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2017-03-30 17:53董旭
课外语文·下 2017年2期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策略

【摘要】文言文,在我国文化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价值和意义,对于文化传承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在教学与学习中,文言文是学生们了解古代文化与内涵的工具,也是唯一还原古代文化的工具。文言文在历史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对于教师在实际古文或者文言文教学中增加了难度。就目前我国高中文言文重视对文言文字词与文章的理解,而忽视了文章结构与布局的研究,在分析与归纳了目前我国高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文言文反复朗诵的方式读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能力,这一教学方式应该不断加强。

【关键词】朗读;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古代的传统教学方法中,朗读的地位一直难以动摇,同时古代文人贤士也都把朗读作为其走向仕途的一个捷径。因此从古时起朗读作为传统语文教学手段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以课本、教材为对象,通过对其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会从文章中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最终达到能够合理地运用语言和具有较强的言语表达能力。

一、朗读教学的含义

朗读,就是通过对文本的眼观、深入理解的一种解读方法。到了现代,朗读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就是“反复朗读,熟读成书”。现代意义的朗读,特别强调要以理解为基础。也有人解释朗读为:心、眼、口、耳并用的出声的阅读。采用朗读方式,可以边读边想象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然后再用语言把想象中的画面描述出来。这种说法既有对“朗读”本源的继承,又有对“朗读”内容的丰富,准确地表达了朗读的现代含义。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学好文言文,朗读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用朗读的方法对文言文进行教学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高中语文,因为自身的地位与特点,在具体的教学环节要注重民族文化的培养与学习。语文教学应该大力倡导学生去发现语言中包含的人文价值与意义,让学生学习优秀的国学经典知识,并不断传承。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表达工具,与传统文化之间联系紧密,学生们掌握文言文,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掌握语言能力,学习我国优秀的历史传承文化,激发自身的创造性与智慧。

二、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的意义

(一)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

在高中文言文中,很多课文都有很强的故事性,如《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孔雀东南飞》等篇目。可以通过整理对于这类文言文教学,可以采用故事导入。这些故事本身就富有趣味性,情节往往跌宕起伏,生动形象。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往往就能马上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促使学生发现古文形式美

文言文是历史为我们遗留的灿烂的文化,因为文言文而展现了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那些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是人们探索的方向与目标。其中主要涉及的文字、情感、任务、思想等深厚的文化内涵。对于高中文言文教学而言,应该不断增强学生们的审美能力。第一步就是通过朗读来感知文言文的文字美,其中文字的布局结构、文章所使用的方法都是可以值得学习的地方,灵活多变的艺术表达手法与情感表达方式是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教师按照文体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比文言文中的人物特征与情感走向,从而准确理解全文。在研究高中生课外活动之后,笔者发展学生对审美采取的方式不同,因为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那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通过反复朗读来把握文章的文字美,细细体会文字之间传达的信息与意境。

(三)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中文言文采用朗读的教学方式是我国古代教育方法的集成,在新时代的今天,对阅读提高了要求。第一,通过阅读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学生朗读孔子的《论语》,可以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朗读荀子的《劝学》,可以知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通过这些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处世观和学习观;朗读唐诗宋词,可以了解李白的“浪漫豪放”,杜甫的“沉郁顿挫”,体会苏轼的“豪迈奔放”,李清照的“清丽婉约”,通过这些逐步形成诗歌鉴赏观。事实说明,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学习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方式,其学习效果要远远优于教师填鸭式教育。第二,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文化积累与素养,学生在阅读古典文章的同时,不但可以积累自身的文化知识储量,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第三,要通过朗读来释放学生们的天性。新课堂不断加强了学生的地位,把学生作为有主见有意识的新“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发展。第四,在朗读过程中,可以体会语言的魅力,朗读的同时增加了自身的文化修养。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的意义,已不仅仅停留在知识教学层面,而是上升到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文化品位的提升层面。它除了担任教育教学的任务,还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文章情感的表达离不开言简意赅的文字,学生可以从文字上感受到情感的变化,从而体验文字的魅力。

三、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字面轻本意

当下,文言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许多教师对文言文还有进行串讲、评点、朗读,这对于学生掌握文言文而言,过多注重文言文的知识的讲解,过多的探究了文言文的句式,相关词语的用法,这削弱了文言文的作用,显然只是急功近利的做法,这种做法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不利于学生提高文化素养。

(二)缺乏阅读量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無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通常情况下,文言文的学习中所说的“例子”应当包括文章的字词、句法、文言知识等。学生在进行文言文阅读时遇到的困难多数都归结于词汇量的匮乏,所以在文言文的阅读中要重视词汇量的增加,而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仅仅依靠老师的课堂讲解是完全不够的,学生应在课下进行不断地阅读。因此老师应当增加学生的阅读时间,调动学生主动朗读的积极性。

