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进, 汪新磊
(三峡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张闻天的传统文化观及其价值
王 进, 汪新磊
(三峡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五四时期,张闻天就开始关注传统文化,他坚持学习与思考,逐渐形成了比较符合中国实际的传统文化观。本文主要从张闻天的传统文化观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内涵及其价值三个方面,分析、总结张闻天的传统文化观,为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提供借鉴。
张闻天; 传统文化观; 价值
张闻天是在封建统治文化崩溃,而新的文化模式还没有建立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青年时期的张闻天善于学习,打下了厚实的文化理论功底,同时多种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环境,以及多国留学的经历,也对张闻天传统文化观的形成产生很重要的作用。
1.深厚的文化理论功底支撑
张闻天具有深厚的文化理论知识。五四运动期间,张闻天开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发表了许多见解独到的文章,例如《“五七”后的经过及将来》、《社会问题》、《中国底乱源及其解决》等。同时他也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文学作品的文章,例如《读〈红楼梦〉后的一点感想》、《生命的跳跃——对于中国现文坛的感想》、《对于中华书局新思潮社管见》等。五四之后,张闻天参与创办了《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他猛烈抨击北洋军阀和日本帝国主义,主张该刊要开民智、增民徳,注重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将“改良社会”作为主要任务。此外,张闻天参与主编了新文化周刊《南鸿》,他坚锐的社会批判精神和鲜明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成为《南鸿》周刊的重要标志。在抗战时期,张闻天长期负责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工作,为抗战时期党的宣传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论青年的修养》、《论待人接物问题》这两篇文章是张闻天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态度的集中表达。
2.国内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张闻天传统文化观的形成是在多元文化冲突与融合过程中形成的。在新文化运动过程中,新文化与旧文化、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织存在,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的挑战。怎样看待旧文化与新文化的剧烈冲突,如何正确对待新旧文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时期,外来文化在同传统文化的较量中也逐渐占得上风,如何解决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对全盘西化与中国文化本位化之争采取何种立场也成为争论的巨大焦点。这些问题的争论,使张闻天对传统文化的优劣利弊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成为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文化工作的纲领。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为新民主主义文化服务,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再一次考验了张闻天处理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能力。新中国成立后,张闻天始终坚持践行自己的传统文化观,即使在极“左”的文革时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他还是持保护的态度。
3.开阔的国际视野
青年时期的张闻天曾留学多个国家,接触过多种不同的文化,这对他传统文化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在日本留学期间他不仅大量研习了西方的哲学,而且还实地考察了东京、神户等多个日本城市,这使他充分地了解了日本的文化与社会。留苏期间,张闻天潜心研究了社会主义特征及苏联的经济政策。苏联的学习丰富了张闻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使他对中国的社会与革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张闻天早期的留学经历,使得他对外国的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对张闻天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新中国成立后,张闻天担任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要负责人,出访了多个国家,这些外交出访更加开阔了他的眼界。
张闻天传统文化观是融贯中西的产物,他坚决反对中华文化的固步自封,同时也坚决反对全盘西化。
1.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是张闻天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张闻天在分析旧文化的性质时,对旧文化进行了比较科学的分类,他将旧文化分为“买办性的封建主义文化”和在剥削阶级文化统治下的“反抗统治者、压迫者、剥削者,拥护被统治者、被压迫者、被剥削者,拥护真理与进步的、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因素”[1]。买办性的封建主义文化,阻碍了人民群众迫切希望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是剥削阶级的糟粕文化。因此,应该大力倡导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以此取代剥削阶级的糟粕文化。后者是人民群众所渴望得到的文化生活,同时也是实现民族独立的重要文化保证,它虽然被剥削阶级所镇压,却是文化进步的重要力量。批判地接受旧文化,不断加以改造和发展新文化,“新文化不是旧文化的全盘否定,而是旧文化的真正发扬光大”[2]。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留下来的民族遗产,并非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是不可取的,而且张闻天早年也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张闻天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观念和态度,他始终坚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2.辩证对待文化冲突与融合
五四运动时期,新旧文化、中西文化交融,如何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以及持何种文化观,一直是文化界争论的焦点。张闻天密切关注文化界的争论,采取辩证的方法对待新旧文化、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张闻天认为各种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虽然会对原有的社会文化环境造成很大的冲击,但是某种程度上也有利于淘汰腐旧、糟粕的文化,继而产生一种更加进步的文化。在中西文化的争论中,张闻天就采取了辩证的观点对待中西文化之争。在《对于中华书局新思潮社管见》一文中,张闻天提出要“整理国故,把没用的东西淘汰,以为后辈青年的便利”[3]。对于如何整理国故,他认为“整理国故,不能叫一般遗老去整理”,一定要具有三种条件:(1)对于国故有彻底的研究,对于西洋学说也十分了解;(2)有世界的眼光;(3)有科学的见解[3]。在这里可以看出,当时积极倡导新文化的张闻天并没有那种虚无主义的否定“国故”的偏颇,而是提出整理国故要有世界的眼光,是颇有见地的。在对待中西文化关系上,既不能采取全盘西化,也不能采取中国本位文化,而是要辩证对待中西文化,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外国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于新民主主义文化
延安时期,张闻天是党内公认的文化专家,他对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他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新民主主义文化服务也起到了模范作用。
在《论青年的修养》、《论待人接物问题》这两篇文章中,张闻天突出地表达了他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观点。在《论青年的修养》这篇文章中,张闻天借用儒家文化重视的“修养”一词,提出青年们应该要有坚定的高尚理想,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奋斗到底。此外,在《论待人接物问题》这篇文章中,张闻天大幅度引用传统文化中经典的词句和典故来论述自己的观点,可见张闻天传统文化功底的深厚,更为可贵的是他从传统文化中发掘优秀的文化,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文化用于现实,对夯实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历史根基具有重要作用。
