扎实地掌握翻译技巧,从而提升英语学习能力。
(孙红梅,陕西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