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晶
河南安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安阳 455000
脑血栓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评价
陈 晶
河南安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安阳 455000
目的 探讨脑血栓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150例脑血栓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2组护理结局。结果 研究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及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康复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血栓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应使用优质的综合护理,可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更好地改善其心理状态,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脑血栓;冠心病;综合护理;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脑血栓与冠心病均是临床较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且二者常合并存在[1]。冠心病是由脂质代谢异常而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出现脂类物质的斑块堆积,导致心脏的管腔狭窄,出现心肌缺血、心绞痛,脂质斑块可随血流进入颈动脉或脑动脉,引起血管腔急性闭塞,造成局部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和坏死[2]。本文以我院收治的脑血栓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综合护理在脑血栓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2015-04—2016-04在我院住院的150例脑血栓合并冠心病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男45例,女30例;年龄45~80(62.5±5.0)岁;伴高血压45例,糖尿病30例。研究组男44例,女31例;年龄44~80(63.0±5.0)岁;伴高血压44例,糖尿病31例。2组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保持病房环境的干净整洁,密切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叮嘱患者低盐、低脂饮食,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及康复锻炼等。
1.2.2 研究组:实施综合化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健康教育:在脑血栓合并冠心病的预防与治疗中,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对于延缓患者的病情进展非常重要,因此要加强对脑血栓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举行心脑血管疾病健康知识讲堂,邀请行动方便的患者及其家属参加,讲解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病情发展变化,以及保持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讲解的同时与多媒体图表结合,增加患者的印象。对于行动不方便患者由护理人员进行单独讲解,并将讲解内容印刷成册,向患者发放。②心理护理:每位护理人员要加强对心理知识的学习,从书籍及网上查询脑血栓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相关护理方法。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每位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疏导。部分患者由于对护理人员不信任,不愿说出心理的顾虑,护理人员和患者沟通时要保持耐心,采用引导式的沟通,鼓励患者主动说出自己的心理顾虑并加以疏导。③个性化护理:为每位患者建立护理档案,记录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家族史、对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认知以及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态度,根据所了解的内容为患者建立个性化的康复护理,同时提高患者的主动预防意识。④预防性护理:了解每位患者的病程进展状态,对相关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子、并发症、病情的进展及转归进行动态检测。将“治未病”理论运用到护理中,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预后防复。如一些老年患者身体功能下降,加上病情的影响使相关反应及感觉迟钝,一些并发症不能被及时发现,因此要严格做好对患者的病情监控,掌握脑血栓合并冠心病的发展规律,一旦发生相关症状,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进展。
1.3 观察指标 对比2组护理前后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观察2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对比2组并发症发生率、康复率及住院时间。
1.4 判定指标 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价使用自制健康知识问卷调查表,包括对疾病知识了解、自我保健意识、生活习惯3个项目,每个项目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越好。心理状态评价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按照我国量表协作组提供的资料:总分≥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14分,肯定有焦虑;>7分,可能有焦虑;<7分,无焦虑症状。
2.1 2组护理前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护理前2组对疾病知识了解、自我保健意识和生活习惯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3个项目的评分均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前2组HAMA、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HAMA及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并发症发生率、康复率及住院时间比较 2组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护理前后2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注:护理前与对照组相比,t=0.337、0.487、0.394,#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t=20.573、22.384、18.341,*P<0.05
表2 护理前后2组心理状态变化比较分)
注:护理前与对照组相比,#t=0.152、0.208,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t=4.654、6.847,P<0.05
表3 2组并发症、康复情况和住院时间比较
注:a、b、c分别为与对照组比较,χ2=14.269、12.000,t=9.572,P均<0.05
脑血栓与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的发病原因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动脉血管内壁堆积的脂质斑块可随血流进入脑血管或供应脑部血液的颈动脉,引起血管腔的堵塞,使脑部的供血中断,出现脑组织的坏死、软化[4]。人体从动脉的正常状态到出现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管狭窄等病理性状态需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而从无症状的动脉血管硬化到出现症状,只需几分钟,特别是在冠心病和脑血栓的急性发病期,使心脏和脑部的供血突然中断,可出现严重的心肌梗死及脑梗死,甚至引起死亡,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对于脑血栓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不仅要从病情及饮食方面实施护理,应综合考虑,以更好促进患者的康复。
本文研究组实施了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个性化护理评估及预防性护理,健康教育通过举行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5]。心理护理中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个性化护理评估中为患者建立健康护理档案,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预防性护理为做好病情的评估,有效预防并发症和突发事件,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6]。
本文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康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因此,对脑血栓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1] 张菊.浅析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2):303-304.
[2] 余慧保.浅谈50例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对策[J].当代医药论丛,2014,21(10):77.
[3] 杜东霞.综合护理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7):35-36.
[4] 余爱君.综合护理老年心脑血管疾病[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1):169.
[5] 周柒媛.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综合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4):209-210.
[6] 文利平.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探讨[J].中外医疗,2011,30(4):152.
(收稿 2016-09-23)
R473.74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