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平
龙陵县第三中学 云南保山 678300
高中历史课堂有五种不同的基本课型,包括历史基础课、历史导读课、历史阅读课、历史讲评课、历史复习课。针对不同种类的课型,教师都应探索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发挥其最大价值和作用。笔者在多年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课型的历史课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下面将探讨其基本教学方法和要求。
高中历史导读课就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教材和相关历史资料进行阅读。新课程改革注重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历史课上通过自主阅读进行学习是一个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方法,可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思考,发挥想象力,培养创造精神,同时锻炼其进行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培养良好的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笔者根据教学经验,总结出以“指导阅读→组织讨论→引导交流→重点启发→反馈总结→练习巩固”为基本结构的“自学导读学习法”。基本方法和要求是:
教师在导读课开始时教给学生阅读的正确方法,并且提出阅读的要求,列出导读提纲。然后让学生根据提纲进行阅读,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
对于学生在阅读时遇到的问题或是对课文的独特理解,还有本课的重难点,教师在学生结束阅读后,分小组进行探讨。讨论主要以问题形式进行,尽量调动全班所有学生进行探讨,鼓励每位学生发表意见,并且每小组都要有人进行记录,在全班范围的讨论时进行阐述。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一名学生将本组讨论结果进行汇报,与其他小组就问题及讨论过程中的疑难点进行交流分析。而教师认真倾听每组发言,并对交流结果作评议,并进行适当的指正。
导读课大部分是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于学生思考后仍然不懂的地方,教师就适时启发,并进行讲解。同样,在学生分组探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也要进行重点启发,对重难点进行仔细讲解,分析知识之间的联系。
阅读是学生自主吸纳知识的重要方法,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教材内的知识,也要求学生通过大量课外阅读获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其他知识。历史阅读课型就承担了学生课外阅读历史知识的重任。
历史是丰富的,也是复杂的,要想提高历史学习能力,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就要进行“海量阅读”,“快乐阅读”。阅读讲求一定的方法,在阅读前制定阅读计划,明确要阅读哪些书籍,这些书籍与教材和高考之间的联系。
在阅读中能吸收多少知识,培养能力的程度都是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教师监督学生制定阅读计划,给每个星期布置阅读任务,注意要写阅读笔记,摘抄有用信息,边读边思考,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和摘抄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倘若学生日积月累,坚持下去,所取得的结果必然让人惊喜。
在专门的课外阅读课上,教师要进行合理的安排。为了带动学生阅读,要善于提出具有新颖性、灵活性的问题。而为了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检查,可以向学生提出多样性的问题。此外,在阅读中,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进行阅读,对历史知识进行讨论、交流。值得注意的是,要强化基础知识和课外知识的联系,通过指导,使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在复习课上既会进行常规性的单元复习,也会在历史考试前进行综合性复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在评析、点拨、引导归纳上发挥作用,而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始至终均得到尊重和体现,学生有机会进行自读思考和归纳构建,且会在多种多样的训练中学会总结,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具体来说,要做到:(1)在全面系统的复习中,以多样化的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在学生达到理解程度后,强化检测,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2)通过引导,使学生学会梳理所掌握的知识,识别所学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使其学会构建历史知识结构体系,且所构建的知识结构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可以达到透彻理解的程度。(3)要引导学生在强化训练的过程中从掌握知识转变为运用知识,使其综合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不同于具有静态性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具有动态性和立体性。即使教学设计非常完美,但是也会因为课堂上发生的一些意外、插曲大打折扣,使教学效果不佳。故教师要对历史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要思考是否有必要整合涉及到的各个要素,要将学生的情绪结构、学生注意力的合理分配、课上意外事件种类及其处理方法、时间的合理分配等作为考虑因素,以更加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要在教学设计中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便针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