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之民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从困境到新境:翻转课堂引发学校教育面临的挑战
许之民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近年来,中国式微课与国外引入的翻转课堂相结合的实践在得到大力推进的同时,日渐突显“微课应用难、翻转仅停留于形式”等问题,众多学者普遍认为:教师观念转变难是翻转课堂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教育信息化绝不能仅靠教师单方面的一厢情愿或独立行动,更需要从学校教育体系宏观审视,以围绕教师观念转变为中心,进一步明确翻转课堂引领学校变革之挑战,应是当前翻转课堂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翻转课堂;学校教育;基础教育信息化;挑战
2007年翻转课堂从国外引入,2011年起,“微课建设热”逐渐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亮点之一,而以微课为核心的翻转课堂本土化探索,在受到基础教育界普遍关注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质疑。2016年4月13日与2016年5月5日,《中国教育报》分别刊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曹培杰博士的《翻转课堂面临实践困境》(以下简称“困境”)与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的《翻转课堂新境》(以下简称“新境”)等文章,文章通过国内翻转课堂实施误区的深入剖析,以及翻转课堂优势、本质等方面的精彩解读,指出:“实施翻转课堂的前提是教学观念的改造,……首先意味着教师教学观念的翻转,”发人深省。既然翻转课堂的理想状态那么诱人,教学观念改造为何会成为当前国内翻转课堂实施渐入佳境的众矢之的,那阻碍教师教学观念转变难的真问题又是什么?这着实是一个值得探寻的重要课题。
“困境”一文列出国内两种翻转课堂典型问题:“旧瓶装新酒”与“用微课取代教师”,直指翻转的核心困境:为什么仅停留在教学形式上而观念难转变?难道真如“新境”一文所说:国内翻转实践者“醉心于教学技术的模仿”而“有意无意忘却了教学观念的翻转”?通过与一线正在探索翻转课堂的教师交流,以下细节应值得关注:
为什么学生课前已观看微视频,而回到课堂,很多教师仍会采用灌输式教学?正如“困境”一文指出:“翻转课堂是对启发式教学的回归和再认识,其核心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那教师“以学定教,变教为导”、“把握学生学习遇到问题时的正确时机与处理方法”等,都需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否则教师顺畅进行“注重知识巩固与应用能力培养的对话中心的教学设计”只能成为空谈。在推进翻转课堂的进程中,教师是否能充分了解学生观看微视频的学情呢?据了解,有经济实力的学校会与企业合作开发集微视频发布、数据收集、分析等功能的平台,从而大大解放教师,使其可以集中精力进行课堂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但更多的学校则囿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平台,教师往往依靠个人力量,通过云平台,或自建教学平台等,或U盘,完成微视频的简单传播;而通过QQ或微信或邮箱等了解学情,需要牺牲大量业余时间,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坚持的。因此,在无法挖掘学生观看微视频学情的状态下,翻转课堂的自学环节与传统课堂的“家中预习、复习、练习”并无两样,教师在课堂上所能做的仍是继续开讲。
为什么“有限的课堂时间变成了微课联播,教师则当起了‘甩手掌柜’”?正如“困境”一文所说,“翻转课堂倡导把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内容全部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这里必须注意:让学生自主学习,要达到“愤”与“悱”的状态,离不开学生的自由思考,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当前的教学体系中有没有考虑为学生精心预留个性化学习的自主时间?在家校翻转中,观看微课默认是家里,而学校全日制的作息制度将看微课的时间仅局限在朝夕或晚上,如果其他学科课程作业量大,或家里条件不支持,或学校还规定要上早自习、晚自习等,那微课自学环节只能泡汤。在学校课内翻转时,传统课堂环境并不利于学生自由观看微课,以及中国班级人数普遍超规模的现状,致使出现辛苦制作的微课无处放而只能在课堂连播集体观看的尴尬局面。
显而易见,以上翻转问题皆指向一个尖锐的话题:围绕课堂,究竟该做什么?“困境”一文认为,翻转课堂“核心是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把知识内化与思想提升放在课内,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更深层次的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教师认识到这一点至关重要,自然成为翻转实施的首先前提或条件;但不可忽视的是,课中学生理解度检测与质疑、讨论等观念的实现是建立在课前微课自学有效完成的基础上。由上可知,微课自学环节,或难以收集学生数据,或基本未完成,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影响着课中的真正实施。因此,笔者以为,强调教师主动求变,并无不好,但以上细节分析显示,有些变革并不是教师凭一己之力就可改变的,如果忽略了教师所处学校环境的变革对推动教师观念更好转变的影响,很可能会错失翻转课堂带来的发展机遇。因此,要真正达成两篇文章所提到的实现翻转课堂应该具备的教育理念,促动教师引领课堂成为对话、个别化辅导的场所,需要反思翻转引发的学校教育所面临的以下挑战:
学校教育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正如“新境”一文指出,未来将培养学习者具备以下能力:观看视频,提出疑问,解答问题,发表见解,凭借自身的力量能够确认解答,不再是机械性地完成作业,而是拥有了学习的兴趣。如此等等,如何能被学校、家庭认可,并达成共识?如何清除学校唯应试为一切的流弊(诸如,仅注重提高成绩、搞题海训练、以分数定终身的评价体系等),以应对上述理念的实现?