(三)缺乏学习时间及课外阅读活动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除了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以及阅读机会去全面理解文言文之外,还应当在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课外文章时给予足够的帮助。“换言之,课外阅读这个活动对于阅读来说非常重要,是这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课标》更是直接罗列出了文言文的推荐文章,这其中除了先秦、唐宋时候的散文,还少不了著名的《诗经》、楚辞当中尤为出色的文章;与此同时,还对学生提出了建议,针对课外阅读活动的著作可选择《论语》《孟子》等等这类诸子百家当中的一些精彩名篇。并且,教师最好能够依据学生阅读的具体情况,具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推荐文章,全方位地指导学生应该如何朗读,以达到拓展知识面,加大阅读量的要求。

四、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在思想上加强对朗读的重视

到底文言文教学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实际上这是很多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在教授文言文的时候,需要翻译文言文知识,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任务。尽管文言文是一个知识载体,但是却是代表了汉文化。在汉代语言中,文言文是最为基础的语言,也是汉族发展的基础,有效的发扬了中国文化和历史。通常情况下,学习文言文可以吸收到古人的文化,还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与此同时,文言文是古代一流人才的精神产品,是精神力量的沉淀。在文章中,可以感受到很多思想文化,同时还有文章表达的中心含义,所以,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可以概述文章意义,同时讲解文章中涵盖的主题精神和中心思想。并且在文言文中有很多名言,其中包含的思想以及胸怀、对未来的向往等都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操守。总的来说,学习文言文是学习古代文化,同时也是在使用这种形式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在文言文中吸收丰富的人文精神,与此同时,还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古代作品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另外还可以创造出新的想法和文化。

(二)教师应注重自身范读能力的提高

一般情况下,在朗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言传身教”。主要是因为朗读是“口耳之学”,最基本的就是口授耳听。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传授知识并不是读给学生听,是很难学好朗读的。所以,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让学生感悟到朗读是怎么做的,才能更好地进行朗读。简单来说,在教授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平缓有力的语气,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一般情况下对教师的要求极为严格,其不仅需要教师有扎实的语言基础,与此同时,还要求教师配备科学合理的朗读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师朗读素养的要求也更为严格。首先需要其具备优良的语言素养。语言素养通常包含了两个重要方面,其分别为语言的感悟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其中,语言感悟能力涉及教师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并且也会对内容表达产生一定的作用。语言素养具体体现在朗读教学方面,与教师朗读示范的正确性、节奏和谐以及语调生动等有关,在这一基础上,所朗读出来的内容才会让人觉得有感染力,依靠教师本身对朗读内容的充分理解,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内容才会触动学生。其次,语文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审美修养,在对审美对象进行观察和领悟的过程中,对其具备一定的感知力以及理解力等。当审美对象为文言文时,教师就需要对相关的语言文字进行深入探索,进而对文章的色彩以及节奏等加以有效把握;一般而言,语文教师的审美鉴赏力具体指的是对有关对象的鉴定能力,不仅包含了对对象性质的判断,此外,还包括了客观丰富的审美情感。其应当合理掌控文言文内不一样的审美形态、范畴以及美感形态,其具备了各自的特性,教师应当学会充分感悟它们的美。并且,教师只有具备了客观丰富的审美情感,在进行古诗词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够合理掌控的相对应的情感节奏,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其审美情感趋于稳定,最终形成自觉的学习以及习惯。

(三)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质疑是学生学习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闪现智慧火花的关键所在。著名的亚里士多德曾言:“思维往往从疑问以及惊奇开始”。而在我国宋代时期,著名教育家张载也曾说过一句至理名言,即“学则须疑,学贵善疑。”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朗读文章,并找到相对应的答案。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问题情境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其促使教材内容与求知心理之间形成一种“不协调”,将学生引入相关问题情境内学习,具体的过程通常体现为不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提出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心理上形成悬念,将学生的注意力以及记忆等集中一处,进而增强智力的活动强度。

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将高中生认定为主体,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才能够获得良好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就必须做到无疑处生疑。对学生的个性意见,只要具有一定的道理,教师就不能随意否定,而是在精神方面给予肯定。学生的质疑积极性获得了教师的肯定,就会在之后的学习中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习热情也会大幅度提高。教师的赞美不但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学习,也能够促使其对课文形成极大的兴趣,增强师生情感沟通,创建和谐舒适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文言文的起源很早,先秦口语是其基础,经过后人的逐步加工提炼,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其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具有厚重的历史含义,记录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辉煌历史。文言文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展现了我国古人的智慧。今天,开展文言文教学,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好地宣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继承和发扬。当下的语文学者和教师,应重视文言文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效率上下功夫,并将此项工作,看成是自己的一项神圣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吴贤哲.中学诗歌教学琐谈[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0(4).

[2]颜志华.新课标下中学诗歌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1(5).

[3]刘贞福.探析现代诗歌朗读策略[J].语文建设,2009(9).

[4]黃翠梅.文言文朗读教学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09(10).

[5]施梅霞.新课程中学诗歌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

备,2010(3).

[6]白小金.讨论中学诗歌教学过程的合理搭配[J].读与写,2010(4)

作者简介:董旭,1993年生,辽宁海城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张驰)

猜你喜欢
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探讨高中文言文自主阅读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