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背景下网络舆论治理研究

2021-01-16 23:04胡英
公关世界 2021年24期
关键词:网络舆论

胡英

摘要:随着媒体不断地融合发展,网络空间成为各种共享信息的聚集与扩散之地。全媒体语境的背景下,网络舆论迅速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蔓延和扩散,对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提出了创新引导方式增强舆论引导的主导性、以事实为主要依据、建立完备的网络舆论治理体系以及加强网络管理基础等措施提升网络舆论的治理,促进网络空间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全媒体背景 网络舆论 治理研究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从“我说你听”的时代逐步转变为“大家说”的时代。根据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9.04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人数达到8.97亿。我国网民数量的激增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快速更迭导致网络舆论成为了新的问题。网络舆论检测与引导力度不足、网络舆论偏向于娱乐化以及网民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陆续出现,因此加强网络阵地的把握、净化网络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媒体背景下网络舆论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全媒体背景下,信息的共享无处不在,网络舆论的产生不仅仅在现实生活中体现,而且在网络平台中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人们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言论,其中不少言论是带有一定的情绪性的宣泄、不加以思考的脱口而出,以及受到其他言论的影响。谣言、消极情绪及负面消息在网络空间纷至沓来,海量的信息加剧了人们的恐慌。因此,为塑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有必要对网络舆论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舆论监测与引导力度不足

在网络复杂的环境中,由于谣言、负面消息、负面情绪等的发酵,导致舆论像病毒快速裂变,迅速发酵、升级,各种信息经过层层地加工处理后,真实的信息被覆盖,网民在信息海洋中难以辨别真假。由于网络舆论生成的极速化,主流媒体在极少的时间内对于网络舆论的把控力度相对不足,网民通过自身发表的言论来宣泄情绪,真实的信息通过多位网民的随意切分和截取,掩盖了事实真相。除此以外,由于网络上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传播形式都是自媒体以及个人主观的再传播,形成了错综复雜的信息链,加大了信息监测与筛选的难度。随之而来的各种信息的不确定性,加大了人们恐慌。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网络舆论监测人员需要时间排查事实真相,同时也需要多方面的事实证据证明舆论的真假,进而导致网络舆论监测和引导错过最佳的时间差,导致不良信息更加快速地传播,往往容易使得舆论更近一步升级以及谣言四起。

2.网络舆论偏向娱乐化

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给予了人们在社交媒体平台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同时社交媒体平台借助娱乐功能不断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加速网络空间“泛娱乐化”的倾向。[ 1 ]微信、微博、头条等社交平台为吸引人们浏览、转发等行为,主要通过娱乐化手段吸引人们,搞笑短视频、表情包、网络流行语、颜文字等话语充斥着整个网络空间,娱乐至死的目的在媒体中体现淋漓尽致,压缩了新闻、民生问题、政治等空间。此外网络原住民争相争夺各自偶像、明星参与话题的热度,更多的关注娱乐明星的私生活和作品,国家政治大事缺乏应有的关注,对于我国主流媒体和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造成冲击。

3.网民的互联网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非理性言论、虚拟身份、无伦理道德约束等导致人们在网络上极其容易从感性出发,发泄负面情绪,或者把舆论事当作发泄自身负面情绪的“窗口”,导致舆论的无序。其次,网络原住民的教育层次参差不齐、素质结构以及观点立场不同会导致接受与发布的信息有所不同,[ 2 ]导致网络平台信息纵横交错,多个信息链围绕在网络平台上。在现如今的全媒体背景下,网民能够快速地阅读相关信息,反馈并传播相关信息,不断被再反馈、再传播,实现二次、三次传播。同时,网民探寻信息或事件的真相,但真实信息和理性的声音却被海量的信息掩埋,他们往往会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加速了谣言的生成。网民在这样的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信息量中偏向于主观认知与理解,这类信息的获取往往也凸显了网民的个人偏好和教育程度,但是以这种形式获取信息和事实线索往往与真实的信息和理性的发声擦肩而过。在这个过程中,众多网民多以主观为主,认为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是整个事情的全貌或认为这就是他们所认为的“真相”,造成了网络舆论的混乱,加速了谣言的传播。

二、全媒体背景下加强对网络舆论治理的对策

在全媒体时代,如今的互联网形式打破了以往的传播媒体的传播形式,形成了多向度、多维度的传播形式。人人都成为了信息的传播者、制造者。网络空间成为了人人讨论的聚集地。通过了解网络平台中的网络舆论的存在问题,有助于平息网络舆论的混乱,更好对网络信息进行引导。同时扫清网络舆论的乌烟瘴气,还网民一个积极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1.创新引导方式增强舆论引导的主导性