如何切实促进教师从“灌输者”变为“支援者”,帮助学生课内开展深入的探究学习?长期以来,尽管“从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自主、探究、合作”等早已成为耳熟能详的理念,但讲授式教学虽饱受质疑,却依然涛声依旧。为何?显然,“讲解—接受”式教学有其得天独厚的天然环境:经久不变的课堂环境,高高在上的讲台,整齐划一的课桌椅,塑造的是讲解的环境;教师招聘考得是会不会讲课、说课。教师入职以后的无数次磨课,各种教学大赛、教学评比与考核等,都是围绕传统课堂看教师教的艺术!在许多人的眼中:教师在课堂不讲课,听学生讲,与学生交流,那怎么行?
多学科融合、专题探究、协同学习等如何实现?“跨越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重要,那如何打破学科门户(主科与副科)之见,切实落实开展全学科教学或主题式学习的探究?如何推动不同学科教师或同学科教师组成团队开展教学?以大班制为例,传统课堂环境如何优化改造,以应对师生对话、交流、协同学习的趋势?
如何推动网络学习环境的构建,触发学校教学结构的整体变革?正如“新境”一文所说:“翻转课堂可以视为在线学习与面对面对话相结合的一种混合型学习形态。”而国内学校翻转课堂实践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方面乏力无术,特别是无视在线资源的冲击,缺乏“利用网络资源展开教学设计的机制,”致使翻转课堂“停留于对传统教学弊端的缝缝补补”,并未形成“富有活力、充满生机、灵活创新的新型教学形态”。以下两点不容忽视:
如何打破“把学生牢牢地捆绑在教科书上,醉心于碎片化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机械化训练”体系,以使利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逐渐成为学校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来,从校校通到三通两平台,各省基础教育资源库汇聚了大量微视频资源,学习空间人人通将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础,如何打破网络资源日渐丰富而学校却断网、禁止手机进课堂等建而不用的尴尬现状?
如何设计让学生自由选择的个性化学习蓝图?如何变革学校全日制作息制度,以保证“学生在课前针对主题进行广泛的自主学习”?如何建设平台,以应对教育大数据的需求,让教师轻松衡量学生是否学会了思考?让学生在自己学不会或是需要进一步挖掘内容的时候,及时实现或获取教师引导或生生互动?
2016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北京师范大学陈丽教授认为,“新技术的应用,如果没有新的制度的支持,非常有可能昙花一现。”所以,只有在以上环节认真思考,逐步探索支持翻转课堂实施的学校制度变革,才有可能真正促进教师教学观念转变,引领翻转课堂实践走向应有的愿景。
[1]曹培杰.翻转课堂面临实践困境[N].中国教育报,2016,(12).
[2]钟启泉.翻转课堂新境[N].中国教育报,2016,(06).
2017-03-10
许之民(1975-),男,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
G420
A
1008—3340(2017)03—00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