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记者的职业精神

2017-04-07 21:25乔磊
记者摇篮 2017年3期
关键词:担当职业精神记者

乔磊

【摘 要】近年来,我国反腐行动在规模、密集程度、深入性以及制度探索方面,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强态势。全世界都关注到,中国政府正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惩治腐败分子,推动从严治党和社会改革。就职业性质而言,记者收受贿赂其影响相当恶劣。因为它败坏了新闻事业的源头,所作所为违背这个崇高事业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些记者丧失了自己的职业追求?又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些记者能够恪守对职业的忠诚乃至献出了生命?近来重读八十多年前张季鸾先生的一番话,颇感找到了问题症结。

【关键词】记者 职业精神 责任 担当

1931年4月1日,《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写了一篇题为《新闻记者根本的根本》的文章,投寄燕京大学新闻系,开宗明义地询问新闻系学生为什么想做新闻记者,为什么入新闻系。有人认为记者可以参与到最前沿、最重大的事件,可以揭露假丑恶,可以歌颂真善美,可以担起“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责任,可以戴上“无冕之王”的帽子……确实,很多人就是冲着媒体工作者头上的光环去的。但张季鸾认为在成为新闻记者之前,有两层道理必须觉悟: “第一,或者有人想,做记者可以得到物质上优厚的享受,这是错误。中国经济发达以后,经营报业的人可以获利,但是单纯作一个记者,靠薪水吃饭,我想在二三十年内,恐怕很难有得到优厚酬报的……所以从平凡而正当的途径上讲,做记者大概要一世穷。”“第二,或者以为记者这种职业好玩,有兴趣,这话不假……不过诸君要知道,有兴趣的另一面,是格外劳苦。”

张季鸾先生道出一个真相,做记者可谓人世间最苦的差事。事實上也是这样,在整个新闻传播活动中最先品尝其苦的是记者,当然最先领略其中生活愉悦的也是他们,在写尽人间世上善恶的同时,他们也为完善社会贡献着自己的一切。他们是在用经济上的“失”换取精神上的“得”,这种精神上的愉悦并不是每一位新闻从业者都能享受到的,它需要有对这一职业追求发自心灵深处的领悟。

一、正确看待记者的失与得

八十多年过去了,时过境迁,薪火相传的新闻事业仍在继续,这一伟大事业恪守的职业精神还需秉承。张季鸾先生指出新闻人应具有的两层觉悟是他多年从业的肺腑之言。而初读这些话时,我还处在大学的校园,那时的我并不能深深体会这句话中所包含的酸甜苦辣。而今,我已在电视新闻记者的岗位上度过了十个春秋,对此,却已深有感触。

十年的记者生活,确实并不如我当初想象的那般绚丽多姿,反而有几分苦涩,也体会到了张季鸾先生的告诫。因为处在基层的缘故,并不能像央视的记者一样,可以第一时间出现在重大新闻的现场,随时报道国家发生的重大新闻。但也正因为处在基层,深谙百姓民生疾苦,我也从一点点的新闻报道中,感受点滴的快乐,体会肩上的几多责任。

刚入我台时,我曾参与制作了一档民生法治类新闻节目——《小乔帮忙 律师到家》。通过记者小乔(也就是我)和律师到家的服务,切实地为百姓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法律困惑、法律问题,旨在通过我们的工作化解矛盾、化解纠纷。而恰恰因为这样,使得我们在日常的采访中所接触到的事情都是一些看似平凡的小事。但怎样把小事做好,这可是一个大课题。

还记得收到观众送来的第一面锦旗的时候,心情有些复杂,很欣慰、也很感动,因为我知道这是她们发自内心的认可和感谢;但同时也很心疼,替那两个阿姨心疼,心疼她们为做这面锦旗而花掉的钱,因为她们的钱挣得太不容易了。这两位50多岁的阿姨,是同一个环卫所的环卫工人,十年间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地扫大街,每个月的工资仅仅是几百块钱。尽管这样,她们还是任劳任怨地干了十年。2007年,政府对环卫工人的工资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每月的工资涨到一千多块了,两位阿姨更是干劲十足了。可是令她们没想到的是,这样的日子过了没多久,她们就莫名地被陆续辞退了,她们并没有犯错,所里冠冕堂皇的说法就是人事制度改革。干了十多年就这么回家了,一点说法也不给,她俩也多次找到相关部门,可是并没有得到结果。后来,就找到了我们栏目。我和同事先找到了两位阿姨之前工作所属的环卫所了解情况,所长给的答复是她们是临时工,随时都可以无条件解雇的。随后,我们又找到了环卫所的上级主管部门区城管局,当时区城管局的工作人员也理所应当地表示这两位职工是临时工,就这么解雇是没有问题的。而采访当时正是2008年,我们跟他详细讲了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城管局的领导听完之后,意识到他们的做法确实不妥,在征求了两位当事人的意见后,这位领导马上拍着胸脯说肯定会按照劳动法给补偿,但需要办理一系列手续,一周后钱款一定到位。两位阿姨也对这一结果表示满意,我们也就顺利地完成了此次采访。可是,没想到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两位阿姨并没有得到任何补偿……看着两位阿姨无助的模样,我的心里很不好受,无论多难,我们也要坚持为她俩做后续报道。于是,我们再次来到了那个区城管局,找到了当初的那位领导,这位领导看到我们之后,一下子惊住了,他说他看过很多媒体的类似报道,但没有看到过这么认真的记者。他自知在法理和情理上都说不过去,赶紧说马上就办。两位阿姨终于在当天就把实实在在的赔偿金拿到手了,这次维权终于宣告成功。

