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华,李 燕
(江苏南通市如东县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 南通 226400)
舒适护理在癌症患者伤口护理中应用
张永华,李 燕
(江苏南通市如东县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 南通 226400)
目的 探讨和分析舒适护理在癌症患者伤口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癌性伤口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甲组与乙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而甲组患者加用舒适护理,评价甲乙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结果 甲组患者的VAS评分(3.25±1.42)分低于乙组患者(5.28±2.63)分(t=4.720,P=0.000)。甲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81.52±10.35)分高于乙组患者(65.24±8.77)分(t=6.573,P=0.000)。结论 在癌性伤口护理中,舒适护理可降低患者的伤口疼痛,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癌性伤口;舒适护理;应用效果
在临床上,癌性伤口是指癌症行其他部位转移到皮肤或者在皮肤局部原发而导致的损伤,其是无法愈合的一种伤口[1]。目前癌症发病率逐年增加,使癌性伤口的发生率增加。癌性伤口特点是组织脆弱、感染、气味难闻、易出血、疼痛以及渗液多[2]。为了探讨和分析舒适护理在癌症患者伤口护理中应用效果,研究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癌性伤口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报导见下文。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癌性伤口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甲组与乙组,各30例。甲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51~81岁,平均(65.11±5.83)岁;乳腺癌复发14例、肺癌胸壁转移4例、肠造口周围转移5例、腹股沟转移4例、小腿外侧转移3例。乙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50~80岁,平均(65.12±5.94)岁;乳腺癌复发13例、肺癌胸壁转移5例、肠造口周围转移4例、腹股沟转移4例、小腿外侧转移4例。两组上述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而甲组患者加用舒适护理:感染舒适护理,小心清除伤口的坏死组织,通过双氧水碘伏、生理盐水或者庆大霉素进行冲洗,引流充分,使用抗感染敷料;出血的舒适护理,评估出血来源以及出血量,并评价可能导致的结果;敷料选择保护性敷料(不黏伤口),注意要保护整个伤口区域,外加绷带来固定敷料,防止脆弱区域组织受到摩擦,嘱患者,穿棉质宽松的内衣。出血量较少时可压迫止血、局部止血,而出血量较大时要查明原因,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可使用可止血的敷料;伤口异味的舒适护理,癌性伤口会恶臭或者气味难闻,要去除伤口腐败坏死的组织,对伤口进行清洗。伤口、全身、环境中可使用气味控制剂,也可使用含碳敷料、碳过滤造口袋以及茶叶袋来对异味进行吸附。渗液的舒适护理,对渗液的类型、气味、量、颜色以及黏稠度进行评估,渗液较多时可使用高吸收性泡沫敷料,也可通过加厚棉垫对伤口进行覆盖,要及时更换敷料;通过高吸收敷料藻酸盐、藻酸盐银离子对腔洞伤口进行填充。疼痛的舒适护理,恰当给予患者止痛药,在敷料更换时,动作要轻柔。心理的舒适护理,要仔细聆听患者的倾诉,并适时给予帮助、支持,对患者进行鼓励,给予理解和包容,转移患者注意力,保护患者的隐私,尊重患者的人格。同时要保证对伤口进行的包扎要美观,可提高患者舒适度。
1.3 疗效评价标准
经VAS(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所得分数越低就说明患者的疼痛情况越不明显[3]。
经自制问卷对患者的舒适度进行评价,问卷包括心理、精神、生理、环境等四个维度,所得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越舒适[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VAS评分、舒适评分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总结甲乙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
甲组患者的VAS评分为(3.25±1.42)分,乙组患者的VAS评分为(5.28±2.63)分。甲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乙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0,P=0.000)。
2.2 总结甲乙两组患者的舒适度
甲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为(81.52±10.35)分,乙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为(65.24±8.77)分。甲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高于乙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73,P=0.000)。
对于癌性伤口来说,每个伤口都不尽相同,所以,护理人员首先要对伤口进行评估,对不同伤口进行不同护理,根据症状的出现原因来实施针对性护理,来控制症状和管理伤口[5]。同时要用爱心、同情心来对待患者,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6]。为了探讨和分析舒适护理在癌症患者伤口护理中应用效果,研究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癌性伤口患者当做研究对象,结果为:甲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乙组患者,甲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高于乙组患者,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在癌性伤口护理中,舒适护理可降低患者的伤口疼痛,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应推广使用。
[1] 羊丽芳,程 芳.39例癌症伤口临床表现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4):91,96.
[2] 葛 勇.癌性伤口11例护理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5,32(2):178.
[3] 周 昕,蒋琪霞,彭青等.姑息护理方案在癌性伤口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4,41(35):4402-4403.
[4] 吴 燕.癌性伤口护理及进展[J].全科护理,2014,33(22):2020-2023.
[5] 张 红.癌性伤口渗液及恶臭的护理进展[C].中华护理学会第9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2012:444-447.
[6] 李 洋,周 昕,彭 青,等.复杂性癌痛患者伤口分析1例观察与处理[J].上海护理,2013,13(6):86-88.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34.1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