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晓莉
(江苏省灌云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灌云 222200)
(1)人才培养方案的确立。“3+3”中高职衔接机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分为中职阶段培养和高职阶段培养两个阶段,每阶段各3年,统共6年。总的来说,其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方向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专业性强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并通过科学培养,让中高职学生可以有机会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继续深造。
(2)教学形式的安排。“3+3”中高职衔接机制的教学形式主要概括为“加强校企合作,注重知识实践,提高工作技能”,即学校要和各大物联网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让学生有机会进入大企业中实践理论知识,以最好的形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3)相关教学队伍的建设。①以学校交流的机制化为基本原则,为每一位教师提供高效、双向的交流渠道和平等的交流地位;②以交流形式的平台化为基本原则,让每一位教师利用信息交流平台积极沟通,学习他人好的教学经验;③以合作方式的多样化为基本原则,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拉近师生关系,让教师更加亲近学生、了解学生。
(4)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①采用工作和学习相结合的人才发展方式,让学生更早的进入实践工作状态,建立“借助工作问题探究技术知识,继而学习技术知识解决工作问题”的良性循环模式;②多采用项目教学法或任务导学法等教学方法,以项目(任务)为知识的主要载体,推动落实教学方案。
(1)建立相关的教育组织机构。教育组织机构作为领导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是“3+3”中高职衔接机制应用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教育组织结构中,可以让校长或机关党委书记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而其他组员则由校主任或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代表担当。
(2)实行分阶段培养人才的目标。这里所说的分阶段实际指的是“分阶段、一贯制”的意义,即“3+3”中高职衔接机制,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接受更加系统、科学、全面的物联网应用技术教育,在学生学期满而取得从业资格证之后就可以进入相关企业工作。当然,要顺利地实行分阶段培养人才的目标,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是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3)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①课程的共同开发:校企合作制度下,学校和企业要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和教材的编写,让学校的教学优势与企业的培养优势紧密结合,共同编写出一套实操性强、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学材料;②建立具体而通融的课程标准:首先,课程标准要具体,即具备较强的指导性和实操性,这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课程标准要通融,即课程标准的制定要根据当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而定,课程标准虽为标准,但要具备高度的灵活性。
(4)建立完善的教育保障体系。①要建立教育保障机构,成员可以由业内人士和教育专家组成,负责把控教学方向;②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当下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物联网人才的情况,制定具体而详细的培养计划。
(1)更加合理的衔接机制。目前,“3+3”中高职衔接机制还存在不少制度和方法上的漏洞,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育中的应用也存在不少实操性问题。但是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3+3”中高职衔接制度一定会构建更加合理的中高职衔接机制。
(2)更加完善的教学理念。现阶段的教学理念不只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育中,要更加注重“以学生为课堂中心”,承认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同时正视教师教学地位的转变。
(3)更加全面的教学关怀。首先,在关注学生工作能力提升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其次,在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情况;然后,在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后,技术教育过渡为“全人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3+3”中高职衔接机制不同于传统的中职教育或高职教育,由于学生年龄不同、学习水平不同,所以“3+3”中高职衔接机制对学校教育要求更高。如今,“3+3”中高职衔接机制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只有不断探索其应用途径和策略,才能发挥其更大的教育作用。
[1]鲍建成.“3+3”中高职衔接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育中的实施[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