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内蒙古地区学院版画教学中传承民族特征的重要性

2017-03-29 07:06斯琴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内蒙古地区科尔沁版画

斯琴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版画的教学现状,提出在内蒙古地区高校版画教学中要结合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特征的观点并设想了实施方案。

关键词:学院版画;科尔沁版画;民族性;地域性;传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3B-0061-02

一、 内蒙古地区版画艺术的发展历程

内蒙古自治区幅员辽阔,物产丰富,文化源远流长,多彩博大。内蒙古自治区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是多民族共居的地区。内蒙古的文化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她是游牧文明的发祥地,也是草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

1946年由来自延安和内地其他地方的张凡夫、张绍柯等一批人创建了内蒙古地区最早的美术组织。内蒙古美术组织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渐成长壮大起来的。1956年8月,中国美术家协会内蒙古分会成立了,标志着内蒙古美术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一些蒙古族画家和一些中青年美术工作者,以极高的热情进行创作,产生好多佳作。1958年蒙古族画家布和朝鲁的版画作品《接生员同志到了》和《北方》入选了第三届全国版画展。李平凡在此次版画展的“观后感”中对包括蒙古族在内的少数民族版画家的出现感到“特别令人欣慰”。进入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内蒙古的美术创作团队得到了壮大,一些由中央美术学院和内蒙古师范大学毕业的学生被分配到全区各地,填补了美术人才的空白,壮大了创作队伍,这其中也包括科尔沁群体版画创始人萨因章。说到内蒙古版画就必须要说哲里木版画。哲里木盟即现在的通辽市。通辽市素有“版画之乡”之称。通辽地处内蒙古科尔沁大草原,地域辽阔,风光绮丽,五业兴旺,是蒙古族文化艺术的发祥地之一。自五十年代初以来,在文化部门的组织下,逐步形成了一支本地版画创作队伍,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画家占半数以上。他们分布在各条战线上,深深地扎根于泥土之中,努力钻研版画艺术,不断地创作多种多样的形式和风格的艺术作品。科尔沁版画风格质朴,线条粗犷,色彩鲜艳,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早期的代表人物有伊木舍楞、莫日根、萨因章、刘宝平、张德恕、田宏图、照日格图、格日勒图、乌恩其等。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科尔沁版画开始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伊木舍楞的作品《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莫日根的《气象员》参加展出后被天津美术馆收藏。这个时期还有一批优秀的毕业生被分配到哲里木盟的中学以及中专院校担任美术老师。他们不但填补了各所学校美术教学的空缺,还在版画创作上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态势。

二、 内蒙古地区学院版画的发展和教学现状

在中国,学院版画自20世纪50年代兴起,基本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两种形态,分别是80年代以前的传统形态和90年代后的现代形态。传统形态的学院版画多以具象写实手段表现生活;而现代形态的学院版画则是走出了传统版画单一的表现形式,更具表现性,这个阶段的学院版画更加注重学术性、探索性和艺术语言的纯粹性,与此同时成就了诸多优秀的版画家。内蒙古地区的学院版画是由内蒙古师范大学牵头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与变革,目前已经形成了庞大的教学规模和优秀的师资团队。它深受民族、地域、文化的滋养,以先进的艺术教育发展理念为指导培养了大批版画专业人才。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内蒙古地区版画作为绘画专业的一个门类在各美院和综合类院校相继开设。由于条件的局限,在那个时期以纸版和木版画为主要教学内容,版种单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对高校办学条件的支持与投入的加大,21世纪初由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苏和教授将中央美术学院的铜版画、丝网版画、石版画等技法引进到了内蒙古高校版画教学中。这个举措对于内蒙古地区版画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内蒙古版画教学又上了一个台阶。兄弟院校也改善版画教学条件,购进设备,建立工作室,使版画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知识体系更加丰富,为培养少数民族地区版画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在内蒙古地区,高校版畫教育教学基本都是分三个阶段进行的,分别是造型基础训练阶段、版画技法训练阶段和美术创作阶段。大学生入学后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学习素描、色彩、速写等造型基础课程。在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后,在两年时间里学习木刻版画、铜版画、水印版画、丝网版画、综合版画等技法训练,在毕业前半年的时间内完成毕业创作的实践。经过四年的专业教学,学生基本都能掌握一些美术理论知识和修养,具备比较扎实的造型能力和独立进行版画创作的能力。内蒙古地区学院版画经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培养出了大量的民族地区优秀的版画人才,他们的作品频频参加自治区、全国乃至国际的版画展,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 在内蒙古地区学院版画教学中传承民族特征、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案

(一)在内蒙古高校版画教学中注重民族文化地域特征,传承民族文化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科尔沁版画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文化品牌之一,应当以欣赏课的形式被纳入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和研究。科尔沁版画在伊木舍楞、莫日根、照日格图、萨因章等老一代版画家的影响下,成长起来一批又一批创作人才,如韩戴沁、田宏图、邵春光、乌恩琪、山丹、王作才等版画家,他们凭借着对版画艺术的那份热爱,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创作;创作中描绘着蒙古族的日常生活,草原人民的精神面貌和草原的魅力。他们的作品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独特的风格和创作语言,作品频频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在国内美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如今在版画市场萧条不景气的情况下,科尔沁的版画家们依然坚守这份热爱,逆流而上,将内蒙古地区版画艺术搞得有声有色,这些艺术家的作品、精神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和资源,我们一定要重视,要学习,我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

(二)邀请民间版画家讲学交流

内蒙古地区除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其他高校开展版画教学时间并不算长,师资方面多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接受版画教育,还有一部分教师出国深造,受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比较深,对本地区和民族的传统文化缺乏认知。所以通过聘请民间版画家走进课堂讲课或交流学习,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很好的提高民族文化修养的契机。

(三)以考察的形式带领学生参观扎鲁特版画、奈曼版画基地

让学生实地体验版画家们创作的氛围,通过与民间版画家的交流了解其作品中表达的深层内涵、语言符号以及民族地域特色的表现手段。通过到牧区写生体验牧民生活,感受草原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和灵感。学院版画从创作内容、表现形式上与科尔沁版画都有很大的差别。当代大学生们更多地受社会大环境和网络媒体的影响,思想前卫,个性十足,在他们的创作中,更多表现的是一些对某种事物的个人感受、思想或虚幻的世界。从他们的作品中经常能够感受到一些新鲜的、带有朝气和个性化的信息,这应该也是学院版画教学的特点所在。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又会忽略科尔沁版画的独特魅力。我们可以通过考察和采风,让同学们亲自感受草原文化、民族的魅力,用独特的视角和先进的技法描绘和表现草原风情,将现代版画语言和传统的文化交融,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发挥自己的作用。

综上所述,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我们的版画教学想在全国的高校同类专业领域,享有自己特色和一席之地,就应该重视和发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特征,将学院版画和科尔沁版画的精髓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探索研究,让我们民族地区的学院版画稳步发展并散发自己的光芒。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子课题“内蒙古高校绘画专业传承民族特征的教学探究”项目系列论文,课题批准号:ALA-ZX1412012。

参考文献:

[1]齐凤阁.学院版画的当下语境[J].美术大观,2007,(6).

[3]李习勤.美术辞林[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2).

猜你喜欢
内蒙古地区科尔沁版画
版画作品选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内蒙古地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我的风吹过科尔沁(组诗)
“科尔沁杯”读者园地摄影月赛入选作品
“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经济发展面临的契机
科尔沁牛业携手京东启动精准扶贫
内蒙古地区汉语方言里的蒙语借词
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选题策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