这些年做节目,帮助过病人筹集捐款、帮助过农民工讨要工钱、帮助过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钱的老百姓追回购房违约款、帮助过多年不相往来的亲戚解开心结……大到人的生命、几千户人家的生计问题,小到为消费者追偿一条新买不久就严重掉色的裤子……的确,很多不公平的事情在我们介入后,就变得公平了。但与此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它的艰辛!曾经为了调查出上万亩稻苗受损的原因,在四个乡镇的稻田地呆了半个月的时间,双脚走出了血泡;曾经在采访回迁房安置问题时,遭遇过野蛮开发商的恶语恐吓;曾经在调解家庭矛盾时,遭遇过对方当事人的无理取闹甚至舞刀弄棒……

初入这个行业时其实没有思索过从此便是选择了一种生活,而这样的生活注定要丰富多彩而又荆棘丛生。工作繁重时抱怨过这样的选择究竟是为了什么,身体疲惫时也曾心疼自己什么都不比健康来得重要。可是当听到热线那边的求助声,我坐不住了;当看到镜头后兄弟姐妹们并肩作战时,我感动了。我相信选择记者这个行业的人一定是为荣誉而战的人,一定是有着精神追求的人。经济的封锁抑或刺激一定不足以激发他们全部的力量!这个职业能给你带来观察人生的广度,新闻工作者的采访就是人生采访,如果那些做有偿新闻的记者能以公正关爱之心去对待受众,能恪守职业的道德,金钱又怎能摧毁他们的职业精神?

二、新闻记者要有责任与担当

穆青说过,对党的事业的责任感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是记者必须要具备的能力。我也认为,对于新闻记者来说,采访写作的技巧可以放在其次,而责任感却是最重要的。我对新闻媒体和记者的使命和责任的理解是要有担当。责任如阳光,能激发潜能;责任如甘露,能净化心灵;责任如烛光,能照亮人生。勇于担当,源于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用歌德的话说就是: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三、记者如何践行新闻职业精神

普利策曾说过:“在我们这个日益繁荣的大城市里,需要這样一种日报。这份报纸不仅售价低廉,而且内容丰富;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篇幅浩大,而且充分发扬民主,真正致力于人民的事业,而不为有钱有势者谋利益……它将揭露一切诡骗和无耻,抨击一切社会罪恶和弊端。它将以真挚诚恳的态度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新闻是要传达给社会的,是要影响社会的,也是要接受社会检验的。如果为利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违背真实原则,降低采写质量,必会遗害社会。至于用笔换利,为富者权贵做粉饰之事,更是有违良心和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因此,我认为想要成为一名有为的记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要永远站在时代的前哨,抓住社会热点、难点、亮点做文章;2.要善于捕捉细节,选题要因小见大;3.要敢为民生鼓与呼。要敢讲真话,只有恪守“先做人,后做文”,爱岗敬业,注重职业道德,才能不受名利诱惑,不畏权贵高压,从而保持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内参文章的真实性;4.深入调研的传统不能忘。乐于吃苦、敢于冒险;5.人民的记者,永远游泳在人民的海洋,和人民广交朋友。

总之,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光具备专业的新闻技能和理论修养是不够的,还要具备新闻职业精神。新闻技能是基础,新闻理论是支撑,新闻职业精神是灵魂。没有灵魂,一个新闻记者就没有精神上的支持,就不可能写出震撼人心的新闻作品来。而且,我们不光要在理论上认识到具备新闻职业精神的重要性,更要在实际的新闻工作中体现出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单位:沈阳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范敬宜.范敬宜谈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R].浙江在线;[2]南振中:《我怎样学习当记者》第3页,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3]【美】W·A·斯旺伯格:《普利策传》第93~94页,新华出版社1989年版

猜你喜欢
担当职业精神记者
论林语堂的《语丝》创作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高职实践教学的多重关系研究
论体育传播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素养
顺应党建趋势,党员干部如何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