在网络社交平台上,网络的高度开放性与娱乐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主流媒体应增强创新意识,与时俱进,主动改变以往的老思想、老套路,适时适当改变其传播方式,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度。

首先,构建多主体参与、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网络社交平台中,意见领袖、权威领域的专家、网络大V拥有一定粉丝的数量。在一定意义上,他们的评论、转发、点赞等行为会对用户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主流媒体联合意见领袖、网络大V、权威专家共同借助各大网络平台,整合信息内容,网上与网下双管齐下,为公众解答疑惑及厘清网络舆论中的真假信息,纾解公众的负面情绪。

其次,掌握网民喜欢的传播形式,增强吸引力。各大网络平台主要是以短视频为主的传播形式,主流媒体改变以往单一的文字、图片等传播形式,尊重个性化,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为网络舆论量化、分析数据,利用用户图像进行精准推送信息,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群体、不同职业等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2.以事实为主要依据

网络舆论的快速生成与传播,留给大数据监测与分析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主流媒体善于把握舆论引导的节点,抢占舆论阵地的主动权。

第一,及时发布事实信息。在全媒体时代,舆论传播呈病毒式的传播,倍速扩展传播到各个平台,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并阻碍了人们获取事实真相。因此,主流媒体主要扮演的是“把关人”的角色,及时回应人们的关注点与需求。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及时发布有关事情的最新进展和相关数据,做到让群众放心、舒心、安心。

第二,要以事实为舆论引导的主要依据。由于网络上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传播形式都是自媒体以及个人主观的再传播,人们发布的言论及信息夹杂着个人的主观色彩,呈现碎片化信息,導致网络舆论中信息量纷杂,网民不易获取真实可靠信息。因此,如何让公众得到有效真实的信息至关重要。网络舆论监测人员既要利用大数据分析出网民的关注点和质疑处,又要及时高效发布真实、科学的信息内容,增强舆论引导力,还网民一个积极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

第三,创建人们感兴趣的话题内容。面对海量的信息内容,如何能做到优质的内容,吸引受众、留住用户、引领舆论并凝聚共识,是各大媒体都在面临的问题。因此媒体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采集、接收、反馈人们的关注点与需求,不断扩展优质内容,以人们感兴趣的内容引导舆论,同时利用网络的高频互动,缓解人们因为谣言引发的各种消极情绪,传播积极的情绪,抢占网络空间的主阵地。

3.建立完备的网络舆论引导体系

对于网络舆情分流、网络舆论引导方式设置一套完整的流程以及针对网络舆论的情况统一舆论信息的标准,同时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对于突发的网络舆论,在短时间内及时并有效在网络舆论中分析、研判、收集、筛选网络舆论的来源、传播的节点、人们的情绪、需求等,进而掌握网络舆论的现状、了解舆论发展的方向,确保网络舆论信息渠道的畅通以及发布信息的真实有效,不断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此外,主流媒体设置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应急处理办法。针对紧急发生网络舆论的情况,主流媒体要组建一支专业处理网络舆论的队伍,能够对网络舆论进行专业性分析、处理,有效处理和应对突发的网络舆论。

4.加强网络管理基础

首先,加快推进网络监督立法进程。[ 3 ]互联网发展至今,它已经成为了人们离不开的信息地。对于那些没有事实依据、抹黑党政机关部门的谣言要及时依法制止,快速处理。明确各主体的责任,制定网络谣言的法律范围,对谣言制造者及其发布的恶意动机进行法律追责。其次,提升网民的道德素养。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融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强化网民的网络道德素养以及法律意识必须要加强,可以通过学校建立的网络道德素养体系,培养学生网络道德观念,提升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网络行为。

在全媒体时代,网络成为了众多人传递信息的聚集地,各种情绪在网络中爆发,从而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影响。但无论如何,网络舆论治理都要遵循互联网传播的规律,以新的思路、新的眼光看待当前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抓住网络舆论中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对症下药,采用合理的网络舆论治理策略,使网络舆论生态呈良性表现。

(责任编辑:刘占行)

参考文献:

[1]张淑惠.我国网络泛娱乐化现象研究文献述评[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1),36-41.

[2]时伟.新兴背景下舆论生态的困境及其多维治理[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9(02)101-106.

[3]杨维东,王南妮.新时代政府网络舆论治理的路径扩展[J].重庆社会科学,2018(01),41-47.

猜你喜欢
网络舆论
社会热点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及应对研究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网络舆论引导
魏则西事件网络舆论传播探析
社会化媒体对网络舆论环境的重建
高校新闻媒体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思考
网络集群自组织特性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研究
媒体如何做好新闻舆论工作
“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研究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探究