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清华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01
作为中学文化学科的一门,思想品德课,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应对文化检测,许多老师常进行灌输式教学和对知识点作简单化的处理,尤其是实施开卷考试后,在许多学生心目中,思想品德这个学科无形中边缘化了,此上多种因素导致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许多学生不喜欢也不上,这就直接影响了本学科在德育教育中主渠道作用的发挥。那么,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备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上好一堂政治课,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备课质量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好坏。备课包括备教材,备方法和手段,即同样的内容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手段传达出来才最有效,最能吸引学生。另外,还得备学生,各个学生,各个班的学生都是不一样的,必须首先了解一下你带的班级的学生的总体情况,对每个学生都应该有所了解,并以此来调整自己上课的内容和形式,这样做既可以使上课的内容符合学生实际,还可以有效地防备和处理课堂上出现的一些个别情况。下面我谈几点看法:
(一)备教材: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指导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思想品德课教材的编写与审查、教学的督导与评估、学习的考核与评价,都必须依照课程标准的规定进行。
2、认真研读教材:
研读教材是备好课的重要一环。教材包括教师上课用的课本、教学参考书以及其它相关辅助资料等。首先在备教材时要结合《新课程标准》,把握该册教材主题、教学目标、整体思路和整体结构,在此基础上弄清楚各单元、各节话题内容、教学目标和活动建议。其次要充分利用好教学参考资料,吸取其中有价值的,特别中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时效性的资料成分。再次要查阅相关资料,包括学生在用的资料中的点型习题以及网上不断更新的资料。
3、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构成课堂教学活动的首要成份,是确定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在把握教学目标时,必须从《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找出每单元的课程目标来,再把几单元的课程目标综合起来,这为最后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一般可以概括为:情感价值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二)备学生:
备课,不但要备老师怎么教,更要备学生怎么学,备课应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
第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了解学生在理解教学内容时,将遇到的思想障碍和理解误区,摸清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知识储备。
第二: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设想问题的解决方案。
第三:能从学生是否理解的角度来安排适当的教学程序,用有趣的资料和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材是死的,而作为老师,不应只顾埋头苦备,更应主动去了解学生对学过知识有掌握程度,这样才能把握施教务长的深浅和分寸,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考虑到课堂上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意想不到的问题,随机应变。
(三)备活动:
策划教学情境和活动环节是新理念教学的着力点。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着手设计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设计活动,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和活动环节等。只要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那么着手写教案就不难了。
(四)备资源:
即精心准备课堂活动所需要的文本资源(教材、报纸、杂志、照片、图表等)、音像资源(电影、电视节目录像、录音带、VCD等)、实物资源(图书馆、阅览室、多媒体设备、博物馆、纪念馆、),备人力资源(学生人数、教师)等。
(五)备程序:
即策划课堂教学程序。要把上述看的、听的、想的,进行精心准备,构建教学模式。设想教学要分几步进行,每步之间如何保持内在联系,使各步之间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要每步联系密切,过渡很重要。)
二、上课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对此我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精心设疑、正确引导、突出主体地位
精心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挖掘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要求学生大胆发言,以培养组织语言和口头表达能力,提倡争辩,同时鼓励质疑,学生与教师在平等地交流和勾通的過程中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主体性完整地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实施和反馈评估的全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符合学生实际,兼顾尖子生和基础差的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既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也重视学生智能培养,尤其是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既重视学生的整体素质,又注重弘扬学生的个性特长,还要注意掌握教材的德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好思想,好品质。使理论知识真正落到实际行动中去。
(二)列举事例要恰如其分
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涉及许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如照本宣科会给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带来一定困难,使学生产生枯燥及厌倦情绪,如果借助于丰富而有趣的事例,在课堂上穿插讲解、讨论分析、归纳印证,对于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有关知识,把握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课堂举例要认真选材,做到恰如其分。
1、选材要有真实性
真实性是指列举事例真实,例证准确可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才能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心悦诚服。
2、所选事例具有典型性
在教学中能够说明同一个知识点的事例可能有很多,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精心选择,从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事例去应用,善于围绕所应用的例证设疑置问,并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这样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3、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学科,必须紧扣时代脉搏,及时反映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和社会热点,坚持时间就近原则,突出新字,而现行课本上的许多事例带有很大的滞后性,它与现实总有一定的时间差,教学法中若引用它例证,就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和吸引力,失去学习的兴趣,为此我通过读报刊文摘、新闻媒介、书籍、网络等多种途径,收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事例,捕捉热点信息,收集、整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鲜活素材,尤其注意收集当地的热点问题应用到教材中去。
(三)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为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不失时机的调整教法,针对初一学生重点培养兴趣,结合教材特点,满足学生在这一年龄段的情绪情感和精神需要,多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国旗、国徽图案,能更好地将爱国主义情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真正体现了他们的主体作用。此外,通过录音、录象、图表、漫画、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逐渐对政治课发生浓厚的兴趣。初二阶段,侧重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以达到定向的目的,我要求学生坚持看每天的新闻联播,了解国内、国外大事,课前用2-3分钟时间复述内容,并用教材中的一些理论知识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这样就会使学生集中精力上好每节课。在初三阶段,侧重培养学生具有坚韧的意志品质,面临中考,时间紧,任务重,仍要拿出一定时间去思考、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现实世界的客观事实来理解书本的理论,运用书本理论来指导现实生活。同时讲课中还注重用科学规范的语言,深入浅出引导学生;板书设计布局合理,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吸引学生;作业布局富于启发,博览资料,精挑细选,引导学生。
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所以仅做到以上几点还是远远不够的。上好一节课的方法多种多样,要充分认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其中蕴含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