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17-03-30 11:08王琳
科技资讯 2016年30期
关键词:发现问题课程设计改进措施

王琳

摘要:近年来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在国内外备受重视,发展非常迅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许多适合生物活性物质的新型分离纯化技术也不断产生,被广泛地应用到工业、农业、医药等各个领域。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课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发展性和比较前沿的学科,也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作为现代生物工程领域的下游技术,生化分离是生物工程实现产业化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生物分离 课程设计 实践教学 发现问题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 10(c)-0000-00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所涉及的相关课程和知识较多,包含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较散,各知识点间相互联系不是很紧密,内容相对比较抽象。若单纯地讲授理论知识,则学生很难理解。鉴于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在现代生物技术产业领域的重要作用,首先明确本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定位及本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课程定位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是在发酵技术、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生物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天然产物生产过程工作岗位专业工作技能,本课程的功能是培养学生熟练地进行天然产物分离纯化工作,具备从发酵液、血液、动植物材料中提取和精制天然产物的能力。因此本课程在构建学生职业工作能力过程中起支柱作用,在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1.2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本课程设计思想立足于工作能力与操作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章节式教学模式,在深入行业调查和对天然产物归类的基础上,围绕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为主线,以生产过程为依据,利用生产过程典型工作技能为培养内容,按照生产流程固有的顺序,结合职业教育规律,循序渐进安排教学进程。以零距离接触车间为指导思想,设计真实工作环境,构建讲练结合立体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2.课程内容实施

课程内容设计主线:E.coli菌体培养→诱导→菌体收集→细胞破碎→蛋白酶分离→纯化→活性测定及浓度测定。

所有教学内容以典型生产流程为载体,按照流程规定的先后顺序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形成本课程的教学进程。当学生学习完本课程规定的所有内容时,即完成了一条完整的产物分离纯化生产过程的学习。

本课程根据《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把课程中的知识点和能力要素落实到各教学模块中,突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适用性和连续性。

3.教学实施

3.1 学情与措施

要达到一个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1)对授课对象的分析: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及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

(2)学生水平分析:他们来自不同地区的高职高专院校,生源广,入学起点不同、文化及专业素质不同、文理科知识背景差异等,导致学生知识水平良莠不齐,并且学生理论基础薄弱;但他们的思维活跃,动手能力也强。

针对以上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教学方法多样化:“活”学,即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原来的不爱学,没兴趣的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参与;

教学手段多样化:对于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借助动画、视频、仿真软件详细讲解。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既帮助学生消化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教材内容选取的原则

本课程以适用性、针对性和连续性三个原则来选取课程内容。

(1)学内容的适用性:

适合学生的学情和认知规律,同时适用于人才市场需求;

现代分离新技术、新仪器设备层出不穷,更新迅速,及时掌握这些新技术非常必要。此课程内容设计恰能符合企业人才急需。

(2)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针对学生从事的相关专业岗位,主要为生化产品生产企业培养拥有"生物分离岗位能力"的生产一线技术人才,或基层技术管理人才。这也是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3)教学内容的连续性:

继承前续课程知识满足后续课程要求。

3.3 教学资源及实践教学环境

本门课程教学资源由以下3部分构成:

(1)材:选用适合高职学习特色的教育部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生化分离与纯化

技术》作为学生教材。选用其它三本作为辅助教材。

(2)《生化分离与纯化技术》网络教学课件:为适应现代网络教学的需求本课程制作了相关的网络版课件,它是通过网页文件的形式在internet网上进行发布,突破时空限制,从而实现真正的远程教学和广域教学。本课件2013年7月获得吉林省第三届职业技术院校多媒体教育教学大赛一等奖。

(3)实验教学视频及Flash动画

实践教学环境:组织捣碎机、超声波破碎仪、高速及超速离心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等。这些实训仪器既能满足教学需要,同时又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毕业论文研究等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条件。

4. 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随着不同层次进阶式教学模式的进行,教学的主体也由单纯的教师主体,逐渐转变为学生主体,教学方法也由单纯的教师讲解转变为:教师下达任务→学生必备知识学习→学生制定方案→师生讨论方案可行性→确定实验方案→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实训后学生通过实训解答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撰写实训报告,教师批改实训报告纠正问题。

改革后,学生的学习状态明显发生改变:1.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 2.实验操作的惰性和依赖性减少;3. 个人实践技能增强;4. 综合分析能力增强。

5. 教学考核与评价

成绩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评定学生成绩、进行教学评价,取得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方法。可采用多样式的评价体系来对学生进行考核,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重,从而综合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

为了使考核评价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课程以“过程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为原则,学生成绩为实验成绩占35%,期末成绩占55%,平时成绩占10%。期末成绩为学校统一安排的闭卷笔试。

6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教学设备数量不足,难以使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训练

针对这一问题,在仪器设备不能增购的条件下,希望通过“合理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轮流使用仪器设备”来进行解决。

(2)耗材较贵

实践教学中需要的耗材有些较贵,由于经费不足有时难以开设。所以逐渐开发相关的替代实验及相关教学视频来弥补这一不足。

参考文献:

[1]赵世光,杨超英,薛正莲,等.生化分离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3),181-182.

[2]曹学君,赵延斌,童望字,等.生物分离工程精品课程建设推动教学质量跃上新台阶.化工高等教育,2006,88(2):32-34.

[3]丁新丽.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5061-5062.

[4]任平国,徐启红.《生物分离纯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博览,2009,20-22.

[5]刘爱玲,粟挺.生物分离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体会[J].现代农业科学,2010,17:29-30.

[6]鄒玉红,吕英海,李桂江,等.生物工程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实践基地的构建[J].陕西教育,2009(7):7-15.

猜你喜欢
发现问题课程设计改进措施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基于人事档案审核工作的思考
如何加强技工烹饪专业一体化课堂教学管理
科学课的生活性与科学性
医院会计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探讨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
基于能力培养的数学问题意识探究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