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内蒙古地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

2021-01-16 03:00刘晓鹤
公关世界 2021年24期
关键词:内蒙古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刘晓鹤

摘要:目前,我国高度重视各地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思政课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政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思政教师队伍。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之下,需要进一步推进内蒙古地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提高思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努力完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积极引导内蒙古地区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时掌握最新政策,紧跟国家发展脚步。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内蒙古地区 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前言

高校思政课程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大责任,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思政课程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极为重要,当前我国各阶段院校均设置了思政课程,小学阶段便开始学习《道德与法治》,高中阶段开设《思想政治》课程,大学阶段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思想道德与法治》等思政课程,形成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格局。青年大学生尚且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巩固时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效解答学生遇到的思想困惑,才能保证高校思政课程的质量和效率。思政教师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水平直接影响了思政课程开设的效果与预期目标,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尤其是在当前背景下,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下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内蒙古地区高校的思政教学情况,根据内蒙古地区高校思政课程的需要,加强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革新教学模式,确保各大高校思政教师思想的正确方向,从而为内蒙古地区的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思政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国家培育思政素养较强的优质人才。

一、加强内蒙古地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

1.保证内蒙古地区教师队伍的思想方向

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保证思政教师的政治方向。根据调查,随着近几年高校思政教师队伍人员的补充,内蒙古地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80后、90后年轻教师,他们的教学方法比较新颖,善于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能够很好的了解学生和走进学生,但是部分年轻教师由于专业背景与所教课程不完全一致,导致理论功底不够扎实,使教学视野受到限制。同时,部分老教师多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知识更新较慢,教学观念难以转变,对新时代背景下的青年大学生的情况掌握不够全面,使思政课教学中教师知识的输出与学生输入需求之间存在偏差,使学生对思政课的评价会形成固话的刻板印象,不易提升学习兴趣,不能深刻领会思政课的重要性。因此,加强内蒙古地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設工作,有利于引导高校思政教师深入学习党中央的政策指令,明确教学方向,革新思政思想,更加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学的目标,保证内蒙古地区高校思政教师们的思想方向。

2.引导内蒙古地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政意识

加强内蒙古地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内蒙古地区学生的思想的正确性。思政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思政课程向学生传播党中央的思想、方针、政策,及时发现本地区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正确的思想教育来纠正学生的思想误区,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和素养[ 1 ]。保证高校学生思想的正确方向是开展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深层目标,最终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将国家的政治理念传播到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增强各个地区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不移地跟随党中央的脚步,艰苦奋斗,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3.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内蒙古地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也是铸牢中国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高校思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思政素养是影响思政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而高校思政课程的质量和效率又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政理念和水平,高校青年大学生是一个地区最具有生机与活力的群体,他们身上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因此,开展内蒙古地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个人素养,从而为本地区高校学生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思政课内容,促进高校学生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有利于维护内蒙古地区团结与稳定,从而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内蒙古地区人民的心中生根发芽。

二、内蒙古地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困境

1.政治素养有待加强

根据调查显示,内蒙古地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总体政治素养较强,但同时也需在党史学习教育背景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部分教师对本专业原著、原理理解不够深刻,没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思想体系,不能够很好的用理论解释社会发展现实状况。倘若思政教师本身对理论理解不够深入,那么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就不能做到以理服人。对于社会现实问题的分析也难以形成国际视野与历史视野。

2.爱岗敬业精神不强

爱岗敬业是每个行业的职业要求,作为承担着铸魂育人使命的思政课教师,更应该将爱岗敬业铭记在心。可是,在实际走访中我们发现内蒙古地区高校中有个别思政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不强,他们并不明确教学任务的艰巨,不清楚作为一名高校思政教师的责任和担当。思政课程不仅是一门传播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科,更是一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科。然而,个别思政教师仅仅将思政教学作为一份简单的工作,对待教学任务不够认真,教学效果差,不能够达到我国开设思政课程的目标。

3.学科理论功底不扎实

高校思政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学科理论功底,掌握基本的思政理论知识是开展教学的基础。在内蒙古区高校思政教学反馈中来看,部分思政教师的学科理论功底不扎实,例如,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不能做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话语体系的有效转化,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低,最终导致思政教学的效果差。还有一部分教师不能做到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大大降低了思政课堂的教学效率,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丧失对思政课程的兴趣,甚至对思政课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不利于学生思政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巩固。

三、内蒙古地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途径

1.有效使用专项资金,保证内蒙古地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

根据内蒙古地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来看,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要更加重视内蒙古地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加强监督专项资金的使用,增设具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培训,确保内蒙古地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学校思政课程的实际需要,借鉴发达地区经验,配备相关的教学设备,例如,建立信息化、智能化教室,从而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高校思政教师及时更新思政内容,更好地向学生宣传国家方针政策,紧跟时代脚步。其次,深度挖掘本地区的红色资源,设立专门的红色资源展览馆,高校思政教师通过研究本地区红色资源增强自身的政治素养,丰富授课内容。最后,要加大对高校思政教师的关心,及时了解高校思政教师的需求,学校成立专门工作室随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使思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有效衔接,确保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任务的高效开展[ 2 ]。

2.完善内蒙古地区高校思政教师教学管理体制和机制

要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就必须要完善内蒙古地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教学管理体制和机构。建立并完善地区高校思政教师教学的管理体制与机制,有利于保证思政教师的教学质量。由于高校思政课程较其他课程有些更为特殊的教育意义,要想进一步推进内蒙古地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首先,思政教学的管理体制应由学校的党委直接领导,从而提高思政教学的地位,强化思政课程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還要丰富扩大思政资源,开设思政档案资料馆等供学生和教师学习思政知识,提升高校学生和教师的整体素质。最后,还要进一步优化内蒙古地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管理体系,可以采用小组管理体系,将思政教师按照课程模块划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指派一名优秀教师为组长,带动组员学习发展,为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起到带动和引领作用。

3.加强对内蒙古地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考核和监督

由于高校思政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的政治信念不够坚定、爱岗敬业精神不强、科研理论知识不扎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内蒙古地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考核和监督,及时发现不合格的思政教师。针对思想态度不端正的思政教师要开展批评教育,加强监督与考察。同时,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要加强前期考察与培训,通过高质量人才的加入为内蒙古地区高校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思政课堂,提高思政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四、结语

根据当前各地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现状来看,内蒙古地区的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速度相对较慢、水平略低,为进一步提升全国范围内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和质量,需要加大对内蒙古地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引导内蒙古地区高校思政教师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加强学科理论水平的提升,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思政课程。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要更加重视内蒙古地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提高教学能力和思政素养,积极主动宣传党中央的各项政策和指令,确保我国的大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凝心聚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祖国北方安全稳定屏障更加牢固。

(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思政专项课题、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项目编号:NJSZZX2010)

(责任编辑:刘占行)

参考文献:

[1]卓拉..浅析新时代西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J]..西藏教育.,2021.

[2]刘璐,冯建民..应然与实然:关于地方高校思政教师核心素养的调查[J]..高校理论战线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21

猜你喜欢
内蒙古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正确认识“多元一体”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建构与解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的民族主义因素
内蒙古自治区蒙汉双语环境下的对外汉语教育
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太极拳普及现状研究
浅谈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开发
“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经济发展面临的契机
内蒙古地区汉语方言里的蒙语借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