4.保护优秀传统文化
张闻天主张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也主张对传统文化区别对待,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例如他在《对“批林批孔”的一点看法》一文中,指出“孔子轻视劳动,宣传人性论,搞阶级调和。不过他在文化上还是起了一定作用的”[4]。孔子作为封建文化的代表人物,其部分文化思想自然带有剥削性质,是为剥削阶级统治人民而服务的,这些文化都与人民群众所渴望的文化背道而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的一些文化思想也是中华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即使在极“左”的文革时期,张闻天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孔子在文化上起到的作用,认为不能完全否定传统文化,主张应该保护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
第一,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传统文化的革新作用。
张闻天较早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文化冲突的问题中。在《社会问题》一文中,张闻天开始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来解决当时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试图为中国社会问题找到新的解决办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革新传统文化。在这篇文章中,张闻天认为目前革命最重要的是“去士大夫阶级”,中国革命与“欧洲旧式的革命”是不相同的,其不同之处就在于中国社会“起来革命”的是“劳农界人”,工农需要“有知识的开导”等等。他从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中看到了中国社会的前途,认为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的指导,这当然也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他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传统文化的革新,但坚决反对一味地追求“全盘西化”。他说:“学习西方文化,但不是照抄西洋镜”,对西方文化要有取有舍,吸收西方先进的文化,最重要的是重视社会主义的文化[5]。“张闻天一贯强调,要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传统文化”[6]。他既反对不加选择地全盘继承传统文化,也反对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传统文化的革新作用,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解决文化冲突问题,不仅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而且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
第二,是党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历史渊源。
张闻天是在党内较早“强调必须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第一人”[7]。他主张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辩证对待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继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这仍然是当前党和国家对待传统文化的重要态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着这四个观点作了许多重要论述。首先,在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方面,习近平要求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文化遗产,还要保持扬弃的态度。习近平高度重视优秀文化的继承,他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8]他认为由于传统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并不会一成不变,会受到许多影响,因此传统文化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腐旧、糟粕的文化,“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9]因此,对待传统文化,不能全部照搬照用,对传统文化有取舍,重视运用符合当前文化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其次,在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服务方面,习近平将传统文化提高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这显示了传统文化对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巨大作用,我们要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力量[10]。再次,在对待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方面,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11]最后,习近平一贯坚持强调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对待中国的传统美德,他指出“13亿人的每一份子都应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12]。总之,一方面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另一方面对待外来文化要立足于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自觉抵制其糟粕思想。
张闻天是中国共产党内较早重视传统文化的领导人之一,他的传统文化观对党制定科学的文化方针与政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抗战时期,张闻天十分重视革命根据地的文化建设,从传统文化中挖掘优秀文化为新文化服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从传统文化中挖掘优秀的文化,为新时期文化建设服务。张闻天的传统文化观不仅为新民主主义文化提供了经验借鉴,同时对新时期党和国家对待传统文化政策具有一些借鉴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在社会多元文化中为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提供方法论的借鉴。
[1] 张闻天.张闻天文集:第3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40、41.
[2] 中共中央书记处.六大以来: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790.
[3] 张闻天.张闻天文集:第1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12、13.
[4] 张闻天.张闻天文集:第4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346.
[5] 张闻天.张闻天文集:第2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33.
[6] 刘建美.张闻天传统文化观述评[J].党史博彩,2002(3).
[7] 曾彦修.张闻天——中共倡导优秀传统文化第一人[J].炎黄春秋,2002(4).
[8]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00.
[9]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会议开幕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02).
[10] 习近平.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N],人民日报,2013-11-29(01).
[11] 习近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4-02-18(01).
[12] 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01-01(01).
2017-09-25
王 进,女,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汪新磊,男,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10.13393/j.cnki.1672-6219.2017.06.006
A 841
A
1672-6219(2017)06-0026-03
[责任编辑:赵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