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雯
【摘 要】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实施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互动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
【关键词】教学;语文;情境;导学案;方法
中学语文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出现了课堂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因此,立足课堂、善教激趣、减负增效,构建起一个高效的课堂是我们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追求。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在任何针对学生展开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都是认识的主体,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笔者认为要构建一堂高效的语文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是指教学活动各环节各步骤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不同的教学任务就会有不同的课堂类型,而不同的课堂类型又会有不同的课堂结构。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复习、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等。合理的教学结构是把大多时间分配在感知、理解和运用上,促使学生的良好认知结构得以尽快形成。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首先,创设情境要为教学服务,要具有有效性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先想想整个活动是不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还是仅仅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一时热闹,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情境的有效性体现在明确的目的性,参与的全体性等方面。其次,创设情境要联系实际生活,要具有真实性联系实际生活,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认知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再次,创设情境要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要具有探索性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所以有效的教学情境强调学生个体的能动性,突现学生的个体地位与作用,使得教学更具有效性。最后,创设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要具有适度性教学情境的创设。我认为是否要创设情境、是否要用教材上的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考虑,来设计教学过程。综上所述,只有通过精心设计富有真实性、有效性、探索性、针对性、适度性的情境,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才能品尝到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从而能够更好的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关于导学案的设计
笔者所在市辖区县的很多学校在推进教学改革的探索中,都使用了导学案,对于导学案的使用赞扬者有之,批评者有之,由此产生了不小的纷扰。笔者认为导学案的最大功用应体现在学生的预习环节。从前语文的预习大多是划好小节和字词、熟悉一下课文内容、研讨几个小问题,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是粗糙的,学生的预习完成情况当然更粗糙。而中学阶段的文章信息容量较大,学生如果课前对课文没有较好的感知,那么课堂上师生对于文本的解读自然就是囫囵吞枣了。而导学案可以把学习的任务细化,更好的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导学案的设计一般完成两个任务:
(1)把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设计出来,使学习任务更具备可操作性。
(2)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授学生之“渔“。
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能够较充分的预习文本,为高校课堂的构建做好了必要的课前准备。
三、运用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的,就是一种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启发式教学首先要求教师能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让学生会产生疑问,主动思考问题。这种情境出现后,教师可以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动脑、动手、动口,勇于探索问题,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则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他们的思路,帮助他们形成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假设、严密的论证等良好的智力品质。不过启发式并非“问答式”,启发式的方法众多,如问题启发、目的启发、比较启发、形象启发等,最终实现最优的启发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有限的知识基础上,运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借助典型实例,实现举一反三的功效。此外,教学策略的选定与设计是教学过程的中心部分,是为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须采取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便构建有特色的教学方案。语言是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一节生动有效的语言学习课堂必须能够使真实的生活場景得以重现,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材特点,虚拟出多种多样的现实场景,给学生提供应用语言的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多种表达方式,如角色扮演、看图说话、内容复述、争论辩论、短剧表演等。
四、教师应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于漪老师说过:“语文教育质量说到底是语文教师的质量。要造就合格的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下工夫提高教师的素质。”新课标更注重了学习对人的提升功能。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素养。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底蕴,从知识、技能、道德、情操等诸多方面影响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优秀人才。
语文教师的多阅读、多积累、多思考一定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因为只有教师拥有更高的语文素养,才可能对教材理解的更深刻、更全面,才能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形成直接的或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进行有效的教学互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与学相互影响和交织。教学活动的高效与否取决于这一对复合主体中双边的关系,即能否开展有效的教学互动。有效的教学互动策略如下。
1.教师可借助于动作、姿态、表情等非语言因素组成的符号系统达到高效沟通的目的
心理研究表明:信息传递的总效果=7%的言语信息+38%的声音信息+55%的面部表情。由此可见非语言信息在传播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教师讲解文明行为举止时,形象的动作示范往往超过了口头讲解。教学中非语言沟通的主要手段包括:目光沟通、体态沟通、距离沟通、辅助性语言的沟通等。
2.运用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即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如教师对讲解重点和难点讲解,目的是强化学生注意。同时关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交替运用。有意注意一般需要紧张的意志努力,因为消耗能量多,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就会让大脑产生疲劳;而无意注意不需主观努力,所以不易疲劳,不过容易受到新异事物刺激或干扰。因此,课堂教学完全靠有意注意来保持高度紧张的学习对一般人来说是有困难的,应该将有意与无意交替进行,目的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吸引到教学内容上。
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灵活巧妙地设计提问和组织讨论,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他们的智慧火花,让课堂教学效果更加优化。
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在发挥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中融合新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不排斥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教学方式,通过对不同教学方式的重组或整合,衍生出具有新颖性、实用性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更注重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结合教学实际,创造出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被广大学生所接受的全新的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式的共同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课程教育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扬旸.语文教学与减负增效[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9(2).
[3]周暑明.整合教材内外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J].语文月刊,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