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风云 晏增亚
湖北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孝感 432000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MRI影像学表现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
管风云 晏增亚
湖北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孝感 432000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表现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04-2016-05我院收治的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在发病48 h内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计算脑梗死区体积及动脉狭窄程度;对患者进行神经缺损程度NIHSS评分,并分析影像学表现与NHI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区体积与MCA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596,P=0.005);脑梗死区体积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347,P=0.045);MCA狭窄程度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475,P=0.004)。结论 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DWI中异常区体积和MRA中血管狭窄程度均与神经功能缺损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预测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大脑中动脉;脑梗死;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神经功能
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脑梗死是造成缺血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急性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MCA是颈内动脉的终端,承担大脑半球深部及皮前3/5皮质区的供血,该部位覆盖了躯体运动、感觉、认知、语言等重要的神经中枢和神经通路,因此针对急性梗死患者的MCA闭塞性病变的检测和治疗在临床实践中意义重大[2]。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急性缺血性病变检测最敏感的诊断方法,目前扩散加权成像序列已被纳入到大多数的磁共振成像仪中,并在MCA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是急性脑卒中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3]。本研究采用DWI来确定急性脑梗死患者MCA供血区的梗死面积,并采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确定MCA狭窄程度,以探讨MCA供血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磁共振成像的影像学表现,及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以期为该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04-2016-05我院收治的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35~79(62.35±10.58)岁。所有患者至少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中的一种。纳入标准:(1)均首次发病48 h内入院治疗;(2)均经MRI检查,符合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4];(3)TOAST分型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排除标准:(1)有同侧颈内动脉闭塞或狭窄;(2)心源性栓塞患者;(3)脑出血、脑炎或脑部肿瘤患者;(4)其他非动脉硬化导致的脑梗死。
1.2 研究方法 (1)NIHSS评分:检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量表(NIHSS)[5]对入院救治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进行评分,评分越高说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越严重。(2)磁共振检查:所有患者在入院48 h内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5T超导磁共振系统,对患者进行脑部MRI检查,主要包括T1WI、T2WI、DWI及MRA检查。T1WI参数设置为TR 2 000 ms,TE 7.5 ms;T2WI、DWI参数设置为TR 8 500 ms,TE 100 ms;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的弥散加权成像,参数设置为:TR 3 400 ms,TE 102 ms,矩阵256 mm×256 mm,层厚/层间距为8.0/1.0 mm,视野23 cm×23 cm,所有扫描部位间距5 mm,扩散梯度因子b为1 000 s/mm2;MRI采用时间飞跃法(Time of flight,TOF),TR 26 ms,TE 7.5 ms,反转角21°,层厚0.7 mm,视野15 cm×20 cm,NSA 1次,FOV 210 mm,扫描间隔0.6 mm,扫面时间273 ms。(3)数据分析:所有图像资料均有本科室同一位专家进行分析,并计算出每层DWI缺血灶的面积,进而得出缺血灶的总体积。MCA狭窄程度采用以下标准分级:正常或轻度狭窄(0%~29%);中度狭窄(30%~69%);重度狭窄(70%~100%);闭塞(直径100%狭窄且伴随MCA远端分支血管稀疏)。
2.1 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一般资料 52例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31例,高血脂11例,糖尿病10例,冠心病5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言语含糊8例,肢体乏力47例,言语不清12例,精神症状23例,感觉减退14例,失语5例,两便障碍12例。单发型梗死29例,其中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13例,皮质区梗死8例,大面积梗死8例;分水岭梗死13例;多发性梗死10例。
2.2 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RI表现 梗死病灶在T1WI中显示信号强度下降,在T2WI和DWI中显示信号强度增强,见图1。
图1 患者梗死病灶的影像学表现,男,56岁,梗死区位于右侧额叶和颞区 A:T1WI;B:T2WI;C为DWI
2.3 DWI异常区体积与MCA狭窄程度的关系 52例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MCA正常或轻度狭窄18例,中度狭窄15例,重度狭窄5例,血管闭塞9例;DWI异常区最小体积为2.25×103mm3,最大体积为2.07×105mm3,平均3.73×104mm3;随梗死体积的增加,MCA狭窄程度不断加重,两者呈正相关性(r=0.596,P=0.005)。见表1。
表1 动脉狭窄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
2.4 DWI异常区体积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 在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DWI异常区体积区间内,NIHSS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异常区体积的增加,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不断加重。DWI异常区体积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347,P=0.045)。见表2。
表2 3 DWI异常区体积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
2.5 动脉狭窄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 重度动脉狭窄和血管闭塞组的NIHSS评分显著高于正常、轻度、中度狭窄组(P<0.05),MCA狭窄程度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475,P=0.004)。见表3。
表3 动脉狭窄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
