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应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学习物理规律,构建物理概念。利用实验教学引入新课是初中物理新课引入的重要方法,它指的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愿望,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好教材内容做好铺垫。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引入新课;遵循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94-1
一、出人意料法
这是物理教师在新课引入中最为普遍采用的一种实验教学方法。该方法常常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物理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引入新课。
例如:在大气压强的新课引入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覆杯实验来引入新课。教师先取一只空玻璃杯,用一张硬纸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硬纸片把玻璃杯倒过来。提问:当把手移开后,会发生什么现象?然后再将玻璃杯灌满水,用同样的一张硬纸片盖在杯口上,按住硬纸片把盛满水的玻璃杯倒过来。继续提问:再把手移开后,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猜测,教师笑而不语。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从而诱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讲故事法
新奇有趣的故事,学生都非常爱听。在物理学史的发展过程中,充满着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学生非常爱听。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选用一些故事片断,娓娓道来,并结合故事情节做一些模拟演示,就会创设出非常活跃的学习情境。
例如:还是在大气压强的新课引入过程中,教师可以讲述并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来引入新课。教师先向学生展示两个橡皮半球,用力将它们挤压而合在一起,請两个力气大的同学上来,看他们能不能把两个半球拉开?两名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拉开。问:这是为什么呢?教师接着讲述一段十分精彩的物理故事:其实,早在十七世纪的时候,德国马德堡市的市长、物理学家奥托·格里克就在他的市民面前做了一个精彩的实验。他所用的黄铜半球直径约20厘米,抽气以后两边共用了十六匹马才把两个半球拉开。这就是轰动世界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进而引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即大气压强。
三、解决问题法
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并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引入新课,往往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简单机械的新课引入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撬钉子的情境来引入新课。
在讲新课以前,教师出示一块钉有一根大铁钉的木板,然后提问:哪一位同学能够帮我完成一件工作,仅用自己的双手把钉在木板上的铁钉拔掉?然后有选择性地请一个力气大的男同学上台,但他怎么也拔不掉。教师讲述:看来仅凭我们的力气是难以完成这一工作的,好在人类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一定的工具来解决这些难题。接着,教师出示一把大的螺丝刀。再问:谁能利用这把大的螺丝刀把钉在木板上的铁钉拔掉?然后请一位力气小的女同学上台,轻而易举地把铁钉拔掉了。教师总结:这个女同学使用的螺丝刀就是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的一种工具,一种最简单的机械,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能轻而易举地把木板上的铁钉拔掉?这就是我们在新的一章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而引出新的课题——简单机械。
四、实验复习法
如果新课内容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联系性较强,而学生的准备知识又不足,则教师可以选择复习引入的方法。利用实验复习,既可以创造一种直观的环境,又可以较好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例如:在液体压强的新课引入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复习压强实验的方法引入。教师设问: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压强的概念。请问,我们是怎样说明固体受到压强的作用的?学生回答:通过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来知道压强的。教师取出实验装置,与学生共同回忆并演示实验过程。教师接着问:液体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是否也有压强?出示压强计,向学生介绍构造。用手压金属盒的橡皮膜,U形管两侧出现高度差,说明橡皮膜受到手对它的压强作用。教师接着问:如果把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又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呢?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回答:U形管两侧出现高度差。教师继续提问:按照你们的说法,也就是把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U形管两侧同样会出现高度差,是吗?请再看一遍演示。确认把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U形管两侧会出现高度差。教师问:从前后两个比较实验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吗?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液体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也有压强,很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教学。
在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笔者觉得要想做好新课引入中的实验教学,还需要在引入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趣味性原则。教师备课时要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精心设计,尽量选择趣味性强的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吸引力,同时注重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体验来创设实验情境,实验现象要尽可能新颖、奇特,能够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所创设的实验情境不仅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要能引起学生的疑惑。
2.启发性原则。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师的作用是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提供信息,激化矛盾,引导指点,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导演者。而物理新课引入中的实验教学设计,就是要灵活机动地遵循启发性原则。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扩大感性认识,使之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并在这种分析、归纳过程中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3.创造性原则。学生思维敏捷,好奇心强,富有创新精神,教师应根据其心理特点和规律,结合教学内容来设计实验,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