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艳
富平县莲湖学校 陕西渭南 711700
《种子的梦》是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首诗歌,作者柯岩,在这首诗歌里作者借“种子的梦”,抒发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新生的寄托。
教学这首诗歌时,由于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又有充足的课前预习,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把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写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同分享。
声情并茂的朗读,再现了诗的灵动,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诗的芳香,演绎诗的精华。这首诗用形象、拟人化的语言、诗的意境描述了种子的梦。教学时,教师先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种子的梦是什么?种子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种子如何实现自己的梦?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倾听种子的心声。教师点拨朗读技巧,让学生读出诗的韵味。
第一节写种子生长的环境,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种子的感受——寒冷、窒息、孤独、压抑。对种子的这种感受,要用低沉、舒缓的语气来读。教师用低沉的语气范读诗歌,使学生更深的体会、感受种子生存环境的恶劣。其次体会诗中叠词运用的巧妙。如“冰冷冰冷的世纪”、“褐色褐色的土地”、“潜身在潜身在碧绿的海底”,这些叠词更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的感情,只有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才会让学生体会深刻。
第五节写种子想象自己长出叶子、破土而出的情景。“迎接絮语”、“伸展腰肢”、“挤破妒忌”这些词语写出了种子激动、喜悦、骄傲、兴奋的心情,鼓励学生用激动、兴奋的语气来读,在读中体会种子的梦想。
课堂上,教师激励性的语言,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种子的梦想是长叶、开花、结果,是点缀明年美丽的春天。那么同学们的好奇心就是一粒种子,大家是否有好奇心,看看这一颗顽强的种子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吗?同学们马上积极阅读诗歌,寻找答案。一个平时并不爱发言的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声音洪亮地回答了问题,而且答案很有创意。我让大家为他鼓掌,他腼腆地坐下来。大家的赞美和鼓励也是一粒种子,已在他的心中开出自信的花。教师课堂上激励性的语言,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这首诗写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文化大革命后期,恶梦即将结束,光明即将到来,在那个言论并不自由的特殊时期,诗人无法直接表达自己的愿望,而是运用了比喻、拟人、象征的表现手法,用种子的梦想抒写自己的情感。由于这一历史时期与现在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对当时的写作背景并不熟悉,对诗歌的理解有了一些难度,再加上诗中有些诗句含义深刻,学生不好理解,如“冰冷冰冷的世纪”、“冰雪的妒忌”、“金色黎明的蜜”等等,既有本意,又有象征意义,不利于学生理解,文章显得抽象、零散,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我采用了深入浅出、画龙点睛的方法,把课文难度降低,便于学生理解。围绕“我”是一粒深埋在土里的种子,让学生体会种子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心理活动,大声朗读,仔细体会种子的梦,接着,直接点明中心。种子的梦想就是诗人的梦想,种子所受的困难和挫折,就是诗人所遭受的困难和挫折,种子的顽强抗争,就是诗人对困难的抗争,种子的开花结果的梦想,就是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种子奋斗的过程,也就是诗人的奋斗史。诗歌的主题水到渠成,画龙点睛。
学完此文,你最想说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有梦想,一切皆有可能。一粒小小的种子,经过努力拼搏,创造了美丽的奇迹。我们也要做一粒坚强的种子。大家怎样做一粒坚强的种子呢?我们要有不畏艰难、乐观向上、积极奉献的种子精神。
教完此文,我想告诉大家:把这粒种子播撒在心中,定能开花结果,定能让自己的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