脑梗死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约10%的患者在发病急性期死亡。急性脑梗死的主要治疗目的是对已发生低灌注,但神经细胞仍保留部分功能,血管流通可得到恢复的患者进行挽救。急性MCA供血区脑梗死主要由MCA粥样硬化所致,其主要变现为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进而造成MCA狭窄或闭塞,在颈内动脉粥样硬化中最为常见[6]。目前,有关该类疾病在国内的研究相对较少,初步研究显示,糖尿病、高血压、高龄、高血脂是MCA狭窄的主要危险因素[7]。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该类疾病临床治疗的关键,其中在发病6 h内进行溶栓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因此,在急性脑梗死发病期采用合适的检查手段,对患者缺血性脑组织的功能进行评价,在脑梗死治疗中显得尤为必要。
传统CT检查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是脑梗死的首选影像学检测手段,但对于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MRI-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已逐步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可,在脑梗死急性发病期内,DWI对脑部微环境内的水分子的活动较敏感,因此,当脑梗死急性期,细胞转变至水肿阶段时,局部水分子的弥散运动受到限制,导致正常状态下无信号或信号较弱的区域在缺血后的短时间内即可显示异常高信号[8]。DWI能够清晰显示异常区脑组织的损伤范围和程度,赵俊平等[9]研究表明,DWI比常规的MRI、T2WI检查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时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高,能够发现常规磁共振检查不能发现的超早期梗死,能够在脑组织不可逆损害前进行及时救治,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MRA是利用MR成像技术来描述血管路径的方法,主要包括时间飞跃法、相位对比及对比增强MRA,其中时间飞跃法较为常用,该方法不适用造影剂就可以进行成像,能够在无创条件下显示脑梗死病人血管病变部位、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及狭窄程度[10]。
研究表明影像学显示梗死面积越大,则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其可能原因是梗死范围扩大致使脑细胞算上引种,进一步使神经系统功能异常,进而导致功能缺损;另有研究表明,脑梗死时多伴出现脑水肿,其严重时会造成中线结构移位,致使机体代谢、体温调节、内分泌等发生紊乱,进而导致神经功能缺损[11-12]。DWI和MRA的联合用在国内外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的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有关两者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及与神经缺损程度的关系报道较少。Go-wrydoss-Nangu[13]研究DWI和MRA对MCA供血区脑梗死综合诊断和临床评价的结果显示,脑梗死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动脉狭窄程度无明显相关性,但与脑梗死体积与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同时与NIHSS评分亦呈正相关;张延军等[14]研究表明MCA狭窄程度越高,出现侧支循环代偿的频率亦越高,而代偿方式不同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显著;高亚军等[15]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率与NHI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同样表明,DWI显示信号异常区的体积越大,NIHSS评分越高,MCA狭窄程度越严重,NIHSS评分越高,且在MCA严重狭窄或闭塞时,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升高,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DWI扫描的异常区脑梗死病灶体积及MRA中显示的动脉狭窄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具有正相关性,能够准确评价个体梗死状态,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评估、治疗及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
[1] 付文亭,李清,邵长娟,等.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急性脑梗死进展发生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10):1 061-1 064.
[2] 虞雁南,许玉园,李明利,等.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的狭窄度与卒中机制——一项高分辨磁共振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16,11(8):619-625.
[3] 李岩.弥散张量成像在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应用[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5.
[4]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5] Ortiz GA,Sacco RL.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J].J Physiother,2014,60(1):61.
[6] Camerlingo M,Tudose V,Tognozzi M,et al.Predictors of re-canalisation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from occlusion of the termin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r of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mainstem treated with thrombolysis[J].Int J Neurosci,2014,124(3):199-203.
[7] Chen X,Baum L,Ng HK,et al.Atherosclerotic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tenosis and its risk factors:Clinical and genetic risk factors[J].Atherosclerosis,2014,235(2):114-115.
[8] 易秀云,王伟.磁共振弥散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应用诊断急性期脑梗死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3):82-83.
[9] 赵俊平,吴红样.DWI与MRA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3,27(3):228-229.
[10] 沈纪芳,朱玉春.联合应用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5,16(1):34-36.
[11] Olavarría VV,Delgado I,Hoppe A,et al.Validity of the NIHSS in predicting arterial occlusion in cerebral infarction is time-dependent[J].Neurology,2011, 76(1):62-68.
[12] 沈纪芳,朱玉春.联合应用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5,16(1):34-36.
[13] Gowrydoss-Nangu K.Combined Assessment on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Territory Using DWI and MRA[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2.
[14] 张延军,刘青.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塞侧支循环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9):4 061-4 063.
[15] 高亚军,房阁,韩秀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对急性脑梗死NIHSS、Glasgow评分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23-25.
(收稿2016-09-12)
R743.33
B
1673-5110(2017)06-00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